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换人杀砍砍》,芭比杀人魔与少女大叔。

楼主: a122239 (Sharp)   2020-11-15 19:39:10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5179285
主角两个人交换灵魂这样子的设定,看点多半不是在看他们如何闹出各种笑话、就是在两
个人如何因此擦出爱的火花,而《忌日快乐》导演克里斯多福蓝登于新作中《换人杀砍砍
》里同样保留住了这两项此题材电影的不败设定,不过却稍微做了些变化,让这两项设定
有了不同的呈现,不论是笑点或是爱火都是因为交换了灵魂,但却又和观众想的“不太一
样”,而整部电影就在这不太一样的“反差”下显得趣味十足,除此之外,两位主角、文
斯范恩与凯瑟琳纽顿亦借由至少两种性格的表演诠释“屠夫”与“米莉”,从“高大魁梧
的男人”与“纤弱娇小的女高中生”的传统组合翻转成了令人意外的“拥有高壮身材身材
却少女感爆棚的男人”与“看似人畜无害却冷血又嗜血的芭比杀人魔”的内外反差组合更
令可看性升级。
“她有鸡鸡,你抹香奈儿五号,你们都不符合性别标准。”
导演克里斯多福蓝登是透过扭转观众对传统类型角色的刻板印象来制造效果与笑果。而说
到刻板印象,《换人杀砍砍》自然没有放过“黑人”与“同性恋”,跟在女主角米莉身旁
的两位好友奈拉与乔许,一位是黑人女孩,一位是同性恋,基本上这两位放在别的电影里
的话无疑会是最先、就算没有最先也肯定会领便当的角色(族群),就像他们两个初次碰
上与屠夫交换身体的米莉时,乔许大喊著那句“妳是黑人,我是GAY,我们死定了!”一
样,会在这类型电影存活到最后的都是男女主角、且还是会互许彼此承诺的白人,虽然并
非绝对,可有很高的比例是这样的传统组合。米莉、奈拉与乔许三个人,各自拿了性别、
肤色与性向自我嘲讽,导演克里斯多福蓝登所做的不光是想添增笑料,他的用意同样是想
扭转观众的刻板印象,不过所扭转的则是对类型电影的认知,能够战胜坏人、活到最后的
不再是白人、异性恋(男女主角)的特权,如米莉三人这样的多元组合同样有在砍杀电影
里战到最后的资格。
“也许她只是需要一点时间和空间,去发掘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
导演克里斯多福蓝登玩转了观众对砍杀电影的想像,更加入了青少年电影元素,透过交
换身体的剧情安排,让米莉能向母亲敞开自己的心房、说出许多闷在心里许久的情绪,而
自己也能明白母亲平常不会告诉她的真心感受,以间接又直接的方式解开亲情的结,让米
莉正面临到的问题都能有妥善的处理,不论是对家人还是自己。导演克里斯多福蓝登用超
现实的发展逼使主角正视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到用行动
去弥补不足、追求想要的,从难得际遇获得省思甚至改善的机会,对于爱情、友情、亲情
还有自己都有显著改变与成长。
《换人杀砍砍》揉合了许多电影的风格,该给的都没有少给,特别是作为基底的砍杀电影
部分,开场直接让屠夫宰杀四位高中生,毫不扭捏的暴力场面,顿时血浆四射,直接预告
了这部电影没在客气的,虽然杀人手法、死法并不是说特别创新,但几乎一起呵成的屠杀
还是令人大呼过瘾,尤其让人想起《姐姐妹妹杀起来》的那场木工锯台杀法,从头顶开始
直接猛力一推,讨人厌的老师裂成两半,只能用爽快二字来形容,其他如用马桶盖敲到头
骨碎裂血流满地、酒瓶塞嘴玻璃刺穿喉咙、电锯直击下体猛力上锯...,多数砍杀桥段是
叫人又痛又爽。而前面也提到电影还放入了青少年成长议题,适度的温馨感冲淡了血腥味
,使《换人杀砍砍》成为一部又爽快又痛快的砍杀成长片。
我个人觉得比较可惜的是,电影其实能够停在屠夫上了救护车用计假死的地方就好,如果
有续集的话就当作是个伏笔,因为连导演自己都说若是未来有机会,或许会让《换人杀砍
砍》的米莉和《忌日快乐》的崔儿相遇,因此推出续集并非不可能,实在不需要硬加后面
米莉母女三人齐抗屠夫的戏,并非多余而是感觉上很突兀,导致收的看起来很仓促又不干
脆,加上对于那把神秘的匕首“拉朵拉”存有许多好奇,会想知道它的起源、它的故事,
假使真出续集是可以补充、补足观众的想像的。
回到电影的优点,不得不说的就是文斯范恩与凯萨琳纽顿两位主角,要同时演出自己还有
对方,举手投足都要说服观众“他们确实交换了灵魂”这件事,靠的不光是两人的眼神、
肢体,还有他们落落大方的自然演技,说服自己才能说服观众,而两人都确实做到了。《
换人杀砍砍》之所有拥有其娱乐性,靠的是剧本,以及以文斯范恩与凯萨琳纽顿为首的演
员群的表演,精彩无冷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