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漾女子》
图文完整版: https://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3352507
由Emerald Fennell自编自导、凯莉墨里根主演的《花漾女子》,是一部既
让我愤怒、又让我爱得要命的电影。
30岁的Cassie(凯莉墨里根),与父母同住,在咖啡店工作,没有什么朋
友,但她原本是前途光明的医学院学生......这中间发生什么事情呢?是
怎样的遭遇令她辍学并放弃所有野心?
《花漾女子》同时包含了复仇电影、浪漫喜剧、恐怖惊悚、讽刺剧等元素
,有古怪病态的幽默感,有难以预料的剧情,从一开始的“酒吧捡尸戏”
,就不断翻转观众预期,剧本对于何时透露多少给观众,有非常精准的掌
握。我非常建议已经决定去看《花漾女子》的朋友,观赏之前不要再往下
读我的文章了,最好也别看其他地方的介绍,先看完电影再回来看文章吧
,这是最能完整享受Emerald Fennell精彩剧本的方式。
如果你还需要多点资讯才能决定要不要看,那就欢迎继续读下去囉~~在
写到结局大雷之前我会再度加上警告。
Cassie人如片名,大学时期原本是个“前途似锦的年轻女子”(promising
young woman),但是大学好友Nina酒后遭性侵的经验,最后赔上了Nina的
生命,也让Cassie人生从此停滞不前。她周末晚上总是去夜店,但原因颇
为特别:她要给那些夜店捡尸男一个教训。
从电影开头Cassie第一次出现在酒吧的戏,摄影就很着重女性视角,观众
不是看到一群辣妹跳舞,而是看到一群穿着算正式但衣着凌乱、身材不怎
么样的男人们,试着勾搭异性,但实在欠缺魅力,没什么人会对他们感兴
趣。随着剧情继续发展,即使主题与性侵有关,但本片并不呈现任何强暴
画面,不剥削女性身体。《花漾女子》绝对是一部从女性角度出发的电影
,而它想谈论的严肃题目,需要整个社会男女都加入对话。
色彩与音乐的选用,也替本片制造出独特风格。女主角各种打扮的彩色调
性,象征了她停留在人生的少女阶段无法再往前,但她已经没有一颗少女
般的心;配的流行曲目很特别,尤其小甜甜布兰妮名曲〈Toxic〉的弦乐
版简直让我起鸡皮疙瘩,而结局配上的〈Angel of the Morning〉乍看之
下很奇怪,却又意外地适合。
凯莉墨里根带来极富层次的表演,面对不同人,她摆出完全不同的面具,
但独自一人时,她像个空壳子,墨里根在愤怒与病态之间达到最适当的平
衡,让人虽感到害怕但又能完全同理,这与她过去多数角色很不一样,是
非常突破的演出。其他选角也很有惊喜,Alison Brie是Cassie以前同学
,《八年级生》导演Bo Burnham是老同学也是可能的约会对象,Connie
Britton是大学校长,Aflred Molina是律师,Jennifer Coolidge与
Clancy Brown是女主角父母......虽然戏份都不多,但都令人印象深刻。
编剧兼导演Emerald Fennell多才多艺,她是《追杀夏娃》第二季的监制
与编剧,也在《王冠》第四季演出年轻的卡蜜拉,她对《花漾女子》剧情
内涵的几个重要决定,是本片让我深深热爱的主因:
◎Cassie是孤独的知情者
Cassie全名Cassandra,就像那个悲伤寂寞的先知一样,世界上没有人在
意她所在意的事情。但她决定不要当那个唯一记得的人,她要大家给记
起来。
本片几乎不太叙述Cassie那位自杀的同学Nina的故事,映照着真实世界
中,许多性暴力幸存者的生命故事也往往躲在暗处里面,本人不想回想
,其他人不想听,故事渐渐被消失。但《花漾女子》的Cassie不愿放下
Nina向前走,而是用每一趟冒险,来将Nina的影响留在这世界上,即使
这条路上只有Cassie一个人走,她仍孤独地坚持下去。
◎Cassie看透了性别政治游戏的本质
《花漾女子》有一部分颇像浪漫喜剧,发生在Cassie与老同学Ryan重遇
之时,Cassie似乎重新获得“快乐”的能力,她感觉到爱,感觉幸福或
许就在前方,但在各种暧昧试探之中,她也发现若要维持这段关系,似
乎得在每一个挫折的关卡上让自己渺小,让自己道歉,让自己回到社会
对“女友”的传统期待,而Cassie早已无法套进那个框框里。她对于主
流社会期待的各种框架,已经看透与厌倦,不想交出好不容易获得的勇
气与力量,不想再走回头路。
片中有一幕,她开车恍神停在半路上,另一边男性司机开着另一辆车,
既不关心Cassie怎么了,也不直接绕过离开,而是开始用难听的话臭骂
Cassie骂不停。此时Cassie酷酷地拿着铁撬棍下车,二话不说狂敲对方
车灯与窗户,对方一改之前的嚣张,露出有点惊恐的眼神赶快开走了。
我遇过有一点儿类似的情境。当时我与我妈带着两个孩子在外面,一个
陌生中年男人莫名其妙就靠过来骂我教训我,说我应该要让孩子怎样怎
样的,身为一个睡眠不足火气超大又厌世到不行的母亲,我先示意我妈
把孩子带开,然后我开始臭骂回去,真的豁出去了不管了,反正我包包
里有瑞士刀与短棍,我抱着的心态是“对方就算要跟我开打我也奉陪!
