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完《水漾的女人》,整颗心都系在女神主角 Paula Beer 身上!于是翻翻她片单中我曾经错过哪几部,才发现她成年后一鸣惊人的《双面法兰兹》,由于当年光看海报与预告直觉很忧郁,我竟然就跳过没看。现在想想,欧容电影耶,就算是再严肃忧郁,应该都有些令人眼睛一亮或坐立不安的另类洞见吧?终于看了,结果很有罪恶感:这是一部背景在 1919 年德法之间的一战创伤片、但我越看越忍俊不禁、甚至看到幸灾乐祸还哄堂大笑 XD 还好当年没上戏院看而是今年在家看,不用忍笑。
https://fr.web.img4.acsta.net/pictures/16/07/29/16/31/195018.jpg
此片乍看是黑白片,记得这也是当年令我兴趣缺缺的一个点,不过我今天才知它也不全是黑白、而是会在关键时刻变彩色!而且这“变”法也不只一种:有时是美好回忆变彩色、有时是换个空间变彩色、有时是作梦想像变彩色、有时弹琴唱歌变彩色、有时说个故事变彩色... 甚至有时候,只要心情好或是脸红心跳时,画面会由黑白渐有色、由有色渐黑白、仿佛有个“调色阀”任欧容静静在那想开就开想关就关。有时我觉得,诶诶电影色调真的可以这样玩吗?虽然这种呈现有时有点太过直觉、更有点小孩子气、但他就这么大剌剌不怕羞地做下去了。
很直觉的色彩表述大概是:战争创伤是黑白的、心有活水是彩色的。本来我想,是否只要在仇恨与郁闷中能够有“爱”就可以是彩色呢?看来门槛还更高,毕竟主角们相识一场处处都是说不出口而只能东拉西扯 (!)的关爱,理应已是人间有情的美好福音,怎么就算大家开开心心唱唱跳跳甚至酒酣耳热相濡以沫时,那画面还是黑白的?看来“彩色”不只是人间有爱就够,它必须要打从心底通透身体,它不是个理智的概念,而是必须要身体真正心花怒放后才能传达给大脑的,唯有人生视界变成彩色时,才知道我心真正已活了回来。
https://fr.web.img3.acsta.net/pictures/16/07/01/15/20/176637.jpg
当然,Paula Beer饰演的女主角 Anna 到底是怎样“让心活回来”?这剧情曲线颇有争议,容后再谈,先说故事概要:1919年一战过后,德国核心赫兹山地奎德林堡 Quedlinburg,未婚寡妇 Anna 为她的阵亡未婚夫 Frantz 守寡守墓、身为未过门媳妇还代为照料准公婆,与其说传统社会礼教禁锢着她,不如说是她自己心底的浪漫爱情压抑着她。这是最保守的德国内陆小镇社会,人人战败吞下耻辱也激起更强的爱国主义,很多人家中都有儿子战死而痛恨所有法国人!好死不死,这天就来了个虽会讲德语但一开口就超明显的法国人,而且他来拜访的还是 Frantz 的坟墓!
一种战争时期的“换爱”故事似曾相识地展开:过去战时紧抱希望的换爱,是我爱不到我爱人、就来爱身边的人、渴望我爱的人身边也有人如此爱他;现在战后大局已定的换爱,是我爱人既然已死、就来爱活着的人、将我们对死去爱人的情怀与精神都投射在他身上。毕竟,概念上来说,这些战争时的年轻男子处境心境都很相似,就算一个是德国人一个是法国人也一样:都是学自己母语也修对方外语、都爱着自己家园也倾慕对方异国风华、都热爱和平的文艺与文化交流、但都被黯然送上战场枪砲交流... 爱这活着的法国人、和爱我们死去的德国儿子与德国情郎,又有何不同?
https://fr.web.img5.acsta.net/pictures/16/07/19/16/17/219064.jpg
何况这位 Adrien 还真认识咱家儿子Frantz、为了儿子去巴黎文化壮游 (!)时的相遇交心、不远千里不畏敌视来给儿子上香了?我们知他战争创伤很压抑、满心情怀腼腆说不出、没关系我们都懂 (!)你就大方诉你情衷吧!眼看Pierre Niney那张俊美脸庞沉吟一瞬默默吞了口口水,此片的喜剧性格从此开关打开一去不回头:要说故事,秉持不分德法的百年浪漫主义传统,能说的故事可多了!我俩在巴黎一见如故、我俩漫游塞纳河畔美好时光、我俩出入社交女生都很哈、我参加巴黎乐团带着他练琴、我俩在罗浮宫如数家珍美不胜收、总在他最爱的那幅马内 (!)前流连忘返...
