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生为女人》,I am strong,I am invinc

楼主: a122239 (Sharp)   2020-12-25 22:14:20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5228107
虽然片商在宣传《生为女人》这部片时,将凯蒂佩芮的经典作品《Roar》是受澳洲著名女
歌手海伦瑞蒂的名曲《I Am Woman》所启发的创作为卖点之一,然说实在话,相比过去同
样有在台湾上映的音乐传记类电影,如《茱蒂》里的茱蒂嘉兰、《波希米亚狂想曲》的皇
后合唱团、《火箭人》的艾尔顿强,或者是本月初上映、关于大卫鲍伊的作品《摇滚变色
龙:大卫鲍伊》来说,海伦瑞蒂是比较陌生的,至少对我来说,即使讲了《Roar》是受到
《I Am Woman》启发,我还是不知道海伦瑞蒂是谁。这位出生在演艺世家的澳洲女星,从
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确立了将来要成为歌手站上舞台唱歌的梦想,在1966年她带着三岁
女儿崔西、一卡皮箱以及230美元来到美国寻求发展,然而事情没有自己所想的那么幸运
,在这个男歌手与男团为主流的年代,本来说要签下她并给她发片机会的唱片公司水晶唱
片(Mercury Records)临时反悔,不甘就这样回去澳洲的海伦瑞蒂,只好住在廉价旅馆
,边在酒吧非法驻唱边等待机会,直到她结识了同样来自澳洲、后来被称作为“摇滚教母
”的乐评莉莲罗克森,才偶然遇见了第二任丈夫、经纪人杰夫沃德,她的音乐才仿佛又见
曙光。
1968年海伦瑞蒂推出了单曲《One Way Ticket》反应平平,后来她被杰夫劝服,与他一起
搬到洛杉矶奋斗,然而整整18个月杰夫都没有替她找到任何工作,她看着他不断的替摇滚
乐团深紫(Deep Purple)或者是小提姆(Tiny Tim)忙进忙出逐渐感到不满,心急如焚
的海伦瑞蒂有感于当时社会正兴起的女权运动,知道每位女性都在为平权努力着,于是她
决定替自己奋斗一次,她对杰夫下达最后通牒,若是再不想办法替她寻找机会她将会离开
,于是杰夫开始将重心放在了妻子身上,在长达五个月的交涉斡旋之后,知名唱片公司国
会唱片(CMG)决定给海伦瑞蒂一次机会、替她录制专辑发行,尽管只是一张翻唱专辑,
然她优异的演唱能力还是让国会唱片注意到了她,本来只放在B面、由安德鲁洛伊韦伯替
《万世巨星》所作的《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更替她打开知名度,1972年她推
出受到女权运动以及莉莲罗克森为灵感所创作的歌曲《I Am Woman》,不过刚开始时这首
歌被唱片高层以诸多理由冷落,是在杰夫的努力宣传之下,才于女性听众间引起讨论,并
顺着当时的女权运动风气,这首歌成为了她们所认为的非官方国歌,经过女性听众的大力
点播,《I Am Woman》于近七个月后的12月,登上了告示牌排行榜(Billboard)上得到
冠军,隔年葛莱美奖上更是击败芭芭拉史翠珊等人得到最佳流行女歌手奖的肯定,成为史
上首位获得此奖的澳洲人,在说得奖感言时她感谢了上帝,因为“She makes
everything possible”。
《I Am Woman》的成功将海伦瑞蒂的事业推上高峰,让她成为美国炙手可热的乐坛新星,
演出邀约接踵而来,每次演出都是爆满状态,她甚至还成为了首个在美国黄金时段主持自
己的综艺节目的澳洲人。五年之内她至少有15首歌曲进入排行榜前四十名,另一首《
