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法国大革命 Un peuple et son roi (2018 法国片)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1-04-28 20:07:39
今年二月本要上映的《法国大革命》,终于在国内各大串流上架了!这是制作庞大众星云集的法国年度大片,有燃烧女子 Adèle Haenel与达顿老爹 Olivier Gourmet领衔演出革命人民、有巴黎圣罗兰 Gaspard Ulliel 与巴黎女歌手 Izïa Higelin演出革命伴侣、有法国丑男 Denis Lavant 与臭脸妹 Céline Sallette 演出革命先锋、也有法国美男 Louis Garrel 与 Niels Schneider演收割成果的革命恐怖份子、法国囧男 Laurent Lafitte则饰演革命苦主路易十六... 把明星角色一字排开再回想片名、就能抓到此片呈现“法国大革命”这两百年老梗题材的最新切入点:
https://fr.web.img4.acsta.net/pictures/18/08/02/12/06/1793783.jpg
法文片名 "Un peuple et son roi" 直译“一国人民与其国王”,人民是主体国王是客体,基本视角就是站在人民这边观看遥远的国王,因此戏份安排与镜头捕捉采取“人民大声”配“国王无声”的强烈对比:主角是 Haenel & Gourmet 领衔主演的一户人民、他们住在巴士底狱旁的 Faubourg Saint-Antoine 、跟着革命见证一切并参与一切,编剧更为他们虚构了生老病死的家庭小故事、一次次人生事件都很巧合地与大革命关键事件遥相呼应,仿佛要以他们的昨日与新生比喻法国的过去与未来、从而引人思考大革命果实的具体品质。
而相对地路易十六国王,在史实就基本是个被动角色被革命推著跑的前提下,本片还把他的主动地位更降到最低,加重塑造他无辜又无奈也不能做什么的形象:电影开场就是国王戏,在承平春季复活节前“濯足星期四”都要帮贫民孩童洗脚、算是提醒身为国王应服务人民的重任与谦卑,可惜就算 Laurent Lafitte演起国王令人能相信他真正爱民如子、但他有限见识有限才能一点都帮不到人民... 结果他谦卑洗脚、一位被洗脚的小男孩竟呛声“明天,我也能跟你一样穿上鞋子”,下个镜头小男孩回自己社区、竟是在法国大革命扮演重要角色的 Faubourg Saint-Antoine !
本片就此交棒给这底层社区主角群、让观众近身看看他们如何体验革命:第一章“自由的香水”发生在革命第一炮“攻占巴士底狱”,忙碌于生活的人们原本不以为意、还觉得攻个什么狱牺牲了性命救出些小罪犯有啥神圣的?但巴士底狱只是个象征、它的效应本片也象征拍来:拆掉了巴士底城垛、阳光刚好照进了街上,原来我们的自由就如阳光、被如同巴士底狱的王权统治禁锢了好几世纪?这是本片所捕捉的、底层人民对“革命”与革命理念的浪漫理解,非常地直觉而激情;至于禁锢他们自由的具体结构与动力是什么?在一路激情行动与声嘶力竭的辩论下,没空间多想。
https://fr.web.img3.acsta.net/pictures/18/09/05/14/25/1102893.jpg
也许在本片观点下,对人民来说革命可以很简单:就是庶民与贵族的关系、就是我们法国人民与法国国王的关系、这才构成片名"Un peuple et son roi",只是从第一场戏开始我们就知道并没有铁板一块的“一个人民”,毕竟从第一场巴士底狱戏人人对同一事件就各有不同的观感,只是观感不同之余有人低调有人大声、有人强势有人保留,慢慢地多元声音会被压抑被呛声、最后做到威胁与噤声后就成为“一个人民”可以横著走路了 XD 此片精彩在于庶民角色众多、人人见证一切各有观点也各有成长!可惜缺点是脸太多很难认、一般外国观众除了认识阿黛儿外都很难记得...
