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300 壮士:斯巴达的逆袭 (2006)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1-05-21 06:29:16
在今天《活尸大军》上架前再来复习一下查克史奈德旧片,复习到《300 壮士:斯巴达的逆袭》!这是查克第二部长片、第一部漫改电影、更是第一次尝试“照着原作分镜”shot-to-shot的风格。这种风格,此前好像是罗勃罗利葛兹拍同为法兰克米勒的《万恶城市》有这样拍过,查克则也来玩了玩这种致敬手法忠实翻拍了法兰克米勒的 300,以后又用这招翻拍了艾伦摩尔的《守护者》... 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忠于原作仿佛让漫画跃然纸上令人惊呼、但坏处是会被批为只有匠气没有创意更没掌握原作精神,电影有什么好看的地方都是原作的功劳、但有什么缺点都归查克的 XD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300-274692460-large.jpg
有时我很庆幸我不是美漫读者,虽试看几次对美术风格都眼睛一亮,但细看总不太适应人物轮廓的画法,也许可说这媒介就是不太对我胃口而难以下咽... 此时查克史奈德在漫改电影界中的存在就刚好对我胃口了:美漫的美术巧思包括构图色调与风格等、查克都会像个漫迷般以他的方式忠实呈现,而美漫令我不适应的人物轮廓线条、查克都以自然身体与真人面孔顺畅取代了!也许专看查片不看漫画的我总是只能欣赏第二级改编产品、但我要谢谢他为我这和美漫媒材不合的观众提供了入口即化的再现!他改编有没有匹配原著高度与深度我并不在意,只想专心欣赏他拍的成果。
这《300 壮士:斯巴达的逆袭》,我当年看时还不认识查克史奈德,只在这片认识了“斯巴达王”Gerald Butler 和未来的“瑟曦”Lena Headey ,现在回想起来查克对他们的选角与刻画真令我多年难忘!如今再看又发现有“瑟西斯”Rodrigo Santoro 从暖男变霸王、还有日后快速展露头角的“法鲨”Michael Fassbender到处卖他的鲨鱼笑 XD 整体来说,也许是因为忠实翻拍漫画的缘故?这片人物很鲜明、肖像很深刻、身段很飒爽、台词很热血... 尤其当斯巴达王对来使霸道一踢、以及国王出征前夕先跟王后来一炮,这种种中二无妨热血最大的处理都令我无可自拔地爱上!
本片谈西元前 480年,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温泉关战役”,史实虽然斯巴达王也有带不少其他援军、但在这故事里就是很浪漫地着重那殿后的“斯巴达三百壮士”,是个小规模点状冲突、甚至不太像“战争”的尺度,毕竟连片中斯巴达王都声称只是“出去伸伸腿”带了 300随扈而已... 比起日后查克交给别人导的异地续作《300 壮士:帝国崛起》,那续作才是真战争有浩瀚尺度可言呀。不过这两片比起来,本片《300 壮士:斯巴达的逆袭》这小尺度故事简单、只是单纯地一波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好像更有空间慢慢谈“文化”、画一幅传说中的斯巴达人肖像画。
https://i1.fdbimg.pl/a1/3537_jreb1q.jpg
从最抢眼的斯巴达王 Leonidas 开始,Gerald Butler 在本片发挥的可以说是“嘴砲王”演技,只是斯巴达一族就是有资格嘴砲,因为他们实力雄厚上下齐心嘴什么都能兑现!我不知原著台词有多少、但本片台词很精要,也未必是剧情对话交代得精要、而更像是每句台词都若有深意的精要。而这“若有深意”真有什么微言大义吗?那也不一定,有时简单的排比对仗清楚点通价值差异与道德选择、有时就真的纯粹只是嘴砲嚣张给人下马威而已。记得有人说过查克电影的台词就是“潮到出水”,台词本身未必真有多少深度,但一定可丰富联想补出深度来 XD 也许就从此片开始?
