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读报人 News of The World (Netflix)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1-02-16 09:04:17
保罗葛林葛拉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美国西部片《读报人》,由 Netflix发行于上周上架。这部的摄影与叙事很有葛林葛拉斯老派的成熟、演出更是汤姆汉克斯老派的稳重,基本上不是一部风格鲜明剧情强烈令人热血沸腾的作品,而是要静下心来泡壶好茶慢慢欣赏的。我是用两个早起的清晨伴着夜色看完,那美国 1870 的西部大地色彩与风情,倒是令我眼睛一亮振奋精神迎接了两个日出。总之此片是很漂亮精致充满风味、也有扎实剧情与感人故事的。不过吸引我来看的不是这两位资深影人,而是《萝莉破坏王》Helena Zengel !难道是要她来 19 世纪美国破坏一回吗?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1/02/01/09/09/3871007.jpg
好像也真有这么回事 XD 她饰演的小女主角 Johanna也是个极具破坏力的野孩子,不知剧组是否看过《萝莉破坏王》觉得这小野人戏路和《读报人》一拍即合、而且刚好《读》片要谈的是美国南方德州的德语社群、那就请她这正宗德国妹来讲讲德语?竟然不止如此:Johanna 在此片的德文会话大概只讲了两三句、还统统都是学龄前牙牙学语的等级,她甚至连英文也只字不懂、反倒印地安原住民 Kiowa语她讲得超溜!此片的美国大地族群多元、语言也多样,这在美国历史并不新鲜、反倒在历年美国西部片中比较新鲜、当今美国社会也莫名地有点遗忘掉。
此片虽是英语片、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主角也只讲英语、他接触的社群主要以英语沟通、甚至德国小萝莉也没在讲德语,但此片的“背景音”包括乡民的日常聊天、男人的工作女人的家务、城市的交易田园的农事,各种民俗德语方言的背景音处处可闻,处处提醒当今只剩英语的美国观众:德语曾经也是美国一系主流语言、并非只有英语!都是二十世纪后几次排外与巩固中心的“清洗”历程让美国文化越来越“统一”。看着本片这块南北战争后的南方土地,北军士兵占领管制宛如今日驻伊美军,很多北方菁英诉求“国家不可分裂必须统一”、德州人忿忿不平但只有忍气吞声...
听到“国家不可分裂”台湾观众一定秒懂、但看到生活城市里处处占领军美国观众一定很不习惯,不过看到北军荷枪巡逻接管当地大小事美军观众可能较有共鸣、犹如驻伊美军还要到处清查伊军余孽有没有私藏武器 XD 诶诶怎么如此似曾相识的“占领接管同化”也曾发生在美国自己身上?这是美国历史常识,只是美国片好像比较少拍,此片就来拍一下唤醒些记忆。此片有北军占领南方、也就是工业的北方州以“废奴”为名打趴南方州经济、靠一场战争胜利后大方纳为经济殖民地;但南方州也没多仁善,至少从黑人眼光看南方充满奴隶主,现在不能蓄奴了还会来清洗黑人...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10/22/18/07/0284596.jpg
然后不分南方与北方美国人、占地屯垦侵犯到的都是印地安原住民,占地的要驱离屠杀原地的、原地的当然也来屠杀入侵者... 这一切好像都成为了一种日常与必然,仿佛人类这种动物生来就是到处占领冲突角力、输的屈服赢的剥削,难道大家在美国大地的相遇就是这样庸庸碌碌混战一场摸摸鼻子走下去、没有其他的可能吗?翻翻美国主流历史好像是没有 XD 但美国边缘角落肯定到处都仍有,本片就将这些“其他可能”化为一老一小两位主角: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男主角 Jefferson Kyle Kidd是个“读报人”,这职业我虽没听过,但可想而知它有其存在的必要,毕竟德州大地人人日出到日落辛苦工作都筋疲力尽了,哪来时间读书识字遑论读报纸?那就采取一种“说书人”形式,由 Kidd 这知识份子来到酒馆飨宴大家,拿着报纸眉飞色舞说一晚故事。说故事这事,对他遇见的小女主角 Johanna来说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至少是她唯一知道的英文字 "story";对农忙工忙的广大劳动群众们,可能一开始只是晚上喘口气的娱乐,但故事听多了想像也慢慢打开,慢慢知道日复一日的生活并非只有这一种可能。
