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放牛班快乐颂 Faubourg 36 (2008 法国片)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1-05-29 00:01:17
上周看完《活尸大军》,除了品味查克想说的故事外,也欣赏他慧眼独具的魅力选角,其中有大银幕好久不见的“郊狼”Nora Arnezeder!记得在 2008 年时看过她演《放牛班快乐颂》惊为天人、她年方 19 还靠复古唱腔提名了一个奥斯卡最佳歌曲,不过后来拍过几部法国片后好像就专心前进好莱坞演些小配角、而今也已三十多岁了终于又在查克片找到末日生存新戏路... 于是事隔 13 年我要来复习《放牛班快乐颂》!话说这台译片名当年就令我脸上三条线:它的制编导与主角是另一部法国音乐片《放牛班的春天》班底就取了这名,不过法文片名 "Faubourg 36"另有意思。
https://fr.web.img5.acsta.net/medias/nmedia/18/65/14/20/18956478.jpg
Faubourg 字源 foris le bourg“在城之外”,是巴黎中世纪城墙外的“城郊”聚落,是被围墙挡在外面没有市民权的底层人们互助合作自力更生之所在,在市民菁英聚集的巴黎右岸城墙外有很多个,至今也有很多冠著 "faubourg" 的巴黎区名留存至今。这些“城外人”在 18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出人出力居功阙伟、到了 19 世纪中奥斯曼计划被一个个纳入大巴黎都市更新,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成为巴黎北郊工业带与劳工社区、它们与市中心的边缘则成为不登大雅但充满活力的娱乐声色场所,至今我们熟知的“红磨坊”就是当年其中一间、也是今天硕果仅存的几间之一。
片名 "Faubourg 36"谈的就是这些北郊劳工娱乐地景的 1936 年,那年夏天法国左派“人民阵线”第一次有了总理 Leon Blum、开始摩拳擦掌引领社会改革、也对付虎视眈眈爱国排犹的法西斯政党、在短短的 1936-1937仿佛曾经要让酣畅一回的努力改革开花结果了?但我们都知道这只是昙花一现的美好梦想、也知道接下来不久法国就陷入那件欧洲大灾难百废待举撑到了 1945 慢慢重建... 只可惜,1860s-1930s 巴黎北郊盛极一时的表演艺术场所"Music Hall",到了重建完成的 1950s已然过气而一间间倒闭,让以 Music Hall 为舞台的本片充满乡愁色彩。
记得当年看完这片,翻翻台湾影评不外也都是说“脍炙人口”“复古怀旧”“充满乡愁”,看英语世界的影评也不外如此,当年我只是个爱看表演爱听歌的年轻观众也大体觉得如此... 不过工作久了年岁长了如今再来看、倒觉得它其实乡愁的只是表演形式和音乐旋律、但人物故事与歌曲讯息处处都很基进呢!当然一个发生在 1936 的故事以今天的角度来看怎么都只能像是怀旧的,但其实本片小人物们在 1930s那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已日复一日过了半世纪的时刻里,都要从身边日常最关心的人事物开始卷起袖管去努力、并将对这社会的世界观与行动取向彻底翻转!
https://fr.web.img3.acsta.net/medias/nmedia/18/65/14/20/18948557.jpg
本片序曲:一个剧场人犯下凶杀,为什么?原来为了 1935 年底关闭、1936-1937 刚好随着“人民阵线”上台而由劳工重新营运繁华一时的 Music Hall“香颂国”Chansonia。剧场本由小资产文化精英老板 Dorfeuil 经营、但黑道地主压迫讨债使他于新年夜自杀,剧场于是黯然倒闭、老实主角 Pigoil 等劳工失业流离,他那剧场红牌女艺人妻子 Viviane也在这最黑暗时期离他而去、嫁了殷实商人为妻还带走了手风琴儿子Jojo... 这位妻子是劳工的一面镜子:我们会离开没落的事物、自己爬向更好的地方、抛下我的同志们、甚至从此关起理想事业吗?