当然字字珠玑富于联想的台词风格,应该还是从片头的独眼士兵 Dilios 讲古开始,这与其是在谈一场战斗与谋略,不如说是靠这场冲突事件来谈谈“我们斯巴达”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应该还是归功于漫画原作的 narration让查克原封不动拍了来、然后将此风格试着延伸到全片吧?斯巴达人,首先一出生就是残酷的生存竞争,要能贡献城邦就必须分出强者与弱者;强者需要经过残酷的生存考验,从人与人间绝不服输的缠斗到底、到野外放养的狼性对决;但下一幕父子练武,又看到这“残酷”的现实认知背后是更强大的爱、不只用脑战斗更要用心战斗...
然后波斯使节来到,这“斯巴达之爱”的独特世界观慢慢流露出来,不是我们这些继承了雅典民主的 21 世纪“哲学家与同性恋”观众能够轻易理解的:斯巴达人口口声声“捍卫自由”、但小孩出生就给他们如此残酷的成长、根本专制威权有人给过小孩选择吗?记得当年版上很多人在激烈讨论的也是这“自由”问题,但其实自由概念本来就是慢慢发展出来的:希腊雅典那系城邦在斯时都还在发展“民主”作为自由的途径、而斯巴达则独树一格发展出它的“军国寡头”制度与文化、认为自由是靠强大专业的集体分工才能万众一心争取来的。
https://i1.fdbimg.pl/a1/3536/2000x1125_ngqlev.jpg
耳听得嘴砲国王看到“阿卡迪亚”友军还在嚣张踩人:“你们的专业是什么?陶匠铁匠雕刻家?那我们专业是什么?”是荷尔蒙爆棚的“呼哈!”记得在 2007 年看到这幕时,简直像是在对我们正挣扎着征兵制与募兵制的台湾喊话呀 XD 不过 2007 年观影那年的国际局势与气氛可与今日大不同:那是美军反恐战争陷入伊拉克泥沼、国际已厌倦小布什单边主义、正期待欧巴马上台多边对话和平解决的时代了... 当然本片开始制作时的气氛未必如此,但 2007 上映时恐怕已变成了一种争议:一群有人脸的斯巴达人杀一群没脸的波斯面具人?是把对方当中东恐怖份子甚或当僵尸?
当然也不一定都是政治不正确、在那国际社会也对伊朗人权与核问题充满疑虑的年代(后来得此红利最多的恐怕是《亚果出任务》?)里、此片也是有成功激起阿马丁加德控诉“丑化波斯人”的,不过相信看商业片的观众应该都还能接受这又是锦袍又是面具又是痲疯巨人与犀牛大象的“风格化”波斯、就是神王瑟西斯黄金身躯一站出来也是光芒万丈人见人爱呀!当然也许波斯人也并不这么机械化而有其人性与政治,这点在续集《300 壮士:帝国崛起》中有多碰触一些些,但就连这首作里他其实也很世俗人性:“向我屈膝吧!献给我泥土清水、就给你女人财富当全希腊王!”
我个人在那年代也对这种“把中东人当僵尸打靶”的动作片常常很感冒,总是睁大眼睛看它是否指桑骂槐丑化现世中东国家与人民以遂行某种政宣... 但记得当年看本片就没这感觉、也许因为查克把片拍得如此风格化又如此嘴砲膨风吧 XD 整个就很欢乐地可以抽离现世政治的公共指涉、而令我沈浸在遥远的幻想世界里联想自己关心的私密指涉。这个指涉发生在我们自己身遭,很简单就是两种治理方式的意识型态争辩:那一边,是过去文明遂行已久的霸道统治,利诱不成就用武力终要你屈膝;这一边,则是小城邦集结的团结互助,弱弱雅典有民主、我们斯巴达则是集体分工!
