[好雷] 戴高乐 De Gaulle (2020 法国片)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1-06-18 07:48:58
二战英国英雄邱吉尔 Winston Churchill,历年电影超多部!那么二战寄人篱下竟也寄成了个法国英雄的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他历年电影又有几部呢?我查了查 wikipedia他的条目才赫然发现:历年来电视影集有几部、纪录片多很多而且近年越来越多、电影中也常有戴高乐作为时代人物客串出... 但以他为主角的传记电影竟只有一部、就是 2020 年最新上映的《戴高乐》De Gaulle !不知是否戴高乐毕竟不是亲自领导大国的英雄、拍起时代传记或战争片不那么威风?不过回想从二战吃鳖开始八十年来丧失荣光成为笑柄的法国,在二战结束竟也是个“战胜国”呢 XD
也许,并不是戴高乐有多英雄、反而更像是他能忍辱负重力挽狂澜让法国得保不失、替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窝囊待救的法国争得了战后的地位?回想那关键的 1940 其实是很残忍的:英法本为同盟一起姑息著纳粹德国、结果五月法国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法国其实正如英国般还有全球殖民地更有强大海军尚能一拼、但法国老世代贝当元帅很快掌权主导谈和投降,结果法国这个强大国家竟让表面“和平主义”骨子里的“失败主义”所主导、就将世界秩序拱手让给德国主导?“维希法国”马上成为英国大敌还多次交战、若没有戴高乐这系“自由法国”那战后局势怎么办?
https://fr.web.img5.acsta.net/pictures/20/01/16/17/08/3580661.jpg
历史上“自由法国”的象征性开端,咸认是 1940/6/18戴高乐的 BBC演说“六一八呼吁”L'Appel du 18 juin,这部 2020 的《戴高乐》电影就拍摄 1940 年五月初承平的“假战”末期、五六月兵败如山倒的“法兰西战役”、以铺陈出片尾高潮的“六一八呼吁”。也许可说,正如《王者之声:宣战时刻》有国王的演说、《最黑暗的时刻》有首相的演说、这部《戴高乐》也推出“将军的演说”!那故事铺陈的架构也有几分似曾相识:《王》片以乔治六世克服人阴影的勇气铺陈演说、《最》片以邱吉尔忧心思辨拨云见日铺陈演说、《戴》片也要以戴高乐克服信心危机铺陈演说!
这“信心危机”在本片呈现下,分为大尺度国家与小尺度家庭两线并行:国家尺度上,当然是法国此时弥漫的“失败主义”défaitisme ,这字的法文还比英文更容易理解,就是选择“不做什么”当鸵鸟维持看似安稳的现状。此片也很重视“安稳现状”,透过戴高乐自己的中产家庭乡间大宅来勾勒,这也使得本片拍国家领导的方式大异于英式的英雄政治战争片、反而拍成一部婆婆妈妈的爱家男人片 XD 以商业片角度来说这真是个好的策略吗?也许不是,本片没有战争大场面、没有戴高乐领兵的顽抗、没有戴高乐慷慨激昂舌战群儒,反而只有一个国家公务员的上班与顾家。
https://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1/16/17/26/0074673.jpg
把戴高乐“公务员”好像很不敬 XD 但本片拍他一点也不英雄主义,反而都拍他上班报告搭机出差、内向法国总理 Paul Reynaud 报告负责、外向英国首相 Winston Churchill游说结盟、力求在正规的外交谈判上稳住英法结盟共抗德国的信心... 其实在本片时间跨度内的史实中,戴高乐也在 5/10-30指挥过法国第四装甲师且历次击退德军!只是本片几乎完全跳过这段、只拍他在战场盘点损失经过一群群德军俘虏身边 XD 史实中戴高乐的确是法军中的远见者,早在1939年见识德国入侵波兰后就提出了“飞机坦克闪电战”之重要!此片他也再喊了一次、只是颟顸高层没在听。
本片拍他的重点,还是在 6/1升为准将、6/5 临危受命接任国防部次长、6/9 飞往伦敦游说邱吉尔失败、6/10刚回巴黎就已沦陷快出逃、6/11 Briare 会议面见贝当见识失败主义者夺权、6/13 Tours会议法国决定和谈大局已定、6/15短暂返家告别二度出使英国、6/16在伦敦二度游说邱吉尔维持政治结盟、6/17贝当正式掌权发表演说与德国谈和、他则与邱吉尔敲定 6/18 BBC 广播互别苗头、然后苦思一夜打下讲稿完成“六一八呼吁”这场将军的演说。而平行于他这线急速发展大历史的,是妻子 Yvonne 的家庭线:我们能留下与德军占领共处吗?还是要毅然抛下“安稳现状”?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1/16/17/26/0045012.jpg
本片拍戴高乐与家庭共度天轮的时光也拍了三场:第一场是承平时,人人还在享受春天想着夏天如何过,少年年纪的儿子女儿也正在巴黎求学考试梦想着未来、妻子则努力养育唐氏症女儿虽辛苦亦感幸福;第二场是开战后,人人面临快速发展却还无法面对现实放下现状,不但儿子女儿雅不愿离开巴黎放弃考试中断学业、妻子也仍缠着医生怀抱治愈女儿的希望;第三场戴高乐自己都要出走英国的临别前,为了守住家业供养长辈照顾孩子,妻子 Yvonne 仍无法狠下心来弃守这好不容易的家业,与其跟人挤船逃难担心被炸沉、何不安稳待着稍微忍忍看来也不太坏的德军大男孩?