主角一 Pigoil 是后台领班,很听资本主义勤奋工作的老好人,相信我们努力就有成果,但终归失落:不但我们劳工努力经营的剧院没落关门了、连我们劳工中较脱俗出世的妻子都带孩子离开嫁了个商人,还让本来学音乐的孩子Jojo不再学音乐、仿佛放弃北郊劳工社区的表演艺术彻底拥抱资本商人才有好生活... 妻子是“离开”的人,那 Pigoil 自己呢?他虽然不抛弃身边人也不放弃表演艺术、但显然也向往著一种中产味的“海滨度假”,心想着我在底层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圆个劳工家庭梦想“一起去海边”?本片就有一首看似欢乐的“海边之歌”声声警示著。
主角二 Milou是后台工会领袖,很挺共产主义到处抗争的年轻人,1935就鼓动舞台Crew罢工、1936人民阵线上台后又组织工会鼓动纺织厂罢工,他声称曾加入法国红军一面搞革命一面钓美眉、更享受与极右侧翼蒙面流氓街头斗殴... 他与老领班 Pigoil 同为底层劳工、却是左派叛逆份子与右派老实好人的极端对比,他总想着“我早说过黑道地主资本家会毁了我们”而鼓动劳工革命抗争,但自己却从未卷起袖管打造出属于劳工的事业果实。是否,到了 1936 夏天这一场有人发起集结大家的“重启剧场”运动、能让他将满身的左派反抗活力拿来做点建设事?
主角三“松鼠”Jacky Jacquet 是门口传单工,是三主角中最浑噩却也最单纯的一个,当 Pigoil & Milou 两位左右派主角还在自怨自怜瞻前顾后路线争辩吵成一团时、他早已搬了板凳架了舞台在废弃剧场里演起了诙谐讽刺模仿秀!可说本片主轴的“重启剧场”与“劳工经营”等理想都是由他开启的!但他就是个乡民,有其限制有其耽溺也有其浑噩:他会点模仿能娱乐劳工、就自以为能登台成为红牌演员,他发现他的劳工娱乐中产大众不买帐、就怀才不遇地渴望有地方发挥,而这时代最传统保守能吃他笑点又有钱养他的观众群、竟是黑帮老板的极右派政党集会?
https://fr.web.img4.acsta.net/medias/nmedia/18/65/14/20/18948558.jpg
他们 1936 年六月初次“劳工经营重启剧场”的实验很凄惨,毕竟他们只是很有限的劳工,不论是努力工作的右派、前卫战斗的左派、会模仿的劳工娱乐家,大家要让这宛如人民阵线劳工治国的“劳工剧场”能够生存、就必须打破这自己窠臼更上一层楼!空降下来引领他们更上一层的,是令人眼睛一亮的新生代女伶 Douce,她有可怜的艺人母亲、有文化精英的指挥欧爸、却跟着母亲流离工业城 Lille过了劳工阶级的一生... Douce 歌舞才气出世脱俗看似天仙下凡、其实只是告诉主角们“即使劳工仍要文化进化”,而一无所有的劳工能沐浴中产砸钱的文化养成吗?
当然可以!Douce 那视若父亲的指挥欧爸 Max,过去本是“香颂国”指挥兼艺术总监,但经过一场旧日阶级误会的失落后就一蹶不振、关在自己家里 20 年只听广播成了神秘的“收音机欧爸”、待找到下代文化希望化身的 Douce后才找回新生!他能带劳工主角们找到的文化新生,是要劳工艺术家们走出“模仿”别人的窠臼、而回头找到自己原本的声音大声唱出,与其努力去演自己演不起来的上流剧目、还不如把北郊劳工人生编成剧目亲身演出更脍炙人口!本片在 Max领导众人展现“劳工本色”的艺术革新上,拍得是有点理想化地水到渠成,对主角却是当头棒喝。
当头棒喝要主角们审视的,是无人能回避的大反派Galapiat!他既是吃人不吐骨的剧场地主、也是巴黎地下娱乐教主、更是黑道老大动员很多打手与混混、更与极右派政客前台后台同气连枝、当他们民族主义“反犹”认知作战的蒙面侧翼 XD 但表面上很文明温柔、内里很威权恐怖的是:每个主角几乎都逃避不了与他的关系,不论是 Pigoil 把他当事业主、Milou 把他当工厂主、Jacky 把他当衣食父母、还是 Douce把他当包养富商... 都面临“逢迎臣服 vs 独立自由”的考验,正如所有劳工面对出钱养他们应该被感谢的资本家,能否在屈居其下之余坚守独立意识?
