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试析神父《刻在》电影里的意义(上)

楼主: watercolor (我们同样没有名字)   2020-11-09 15:01:10
    对镜与折射、责问与告解
      ──试析“神父”《刻在》电影里的意义(上)
  本文感谢版友a23455116(羽村翔)的台词纪录与意象分析,
  以及Davidgood与violetstar两位版友在推文讨论中对神父的归纳与解释,
  都为此篇拙文的完成确认细节与方向。
  以下满满的雷请慎入。
~*-*~*-*~*-*~*-*~*-*~*-*~*-*~*-*~*-*~*-*~*-*~*-*~
  对于《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以下称《刻在》)这部电影,常会看到很
多初次观影的人表达“剪辑太片段(断)”、“不易理解”的类似感受,或
者不明白神父的角色为何成为片段的接点,以及存在的意义。事实上,《刻
在》并不仅止于是一部爱情电影,从电影片尾以及柳广辉导演在访谈中可知,
除了取材自高中时的初恋,更是一部向高中时代学校的马良神父致敬、“忏
情”的电影(片尾字幕有出现“In Memory of Father(神父的法文名字)”,
与神父的对话不仅是这部电影开拍的动机之一,更有必要之处──每一次神
父与主角张家汉(后称阿汉)的对话,都与故事的呈现方式、为什么要选
1987这个解除戒严的年代,甚至结局的安排,都有着极其密切、必要的
关联。以下就试图解释其中千丝万缕之一二。
  以叙事方式来看,《刻在》的前半是借由阿汉与神父的对话与冲突,一
段一段地插叙阿汉的追忆,回顾与王柏德(后称 Birdy)关系的变化。很明
显,这是“阿汉(导演)的故事”,因此,这部电影绝大部分的镜头(视角),
都停留在阿汉的目光,阿汉的喜悲,阿汉的挣扎,所表现的是阿汉的记忆与
感知。故事一开始从阿汉与 Birdy打架后,神父辅导他、听他告解,阿汉在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决定信任鼓励他们恋爱的神父,开始追述与 Birdy相处
的片段、感情、自觉、与信仰交战的罪恶,一点一点揭露“他(指 Birdy)
也很在乎我”的徬徨,所以有些是比较片断、跳跃,而且“不言而喻”的,
就如同我们追忆时,往往出现的就是这样不连续的搜索──毕竟记忆本就是
在断裂的时间中提取而来。
  比较特别的是,若只从阿汉的视角,只能看见在乎和不确定;但镜头向
后,在一角的 Birdy却如同时飞时停的鸟,雪泥上的指爪留出足以诠释的痕
迹。所以初次看电影时,往往会被阿汉的情感牵着走,即使足以认知 Birdy
对他的重视与情谊,却很容易错过、忽略他的细微变化。这也是这部电影常
会有人说“回去之后不断回想”,以致想要“再看一次”(一如我们暗恋一
个人时,会把与之相处的全部片段一一找出,反复确认)的原因。如果记忆
从时间的断裂中提取而来,情感就是黏连的胶,也许有人会想看到它们拼成
一卷完整的画,但是我想,导演想要呈现的,就是那些记忆碎片原有的形状,
让我们同时共感初恋的忐忑与挣扎。
  以下试着把神父与阿汉的对话,分成七段,并解释这些片段的用意:
一、询问
“干么要为爱情打架?”
“我不知道要说什么。”
“你有一点变了。”
“所以你想怎么辅导我,开始吧。”
“哪一班女生?”
