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我菜,只看过大佛普拉斯跟同学麦娜丝。
看过大佛普拉斯之后,我有来movie版搜过影评,发现好坏参半。
好评讲的大多是揭露出底层心声与环境、把高层不堪的一面揭露、很有共感。
负雷的大概就是说看不出这部电影到底在冲三小,全程无感。
以下有同学麦娜丝的雷......
避雷完毕。
当初在我家电影院附近上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是黄导的片,所以没进场支持,
真的很可惜。
后来前后花了三天,我在Netflix上用电脑看完。
看的时候经常是边喝点小酒,边抽菸,因为心情太郁闷了。
两部片一样都是莫名其妙死了一个好人。
尤其麦娜丝对闭结的描写更深,他死去的张力也更深。
大佛我是从肚材忽然有鸡腿可以吃那里开始感到惶恐;
可是麦娜丝我是在完全--完全没有预警的情形下,看到闭结死了。
讲真的,这部片其实从一开始,就在为闭结的死排伏笔。
只是因为叙事者(导演)会不断叙说闭结的心境,因此观影者很容易会觉得
这些FLAG是插给阿嬷的。
大佛比较偏向冰冷地直述社会,看的时候我会知道,嗯,这就鬼岛。
但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因为小弟今年也满二十七岁了,还在作劳劳碌碌的低薪,
也没有结婚的希望;还住在父母的家里,时常觉得没有明天(哈哈哈);
进公司还要被上司狗干,已经超过半年以上每个月上司都在唬烂说可能要开我。
(然后薪水很低,要开就开,狗干个屁,干你老师)
一样是冰冷地叙事,可能因为大佛里面的高层太高、底层太低,
我共感反而没有麦娜丝来得深。
麦娜丝我全程都看得很忧郁,等到闭结死后,那场葬礼,我的忧郁来到最深。
虽然影片的结尾,以浊水溪公社献唱,加上以魔幻的手法,
来让这些生活里活得一个比一个还郁卒(实际上根本就是台湾的大多数的普通中年人)
的角色们,光鲜亮丽地出场,来安抚观众的情绪。
但因为这个场景真的太假了,连导演口白都说,这就房地产广告最常出现的场景。
我的内心感受真的一下荡到谷底。
我自己是发誓黄导出的电影他出一部我一定看一部。
可是每次看完他的电影,我都会很后悔,因为我会忧郁很久,真的很久。
常常会觉得很难受,有一种无力感,抽几根菸都好不了的那种。
我知道黄导拍出来的电影,对我来说就是好,错过了非常可惜;
但我也不懂自己为何明明知道看完了会那么难受,还是会去看。
也很高兴这部片能上Netflix,尽管我觉得高达87%的非台湾人对其中的纸扎屋、
泡沫红茶店、个人工作室、选举文化、厕所乔事情文化、黑道闹场文化、
婚礼流水席文化等等都会是黑人问号的状态,很难起共鸣。
在黄导的片子大红之前,我一直在等魏导的新作,
但是接下来,以国片来说,黄导会是我心中的第一名,而且会保持这个位置很久。
P.S:不论是大佛,还是麦娜丝,我都会觉得,看完之后觉得
"这部片是在共三小"的人真的很幸福。
如果人注定要经历无助、绝望、无法成长、明明有梦想却因为生活而扼杀等等,
那么黄导的片中会展示这些,经历过这些的人就能感受到电影一点都不荒谬,
自己的生活跟那些角色的生活没有差到哪里去。
就算真的有的人莫名其妙就死在路边还不会上新闻也不意外,
因为对台湾、对世界而言,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默默无闻的草民。
真正会影响生活的,只有极少数的人而已。
所以没有共感的人,你们的生活会是幸福的,快乐的,至少你们不必无力、不必绝望,
也不需要忧愁,更不需要菸酒。
你们的翅膀还在,我的翅膀可能折了。
你们还是大鹏展翅,我已认清我是地上的那只鸡,但就算认清了自己只是一只鸡,
只要在还没有被人宰来吃以前,生活都还得继续过下去吧。
就算别人可能不努力也能换来我努力了一辈子也得不到的生活,
属于我这等草民的生活,仍然得依靠更多的努力,才能继续勉强地维持下去、
活得勉强像个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