https://i1.fdbimg.pl/a1/3541_ngqlev.jpg
当然我们现代民主国家都较适应雅典那套,虽然那套背后的奴隶制度是否也呼应着我们也常被默默忽略掉 XD 但仍然寡头统治还有国王领导的斯巴达,对我们观众就成了一种独特出世的替代治理形式。当然本片描绘中的斯巴达也是有两面,一面可以是很腐败的寡头合议政治、另一面则是人人无私分工合作维护城邦文明的万众一心!看完整片,我个人认为贯串全片的斯巴达精神是个“集体主义”:个人的人权福利与生命并不重要,那都是可以相信城邦会为你捍卫的,牺牲就牺牲了也是个“华丽的死”,但我们生命延伸就是妻子儿女同侪人民、是整个城邦不屈于人的“自由”。
所以全片拍下来,斯巴达人至少这些专业士兵们,他们的“集体自由”永远大于“个人福利”,这个世界观当然与波斯神王“给我土与水、有钱有女人、全希腊的王”这些针对个人福利的利诱理念完全相斥,虽然这种“义利之辩”在当代都谈得烂了,但以西元前 480年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的对比恐怕已是种时代创新?总之落到个人角色们头上,就是人人视死如归、国王也不吝嚣张呛人、法鲨也不吝舔血玩命;毫不惧怕个人生死的他们,唯一的软肋还是“集体”,就从集体延伸的“家人”开始:国王临行只会在妻小面前面露忧虑,而副官此生初次感到失去则在儿子那一刀...
好像《300 壮士》系列只要有“父子传承”就是百分百立旗 XD 具体剧情意义大概只是告诉我们:斯巴达人即使如疯子般享受战斗、如机器般毫无痛感、仿佛一切都身外之物皆可抛?但他们捍卫的首先绝不是一个国家的虚幻荣耀、绝不是与雅典在政体与文化上的骄傲竞争,其次也不只是一个城邦的集体自由概念而已、而是一个自由可以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的“斯巴达之爱”!这次二刷我最感动的地方,竟然只是一个很老梗没啥创意的随性小镜头:波斯使节语带威胁到来时,斯巴达王竟然面露犹豫了!而他犹豫的眼下慢慢横移看见的,是一张张在田间在城里工作的子民面孔。
https://i1.fdbimg.pl/a1/3503_jreav7.jpg
去年开始共机绕台时,我才赫然发现当同龄同侪们刚好已撑过免役时、我竟然还有十几年随时可以当砲灰 XD 回想我自己的心态,记得在 2007 年世界一片和平主义诉求多边合作时,看《300 壮士:斯巴达的逆袭》这种荷尔蒙爆发的热血爽片是不会回想现世的;但如今,到处有声音叫我们“为了守护民主台湾”都该出去打仗牺牲,而台湾与敌人的差异的确也就是“专制帝国 vs 自由岛邦”和本片斯巴达似曾相识,甚至台湾内部令我们想到为之送命就感不值的政府高层好像也没赢本片斯巴达多少... 但若真走上投身战场牺牲性命这步时,我们能把谁放在心中完成心理建设呢?
这些争议想法且不多谈。今年二刷《300 壮士:斯巴达的逆袭》,我的观影享受已比十几年前一刷时更上一层楼:我现在是查粉会欣赏所谓“查克手法”与“查克世界观”了、我看查评价低迷多年也不会去在意这是好片还是烂片了、近年听多了查的美术灵感尤其“卡拉瓦乔”与“米开朗基罗”等也为我这次观影提供更多美术灵感,然后多年后再看对本片可能并没太高调表现的“政治联想”多想了些但也放松了些、反而对自身面对乱世如何超脱放下的“无我”与“大我”有更多灵感与思索... 再来看下部《300 壮士:帝国崛起》,这回是雅典汉子对邪佞美女应该更加通俗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rIbxk7idYA
作者: yowhatsupsli (卖火柴的小女孩)   2021-05-21 11:44:00
很像漫画电影
作者: RachelMcAdam (瑞秋卖灯丝)   2021-05-21 12:02:00
把小亚细亚地区的军队妖魔化这件事以前很流行,魔戒的魔多vs米那斯提力斯也是部份隐射小亚细亚觉的这种设定很酷但现在社会氛围可能比较难看到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