  阿汉没回答,但他低头回避的神情,令后者表情微微一变。
  相信很多人都有注意到,在片头影像出现时,神父拿着封面印有“瀑布”
的唱片,播出来的音乐是〈丹尼少年(Danny Boy)〉:
“Oh Danny boy,
噢!丹尼少年,
the pipes, the pipes are calling
笛声正在召唤
From glen to glen, and down the mountain side
从山谷间到山的另一边
The summer's gone, and 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
夏天已走远,花儿都已枯萎
'Tis you, 'tis you must go and I must bide
你得离去,而我得等待
But come you back
但你回来了,
when summer's in the meadow
当夏天回到草原上的时候
Or when the valley's hushed and white with snow
或是当山谷沉静下来,因雪而白了头的时候
'Tis I'll be there
我一定会去那儿,
in sunshine or in shadow
不论是阳光普照或阴影覆蓋
Oh Danny boy, oh Danny boy,
噢!丹尼少年,噢!丹尼少年,
I love you so
我是多么的爱你
And if you come, when 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
如果你在百花凋谢的时候前来
And I am dead, as dead I well may be
而我已经死去,死得很安详
You'll come and find the place where I am lying
你会前来,找到我长眠之地
And kneel and say an "Ave" there for me
跪下来和我说“再见”
And I shall hear, tho' soft you tread above me
我会倾听,虽然你轻柔的踩在我上面
And all my dreams will warm and sweeter be
我的梦将会更温暖而甜蜜
If you'll not fail to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如果你真的对我说你爱我
I simply sleep in peace until you come to me
我会在平静中安息,直到你来我身边”
(中文翻译取自Overcome evil with good文章:
https://yei725.pixnet.net/blog/post/48946584)
这首悲伤的歌,可以遥遥对应三十年后的张家汉去神父的坟上谒陵,祭上一
根自己的菸,以及预示现今阿汉和神父终须与他们心中的“男孩”分离的命
运。即使略过这首曲子的预示,神父直接问“女生”之后,对阿汉从低头沉
默到终于决定坦白的神情变化里,那“不答之答”的领悟──在那个年代能
立刻察觉到“是男生”,基本上已经暗示了神父对“性向”有不同的敏觉与
认知。
二、倾诉/相遇
  对着在旁静静卷菸丝的神父,阿汉陷入回想的神情。
  “我后来才知道,他叫 Birdy不叫笨蛋。”
  这段值得注意的是“后来才知道”,当阿汉开始追述和Birdy在泳池的
相遇时,可以发现他们自我介绍的不是名字,而是班级,以及他们各自自信
/自嘲的神情──在那个年代,班级/标签代表的价值远胜过个人。同是管
乐社成员,大巴一行人对 Birdy的不友善与轻蔑显而易见(Birdy 也孤立自
己,根本不跟他们说话);阿汉第一次参加三十年后的同学会,大巴介绍他
时还强调“社会组的啦”,都能看到这个标签的牢固。相较之下,Birdy 测
试自己憋气的时间或许就是一种存在的测试──面对的考官是死神,他没想
到那个只跟他交换了班级的阿汉会注意他,及时把他拉出来,骂他“笨蛋喔!”
对吓了一跳的 Birdy来说,这可能是他听过最气急败坏、又最亲切的一次笨
蛋了。2分04秒不仅是对电影 《Birdy》的致敬,或许也是他人生第一次
“这么快就得到关怀”的纪录吧。这也就难怪 Birdy后来钻到他们宿舍(舍
监离开后,相较于其他人的推打,阿汉那句“你来这里干么,你找死啊”口
气也是合群的凶凶和真心的关怀)的理由是借肥皂──无论是“连室友都借
不到”、还是“找理由亲近阿汉”都能看到 Birdy渴望接近阿汉的心情。
  阿汉问神父:
  “神父,你年轻时,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
  接续的回忆是阿汉和大巴他们去夜游,遇到也翻墙去买宵夜的 Birdy──
对比出相较于阿汉他们对情欲的探索,Birdy 还比较停留在食欲的不满足,
以及挑战禁忌的冲撞习性。然而阿汉对女生无法产生情欲(先探索欲而还未
及情,先探索世俗认为应该选择的异性而非内心可能更有所觉的同性),并
为此烦恼的时候,正好管乐社众人在追问神父的初恋。除了“这个年纪恋爱
是最美丽的,该来的就会来”、“不是只有亲密动作才叫作爱情”(后来实
践的是 Birdy,从写真书的剧本片断,可以看到他用这句话定义电影
《鸟人(Birdy, 1984)》里 Birdy和Al的关系)、“Profiter du moment!