我活腻了!我恨死这个世界了我没差!”结果对方看我愤怒地要跟他干
架的样子,竟然露出慌张害怕的眼神,赶快跑走了,我连打打人出气的
机会都没有。事后想想那个中年男人根本就是看女生好欺负,认为他可
以为所欲为,认为女生当然会怕、会乖乖被他骂,没想到遇上没在配合
社会刻板印象那套的我,就被吓跑了。
当乖乖牌有什么好处?尤其身为女生当乖乖牌有什么好处?在大多数人
都欺善怕恶的世界里,当个温柔的人根本只能被人看扁、被人吃得死死
的,每天窝囊地活,被别人当踏脚垫,我受够了,Cassie也受够了。
◎拆解厌女社会共犯结构
就像《逃出绝命镇》从幽默与恐怖之中深度拆解种族歧视那样,《花漾
女子》也同样混杂幽默与恐怖,深度拆解厌女的社会共犯结构,就算号
称“我没有歧视你/我没有厌女/我没有做错什么”的人,或者每个当
作没看见、觉得那没什么的人(包括男与女),也同样支持着那样糟糕
的共犯体制。《花漾女子》把不同层次的厌女行为翻开来看,狠狠戳进
观众的回忆里,反刍过去自己遇上的事情、忍耐过的事情、或者发生在
别人身上却当作没看见的事情,它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对整个社会的
控诉。
导演刻意找来以往通常演好男人的演员,来饰演片中几位酒吧男性角色
或是其他不那么善良的男性角色,以强调“表面上人畜无害的男人也可
以是恶男”。而某一位在观众面前一次次证明“人很好”的男性角色,
终于遇到别人拿出证据质疑为何当年对某桩强暴案袖手旁观时,他表现
出的态度,可以说是我们整个“强暴文化”的缩影,它是如此普及而自
然,也使得受害者更无助;而Alison Brie饰演的女性角色,是如此轻
易地把自己分类为乖乖女,认为别的女人受害大概多多少少是自找的,
她正是社会习惯把女人分为圣女与妓女的样板范例,也造成许多女性受
害者无法获得其他同性的支持。
是的,Cassie曾经是“前途似锦的年轻女子”,但这社会的集体厌女恶
意,直接摧毁了她与她的好友Nina。你说活着是最好的报复?错,活着
本身对她是惩罚,无止尽的惩罚,而让那些男人付出代价才是最好的报
复。
她日日抱着不在乎自己死活的态度来报复,因此无比冷静,反正正常生
活已经是不可想了,她早就死了,她不需要赖活着来照那烂游戏规则来
玩。
***以下有结局大雷***
***建议所有未看过电影的朋友先别阅读***
◎关于那个震撼又意外的结局
《花漾女子》有个颇具争议的结局,它让许多期待看见复仇的观众感到
失望,甚至某些曾遭性侵的观众可能会感到相当不适。
我起先也是倒抽一口气,觉得好闷好痛苦,但后来想想,导演给出如此
残酷的结局,或许是为了将那股熊熊怒火继续传承给观众吧。导演刻意
不要让我们满足,她要我们更愤怒,更难受,我们该把那样的力量带出
戏院,继续带在社会上行走。如果随便给个对Cassie较为“美满”的大
结局,不是太容易了吗?不是太贬低了全体女性从小到大受过的厌女待
遇、以及受害者经历的无边黑暗人生?如果《花漾女子》想成为的是这
一个年代的警钟,那它怎么可以有快乐结局呢?它不该有!
我相信Cassie那天已经知道自己极为可能会遇害,她也完全接受这样的
命运。或许Cassie知道,如果只让法庭审判多年前加害人犯下的罪行,
加害人可能根本不会受到对等的处罚,于是Cassie反正心里早明白,自
己根本无法继续活着过“正常”日子,这世界上也没有其他人支持她(
包括她的父母与“男友”Ryan都不懂她,连过世好友Nina的母亲都拜托
Cassie不要再追究Nina的案子了她想往前走了),不如用自己当饵,令
当年的罪魁祸首犯下更严重的罪行,确保他一定会受到惩罚。
毁掉一个人是这么快,要真正报仇却得付上一生。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
实。
Cassie早已注定会是个天使或烈士(可以对照电影前段她坐在沙发上或
躺在床上时犹如钉上十字架的姿势),她的命运在Nina自杀时已然写定
,也因此电影最后配上的歌曲〈Angel of the Morning〉乍听很怪但又
异常适合,还莫名有着古怪黑暗的幽默与感伤。如果不把死亡当作失败
或终点,那么最后在笑着的人是Cassie。
◎我个人的一点杂想
我猜想不少男性观众可能会大幅误读这部片,或是抱着敌意认定导演只
想丑化所有男性,但我真心希望有更多男性能透过类似《花漾女子》的
电影,来真正理解女性的困境,而不是急着替全体男性辩解。
我绝对明白,男性也怕被诬告,性骚扰跟性侵的举证困难程度,让原告
与被告不分性别都有担心的理由。不过《花漾女子》的中心案件本身,
是个极度清楚、有许多证人的状态,最后甚至连年代久远的录影档都出
现了,《花漾女子》并非要大家接受“男生很坏、女生都是被害者”的
概念,而是扣问这个社会,为何让捡尸、强暴以及检讨受害者的文化如
此盛行?为何有那么多“觉得没什么”的旁观者?为何旁观者不断认为
要给加害者第二次机会(而受害者的第二次机会又在哪呢)?
片中有位男性说:“男生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受到这种指控!”Cassie冷
酷地回答“猜猜看女生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一个简单回应让人冷到
骨子里。
《花漾女子》这位Cassie并不讨喜,观众可能不会支持她的态度与几个
决定,但她走的每一步,都反刺着我们:为何只有她这个样子说话的时
候,大家才会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