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杀人魔(American Psycho),一部二十一年前的变态老电影。
电影中的片段用缓慢的速度叙述著暴燥的Patrick Bateman,身处在投资界里个体模糊的
群体中,主角动不动戴起手套说我会杀了你,但最后的高潮是在电影接近结尾才开始。
冰箱里恶心的人头、挂著的尸体沾满红色的血液、拿起武器对着女生的头准备下手、
在酒杯里面下药等,当然值得一提的是3P里自恋的陶醉在肌肉的美感。
很明显地杀人并不是幻想的症状,主角有的是暴燥与无法控制的杀人欲望,以及想要自白
得到解脱却又懦弱于面对现实,只能在笔记本中画出来,令人想到《小丑》绝望的自白:
“我希望我的死亡,比我的人生更有价值。”在镜头语言中笔记似乎有意味着压抑的自白
,对世界的呼喊。
这个病态的角色像极了吉良吉影的原型,然而核心价值的差异在于:吉良吉影甘愿淹没在
人群中,追求在人海里面过著安稳平静的生活;Bateman则是不甘于被稀释在相同的人群
里,对于自己的存在感是一种既欲揭穿却需隐瞒之矛盾,也引发了两种不同的下场。前者
最后被抓出来,被迫用自身战斗能力抵抗、逃脱;后者想要以自白自悔的心态等待世人定
罪,却意外让人清理掉了犯罪证据(同时也是自身存在的依据)。
追求自我存在感(ego)的课题俨然成为了精神健康的指标,狂妄者因无人知晓郁郁寡欢、低
调者因众人瞩目而心烦意乱,难怪孔子曾言:“不得中行而与之”,找不到一个中庸之道
的人啊!整体而言,电影里官能的强调与慢节奏的拖累了文本意义,然而这种对精神病的
反省却依然是每个个体需要面对的课题。
孤僻者必须面对人群的议论与眼光,社交者也得懂得孤独的滋味与悲凉。
如果我有一座冰箱,我会把《美国杀人魔》冰进去。冰冻在心灵角落的一份内脏。
以,冷藏的人生态度,延缓必然的自我崩坏。
意味不明的成分稍多,总分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