(活在当下)”后来成为阿汉自我探索性向、认知情欲的引导之外,当神父
追述与初恋的相遇:“我在看他的时候,他也在看我。”画面接到阿汉抱着
乐器微微一笑(对应前面神父说:要把乐器当作自己的情人),然后目光看
向 Birdy──“他也在看我”,这个画面就同时双重指涉了两人之间互有好
感,也进一步暗示了神父的初恋对象同是男性。
  (疯狂是,明明知道不被允许,却还是喜欢上你。
   带/跟你一起疯是我喜欢你的表现)
三、动心
  接下来是 Birdy翻墙买宵夜被发现而受罚,阿汉去淋浴间送药膏,意外
一起目睹大巴他们以怀疑向舍监告密为由凌虐同志学弟瘦瘦的过程,因被大
巴发现,阿汉先从浴室出来试图解围,却被大巴怂恿下手,以为共犯/同类
(恐同阳刚气质)的证明。
  这场戏非常重要,是阿汉首次与自己的性向面对面,在室友们“他每天
都在看大巴的屌欸,不够恶吗?”与“这种咖仔以后只会更严重,逼着大家
跟他搞HOMO”是双向的指责嘲谑,在这种氛围下阿汉高举棍子往下欲打
的不只是瘦瘦,也是同样对男生更有感觉的自己──因此 Birdy开门出来把
瘦瘦带走的行动,拯救的其实是,三个男孩。这段对峙让我联想起在《断背
山》当中,恩尼斯曾自述和哥哥看过家乡附近的一对同志牛仔,其中一位被
父亲殴打摧残性器至死的回忆,造成的阴影致使恩尼斯不敢出柜、最终辜负
杰克的情意,间接造成他死于非命;在这部电影里,这段中断的暴力伤害影
响最深远的则是 Birdy,包括瘦瘦在言语反抗的那句“最好把我打到喷血,
这样我身上的毒就会喷到你们,一个也跑不了”带出当时仍把同志倾向视为
“病”的污名(之后在台北遇到祁家威,举的牌子也是写“同性恋不是病”),
都对 Birdy后来作出远离阿汉的决定埋下了伏笔。
  因此这段现场暴力的目睹对他们两人来说都是伤害,对阿汉的伤害是当
下的──他无力阻止室友更没有保护到学弟与 Birdy,Birdy 临去时回头憎
恶的眼神是否包括了他?他也是那个应该被打死的咖仔吗?──“你干么?
大巴他们睡在旁边欸!”“想什么?还不睡。”“吵醒他们你就完了啦!”