这条“家庭线”,就要透过 Yvonne 以家户女主人之姿、放大思索整个法国如何面对难以面对的现实。若以事后诸葛看,整个法国这四年占领也不见得都太糟,也有不少法国人如《乱世有情天》原作者那样与德国人亲切交友相濡以沫?或是许多 collaborators更觉得我们就打开大宅招待德国人宾主尽欢自能保得好生活?但那说穿了就算成真也只是事后诸葛的好运、在那个当下只是自我催眠的一厢情愿!于是史实戴高乐家没发生但在许多法国人家发生的末日奇景、悄悄钻入 Yvonne 梦境中:我们打开家门、德军花天酒地、法国女儿看似活着却已成待宰羔羊与行尸走肉...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1/16/17/26/1445301.jpg
于是本片惊险高潮终于到来:Yvonne带着三位子女赶在 6/17 搭上 Brest最后船班出发、还遇到码头与海上的德军轰炸、并在 6/18 抵达英国看到报纸知道夫君今天要广播、终于在 6/19 全家团圆!这些聚了又分分了又聚的赚人热泪家庭戏、真拍起来颇有种婆婆妈妈的八点档煽情、但神奇的是本片经过考证事情时序的确就是这样子、长年拍纪录片的编导 Gabriel Le Bomin 就如实呈现!也许毕竟这戏剧化的默契相遇与其背后的讨论省思、才是法国作为二战弱国真正的“心理战争”吧?早已兵败的他们面对的不是如何赢一场仗保住现况、而是是否仍傻傻认定投降就能保现况。
在后方,Yvonne代言法国人要认清现实并毅然割舍、就算抛家弃产流浪他乡也要归零自己砍掉重练。另一边,在各种政治交锋的前线,戴高乐自己动员不了军力也说服不了政府时,如果只剩他一人与两个小助理又还能干什么?一样能够归零自己重新出发:一个拟稿一个打字一个练口条、三个臭皮匠办场演讲胜过全法国,也许在强大的敌人与对自己失望的盟友面前只是打嘴炮?但嘴砲只要能理解民情并抚慰失落、自能勾勒理想慢慢鼓舞人心!而这嘴砲不怕羞也不放弃地日复一日嘴下去、假以时日仍将从无到有嘴出个“自由法国”France libre。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1/16/17/26/1417201.jpg
也许本片在这“将军的演说”主轴下,最浪漫的时刻倒是在第四装甲师的一个春日午后田园麦秆间、一场小政战官土法炼钢带着戴高乐上校手忙脚乱的“演说”练习吧?那也是史实 5/21 戴高乐身为前线军官的“第一次广播”、谁知不久就成为一片失败放弃下最后领导者的“法国之声”了。也许法国二战充满窝囊与不为人道、也许戴高乐一个准将两个助理作为国家领袖实在有点废,但他至少为法国理想与原则留下了香火、为战后局势留下了法国的一席之地、不然恐怕要跟德国一起被列强瓜分呢?然后法国自己也有极右也有纳粹也迫害犹太也有集中营的历史都将烧回来 XD
这部《戴高乐》故事很小很个人、时间很短很快速、没有英雄只有失败、没有战阵只有外交、甚至没有万钧剧力而只有纪录片导演的平铺直叙,若把大英大片如《最黑暗的时刻》与《王者之声》比起来只会觉得泄气又失望 XD 但也许观众可以先做好认知:这就是个战败国故事、就是一盘散沙随人顾命的末日故事、只是末日里好歹还有人坚持了一点基本的脊骨,尽管当下由同侪眼光看来很愚蠢不识时务、由同盟眼光看来也不看好只是等著看笑话?但把眼光放长其实是在为一个国家留下未来香火呀... 推荐对二战法国或戴高乐有兴趣的观众欣赏,但请别期待热血大片规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UN5oAa8bL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