Helena Zengel 饰演的小女孩 Johanna Leonberger 血统与名字虽是德裔美国人,但她四岁时爸妈屯垦被印第安人突袭而死、她就被收留养大成了个小印地安人,但长到十岁再次失怙而由北军派黑人移送、中途黑人又被南方白人杀死而落到男主角 Kidd 手上。她学龄前有德国之根、语言爆发期学的是 Kiowa语言文化,男主角用传统想法觉得该把她送还给德裔亲戚、Johanna 自己却觉得原住民才是我爸妈我才该要跟... 但,难道一个人只有一个血缘与认同吗?难道不能又是德裔又是印第安人吗?甚或难道不能沐浴更多语言文化结合更多认同吗?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1/02/01/09/12/4552845.jpg
本片就以 Kidd 带 Johanna千里寻亲展开“西部公路片”冒险历程,冒险面向有三:(1) 这一路很危险,尤其北军占领瓦解了南方原有治理后,这里更变成一个法外之地,牛鬼蛇神纷纷崛起随人顾性命,而且 Kidd 遵从北军规定只带打鸟弹不带真军火,遇上私藏真军火的坏蛋更惊险;(2) 这一路也很多元,走过了市场小镇与铁路小镇等交通要冲,也看过矿场农场与毛皮等地方产业劳工,甚至看过法外资本家自立为王,处处都充满上层剥削与下层不平、下层不平庸碌久了转为愤懑暴力,都需要“读报”与“故事”打开新窗;(3) Kidd & Johanna也各有心魔,要互相鼓励面对。
Johanna 的心魔关于童年恶梦与少年认同:童年恶梦关于德裔爸妈之死、还是德裔爸妈之教养?她嘴巴很紧不愿松口也不愿回想,而只想着跟着原住民离开,怎奈 Kidd 就是要带她回到阿姨与姨丈身边回归德裔文化的、令她常常逃跑常常杯葛当个“萝莉破坏王”... 只是随着世界看多了、故事讲多了、心眼变大了,她也慢慢意识到“要走向未来、须爬梳过去”。本是印刷业出身有丰富知识的 Kidd ,虽然给了 Johanna这“面对过去”的启发,但他自己反而最不愿面对,而抛弃家园游走德州各地当读报人流浪餬口。两个不属于任何地方社群的“流浪”美国人,该怎么寻觅?
我个人认为本片剧眼在两人那场关于“道路”的世界观交流:对欧系美国人 Kidd 来说,世界是一条直线的长路,我们从欧洲流离到美国、从美国走过一站又一站,都是“直线前行、抛下过去、永不回头”,这样种瞻前不顾后的人生观恐怕到今日还深植许多美国人(以及学习美国文化的外国人)心中;但对原住民养育的 Johanna来说,天与地构成的世界是一个圆形,虽说不清楚但隐然有“循环”这类的意思,而这种世界观下的人生观是要回头看见过去、才能再回头展望未来,是要不停地“回头”的。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10/23/08/54/0487363.jpg
本片成长,一边是美国大地的“固著者”,是身处不公不义却陷入泥沼的人们,如何透过 Kidd 读报讲故事打开心窗、开启他们的想像、才知道我们现有的生活还有更多种可能、我们既有的互斗剥削可以走出不同的路子;另一边是 Kidd & Johanna 这两个美国“流浪者”,他们被美国各种苦难事件剥离了原乡、适应了他乡,却陷入认同分裂的焦虑、在后近乡情怯在前飘飘无所适。但也许,属于这一老一少“读报人”拍档的成长,先要移动大地用眼睛看见百态、再要回视自己不愿面对的原乡创伤、然后才会发现“认同”可以流动而包容、“家乡”可以是任何有意义的地方?
此片宛如 1870 美国德州的悲惨世界,远道而来的读报人仿佛黑暗中一展微弱火光,不过最后一镜的另类结合疗愈一切终致圆满。当然本片这圆满只是两个人的小圆满、只是他们身遭一小撮人的小启蒙,从 1870 至今的美国真的学到了什么吗?有从本片描绘的圈地战争、殖民占领、土地榨取、生态剥削、种族清洗、武力统一、文化同化、与排除性认同等 1870 乱象中拨乱反正吗?恐怕并没有,反而还更乱 XD 不过任何不公不义尽管广大庸碌人们很容易就“习以为常”了、仍然应谨记本片《读报人》带来的 "News of The World"去打开视野、回视自身源流、思索不同未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zN_53aCxig
作者: loveyourself (苦工)   2021-02-16 09:54:00
不错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