集体图像比较好认:这里很多洗衣女工,由革命女英雄 Reine Audu 率领,展开下一场 1789/10/5“凡尔赛妇女大游行”!从此开始本片人民行动中“女性”从不落人后、甚至对权利的要求往往比男性加倍激进!在这场恭请国王离开凡尔赛进住巴黎的游行中,女人们的初衷本来只是为了温饱与面包、本来的诉求只是“国王来巴黎与人民在一起”、基本可说还是很传统封建心怀国王的,但很快地进入议会诉求到一半、就被乘势转移话题谈成“自由平等”的诉求... 至于在贵族一片反对下国王要不要进住巴黎呢?路易十六是有回应人民要求的!但这也造成了他流失权力的破口。
随着路易十六含泪签完《人权与公民宣言》并率王室进住巴黎杜乐丽宫、杜乐丽旁的“皇家马术学校”迅速改建成“国民制宪议会”,本来和政治很遥远的庶民们如洗衣妇主角们也都能来旁听了!在此本片才开始透过这议场的沿革慢慢引入有名有姓的法国大革命关键要角们,第一场会议就由未来鼎鼎大名的 Robespierre发言!不过本片仍然掌握“人民主体”的原则,让这些历史人物都只是表演的客体,重要的剧情关键还在人民主角们如何阅读。譬如 Robespierre讲了一堆“反对人口普查”令人雾煞煞,但激情引言“自由只有唯一解”时洗衣妇马上代入“我们就是唯一解”。
https://fr.web.img4.acsta.net/pictures/18/09/05/14/22/0215512.jpg
前几场戏介绍完革命的起源与主角群后,本片进入双线平行交相呼应的剧情主体:大革命线,并不多谈议会中的多党派政治明星、也不多谈这些党派的明争暗斗、也并不多谈法国的内忧外患与民生经济问题,本片很忠于片名地独独聚焦“国王”与王权统治这一件事,毕竟对人民来说可能最具体可以听懂也能勾勒理想的就这一件事;而主角小家庭线,则在 Faubourg Saint-Antoine 这边几个彼此无血缘关系、但同一个屋簷下互助扶持的异姓家人们,他们一起从巴士底狱倒塌射进第一道阳光的“自由香水”得到启蒙,开始一面回视自身处境、一面向往革命认识革命并参与革命。
年轻主角是 Haenel 演的洗衣妇Françoise,她在片中革命态度最激进、仿佛革命为她打开新生、而学习参与伸张呐喊一往无前!人说革命给公民投票权、庶民只叹穷人没有投票权、她更进一步质问女性为何就没投票权;她在片头“攻占巴士底”这第一天就夭折了孩子,孩子之死仿佛绝望的过去人生;她在片中 1791/07/17 战神广场屠杀的毁灭时刻,刚好遇上新男友珠胎暗结仿佛新生将展开;她在片末 1792 春天外国联军来犯革命将被扼杀的时刻,刚好生下女儿令她守护革命宛如守护新生儿;她在片尾 1793 一月国王断头后,竟仿佛庆祝国家诞生般给女儿取名 Égalité!
年长主角是 Olivier Gourmet饰演的、人称“老爹”"Oncle" 的玻璃工匠,他在革命的每个阶段见证时,相较年轻人都更老成持重,会先站在保守立场看看暴民们满口理想手上却在干什么;但他的立场会一次次因意想不到的革命成果而产生变化,过去觉得是暴力嚣张的、现在看到成果又会慢慢被说服这是神圣热情更是必要的。看这位 Oncle由一个老实保守的玻璃工匠渐渐变成不落人后甚至慷慨激昂的“无套裤汉”Sans-culottes 之一员,令人赞叹革命的激情多有魔幻吸引力。不过当 Françoise 线以“生育”比喻革命香火时、他这线倒是以“吹玻璃”比喻一个国家的新生。
https://fr.web.img2.acsta.net/pictures/18/09/05/14/22/0242075.jpg
本片截取的大革命记事:(1) 1789/7/14 攻占巴士底、(2) 1789/7/21 第一次国民议会、(3) 1789/10/6 凡尔赛妇女游行、(4) 1791/6/21 路易十六出逃、(5) 1791/7/17 战神广场屠杀、(6) 1791/9/3九一新宪、(7) 1792/8/10 攻占杜乐丽、(8) 1792/9/21 九二新宪与共和元年、(9) 1792秋冬讨论路易十六、(10) 1793/01/21 路易十六受刑。以双主角 Oncle & Françoise 的庶民视角看,这大致是人民对国王关系的逐步崩解,平行于议会各党派菁英从君主立宪到废除王室的态势转变。这期间时时都有保守持重维持安定的声音、但诉求极端的激进热情总得到越来越多的叫好。
不过,本片中途插入的神秘角色,宛如天降考验般测试着他们复杂矛盾却难厘清的意识。由 Gaspard Ulliel 饰演的罪犯 Basile ,他不住在巴黎而住在乡间、他是罪犯已被烙印耻辱一生,他有幸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大革命而得宽恕解放、但他感性追随渴望抚慰的还是国王的天恩 XD 他不但浑浑噩噩的意识很矛盾,连他在主角们面前的登场也是场荒诞的误会:人说巴黎人该热情招待逮回国王的英雄、结果主角一家招待到的竟是这位身体诚实跪拜国王的小子 XD 甚至女主角 Françoise 把他带到床上后,两人打情骂俏才真情流露:两人心底都曾是喜爱国王向往王后的男孩女孩。
到底人们怎么看待国王?这“人们”绝非铁板一块:(1) 光是本片戏份 90%的城市和 10%的乡村就已截然不同、(2) 本片每一个事件除 90%的声嘶力竭外也有 10%的眉头深锁、(3) 本片每次议会辩论除 90%的激情演说外也有 10%的老成持重,(4) 本片每次杀戮胜利后除 90%的欢庆外也有 10%的低头饮泣,(5) 本片每次决策在 90%的基进理想外也总有 10%的务实戒慎... (6) 连在同样激情呐喊追求理想的革命男女自己心里面,也同时有 90%的喊打喊杀与 10%的倾慕眷恋。到底一个多元纷争的“人民”、甚或一颗爱恨交杂的“人心”,要如何在两者间矛盾的焦虑中找到平衡呢?