“你今天冲出浴室,不怕大巴他们找你麻烦啊?”这些提取关心的问题都没
有人回答,“你看这个,”“哪来的啊?”“脏头办公室的啦。”“脏头办
公室?”“嗯。”带着核桃钻进阿汉床里的 Birdy,用行动告诉他“我们是
同一边的”,敲开的不只是打算要深隐的暗柜,也是险些埋葬的悸动。两个
男孩依偎著敲开硬壳,把核桃塞进对方嘴里,在阿汉的回忆中是动心的瞬间、
这段恋曲的主旋律,“喀嗒喀嗒”从此成为心跳的声音──当阿汉边抽著神
父卷好的菸边叙述这一段时,同在烟雾里的神父带着怀念的表情──或许也
在回忆那个与初恋动心的瞬间吧。接下来的尿车子再一次看到 Birdy的细心
──把浴室的那场灾难连同自己受罚都归咎于舍监脏头(自由的监控者),
而不是大巴──解除了阿汉夹在中间的矛盾。很有趣的是,当 Birdy尿尿时,
阿汉虽然转头,但有回头看一次──尿尿其实是相当幼稚的报复方式,或许
当时的 Birdy对情欲还没有太明确的意识,亲近阿汉单纯只是喜欢而且感受
到他愿意接受自己所以想要跟他在一起而已,跟浴室那一段怎么也不肯转过
身的固执对比很明显。
四、情欲
  Birdy 对喜欢的情感还停留在依偎相伴,但隐约有意识到这份情感跟友
情是不一样的,所以看到祁家威的试图解围,除了从 Birdy对两次霸凌的激
烈反应推测他在前一个学校或许正是被集体霸凌的对象之外,还可以注意到
那一段虽然阿汉拉住了 Birdy,但 Birdy和祁家威还是有一瞬间的面对面,
那是个冲撞体制者的对镜,在解严之后对社会秩序/学校常规的要求反而更
加严苛(学校是教官闯进管乐社的干涉),在 Birdy与阿汉心中都留下了第
二层阴影。对阿汉而言,他体认到的是“不要碰触就好”,却不愿深想被逼
到“生气”、不得不反抗的绝境(“他们为什么那么生气啊?”);对 Birdy
而言,更是他未来结局一种可能的预示。所以在MTV一起看着《鸟人》时,
Birdy 还在担心被抓走的祁家威(“他们会把他怎样吗?”),在阿汉回答
“不知道”后,冒出一句:
  “如果我死了,你会怎样?”
  “什么怎样?你不要整天在那边想这些。”
  原来“死”是 Birdy对未来恒有的想像,甚至让阿汉不愿去想──如果
眼前的 Birdy一举一动都牵动自己的心,这个生命的消逝在当下就是只能回
避的假设,以及在可能发生的同时近乎本能地拚命去阻挡。偷偷亲吻的越界
是从爱恋对欲望的延伸,以及存在的确认,但不能自禁的仍是情意(这可以
对比与瘦瘦相对时,阿汉及时阻挡了瘦瘦的靠近,以及在公园被老人触摸时,
阿汉有意识地抿住嘴唇不让对方亲吻的抗拒),但无论 Birdy是否有醒,接
下来“如果你给我的,跟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既定义了这
段关系的不可取代性让阿汉往后用生命去实践,“我跟你本来就不能生”则
是预示了“即使因爱生欲也不能得到众人认同的善果”。两句话合起来,就
是 Birdy对这段感情里爱与欲的比重与选择。
  但对阿汉而言,这句话变成了他将“爱欲”与“生育”的肯定与否决:
“还在气PUPU喔?”
“难道你以后长大赚钱了,不会拿钱回家里?你爸只是想赚钱带回老家,证
明他过得很好,他也希望有面子啊。”
“妳干么跟爸爸结婚?”
“没有结婚哪来的你啊?”
“所以妳根本不爱他啊?”
“都几岁了说什么爱啊。”
(30年后的阿汉,依旧需要 Birdy的那句“其实那时候我真的很爱你”)
“啊度丢啊咩。”(其实Birdy和阿汉不也是如此?)
“你们根本只是在繁衍。”
“什么是繁衍啊?”
“就是生小孩啦。两个人有爱根本不是这个样子。”
“你们囝仔人怎么会知道什么是爱?……久了就爱了。”
  阿汉不满父亲的自私与对家庭不够重视,否定父母(异性恋)这样是爱,
进而想确立自己与 Birdy的关系是特别且居于其上的,反抗一般认知“被贬
抑的同性恋”。然而他对 Birdy“不一样”的方式也是付出,“想把自己最
好的给他”才会向父母要求买了机车好载他一起疯狂(“我的车,颜色还喜
欢吗?”“你自己喜欢就好啦!”);是听他倾诉梦想,希望可以与他一起
圆梦。(这和阿汉妈妈理解爸爸想回乡照顾家人所以支持他不是一样的吗?)
