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高校棋蹟

楼主: jygiant0330 (小祯)   2020-12-12 18:29:21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改编自同名小说的西洋棋迷你剧《后翼弃兵》,10月23日在Netflix上架之后大受欢迎,
引起全球一阵西洋棋旋风,影迷们争相了解这项古典休闲娱乐的玩法。无独有偶,《高校
棋蹟》改编自1998年迈阿密杰克逊高中西洋棋队的真实故事,这部西洋棋版的《春风化雨
》又要再次带领观众进入西洋棋充满魅力又神祕的世界。
“棋盘面前人人平等。”
全片围绕在西洋棋这个主题,其所传达的意义也跟这个战术棋盘游戏的本质有关。片中提
到西洋棋一向被认为是菁英白人玩的游戏,除了由于需要动脑思考,使得高中联赛的霸权
总是落在学术型的私立贵族学校之外,电影也透过这群贫民区的聪明孩子点出了一个西洋
棋联赛制度可能造成的问题。之所以会说“棋盘面前人人平等”是因为,西洋棋不同于日
本的将棋或围棋,想成为职业棋士有一定的选拔制度,也不像有选秀制度的运动项目,而
是只要自己想报名,都能够参加比赛,职业与否的认定只在于是否将“下棋”视为职业,
并从中获利。
真正的问题是,首先必须先能坐到那“人人平等”的棋盘前,而门槛不甚平等。西洋棋赛
的报名费往往所费不赀,《高校棋蹟》当中提到光是1998年的区赛每个人的报名费就要25
美元,更遑论那些“每个人都能参加”的职业级比赛。25美元当然不算太多,不过,对这
些通勤的公共汽车车资都得斤斤计较的贫民区高中生来说,绝对是天价。晋级到州赛之后,报
名费加上出外的食宿费用达上千美元,没有学校出资,光靠老师一直自掏腰包也不是办法

这也是为什么,杰克逊高中光是晋级到第二轮就跌破大家眼镜,在报到时被接待人员嘲讽
。除了怀疑来自贫民区的他们有能力支付报名费之外,也质疑毕业率只有48%的杰克逊高
中,真的可以派出懂西洋棋的学生来参加比赛。但是,就像棋队指导老师马力欧所说:“
不少人以为穷孩子很笨,其实穷孩子只是没有机会,而我们证明了那些人是错的。”
“我从街头被召唤(But from a street I was summoned)。”
这句出自智利诗人兼外交官聂鲁达的诗句,是片中马力欧老师对棋队学生说的话,而后其
中一位学生赛德便经常挂在嘴边。没错,与那些注定要就读常春藤名校的西洋棋常胜军高
中生不同,他们来自街头、属于街头,但他们从街头被召唤,被西洋棋召唤,下棋带给他
们希望。我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在马力欧老师的“批判性思考”课堂上
能够看到,这些孩子都非常可爱,即便他们的父母、学校、社会甚至国家都放弃了他们,
由于他们没有放弃自己,因此马力欧老师也不会。
转学生适应困难本就是常有的事,而被学校视为问题学生而丢来马力欧老师“批判性思考
”班级的孩子,很多人其实只是因为还不太会说英文,而身为古巴裔美国人的马力欧老师
总是会以西班牙文与孩子沟通,让其感到安心。一场学生为了筹钱参加联赛贩卖大麻饼干
被发现后,老师在餐厅的喊话特别震撼人心。马力欧老师说:“这张桌子坐满了有色人种
,包括我,我们什么都不做警察就会不请自来,你们知道吗?”老师深知这群孩子本性不
坏,所以也愿意为了他们向校长说谎,为他们担保,但同时他更怕孩子们由于犯下对白人
来说微不足道的小罪而送命。
在《高校棋蹟》里,我们看到因为不会讲英文,而在回家的路上为了“与人相撞”这种小
事遭到枪杀;也看到必须自己赚学费的棋队学生伊多,努力值大夜班,却因此常常上课迟
到,最后由于参加西洋棋联赛丢了工作而走投无路,只好加入地方药头的组织,为他卖命
;甚至看到赛德抗拒和局,因为教会他西洋棋的爸爸总是贬低棋局,甚至认为没有获胜就
是失败,才会导致他们现在生活困顿。
当贵族学校的选手们正在接受私人教练的特训,杰克逊高中的孩子们不但要烦恼报名费,
还有许多基本人权与生活琐事等待着他们去处理。可是,下棋对他们来说不仅是逃离现实
的桃花源,更是可以让杰克逊高中的孩子展现自己的舞台,他们最后拿下全国冠军就是最
好的证明。
“下棋给了我改变环境的机会。”
虽说片尾收录了当年棋队成员在电影拍摄期间的心得分享,但稍嫌可惜的是,没有以口述
或文字的方式告诉观众这些人的现况。其实,《高校棋蹟》只拍出马力欧老师带出的第一
个全国冠军,后续他还继续带领杰克逊高中西洋棋队拿下8个郡冠军、5个州冠军与5个全
国冠军,校内西洋棋队的奖杯与所有其他运动项目加起来还多。而队上最强的三名选手则
成为了西洋棋职业棋士,成功透过下棋翻转阶级,带自己离开贫民区。
现实生活中也能够同时下多盘盲棋皆获胜的古巴移民马塞,获得世界西洋棋总会FIDE(国
际棋联)授予的“国际棋联大师(FIDE Master,FM)”头衔,为FIDE给出的一系列称号
中第三高者。从1957年开始,国际棋联导入Elo等级分制度,并以此为根据授予棋手头衔
。积分达到2300-2399分为第三级的“棋联大师”;积分达到2400-2499分为第二级的“国
际大师(International Master,IM);积分达到2500分以上则为最高荣誉“特级大师(
Grandmater,GM),皆为终身制。历史上只有13位特级大师积分超过2800分,包括代表人
类与IBM的深蓝电脑一战的俄罗斯棋王加里‧卡斯帕洛夫。在《高校棋蹟》当中有提到,
马塞在就读杰克逊高中之前积分就已高达2200分。
棋队当中实力次之的罗迪与吉尔虽然没有获得国际棋联的终身荣誉,但也有达到美国西洋
棋总会(USCF)的头衔积分标准。罗迪达到2200分以上,成为“大师(Master)”,而吉
尔为积分2000-2199的“专家(Expert)”,也就是“准大师”的意思。不过,美国棋联
的称号是随时更新的,所以两人目前并没有拥有这些称号,但仍旧无损他们的实力。
“我的学校需要这半分!”
