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我的触男日记 Die Mitte der Welt (2016 德国片)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0-12-21 18:57:38
周末看了欧容新片《85年的夏天》那青春男子们手牵手探索人生的奔放与迷惘,突然很想回味另一部外表也很同志爱情片的德语片《我的触男日记》,它和《85》这片一样有个纯情小处男、一样有个比较会玩会撩的大男孩、也一样有个夹在他俩之间偷偷掰弯的大女孩... 不过《我》片当年上映时大家都觉得“不太算同志爱情片”,因为同志爱情只是人生一部分,整部电影其实都是青春成长记事,爱情友情都只是其中一小块,只是这位成长主角刚刚好是个男同志罢了,在德国连在这种郊区小镇上都已是稀松平常。
http://de.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6/08/31/10/57/536286.jpg
台译片名《我的触男日记》既说“处男”又说“碰触”有其切题:主角 Phil 的人生还活在童年安稳的小镇家庭中,一切就行礼如仪地过上来,有什么他该面对探索的都还藏在“心理房间”中,对各种人事与世界他都懵懵懂懂地缺乏认识与接触。于是,这个暑假按表操课参加了一个法文夏令营回家后,赫然发现家乡小镇经历了一场暴风雨、把小镇平日整齐光鲜的景观给吹了个东倒西歪,小镇人们也宛如经历了一场隐喻的风暴、许多人情世故虽仍压抑中但已渐渐现形... 大家好像都成长翻新了一轮、只是看 Phil 回家仍用笑脸迎接他,但 Phil 要“接触”他们做更深认识。
此片首先形式很青春,都围绕着 Phil 这颗“处男”脑袋青春地想像。他对世界的认识显然都来自书本,或是各种杂志广播网络上的流行事物,因此在面对小镇里各种人情世故时,懵懂的他总是引用外界事物来联想比较,也就促成本片最青春的男主角旁白自况、以及旁白自况所搭配的文化意象拼贴剪接、整个就像在翻阅一本少年男孩的剪贴日记本!这个表现形式说正面是给本片怦然心动的年轻色彩、说负面则是他还真幼稚封闭:他一切真实事物都缺乏真正“碰触”的第一手认识、反而都流于他自己小孩心性安稳生活的浪漫想像,真正是人生的“处男”需要大胆破一下。
本片多线,每线都有一两个配角,每个配角都表现 Phil 一段人际关系、都映照他的青春懵懂、看出他不想长大裹足不前的心、慢慢铺陈出全片最后“终于长大”出走翱翔的觉醒。多配角包含:(1) 他妈妈 Glass,一个波希米亚叛逆到中年的奔放女子;(2) 他姊姊Dianne,自小两人携手探索但某天开始变了个人;(3) 妈妈新男友 Michael,是妈妈一生这么多男友中最有希望的新父亲形象;(4) 同志阿姨情侣,是生活典范与心灵依靠常给他建议;(5) 他闺蜜 Kat,是他最珍惜的如胶似漆好姐妹友情;(6) 他梦中情人Nicholas,是体育型富家帅坏男,令他一眼看到就天旋地转!
http://de.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6/06/07/10/06/537437.jpg
这么多人际关系,哪里是他“世界的中心”呢?这是本片原著书名标题,也是片中 Phil 回想小时好奇人生请教妈妈的人生大哉问,自己生活也很精彩却又混乱仍在探索的妈妈也只能“这因人而异,每人都不同,看你重视的事物是什么”。少年心性且先别说理性的“重视”,就先说感性的“沈浸”吧,少年 Phil 最沈浸于生活中哪些关系呢?对近来家里母女不合的妈妈和姊姊,他想关心却又没力,不知所措只好逃避;他的避风港是生活上轨道的同志阿姨家,但基本就是避风港有需要才去;他童年曾想望妈妈的男人能有一个留下当爸爸,但这么多年他也放弃希望不多期待...
其实看海报也知,他世界的中心还是外表最无拘无束的“闺蜜”Kat 与“情人”Nicholas,三位年轻人一起无拘无束享受青春的戏份奠定了本片多彩欢快的基调!看海报也知,位居上方脑袋中的是三个年轻人、以心满意足享受人生的 Phil 为中心;而位居下方心底深处的是五个平日或习以为常或不愿面对的亲人,他们不像上方的年轻生活那般青春亮丽。也许,从自己出生存在乃至长大成人都不可分割的“家庭”,不是享受人生时愿意去多想多听多拥抱的 easy love,却是深藏心底不可磨灭迟早要去面对的 hard love。
本片在“年轻组”,Phil 与闺蜜 Kat 两小无猜做各种疯狂事、以及 Phil 一眼看上运动型帅男 Nicholas 马上投射年幼心动陷入爱河,本来闺蜜与男友有种“有同性就没人性”互看不顺的别扭、也在 Phil 努力调和下冰释误会成为新朋友,于是这世界看似真正能以 Phil 为中心、任他左手牵男友右手牵闺蜜过个最甜美的夏天尾巴!只是嘿嘿嘿,这看似完美其实浅薄、说著天长地久其实只是享受当下、幻想着纯真付出其实各自心猿意马、很快地一个夏日美梦就要成为昨日黄花... 这场和闺蜜与男友的三角恋,也许年轻的心看来像背叛受伤,但年长回首何尝不是探索学习?