Delta Dawn》则和《I Am Woman》同样攻下了排行榜冠军。无奈的是,染上毒瘾的杰夫不
只花光她所有的财产、欠下大笔债务,因毒品影响情绪不稳让两人不断发生争吵,长期处
在高压状让海伦瑞蒂心理难以负荷,两人离婚后杰夫更是想尽办法干涉她的工作,1980年
代中后期她的工作量减少、人气下滑,签约新唱片公司也难以让她重返高峰,于是在2002
年发行完《Center Stage》宣告引退,选择回到澳洲一所大学念书,后来取得执照成为一
名催眠治疗师,2011年她决定重返乐坛。同年告示牌将她选为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第28名
、于女性艺术家里位列第9,而《芝加哥论坛报》则称她为“70年代流行乐女王”,《I
Am Woman》对流行文化与第二波女权运动都有深远影响,这使得海伦瑞蒂亦成为女权运动
的标志、女权主义的偶像,在2017年的女性游行活动里她也公开露面,用行动表达支持。
海伦瑞蒂近年罹患爱迪生氏症与痴呆症,在今年九月29日在洛杉矶逝世,享寿78岁。上个
月25日举行的澳洲音乐大奖(ARIAs),不光有多名知名澳洲女性艺术家与歌手共同演唱
《I Am Woman》,连前澳洲总理朱莉亚吉拉德都上台向她致敬。
《生为女人》剧情基本上都顺着海伦瑞蒂的故事在走,从她来到美国寻求发展四处碰壁陷
入低潮、到发行《I Am Woman》这首歌迅速走红、接着遭遇到好友莉莲过世打击、以及伙
伴兼丈夫杰夫因吸毒影响导致其在后来决定淡出乐坛等,关于海伦瑞蒂的高峰与低潮、她
的歌唱事业的开始与结束,《生为女人》将海伦瑞蒂最精彩的歌唱人生浓缩在这短短两小
时里,对于不熟悉海伦瑞蒂的观众朋友,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应该多少也能对她有初步认识
。由导演慕云珠所执导的这部《生为女人》整体而言论精采度的话,如《茱蒂》、《波希
米亚狂想曲》或者是《火箭人》都比它精彩许多,根本原因并不是台湾观众对于海伦瑞蒂
的熟悉程度,而是导演慕云珠把它拍的过于平淡,叙事流于表面,饰演海伦瑞蒂的蒂达柯
汉哈维同样把这个角色诠释的很平面,虽然如服装、舞台都和许多找得到的表演片段九成
像,然跟着影片一同比较的话,会发现蒂达柯汉哈维并未能完整展现海伦瑞蒂的风采与光
芒,光是比较电影里与海伦瑞蒂现场演唱版本的《Angie Baby》就看的出来,海伦瑞蒂无
论是肢体还是表情都相当丰富,而蒂达柯汉哈维就只是随音乐简单摇摆,她把每首歌都唱
的很像。
“你们男人有想过问女人要听什么吗?”
以海伦瑞蒂最为有名的歌曲《I Am Woman》当作片名,《生为女人》自然就是会将重点摆
在这首歌的诞生与对社会的影响,同时更是想透过这首歌来更深入的剖析海伦瑞蒂的内心
世界,她是如何写出这样充满强大力量的歌曲?绝不可能单纯只是受到女权运动的启发,
在她的心里应该也是认为“自己能够做到男人做到的任何一切”,企图在这男团与男歌手
流行的年代获得发声权,用她的歌声、她的音乐证明不只有男人有想听的音乐类型,女人
也有她们想听的风格,不是男人想听的音乐才叫做音乐。可是观众看了海伦瑞蒂成为女权
运动的偶像、《I Am Woman》成为了她们间的非官方国歌,可是然后呢?导演慕云珠没有
再深入的继续去挖掘这首歌,她停止去再把更多的海伦瑞蒂带到观众面前,甚至她让《I
Am Woman》这首歌在观众眼里看来就是“顺应时代而起”的一首歌而已,这首歌的歌词与
海伦瑞蒂的歌声鼓舞了正在挥旗奋战的女人们,不过在她们看不见的地方,她们视为女权
运动偶像的海伦瑞蒂,其实从头到尾都很少真正的去挑战父权,更微妙的是她的成名与《
I Am Woman》的成功不就是靠男人(杰夫)的帮忙吗?