https://fr.web.img6.acsta.net/medias/nmedia/18/65/14/20/18979037.jpg
正如资本家总有各种文明面孔分化劳工,反派 Galapiat 也有各种方法收买人心分化团结、威胁利诱遂行掌控、打击信心瓦解意志、再自我妆点成“人见人爱的国王”"Le Bien-Aimé" 哄骗劳工效忠;而本片劳工主角们的挑战,就在一次次能否坚守“劳工本位”的意志:老指挥家 Max要对劳工艺术坚持希望耐心孕育、模仿艺人 Jacky要肯定自己劳工出身才能发自己艺术之声、左派小弟 Milou要停止好高骛远卷起袖管才能打造劳工事业、新生代女伶 Douce不能只顾自己往外上爬而要与大家站在一起向上提升... 最后要彻底改变劳工心态的,还是心结最深的主角 Pigoil :
Pigoil 也许自命很认真踏实卷起袖管、一切照着资本主义游戏规则老实来、我们努力做出成果赚到了钱就可以向黑道地主买下剧场做自己主人、我个人赚到了钱可以养家了就能回去找前妻要回儿子 Jojo 的监护权;相对地,他心里却仍然服膺资本主义的强胜弱败逻辑,觉得自己若没成功就没资格要回儿子、剧场若没成功就没资格做自己主人、我们生意没起色就不能要求有前途的同伴留下,因此他之前会对妻子离去摸摸鼻子、会对儿子被带走仍觉得是自己错、当红牌新星 Douce有更好前途时会鼓励她“自己高飞别管我们”... 但这绝望的“随人顾性命”世界观必须打破!
打破,就从 Douce回来和的弱弱的大家站在一起开始、继之以从同侪们帮他去找回儿子,让他看见其实我们劳工的世界观并不建立在“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而建立在“你我一体团结向上”!可以说,到这个劳工团结一体的 solidarity 建立起来时,本片正派好人们的奋斗故事就已臻圆满。而在这 solidarity 的基础上能不能将我们的事业在有生之年开花结果,看来已经是次要的问题:成功不必在我、也可以在我身边的别人,这点片末一场牺牲与一场挺身而出都印证了这点;甚至成功不必在我们这一代,接下来纵有十年的巴黎文化黑暗期,劳工精神的香火将亦跨世代流传。
https://fr.web.img6.acsta.net/medias/nmedia/18/65/14/20/18978972.jpg
记得 2008 年一刷时我还不太能听懂法文,大致凭字幕知道剧情之外,对这“香颂国”里马不停蹄的香颂歌曲就只是心花怒放地欣赏怀旧风情而已,很快就被唱最多首歌的 Nora Arnezeder 给圈粉!不过二刷放入阶级意识去细细品味那歌词时,竟慢慢发现本片在作曲家 Reinhardt Wagner 脍炙人口的怀旧旋律之外,其实旋律越是怀旧甜腻时歌词讯息越是惊悚!仿佛在提醒著沈溺在小劳工小梦想中的主角们、不要沈溺小情怀更不要傻傻留在舒适圈、这一切美好表象很有可能都是资方的迷幻药陷阱!好几首歌都可看出端倪:
第一首 "Loin de Paname" 唱出了游子对巴黎的爱与泪、走过千山万水仍心系巴黎一定要回家。在此,谈的不是外省人对巴黎大都繁华的艳羡、而是巴黎北郊劳工对“大巴黎城郊”Paname这原乡的眷恋,尤其放在本片有点好出路的人(尤其女人)都要“离开”的命运下、这首唱出对原乡对社群对同道不愿离去的潜意识!虽然尚未明确意识到这关于阶级的团结互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G_XSvg8u0
第二首 "Un Recommencement",满怀希望充满朝气地唱一场“重新出发”,我们也许各自离开时都轻飘飘地不知何所适,但当我们重新相遇时那“出发”的生命之重都将泉涌上来;我们可能向往著在天堂共舞、但也有可能我们只是携手共赴地狱?这首歌唱在本片人人重新携手集结回来之时,一片歌舞升平前景大好的时代,就算意识正沈溺在成功的喜悦中,潜意识仍要将毁灭放在心上做好准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Bazas-xqKk