http://de.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5/09/29/10/36/387748.jpg
在这闹成一团的年轻人三角恋背后,也许 Phil 一直想逃避的,是他与姊姊童年已隐忍很久、忍到后来他也麻痺放弃压抑下来当没发生的“存在”问题、而这存在问题也不能免俗地关于“父亲”:我的嬉皮妈妈来自美国、我据说有个美国老爸、但爸爸到底是哪位?自小 Phil 与姊姊送往迎来看过好多男人、一个个期待能当新爸爸但一个个都铩羽而归,于是他们等不到继父转而回头找生父、就从妈妈各种断简残编的情史笔记找蛛丝马迹,小朋友的追寻神通广大意志比天高、但小朋友的执念更容易走火入魔钻死胡同... 家里妈妈和姊姊的争端与秘密,Phil能够一直转头不看吗?
当然每个年轻人的“世界中心”都不同,不过本片故事显然认为:比起外界年轻情爱如过眼云烟的心碎成长,还是自己童年长大压抑累积的心结与执念才是问题的核心。毕竟电影最后 Phil 的成长是跳出年轻情爱的耽溺、回头拥抱了家人面对过去心结、带着家人祝福踏上美国寻根之旅、并对电影标题明确宣示:“我的家人们,他们正是世界的中心。”嗯,这就是此片成长心得吗?那好像有点浅薄耶,难道只是因为情场与友情失意就重回了家人怀抱吗?更何况持平而论,他面对这次令他心碎的爱情和友情,其实也并不成熟厚道,耳听闺蜜的满怀歉意他只拂袖而去头也不回...
不过这也是本片令我格外喜爱的地方:成长并未完成、只是刚刚萌芽、毕竟 Phil 还只是个 17 岁左右的天真少年嘛。比起许多成长曲线完整甚至成长在单片中已臻完成的片,本片可贵之处也许就在于它的天真、诚挚、脆弱、幼稚、以及一切大方承认的有限。 Phil 对外的友情与爱情这两关,现在要过也许太早了,要和旧人重逢和解也许是久远以后的事;毕竟他的成长有许多压抑的阴影,正如睿智阿姨提点的“把恐惧关在房里”才让他度过童年长大上来;那么如今,回想起如阿姨补充的“恐惧的房门钥匙记得要留着”,是否长到 17 岁已值得拿出钥匙打开房门面对自我了?
http://de.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6/06/07/10/06/536968.jpg
记得当年上映时,海报就是同志少年青春夏日,不过版上文章都提醒“这不是一部同志电影”,因为它不过就是把一个和大家没啥不同的小镇少年成长给多面向地栩栩如生拍出来,虽然对许多如我一样简单快乐的家庭来说 Phil 这家是稍微太戏剧化了点,但他所向往的、压抑的、渴望的、眷恋的、逃避的种种面向,只要稍作联想都能回视我们一般观众各自不同的成长处境呢。如果要说它是同志电影,那我觉得是进化型也是普及型:同志的身分与处境,在这种电影里已被众人广泛接受如喝水般自然,跳过了同志的性向认同迷惘与压迫后,其他成长课题与大家都是一样的。
此片年轻导演我不认识,但年轻演员们都青春活泼令人难忘!演闺蜜的 Svenja Jung除演过脸红心跳的《激战柏林》外、还在粉丝自制星战短片《达斯魔:学徒》中演绝地武士、使起光剑比芮还帅一大截;演男友的 Jannik Schümann 是近年德国文艺爱情历史科幻兼修的热门小生,在《没有上帝的青春》和《产婆传奇 2》更有帅气使坏,本月上映的《魔物猎人》他也参了一脚;男主角 Louis Hofmann则走演技派路线更有国际知名度,前有代表丹麦角逐奥斯卡的《拆弹少年》、后有钢琴版黑天鹅《前奏曲》、还有演 Netflix德剧《闇》,是值得注意的德国少年新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u0-5OUQyO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