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点燃风暴之火 Storm: Letters van Vuur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1-03-13 04:42:41
昨天在 CATCHPLAY+ 上找到一部我想看很久的荷比卢共制儿童古装片《点燃风暴之火》,看简介与预告就知这是关于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的故事,看似是路德要传送一封重要书信却被帝国拦截、一位小孩因缘际会下出手帮忙的故事。此片拍在 2016 年于 2017 年上映,应该是拍来庆祝 2017 年欧洲各地“宗教改革五百周年”的应景电影吧?刚好最近孩子读书读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的故事、他对这人物与这议题兴趣正浓著,就一齐看了。
谁知,此片马丁路德只是客串一下片头就退场、整片并非以他为中心的宗教改革传记故事、反而是一位虚构小男孩的童心冒险故事;虽说虚构男孩童心冒险,此片倒是对 16 世纪初尚在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之间模糊地带的低地国城市形貌与生活颇有考究、而且童趣冒险其实相当严肃并非玩票、整个可说是一场宗教改革小缩影!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7/01/06/15/35/496840.jpg
话说 16 世纪初马丁路德引领的“宗教改革”Reformation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可以有多种切入点:可当作是中世纪城市市民权渐渐独立、因此城市资产阶级不想再受到教会的神权掌控、于是引用马丁路德所说回归信仰摆脱罗马天主教教会;可当作是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渐渐普及、市民渐有意识知道独立个人不须再为重重教规所掌控、于是引用马丁路德诉求每一个人都可以独立祷告无须教会;可当作诸侯想加强自己独立地位摆脱皇帝查理五世集权掌握、于是引用马丁路德不再听从教廷与皇帝;或最简单的,教会在卖“赎罪券”就是一翻两瞪眼的腐化,必须改革。
而本片,着重的是科技观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理论著作与圣经翻译,能在 16 世纪初快速大量造成无远弗届的影响,靠的是 15 世纪中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后半世纪累积的印刷与出版业,尤其是 1520 年六月写的“给德国贵族的公开信”更言简意赅撼动人心,简直像 16 世纪的《共产党宣言》老妪能解激起广大回响!这就直指本片片名 "Storm: Letters van Vuur":马丁路德在本片寄出了一封公开信给当时西班牙统治的低地国第一大港安特卫普,期能点燃人民自觉反抗天主教会高压统治与聚敛;然而 Letter 不只指“书信”更是指“字母”,要人民火起更要靠文字。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7/01/27/11/52/439382.jpg
于是本片设计了两位 13 岁儿童主角,还一男一女彼此截长补短携手合作两小无猜:小男主角 Storm,是城里一间印刷工坊的儿子,代表的是安特卫普在当时欧陆首屈一指的印刷业香火!他努力学习想当印刷厂继承人,虽然读书识字很在行、读字很快拼字也很准,但力气不够又笨手笨脚、爸爸总是摇摇头无法信任他。这天,爸爸神秘兮兮地接到了一个秘密委托案令他很好奇,于是拗著爸爸的诗人朋友说服爸爸让他跟做了,要印的是马丁路德给安特卫普人民的公开信!不过还没开印就被查缉爸爸也被抓将处死、他一个人带着拼好的印刷版逃走了、盼能当筹码救爸爸的命。
逃命过程中巧遇了小女主角Mariek,是与 Storm天差地远的对比:她是个小游民每天偷东西维生、没父母管教也无家可归、栖身之所是所有都市废弃物汇集的下水道小洞穴;她练就一身飞簷走壁偷拐抢骗的街头本事、但没受过教育一个字母都不识,她能以生存能力保护 Storm、也希望识字的 Storm读妈妈遗留的日记给她听。只听这日记静静道来安特卫普这繁荣港市不为人道的底层悲歌:她妈妈是当地人,遇到了个靠岸的葡萄牙水手生下了她,这辈子还没见爸爸几面妈妈就死了,至今她还信守着妈妈转达的爸爸承诺“我从海上回来、赚够了钱接妳出来永远在一起”。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7/01/27/11/52/580482.jpg
这种跑船水手异国恋情的悲歌在 20-21世纪仍极普遍,何况是出个远航一年半载死亡率极高的 16 世纪大航海时代?总之这场两小无猜的相遇,既是本片天上地下宛如异国情缘的浪漫,也是 Storm这种城市知识精英家庭看见人生百态的契机:家里爸爸和诗人画家等知识份子侃侃而谈著前卫进步的宗教改革、自己向来崇拜他们又渴望认同而连连点头称是,他们引用马丁路德理论说圣母玛丽亚只是凡人、与其他圣徒圣像都该拆除以破除圣像崇拜,但怎知城里更多民众目不识丁甚至鳏寡孤独苦苦求存著、像 Mariek 这样的孤苦弃女唯有相信圣母才能给她绝望人生一线曙光呀...
