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游牧人生 Nomadland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1-04-21 03:00:57
终于看了赵婷新片《游牧人生》,看前我已从前片《重生骑士》对她的关注与风格有初步印象、也耳闻《游》片中关于游牧人生的描绘有遭“美化”或“浪漫化”之说、也有听说关于此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力道好像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我没看过原著、就纯粹看过赵婷电影而已,看过她两片后觉得她与其说是个批判资本主义或各种社会不公的“社会派导演”、倒不如说她更像是蹲低身子跳进田野试图了解一个边缘社群的“人类学导演”。
譬如几年前看《重生骑士》时,我就有点惊讶:《重》片主角是美国中部印地安人社群、他们年轻人自小前仆后继练习竞技牛仔、而这运动娱乐大众之余对他们的身体伤害甚钜、而他们的放牧产业生存空间也处处不公、简直可说“竞技牛仔”就是资本主义剥削他们的具体而微... 然而尽管把他们卑微的社经处境都拍出了,《重》片并不管任何阶级分析应该提出什么批判与控诉,反而它只想静静跟着牛仔主角去体验他的生活、倾听他的梦想、认识他的同道、体会他的挣扎... 至于电影能不能为主角达到什么社经大正义?那都太遥远,还不如在有限的社经条件下找到一种圆满。
https://fr.web.img6.acsta.net/pictures/18/02/20/14/22/3144541.jpg
这次《游牧人生》很类似、但也有点不同,类似在于《游》片仍大量集结真实游牧社群成员们、电影仍是众多本尊演出真实人生的“准纪录片”,不同在于《重》片连主角都是本尊节选他自己人生来演出、《游》片则正式由身兼制片的 Frances McDormand来演一套属于虚构角色的虚构故事。对我来说本片大致可以分前后两段:前段主题是“游牧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有大量的真人配角亲身登场、让主角 Fern 穿针引线结交他们请教他们见识一切、算是让 Fern 代替观众啧啧称奇地学习一套生活方式;而后半片,则聚焦 Fern 自己人生课题,看她如何从这生活方式得到启发。
Fern 的课题,表面上是大尺度的“帝国镇”、中层是小尺度的“丈夫”、深层则可能关于“常”与“变”,本片就放慢脚步给她充分的呼吸空间慢慢表达出来。从最表面讲,是美国先民就有“游牧”的传统、世世代代也有人传承如今就是露营车、在 2008 年次级房贷泡沫破灭后越来越多人加入、而主角则在 2011 年“内华达州帝国镇”关闭后踏上露营车流浪旅程、慢慢邂逅了 Bob Wells这一系游牧生活互助组织。简单一点也许可以说,都是因为美国产业不永续、美国传统企业无法对雇员负责、美国新兴企业喜欢弹性劳动无法让她永续就业、她这才把心一横踏上游牧之路。
本片若有要“批判”什么,差不多就批到这地步,再下一步就不再关心体制不公而宁可关心个人探索。 Fern 的抉择属于她一人,而问起众家真人配角的抉择也各有不同的答案,他们可能当下嘴上能给个诚恳简单的答案、但真要说深层的答案也许各自也都仍在探索中?至少 Fern 的答案是还可以继续在实践当中慢慢体会的。最初,也许一来她没了帝国镇也没了丈夫、二来不再想被房子的经济压力束缚、三来根据她姊姊说法她从小就是个喜爱往外跑的人... 这些“游牧”的纷杂初衷在许多角色身上都可看到,但与其说他们有了理念就去实践、不如说更像是在实践中慢慢清楚。
https://fr.web.img4.acsta.net/pictures/21/01/13/15/10/3435264.jpg