就连海伦瑞蒂本人在后来的访谈中也承认,自己在认识杰夫沃德三天后就嫁给他,其实是
带有目的性的点头,她想要工作、想要居留权,她自己没办法做到,可是杰夫能够帮助她
,所以她才决定和杰夫成为夫妻。而接着我们在电影中也能看见,海伦瑞蒂即使成为国际
巨星,她还是没有办法拿到多少发话权,连自己专辑的构想、想唱什么样的曲风都无法自
己决定,不光是工作方面是由杰夫接洽这样简单,而是因为“她是女人”,大家都只想跟
杰夫讨论,不将她这个真正带给彼此利益的人放在眼里,表面尊敬其实根本不屑一顾,没
有了杰夫她便无法在业界继续站稳,只剩黯然谢幕。从电影到现实生活的自白,我们都知
道了女性在那个年代的位阶多低、权力与权利多少,不管多有成就、多有名,只要你是女
人就注定只能听男人的话、受男人帮助,即使妳很清楚知道靠自己可以做到,可没有男人
妳连开始都没办法,所以《I Am Woman》是唱出了女性力量,但仅此而已没有后来,观众
从《生为女人》所认识的这首歌与海伦瑞蒂其实没有想像中来的伟大。
就像《茱蒂》要用茱蒂嘉兰最有名的《Over The Rainbow》当作收尾,《生为女人》也让
海伦瑞蒂最后在唱了一次《I Am Woman》,让电影结束在澎湃激昂的时候,成功的让观众
在散场后记住了这首经典名曲。但最可惜的是没有办法再深入的记住这首歌的背景与海伦
瑞蒂,虽然上段说了许多个人意见,但这确实是海伦瑞蒂所发生的事与遭遇到的处境,所
以这也算是非战之罪,不过导点慕云珠花了太多时间在写与杰夫的爱情线与和莉莲的友情
线,对于“海伦瑞蒂”这个人却描绘甚少,观众所认识的海伦瑞蒂都是从他与杰夫、与莉
莲的关系里认识的,可是既然要从《I Am Woman》这首名曲下手,那么要深入探究的不是
该是放在这首歌与海伦瑞蒂身上吗?而不是仅用几个画面、几句台词,然后最后再用一个
大合唱来带过,就如前面提到的,和杰夫的婚姻是有目的性的,当然她也是对他有爱才会
嫁给对方,可是有没有真的很爱到要让观众看见这么多他们两人的爱恨情仇,我是觉得似
乎未必,爱情、婚姻对海伦瑞蒂既然不是重要的,那在《生为女人》也不是重点才是。
而选择放大海伦瑞蒂与莉莲罗克森的友情,一是想让后来莉莲的过世影响到了海伦瑞蒂产
生一次的高潮,二是像许多同类型电影会有的桥段,那就是让海伦瑞蒂去对自己提出疑问
,质疑这样子的生活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要如何在明星与普通人间作出取舍与平衡?
在这两项目的里,前面有成功达到,蒂达柯汉哈维愧疚后的崩溃是整部电影最亮眼的时候
,后者则可惜也是简单带过。要讲第三点的话,也是因为莉莲罗克森同样被视为女权运动
先锋,她所写的世界上第一本《摇滚百科》至今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就像《I Am Woman
》这首歌一样,于是将她拉出来增加戏分,也算是替电影做个点缀。
《生为女人》每首海伦瑞蒂的歌曲重新翻唱过后都很好听,原版也很棒,新版有不同味道
,如《Love Song for Jeffrey》、《Angie Baby》、《Delta Dawn》、《Ain't No Way
to Treat A Lady》、《Revolution》等都让人不觉得是三十几年前的歌曲,看完电影回
家后我已经听了原声带好几遍。在演员的部分,记得在《深夜加油站遇见抓狂衰事》就说
过我满喜欢蒂达柯汉哈维,她有蜜雅娃丝柯思卡的味道,很怕她和她一样因演出怪妞角色
被定型,幸好看了《生为女人》是放心了不少,可惜的是如果这是原创角色就会觉得她演
得很好,但这是有真实人物能参考的音乐传记类型电影,就只会觉得她表现得不错,演海
伦瑞蒂的部分就差了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