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孤味,不知道该下什么雷。就故事来说,我觉得很不舒服,
但演员真的很棒,许多场次尽管剧情普通,演员却演得相当到位。
以下有情绪发言,慎入。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对我来说,淑芳阿姨的角色就是个父权主义的角度用大柔焦形塑出来的“好女人”
这样的角色可以在早期苦情戏兴盛时的八点档(或大爱)看见,
后来在google中也看到新闻提及导演曾被批评是八点档
其实若换一批演员,确实就是。
许多人都提到这个故事想讲述的是“和解”,但这命题并没有被正反辩论,
故事中多次使用刻意直奔主题的硬性设定,为了要让角色走向和解而刻意作
看到最后母亲搭上出租车离去时,
我内心真的就是一句:干原来是这个“孤”味,早知道没老公没小孩一个人就好。
观影时,我觉得剧情为了逼迫母亲和解而做出许多硬设定如:
母亲的不谅解跟伤痛,而让三个孩子都不快乐
过度铺陈了一个看似仙风道骨的另类小三,
人没出场,架式十足,各种借由第三人口中带出她多与事无争、多美好
好像不原谅她就是妳不好。
再借由他人之口拼命洗白爸爸想回家不敢回,有多少苦衷,还有多少情书等等
最终“偷印章的是妈妈”这烂设定真的让人愤怒,
终究把男人会出轨、家庭不幸福的最大祸首扣回母亲头上。
总结就是:当初要不是妳硬要偷印章给妳老工作生意,害他赔光跑路,
他也不会从此不回家,让女儿没爸爸,
女儿也不会因为家族失和为了让亲戚来往硬要读医。
还因为妳去宾馆抓奸,你女儿觉得丢脸受创,
还有妳也没人家小三和气温柔,所以就算把一生心血店面给小女儿又如何?
反正就是你错。
妳现在闹脾气不和解是怎样?一定要搞得大家气氛这么差吗?
这就是我的感想,看到很干。
如果主题是和解,应该要让角色有选择的空间。
但剧中的母亲在种种设定下,她能不和解吗?
她有选择不原谅的权力吗?
她如果最后不屈服,她的女儿们(尤其小女儿)会原谅她吗?
三个女儿的设定我真觉得很扁平。(演员还是很棒)
就拿最激进的小女儿来说,很多为她辩护的角度是她对父亲有孺慕之情、她不懂家里的事
她什么都没经历过所以才会一昧袒护爸爸和小三....但我真觉得成年人智商不应如此低落
小女儿和母亲共同生活,确实容易产生摩擦,远不及每次出现都温柔的爸爸或小三,
但人的感情不该如此一面性。
对母亲有恨、有不谅解,但应该也有爱和心疼的存在。
毕竟母亲这角色也没对她多差,也没虐待她。
计算小女儿的年纪,就算没看到爸妈的争吵,她一定也看见过母亲的辛苦吧?
怎能够如此干干净净的把一个角色只切下一个面向?
三个女儿对母亲都是清一色的不太谅解,
对父亲也都是清一色的毫无恨意,只有谅解。
母女情感应该是有怨有爱,故事中却没有看见她们的爱。
两个大女儿被父亲遗弃的情感也会有波动,但也没有。
如果母亲最后选择不和解、不谅解,她的女儿们能够给她一个拥抱或成全吗?
硬设定廉价且轻巧回避角色的内在创伤。
能不能给母亲一个喘息空间?能不能容许不原谅?
对家庭和睦的责任最后仍旧很传统的落回母亲肩上,
而看似圆满的结局似乎也众望所归。
追求和谐总要有人吞些苦,
这点痛在苦了一辈子的传统母亲身上不算什么。没关系的。
让我们赞颂她辛苦了~真伟大~The End
然后说到偷印章,最莫名其妙的就算妈妈偷了印章偷了钱,
爸爸当初也可以不要用不要拿啊,
赔光以后说想回家又不敢回,那也没看你赚钱寄个生活费。
根本连还都不想还,丢下老婆小孩,找个年轻女人,把家挂在嘴上讲两句好像多不得以。
看完孤味我也去找了导演的访谈,
访谈中提到这是家中真实事件改编,
导演所描述的真实故事我反而能理解和体会。
改编后的孤味添加了太多莫名其妙的设定真的让人觉得.....
就是老套对传统女性处境施以暴力,还要你含笑看开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