棋类运动都属于个人运动,但是还是会有如《棋灵王》中令人热血沸腾的学校对抗赛,而
《高校棋蹟》里的高中西洋棋联赛便属于这一类。由于西洋棋如同象棋,各个棋子皆有规
定的走法,不如围棋自由,便会有受限于规则而产生的和局。不论是50步内都没有吃子也
没有移动兵、没有可行的走法,或发生三次重复的情况、棋子太少双方都无法将死对方等
情况,都会造成和局,而棋局进行的过程中只要任一方认为和局显然是机率最高的结果,
都可以随时提出和局请求,毕竟在高水准的西洋棋赛中,和局是最常出现的结果,而和局
能够让双方各获得半分。
本来,杰克逊高中西洋棋队阵中的伊多与赛德都极为讨厌和局,认为没有赢就是输,并且
是种向对手低头的行为。但在马力欧老师的分析与开导之下,两人也都了解和局的必要,
而且也有证据显示团队就是因为他们和局的那半分而不是落败的零分而取得胜利。《高校
棋蹟》里1998年的全国联赛是团体赛与个人赛同时举行,主角们最担心的怪物型选手只比
个人赛,因此大家不必太担心。没想到,马塞一连赢了6轮,拿下6分,最终将由积分最高
的两位选手加赛,决定出今年的全国冠军。即便马塞是新人,在这高强度的比赛中,他也
没让对手好过,甚至将对方逼到得提出一起到厕所谈判的地步。
在厕所里,俄罗斯裔的对手甚至针对马塞来自古巴的背景,攀共产体制的关系,对他说:
“跟我和局,我们并列冠军,跟我沾上边,你也肯定拿得到奖学金。”但马塞帅气回应:
“我会赢,我的学校需要这半分!”两人回到棋盘上后,对手发现自己休息前忘了按钟时
间去了大半,马塞居然没有把握自己时间的优势趁胜追击,而是起身让时间走完,用实力
证明自己优于对方。不管这个桥段究竟是史实,还是为了电影精彩度而设计,都将《高校
棋蹟》带到最紧张、最血脉贲张的高潮。至于马塞拿下当年全国冠军,以及杰克逊高中拿
下联赛团体组冠军,就是青史留名的事蹟了。
“下棋跟人生都是选择的过程。”
《高校棋蹟》的原文片名取自马力欧老师的课堂“批判性思考”,明明课程名称是“批判
性思考”,马力欧老师却在教学生下棋,他说:“下棋就是思考自己做出的选择会带来什
么后果,而这种分析就是批判性思考,跟人生一样。”马力欧老师希望自己这群在充斥着
街头暴力的贫民区挣扎的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像为钱铤而走险贩毒的伊多,最
后肯定是看清了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对的,虽说电影没有明确指出,但从片尾棋队原型人物
的分享与互动来看,伊多当年想必没有走偏。
多数在高中联赛当中拿下胜利的学生,都会获得西洋棋奖学金进入培育职业棋士的名校就
读,但2006年罗迪带领迈阿密戴德学院的西洋棋队闯入全国赛后,他在受访时表示,自己
当年一直等,一直等,但都没有接到要提供他奖学金的电话或信件。于是,他只好先在夜
店担任保镳直到经济能力足以应付他就读戴德学院这间社区大学。2002年,高中时期比赛
认识的朋友要到迈阿密来比赛时与罗迪联络,询问他是否参赛,这也激起罗迪的斗志,即
便戴德学院根本没有西洋棋队。罗迪组了一支全古巴移民的西洋棋队,这也证明了古巴人
对西洋棋的狂热。
1920年代,古巴出了位世界西洋棋冠军:何塞·劳尔·卡帕布兰卡,让古巴人对西洋棋趋
之若鹜。而后在60年代,卡斯楚将西洋棋列为必修课,没错,就跟西班牙文与数学一样重
要。70年代,古巴更采用了俄国系统,将初级课展现天份的学生集中到寄宿学校,每天花
四小时向西洋棋大师学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杰克逊高中西洋棋队能够同时网罗罗迪与从
9岁开始跟爸爸学棋的马塞,毕竟古巴厉害的西洋棋手或许还真的在民间。
比起西洋棋名校的学生,每天花好几小时训练,奖学金甚至包括休学一年专心练棋的费用
,戴德学院西洋棋队的队员不只要兼顾课业,还得打不只一份工,他们挂名的指导老师都
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利用什么时间练习,就连队员自己也笑称塞车时间是很好的练习机会。
同样身为移民的马力欧老师,看到这群贫民区孩子的潜能,鼓励他们证明自己。透过西洋
棋,迈阿密杰克逊高中的孩子成功脱离目前的阶级,带自己进入更好的环境,而这一切都
归功于一位不愿放弃他们的老师,以及他们自己热爱西洋棋的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