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好好拍电影》,许鞍华的人生与电影。

楼主: a122239 (Sharp)   2021-01-15 12:40:51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5237883
老实说我对许鞍华没有很熟,她的电影说来惭愧我看过的很少,对于她的印象我只知道她
在华人电影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七、八零年代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1947年出生
的许鞍华,年幼时因为祖父的关系她开始接触了文学,从中国古典文学到英国文学都有涉
略,或许也是受到殖民化教育的影响,许鞍华对于英国文学尤其喜欢,她后来考进了香港
大学攻读英文与比较文学,在拿到文学硕士之后她前往英国伦敦国际电影学院攻读电影课
程,1975年她学成回港后当起了名导胡金铨的助手,接着她转往香港电台工作,从纪录片
与短篇电视剧开始她的编导工作,例如该台长年制作的实况电视剧集系列《狮子山下》,
她就拍了三集《来客》、《桥》与《归去来兮》,而其中针对70年代日趋严重的香港越南
船民问题为题拍摄的《来客》,更成为了日后许鞍华“越南三部曲”之首,后两部曲则为
1981年的《胡越的故事》以及隔年推出的《投奔怒海》。
当2020年威尼斯影展决定授予许鞍华与另一位英国女演员蒂妲丝云顿(Tilda Swinton)
威尼斯终身成就金狮奖时,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阿尔贝托巴贝拉(Alberto Barbera)
曾赞美许鞍华“许鞍华是香港最早将纪录片手法带入虚构电影的导演之一;她以知识份子
的敏锐述说个体故事,并与重要的社会议题遥相呼应。”,更说她的作品特色“许鞍华的
眼界遍及难民、边缘人口、老年人,她以独特的电影语言和视觉风格捕捉了香港的各个角
落,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观点。”(来源:cacao 可口杂志)。许鞍华的处女作《疯劫》
使她一鸣惊人,《疯劫》的普遍好评让许鞍华的名字迅速被人记住,自此开启她40多年的
电影生涯,几乎所有类型风格电影都去尝试,从文学改编的《倾城之恋》、讲粤剧团里发
生的鬼故事的《小姐撞到鬼》、武侠电影《书剑恩仇录》、纪录片《去日苦多》等等,只
要是好题材她也几乎不会放过,描述女人面对家庭与事业两难的《女人四十》、以日占香
港为背景的《明月几时有》、民初时期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的传记电影《黄金时代》等等。
许鞍华导演生涯获奖无数,更是台港两地的重要奖项的纪录保持人。在金马奖上她七度入
围、三度夺下最佳导演;于香港金像奖中十三次提名、六次获得最佳导演殊荣,不论是金
马奖或是香港金像奖她都是纪录保持人,于后者她更是比获奖数第二多(三座)的杜琪峯
等人多出三座,其他像是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香港电影导演会年度大奖、香港电影金
紫荆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也都有所斩获。而其中她的两部作品《女人四十》与《桃姐》
更是缔造了香港金像奖史上唯二的大满贯纪录,也就是一口气夺下最佳电影、导演、编剧
、男主角和女主角五座大奖,两部作品的女主角萧芳芳与叶德娴不只横扫当年度几乎所有
奖项的最佳女主角,亦分别坐上了柏林影展与威尼斯影展影后的宝座。曾经笑说自己早已
经嫁给了电影的许鞍华,在去年成为继李安后第二位、更是史上首位得到威尼斯影展颁发
终身成就奖的华人女性导演,她的成就无人能及。
就像长年与导演娄烨合作的编剧马英力,近身跟拍导演娄烨拍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时
的过程所完成的纪录片《梦的背后》一样,与导演许鞍华合作多年的艺术指导文念中,亦
让这位传奇人物成为他镜头里的主角,从2016年的《明月几时有》片场拍下第一颗镜头开
始,费时三年完成了这部《好好拍电影》、一部关于“导演许鞍华”的电影。然而你我都
知道、文念中也清楚,《明月几时有》并不能代表着导演许鞍华的全部,于是他回头请导
演许鞍华讲起她与电影之间的故事,以及找来了曾经与她合作过的业界人物,请他们分享
