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好雷] 试析神父《刻在》电影里的意义(下)

楼主: alice910265 (Alice玲子)   2020-11-15 01:22:26
(原文恕删)
感谢原po的整理与分析,我自己很喜欢阿汉和神父的对手戏,但我只有三刷,记不住两人
的台词及阿汉与Birdy相关记忆的顺序,所以迟迟没有动笔。
——
剧本台词写的真的很好,不管欧神父说阿汉“根本误解上帝”、还是劝阿汉“不要让别人
陷入罪恶”。
虽然这些对话看起来围绕着“同性恋是罪要下地狱”的宗教压迫,不只一般观众容易这样
理解,包含了当时的阿汉,但身为现代的基督徒,应该去理解教条背后的意义,包括圣经
内的来源出处、当时撰写的历史背景及书写者所面对的特定群体等等。神学家已经针对这
些议题辩论过了,而真正的信仰本来就禁得起理性讨论与时代考验。
考虑到欧神父在电影内的人设身分即是同志,他既然理解他的祖国在宁静革命之后教会对
社会的松绑,也理解多元文化信仰的台湾解严类似宁静革命对社会的松绑,我觉得神父所
谓“远离罪恶的源头、尤其是色欲”,更多指向阿汉不应该“放纵情欲”。
教友在进行告解之前需要做自我省察,最简单的原则就是应用梅瑟/摩西的十诫。阿汉当
然会被神父唸,并不是神父单纯拿七宗罪逃避阿汉的质问,是这孩子真的欠骂。欠骂的不
是爱上一个同性或是对同性有性欲,而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及性的尊严不够尊重(第六
诫不可奸淫的现代解读),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观众对公园老人与浴室戏感到冒犯和不舒服

欲望本身不是罪,性行为本身也没有错,但有没有尊重对方的意愿、有没有思考被欲望驱
动的行为本身的意义,以及理解该行为的安全与否,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避免冲动下
产生的伤害。因此我认为欧神父没有否定因爱生欲,也不是说因为色欲是罪恶不洁所以不
能去爱,而是在协助阿汉分辨,那是真正的爱,还是单纯被欲望的冲动所驱使。欲望驱动
的不只是色欲,也包含了嫉妒;爱不只是喜欢/爱情,是广义的去爱一个人的“爱”。
突然想到敬骅在访问里面提到,因为这部电影思考“爱”:“爱人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没
有人有义务去接受你的爱,或是给你一个回答。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个人,就是看你开心,
我就开心。”
中文的口语表达,没办法严格的区分“爱”、“情爱/迷恋/喜欢”跟“情欲”。情欲和情
爱比较是属于性吸引力和互相喜欢的感觉,最后能爱欲并行,对一个人来说比较健康…当
然用什么方式去开起一段关系是个人选择,但自由选择之前必须清楚风险。
至于耶稣基督所说的爱,不只具是性吸引力之间的迷恋或喜欢,亲情、友情、爱情都有“
爱”的成分,是人与人之间灵性层次上的一种信任关系(基督信仰里面,“爱”除了人和
人之间,也包含了神)。即使是Birdy和班班,某个程度上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爱,但是Bir
dy对自己不诚实。最后夫妻会分开,表示没有性吸引力这件事对两人的信任关系有很大的
影响。
两个人结合或共同生活组成家庭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最终是否能长久,还是取决于信任感
与安全感的建立。所以对自己诚实才会变得如此重要…因为对方才能认识真正的你。
欧神父为阿汉辅导的时候,虽然气势像被阿汉压倒,好似无法回应阿汉的那些质问,其实
是因为那条路他走过,所以他知道教条式的去压阿汉,对孩子本身并没有帮助;倾听和陪
伴,才是最好的方式。
神父年轻时并没有逃避爱情,他逃的是环境。对于感情他面对了,但当下没有他们的容身
之处,所以才选择修道/独身生活去保守彼此。相较起来,无法诚实面对自我,试图矫正
、或因为环境压力而走入两性婚姻,才是真正的逃避。我认为这是神父和Birdy的不同之
处…不过Birdy终究还是面对了。
最后欧神父谈及自己的经验,其实是怜惜阿汉,暗示他整个社会需要时间,要怀抱希望。
我们作为观众当然期待戏剧化的冲撞体制,但如果入戏到角色当中,那些爱阿汉的人,大
概最希望这孩子平安长大吧。
——
谢谢导演和监制的最后剪辑,尤其情欲戏选择停留在院线上映版本的这个位置。
从小说推敲回原始剧本的设计,我猜澎湖原本可以安排一场激烈的、表达脱去束缚、在世
界尽头的不顾一切…但最后只是摸摸肩、然后一个互吻,让珍惜的感觉更加强烈。而浴室
戏那段会那样经典,就是因为比起性欲,观众看到更多的是情感的流动。
我好像可以理解两位导演在浴室戏最终没有选择昊森喜欢的、北影的那个take了。虽然
北影版本比较具有戏剧张力和环境合理性,但是对对方身体侵犯的强制感太过了。
这样一个纯爱的呈现,让分级可以是保护级,加上神父与阿汉之间对爱与欲的辩证…我认
为这部电影在情感教育上,是有意义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