懂得察言观色的,大概在第一瞬就知葫芦里卖什么药 XD 但跟着 Adrien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说下去,欧容也毫不客气大方砸出“帅男游巴黎”画面、一幅幅绘声绘影栩栩如生令人想怀疑都难!何况,奎德林堡的现在生活如此黑白、那年的巴黎的美好回忆 (!)如此彩色,我们的人生要拥抱黑白还是彩色呢?穿过一个宛如时空之门的小岩洞,背后别有彩色洞天宛如香格里拉!还真的,彩色的回忆 (!)渲染了惨白的现实,不只是失去儿子的 Hoffmeister夫妇重拾了生机、失去恋人的 Anna 找到了活水、连对法国剑拔弩张的德国民族主义也在“你子即我子”的启示下得到畅然纾解。
https://fr.web.img2.acsta.net/pictures/16/07/01/15/20/176012.jpg
看完此片,也许观众都能把自己代入帅法男 Adrien 去揣想一下那情境:当三张殷切渴望的脸孔在面前、当他们对自己依依不舍一次次邀约、甚至把人家见琴如见子的小提琴都慷慨相赠时... 只要有一丝人性的都万难说“不”!于是就这么心怀美善行礼如仪随之起舞演了下去... 说实话,我觉得这就已经是故事人物们的美好终点了、不论过去德法和平与战争的风风雨雨如何在此都能定于一尊了、Hoffmeister 家两老白发送黑发的黑白人生也差堪告慰了、他们甚至还鼓励不离不弃的 Anna 大方启程出去寻找自己彩色人生了!难道电影保留一点神秘余韵终结在此不好吗?
感性上这也许已是完美句点,但看来欧容还很恶劣地要带观众认清知性结构,终于要让听故事的 Anna 搭上火车前进法国、从听故事者摇身一变成为说书人,亲见一次未婚夫 Frantz 在情书中如数家珍的真实 (!)见闻、也体验一次梦中新情人 Adrien 如何在那封闭年代以爱传递遥远他方的美好!呵呵,结果 Anna 下车的第一课震撼教育,倒不是语言问题毕竟她早超流利、也不是法国人对德国人犹如他们赫兹山地仇法般的怒目相视、也不是法国人马赛曲和他们德国爱国歌曲的极右影子如何似曾相识... 而是出租车司机色眯眯一句“妳未婚夫住过的旅馆?他一定过得很欢乐”XD
https://fr.web.img6.acsta.net/pictures/16/07/19/16/17/215939.jpg
好吧,本片大雷就爆到这里,容我把不该说的都用 "(!)"帮我说 (!)。既然看了 Adrien 滔滔不绝的“帅男游巴黎”、欧容接下来在后 1/3片也大方砸下美不胜收的“美女游巴黎”,虽然美景每人的观光片段都一闪即逝、但在巴黎一级景点这样古装动员也不容易呢。只是美女游巴黎、提笔写家书(话说她自己父母又在哪?好像都没提,Hoffmeister 恐怕才是真父母般的存在),就在这“书写”过程中才会明白许多事 (!)。看本片很容易就爱上当年盈盈 21 的Paula Beer,何况我是看了今年《水漾的女人》惊为天人后再回来看,能够容忍任何负心男子伤我宝拉女神的心吗?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 Adrien 这法国小白脸真是个渣男!既然他爱游泳也爱拉 Anna 一起游、宝拉女神又才刚给我们看她“游泳”会游出什么、那就给水漾女神来场游泳了断吧 XD 不过冷静下来再想想,这种“保留暧昧不说破”直到今日都是许多男人的软肋、女人常觉得身受其害其实也不遑多让呢,至少这比起 Adrien 此前的行为已算诚实一大截、我们男人若要做更好只能谨记把女友照片随身携带了... 倒是女人,真的要这么圣洁守贞、真要这么一丝不苟、真要这么光风霁月诚实待人吗?眼看 Anna 默默提笔写起属于女人的浪漫主义家书,人生终于变成彩色我们都欣慰。
https://fr.web.img6.acsta.net/pictures/16/07/19/16/17/214845.jpg
有种东西叫 white lie,欧容这片把它做成 colourful lie,倒是把一出一战战后创伤的悲剧与仇恨故事、妙施巧手大笔一挥写成了令人忍俊不禁的荒谬剧 XD 尤其其中许多煞有其事的悲愤叫嚣“是他们杀了我们德国孩子”“是他杀了你德国儿子”甚至轻松戏言“搞不好是他杀了你德国情郎”时,看 Paula Beer 那打个寒颤的窘迫身影真是恶趣味!很高兴我没去戏院边看边忍笑、而是在家里与家人独享边看边爆笑。虽然 Anna 这一路巴黎之旅扑了一个空、生了一场气、令她脸红心跳好不窘迫,但这生气窘迫何尝不是找回热情的彩色人生呢?我在 friDay 看此片,推荐欣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tb1Ms7K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