着他们眼里的许鞍华,或许《好好拍电影》没到完整道尽导演许鞍华的过去与现在,可这
部作品依然能带着每个走进戏院看《好好拍电影》的人、熟悉她的影迷也好、不熟悉的观
众也行,重头开始好好的介绍、认识导演许鞍华,从她不过三十出头的年轻气盛,讲到了
已届古稀之年的现在,看她如何把自己的经历与人生、对社会议题的思考与关怀写成故事
、拍成电影,以及走过光影人生的高低起跌后,何以能继续保有她的初心、她对电影的热
爱与坚持,更在最后透过导演许鞍华的双眼来看香港的未来。
有人说导演魏德圣2008年的《海角七号》让沉寂许久的台湾电影复苏,而2020年又因新冠
肺炎疫情的影响,使许多电影上映计画被推延,意外的让更多的台湾电影有机会被人看见
,整年度的票房表现可说是近年来最亮眼的,但身为台湾人又何尝不希望台湾电影的“被
看见”不是因为其他国家电影的让位?我们都在期待着、等待着台湾电影真正振翅高飞的
时候到来。然同样在期待着、等待着重返荣耀、再攀高峰的还有香港,不晓得从何开始人
们总说“香港电影已死”,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是不是真是这样恐怕只有香港
人才知道,可确实的不论从何角度来看,香港电影的竞争力是不如从前,香港电影的产量
与票房逐年下滑,无法回收成本的担忧让许多投资人却步,在少了投资人的情况下只有两
条路可走,一是走小成本的独立制作,二则是北上掘金、也就是寻求与中国影视产业合作
的“合拍片”。
导演许鞍华在《好好拍电影》里头提到,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电影,从内容风格到拍摄
手法很多都是在那个时代才能成立,如过去一辈的导演拍不出像她、像徐克、像谭家明等
人的新浪潮电影,他们也无法拍出新生代导演的电影,这不是跟不上时代,而是顺应着时
代发展。从1970年代进入影视产业的许鞍华,自然经历过了香港电影1970年代的崛起、19
80年代的“黄金时代”以及见证了自1990年代开始的衰退,当然也跟上了2000年代的再见
曙光。从2003年与中国签下了CEPA(中国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可
说是打开了香港电影的全新视野与机会,尽管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挑战,但对于寂静许久的
香港电影可说是注入活水,有了成功的先例之后越来越多导演北上掘金,导演许鞍华正是
其一,她的《桃姐》便是合拍片的佳作之一。
导演许鞍华明白合拍片已是未来趋势,可能会有很多人认为合拍的香港电影“不纯”,加
上近年来与中国的局势紧张,她当然也会担心、会感慨,可是她想“好好拍电影”,只要
能够把更多关于香港的故事拍成电影让人记住、让人知道,她都愿意去顺着时代在不变中
求变,香港将她养大,她想回馈香港,想将她眼里的香港完整的保留住,随着年纪渐长、
历练越多,她把“自己”慢慢的抽离,把更多的“香港”写进电影,拍电影的出发点不同
了,她想让世界又一次的认识香港,想用自己的力量告诉每个人,香港电影未曾死去,只
是蛰伏等待而已。
《好好拍电影》让我们好好认识了导演许鞍华,从片场到日常,文念中纪录下了各种身分
的许鞍华,身为女儿的许鞍华、身为女人的许鞍华、身为导演的许鞍华,她把自己的一生
奉献给了电影,从生活中找灵感,在电影里找自己,于她的光影四十年里,她陪着电影走
过跌宕兴衰,身边的人来来去去、环境不停在变,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如一的态度、不
变的誓言,把电影当作一生的情人,从黑发牵手走到白头,而在未来还走的动之前还要继
续牵着。很喜欢的是,导演许鞍华总是把时间留给电影,只要是关于的电影的时刻她都会
把时间留给电影,不说其他的、不讲自己的事、不说政治,而就是想把焦点放在电影上头
,因为她已经把全部的话、全部的自己、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放进了电影里,就是这么简
单吧。
导演文念中的《好好拍电影》为首部作品,就是很中规中矩的,特别是因为纪录片的关系
,就是很顺的讲完一个导演许鞍华,前面也说了,我其实看过很少她的作品,认识她也不
深,本来想说《好好拍电影》会不会很难消化,但完全不会,甚至在看完之后会引起对许
鞍华的兴趣,在知道了每部电影的创作背景之后,成品会是怎样子的,或许之后有机会就
从她最新改编自张爱玲《沉香屑歇胪@炉香》的《第一炉香》开始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