“游牧”这回事,最基础是将人从“恒产”与“房贷”的执著与轮回中解放出来,当然要做出这一步解放有其代价并不浪漫,本片也许实际走访美国多州拍了很多令人屏息的美景、拍了很多奇山异水令人赞叹不枉此生,但那与其说是外人酸言酸语的“享受人生”、不如说是做出选择付出代价后艰苦换来的果实,毕竟真要说季节性地到处打零工、又生产线装配又操作重机械又扫厕所马桶、更别说自己还要面对各种公路大地杳无人烟的生存挑战、我想这些“浪漫”都不是我们有工作有房子的城市小资观众会二话不说毅然选择的,至于许多严苛细节电影没拍我们心里也应该有数。
也许再深一层说,游牧是在挑战美国为首的现代社会之“常”:过去 20 世纪后半无尽发展的年代、产业总认为可找一块地造镇欣欣向荣、企业总雄心壮志认为可照顾员工成家立业无后顾之忧、劳工也总认为大企业可以照顾我福利与生活一辈子... 但世道会变迁、产业会更替、企业会倒闭,于是世界许多小镇变成了“鬼镇”Ghost Town。要说鬼镇是美国的专利吗?那并不是,近年欧洲一样有很多尤其意大利,其他发展中(毕竟“发展中”)国家不一定但已发展国家都有这通病;而这种产业小镇的生灭又是 20 世纪独有吗?真回顾一下欧洲古城废墟,西方社会早已行之有年。
这游牧精神慢慢清楚:你不一定是走投无路、也不一定是消极逃避、而也可以是积极拥抱一种超越世俗窠臼的新生活,在此人们意识到可以倚赖的“常”越来越少、反而“无常”与“缘分”更值得珍惜与拥抱,因而才有“不是无家可归、我只是无房”与“不说再见、咱们路上见”等唸起来看似耍帅但其实颇有沧桑体悟的智慧小语。然而,一种超脱恒常珍惜缘分的轻盈人生,主角 Fern 真有如鱼得水地悠游实践吗?恐怕并没有,她还是有几个执著的软肋,譬如“父亲童年送的盘子”给男主一摔她都快爆了 XD 还有片头那个雪地车库、与总是转移话题的“帝国镇老家”与丈夫。
https://fr.web.img2.acsta.net/pictures/21/01/22/10/21/1475888.jpg
电影拍 Fern 一路游走各地、一次次邂逅许多不同的人、交换许多缘分小礼与人生智慧,但这一路身体刻苦心灵享受的经验中,她真的悠然自得吗?显然并没有,旁人也都看得出她有个莫名空缺,因此旁人也总是忍不住小心翼翼对她付出关心,可惜这关心往往化作“定下来”的邀约而话不投机被坚定拒绝。她游牧生活的空缺,旁人怎会想到用“定居”来解决?也许还是看出了她有属于她的逃避、也依稀猜得到这逃避和丧夫的亲情有关、因而纷纷大方伸手愿意给她一个“家”吧?虽然很多人心中有爱的“家”和定居的“房”仍密不可分,但这已是有限的他们能给的有限之爱。
只是看来 Fern 对先夫的心结并非简单的“失去旧爱”或“形单影只”,而是关于一种失根游子飘飘无所适的存在焦虑感,这焦虑感未必关于自己而更关于先夫:他无父无母、他只有帝国镇工作、有家有父相较圆满的我也愿与他同留帝国镇、而今他已逝去我若不紧抓他又该如何存在?“只要仍能记忆的,那就是存在”,也许这个从有形到无形 (intangible) 的意识转变,才是在当代美国人工作失去了、住居失落了、恒产泡沫了、纽带断裂了、社会离散了、梦想幻灭了、甚至一切可感知的世界之常也都走向“无常”时,就算剥除所有物质孑然一身也能安身立命的绝对存在吧?
不过认真说来,本片 Fern 的旅程未到终点、她的存在探索也且战且走,只不过是游牧中的一个小阶段体悟罢了、就算意识已有其超然仍有待身的修炼。这是我看赵婷第二片,再次惊艳于她放下自己融入社群体察其情爬梳其理的人类学功夫!我们这社会该如何改革以达至更永续的就业住居等理想?如何能够让人们安身立命毋须“不得已踏上旅程”?那也许也是赵婷关注的、但看来不是她在本片要发声批判出手解决的,反倒如果“不得已”已是无可撼动的前提、她已迅速起身带领我们追随前人足迹学习自处的智慧。下一部,我想往前找找看也很人类学的《哥哥教我唱的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sxCFZ8_d8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