第三首 "Attachez-moi" “绑住我”,以 1930s的漂亮洋娃娃被绑缚被调教之准情色手法撩拨观众心,但歌词配动作放在 2008 简直预言 2016 才展开的表演艺术产业 #MeToo 意识!不论是可人的年轻女伶、还是老实的男性劳工们,总是自命和供我衣食付我薪水的资方有种“羁绊”,平常看似有好生活有得翻身应该感谢资方,但其实说不定你只是被资方收买“绑缚”了独立心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HGYhvx2co
第四首 "Partir pour la mer" “出发向海滩”,唯一一支四位主角同台的载歌载舞大合唱!唱我们日复一日工作、然后周末一窝蜂挤向海滩、觉得有了工资有了假日也有了铁路、我们就可以用一场媲美过去上流与中产的美好假期得到疗愈、却浑然不觉经过这场周末“再生产”就忘却了那生产关系极度扭曲的日常。这首虽看似纯欢乐,但我觉得是全片头尾呼应的最重要一首:主角 Pigoil 片头的傻傻梦想就是离开辛苦的 faubourg 到海滩去、片末倒是由他儿子替他“到了黄河心就死”、片尾他则安余守护北郊一生再也不向往远方的海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Y1KAjylPJA
第五首 "Enterrée sous le Bal"“埋葬在舞会下”,唱着许多人想念著能葬在“拉雪瑟神父墓园”的荣华一生,但“我宁可倒在我男人面前、被车撞或染病都好”,也不想要华丽天堂当我的国度。本片在此已进入尾声,各种诱惑与怀疑都已烟消云散、女主角 Douce在大老板与小情郎之间的心之所向也已清楚、所有曾离去曾分裂的人们都已站在一起,纵使这只是昙花一现马上要毁灭,我们也将心满意足坦然接受这毁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f2KQ4wJv8
第六首 "Le Môme Jojo"小乔之歌,也是贯串头尾传递劳工集体希望之歌:虽然我们现在能提供的不多,我们眼前的努力都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泡影一场,但只要有个细心交棒传承文艺香火的儿子小乔,劳工们的梦想就算经过长年寒冬甚至死的死散的散,总有一天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重新点起香火传颂下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LMbKGPeRU
看这片,如果很关注主角们的个人故事,也许会觉得片末的处理太过仓促缺乏收尾,尤其我们看了整片深深爱上的新生代玉女 Douce到倒数两场戏已成了配角、她与革命小男友的恋情也没圆满的下文?实在令人觉得心里还梗著好多未解之结。但如果关注“劳工的觉醒成长”,我想本片还是紧跟这个主轴去踏实走完成长最后一程的:劳工要有反抗的意识、要有动手的踏实、要有文化的进化、要有独立的自觉、要以共生代替自利、要以团结互助代替各凭本事、最后甚至要以“成功不必在我”的跨代传承取代眼前对美好结局的执著!
事隔 13 年再看本片,除对其音乐歌舞更加醉心、对它的巴黎北郊劳工文化更有认识与联想、对它“歌舞说故事”的艺术表现更有体悟、对它“劳工自主绝不出卖自我”的独立意识更呼应时事而心有戚戚外,最心花怒放的还是看到当年新星 Nora Arnezeder 的恋爱感 13 年不变!翻翻她近年片单,有演过动物美剧《困兽之地》、有演过音乐美剧《丛林中的莫札特》、但好像进军好莱坞的表现空间一直很有限... 这次查克史奈德《活尸大军》慧眼识英雌给她当“郊狼”、给她开发的“战斗女郎”新戏路真令人心动!推荐喜欢郊狼的观众看看这部她出道的《放牛班快乐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XrzVYWBXI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