https://fr.web.img6.acsta.net/pictures/18/09/05/14/22/0188950.jpg
这平衡,到片末竟以美丽又残酷的方式呈现了,说好听是人们为大革命争自由背后的“国王焦虑”找到了圆满的心理出口、说难听则是激进派为他们的血腥杀戮与恐怖统治手段找到了合情合理的借口,这一切就从本片最后一阶段 1792 年秋冬的“路易十六死刑辩论”展开:一个高声诉求“自由平等”、虽然很多人有点想忘掉“博爱”但仍有人在喊的法国大革命里,我们真的要杀死一个无力抵抗之人吗?在这有人热情有人绝情、有人真情有人虚假、有人认真有人投机的辩论中,各种牛鬼蛇神的“死刑”言论如百鬼横行般一一出笼了:
最简化地说“国王是人民的敌人”可处死;最直觉地说“国王曾企图出逃背叛了我们”可处死;笼统一点说“大革命至此许多的牺牲,都是国王的错”可处死;激情一点说“国王不死,怎慰所有牺牲者在天之灵”非处死不可;撇清一点说“我没仇要报,但为那些死难者们打抱不平”该处死;腹黑一点说“除了国王外,凡有攻击过革命军的贵族都该处死”剩下我最好;挑衅一点说“除了国王外、我们之中还有很多叛徒、要唱名表决”通通揪出来;虚无一点说“死一个国王没啥损伤”杀之可也;嗫嚅一点说“我赞同国王有罪、赞同他该处死”虽然为了维持稳定小声诉求缓刑...
最终,最冷酷功利地既诱惑人心又卸除心防的,还是大革命明星 Robespierre的修辞:“我不喜国王、也不恨国王;没人有资格审判、这也不是在审判;人民不懂法律无法审判、但人民行动本身已经完成了审判;我们纯粹维系安全与稳定、为了革命的生就必须要国王的死”!能够把死亡与新生给连结在一起,顿时把革命所有嗜血杀戮腹黑夺权与恐怖统治等黑暗面、通通转化为迎接美好新生的光明面!正如本片一位革命小女孩在入侵杜乐丽宫时嬉戏于尸体之间沐浴著枕头花雨、人民们参与国王处决也可以是场欢庆嘉年华!小女孩沾一点路易十六的血肉可保未来幸福平安唷!
https://fr.web.img3.acsta.net/pictures/18/09/05/14/22/0162387.jpg
本片就在路易十六执刑戏划下欢庆句点,虽然我们都知法国大革命真正精彩好戏还要再过几个月 XD 但本片仿佛不想戳破庶民主角这美好小梦想,故事到此为止就别说破了罢。到底本片对大革命的立场是什么?表面上没有明确立场、只有两极冲突与纷乱的光谱,每一个事件一定会有不同的众生群像与不同的价值交锋、就看我们观众自己喜欢把重点画在哪里了;只是看到片末“国王死刑之辩”的激情耸动、配上平行剪接的玻璃工艺传承“别操之过急、要温柔抚育”,以及片尾“国王死刑”的血溅广场嘉年华、配上女主角喜迎“1792革命新生儿”,我个人都是不免悚然一惊的。
片末最令我唏嘘的是:有个反对国王死刑而与大家争吵的洗衣妇,被众人霸凌推到了墙角,只能绝望道“一千年后你们会后悔”;而这乌鸦嘴不讨人喜欢也易被人遗忘的洗衣妇又是谁?从头到尾她都默默在主角们身边无声照料著一切!不论生老病死、激情战斗、被捕负伤、死亡送葬,通通都是无声的她在担待着大家的激情呀... 当然在激化世界里这种默默担待渴望安稳的声音总是边缘的,想想 1790s的昨日和 2020s的今日又有多少似曾相识?这部《法国大革命》无名庶民是主体、历史人物是背景,建议可带着对大革命历史的基本知识来看看、或看完后再回头补足也不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5wFOVtxHk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