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无邪》:是尽忠职守,还是助纣为虐?

楼主: hooooola (快乐文组)   2021-02-03 23:30:17
近年探讨死刑的电影并不少见,不同于多数这类电影从受刑人、被害者及其家属
等角度切入,讨论死刑存废之必要,《无邪》(There is no evil)则将镜头转向
伊朗行刑队,透过行刑人的日常与心理拉扯,引出极权主义以“履行义务”之名
行压抑个体思考与人性之实。
电影由四部短片构成,故事分别独立,但整体结构相当通顺,随着故事的行进,
观者对伊朗样貌与行刑人心境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音效与配乐同样恰到好处,
造就许多张力极强的场景,如第一部短片〈无邪〉(There is no evil)的结尾,
男主角无比平静地在观察些什么,下一秒迎接观者的却是突如其来、令人毛骨悚
然的画面与声音,着实惊悚异常。即使我在观影前即知主角是行刑人,依然被这
画面所震撼,离开影院后脑海中都还是那一双双不停抽搐的脚。
紧接着的是节奏更为紧凑的〈她说:你一定行〉(She said: You can do it),
主角与同袍激烈的对话不仅完整交代伊朗男性若不履行义务将会面临的困境,几
人各异的反应俨然也是面对集权主义的社会缩影。对比忧惧得不得了的男主角,
前辈的耻笑谩骂、长官的老神在在显现出服从法令对他们而言已成为不需思考的
反射动作,疑虑或有或无,但他们也不敢为了自己的前程挑战国家法令,只能保
持静默或甚至转而埋怨掀起波澜的人,正是思考与行动受到极权箝制的证明。
同样,在第三篇〈生日〉(Birthday)中,当男主角发现被自己用来换取与女友共
度假期的行刑对象是她家乡受人爱戴的老师时,不停喃喃自语“他们说他罪大恶
极”,更明白揭示了丧失独立思考的情况,与此同时,导演也直指死刑可能沦为
极权统治除却异己的手段。当男主角意识到异常的存在,却也因曾经做过的妥协
而不知如何自处,造就一场将就的悲剧。
当成为刽子手是法律强赋的职责、是人人都有可能要执行的平庸,国家企图将恶
的重量以义务之名抹消,杀人此时如同片名所述一般“无邪”,这算是邪恶吗?
针对这种恶的讨论,历史上最著名的应该即是对参与大屠杀的纳粹军官的审判。
纳粹军官艾希曼在审判中强调他服从法令的义务,甚至表示他向来以康德道德自
律的绝对命令作为行为准则(当然这是他的超译康德),反映出其思考与人性的缺
乏。政治学家汉娜鄂兰(Hannah Arendt)将此阐释为“恶的平庸性”(或译作“平
庸之恶”),这种只知服从命令、缺乏个人判断的盲目,虽非满怀恶意的邪恶,
却依然是穷凶极恶之事的推手。本片的“无邪”恰好呼应此观点,批判的目的已
不证自明。事实上,导演穆罕默德拉素罗夫(Mohammad Rasoulof)也因作品屡屡
挑战政府权威,不仅电影无法在伊朗上映,甚至被判处禁止出国、入狱服刑,这
些打压是否正是极权体制被戳中痛处的恼羞成怒?
电影以〈吻我〉(Kiss me)作结,似乎可视作第二部的延伸,让观者见证那不服
从义务的未来,是好是坏也一言难尽。四个故事下来,当然真理是越辩越明,但
现实的困境又老实告诉观众,不杀与杀皆是残酷。那么,人们是否同样会选择反
抗?或许对观者来说,这依然是一场未完的辩证,但可以确定的是,透过其行动
与这部电影本身,导演早已阐明他的立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