此片拍在安特卫普,这个主教座堂都叫“圣母大教堂”Onze-Lieve-Vrouwekathedraal 的城市,谈到“圣母”是个很难黑白分明的争议话题,尤其在此它更肩负如同我们妈祖般庇佑讨海人的“天后”地位呢!在现今民众仍普遍信仰天主教的比利时能怎么把这争议拍到圆满呢?史实中,安特卫普的确在 1525 年马丁路德写来公开信振奋市民后埋下了宗教改革的火种,到 1566 年终于发生“圣像破坏运动”Beeldenstorm,安特卫普成为“荷兰独立运动”先锋直到被西班牙攻陷为止... 本片没法拍这长过程,只能拍一场小争辩,又如何在宗教改革与平民的圣母崇拜间找到平衡呢?
https://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7/01/27/11/52/581107.jpg
这解法,还是启迪智慧与心灵的“文字”,也就是片名的“字母”,于是本片如同《偷书贼》般展开一场认字读书的浪漫:首先,Mariek想读日记读自身处境,竟破除神话读到悲惨现实;再来,Mariek爬梳自身源流,从姓名读到茫茫人海同病相怜;进一步,Mariek能认字拼字,很快成为 Storm咀嚼马丁路德书信的好帮手;甚至当文字运用熟练后,Mariek还能行走城市触类旁通,竟发现 Storm也无法得知的关键秘密!这些还只是文字的知性意义而已。而在感性层面上,看 Storm一次次“为爱朗读”让黑暗得到启蒙、给绝望一线曙光,我们都知“知识”对悲惨人们可以多疗愈。
然而,尽管文字的启蒙令过去蒙昧者知道了不公的结构、也知道了压迫的敌人,但苦闷人民过去的圣母信仰难道只是一场空吗?Mariek多年来向圣母祈求父亲归来给她有个家、最终都只是幻梦一场吗?Mariek蜗居地下水道多年都靠小小的圣母像伴她撑过无数长夜,难道这只是个小玩具哄骗我填补空虚而已吗?在一场两小分属不同宗教阵营的扭打引火后,Mariek看着小小圣母像火焚融化心都要碎了;但下一次看见的圣母倾颓,却是带着 Storm在追兵逃杀中即将绝望时,圣母大教堂的圣母像竟倒下摔碎挡住追兵路?“妳的圣母好友碎掉了”,“不,是圣母显灵救了我们”。
https://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7/01/27/11/52/581576.jpg
此片是分属两个宗教阵营的荷比卢跨国制作,尽管电影中有分属两阵营的两小友、甚至主角 Storm家爸妈也一个新教一个天主教暗潮汹涌著?它终究是要超越两个宗教派别找到共同点:跟着历史的潮流,未来身处新教领土中的圣母信徒们,他们当作精神食粮的圣母圣像都将倾颓,他们信仰的物质凭借都将失落;但也或许,圣母仍并非新教所追随的马丁路德所说“只是个凡人”,祂可能仍一如往常在冥冥之中庇祐着我们,只是人们的信仰与祂的庇佑并不为物质凭借所限,就算失去物质凭借祂仍存在于心中?这种超脱物质的抽象诠释,倒挺适合不分教派甚至异教的全球观众们。
而追随路德的人们,在这时代可能如路德派信众们听到路德名字就酥了、听到路德派教士声嘶力竭就高潮了,这亦是史实本片亦不避讳,只让 Mariek 静静质问对路德傻傻信奉的 Storm“为什么这么想赶走圣母?只是因为路德说了算?”那岂不又是另一种偶像崇拜吗?在那个时代,的确路德派领袖们也各怀鬼胎未必吃素、路德派民众傻傻跟风甚至也不少暴民展开对罗马天主教徒的压迫,本片对这方面倒只轻轻点到为止不谈太深太残酷,只让 Storm & Mariek 两小代表新教和天主教两边的简单初衷,在文字的学习阅读与行动的认识体悟中,找到在这宗教大时势中的心之所归。
https://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7/01/27/11/52/438757.jpg
当然,此片还是以少儿英雄扭转乾坤的冒险为主轴、那些由小见大的宗教与修身体悟都潜隐在这冒险过程中自然流露,他们冒险的最大敌人倒不是反派坏蛋、反而是自己的先见与执念。而具体的反派敌人,为首的是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派来的史实裁判官 Frans van der Hulst,其次是并无特定宗教信念而纯粹见风转舵西瓜偎大边的抓耙仔诗人,隐然在影射 16-17世纪安特卫普这宗教战争前线上那些抓准机会结交权贵顺势上爬的文艺大师们。也许最能信任的还是单纯的乡民,只是乡民需要文字的沐浴与知识的启发,那就由传承印刷技术的 Storm带 Mariek 掀起一场文字小革命!
和孩子一起看完全片,他虽对他好奇的马丁路德本尊只出现几秒钟感到有点失望,但一路看两个孩子冒险下来竟也是个汇整“宗教改革”ABC 的茶壶小风暴,虽然里面宗教裁判所的坏人脸孔与严刑拷打令他害怕、孤儿的悲惨身世令他落泪、女主角亲爱珍惜的圣母像一次次毁灭亦有种末日感,但跟着两个小主角从忧郁绝望转念到正向希望亦一点就通,当然一路上也有中世纪市街小孩跑酷捉弄追兵的动作戏令他笑开怀。整体说来,这是很棒的历史教育片,但它不像传统教育片着重知识性的历史事实、反而着重概念性的历史动力,令人同感在那时空下人们为何如此行动创造历史。
https://images.npo.nl/header/2560x1440/1169878.jpg
本片唯一可惜的,还是最终决战“宗教小革命”落幕后,并没呼应“文字”“知识”“精神”与“物质”等本片概念做出知性结语、反而以两个小孩终于相聚也终于接吻作为浪漫收场 XD 好吧,有家的男孩给了没家的女孩一个新家是好事,但收进家里当后宫好像也怪怪的,而且荷兰儿童片不怕让给小孩拍吻戏也令我们大开眼界。虽说只是儿童片,但历史考究毫不含糊、历史概念深入浅出、宗教立场两面并陈、更有综合比利时多个古城搭配大航海时代完整建模的 16 世纪安特卫普全景、都成了两小读书认字为爱朗读的浪漫背景!欧洲商业大片就是要这样拍呀!推荐阖家欣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cbR4at2p_U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