即使在台北只能在街头裹着彼此的外套相互依偎,祁家威的存在,仍然暗示
了至少在“台北”,同性恋只要披上人皮,不现出鳄鱼之身就可以生存。所
以之后的相处,用电影的光影回应的亲吻,和一起上台北考电影拍电影的承
诺,都凝聚成一个仿佛可以实现的梦想。只是从依偎变成交叠的春梦;虽然
用风扇直吹驱逐暑热,两人却黏在一起没有分开,让阿汉妈妈帮他们调整风
扇时,注意到他们肢体交缠的睡姿(Bidry 的左腿压着阿汉的身体,左臂让
阿汉枕在颈下,右臂则把阿汉搂着趴在他身上)──同床时无意识想独占他
的一切/默许/期待他独占自己的一切的肢体动作可以窥见这份感情即将面
临欲望的考验。
  这番考验想必深深折磨过阿汉,与他的宗教信仰产生冲突,所以在这一
段,他与神父有了一番辩证:
“Father,难道你都没有欲望吗?”
“傲慢、贪婪、嫉妒、色欲、暴食、愤怒、怠惰。上帝要大家躲避罪恶的源
头!尤其是色欲。”
“所以我谈的是爱不是欲望,欲望是只讲身体的靠近,我要的是他心里面真
的能够接受我。我还是信上帝。上帝不是说:‘信我者,得永生吗?’”
“走!你根本误解上帝!”
“上帝不是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
门。’吗?(马太福音 7:7)我一直敲门你难道都没有听见吗?Father,就
是因为你根本没有像我这样爱过一个人,所以你根本不会懂!”
  这段对话可以分成几个层面来讨论:
  首先从正面来看,阿汉意识且无法回避欲望的存在,因此希望神父承认,
神父却只拿了人的原罪──七宗罪抵挡,说明“色欲与其他罪恶”都不该存
在,应该加以“躲避”,阿汉紧接着指出关键是“爱”,如果“神爱世人”,
也要让我们彼此相爱,因爱而生的欲却成为罪恶的存在,那又要该如何自处?
如果要躲避罪恶,难道就不要爱了吗?如果要面对爱欲,那是否就背负了原
罪,将被神所舍弃?
  从对话来看,阿汉一直试着在这样的辩证中期待上帝能给他一个解答,
期待仍能从神的指引中找到这份情感与自我存在的价值,神父先用“走!你
根本误解上帝”来否决他,进而挖掘出阿汉“始终没有得到回应”的无助与
痛苦。我不知道神是否曾听见阿汉的呼唤,但对照前面神父同样有过的初恋,
可知这是一个对镜的问答,阿汉的问题想必曾是神父的问题,“七宗罪”是
神父对自己的解答与回避:既然因爱而生欲,欲望是原罪,那就不要去爱──
所以神父离开了家乡(在这个画面里,镜中呈现的只有阿汉没有神父,可知
真正诚实面对内心的是阿汉,神父选择逃避──同时这也是 Bidry的选择与
决定)。然而那句“你根本没有像我这样爱过一个人,所以你根本不会懂!”
却正好是镜中折射的反面──正因为懂得身陷其中的迷惘与自责,神父对阿
汉的问题才会难以回答,这点跟 Bidry一样,选择远离不是不爱,而是比阿
汉更早知道难得善果。因此这段对神父的呐喊,也可同时视为对 Bidry不再
回应的呐喊,以及对 Bidry的误解。
  其次是可以注意到,神父和阿汉都回避了“同性相恋”这件事的歧异性,
事实上,如果阿汉母亲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是爱,那么阿汉对 Birdy的自然
也是,只是前者有“繁衍”的结果,即使在阿汉眼中不完美(父亲独断独行,
在意面子甚于关心家人),却不会有人怀疑他们存在的正当性──后者却全
然不是。所以“你没有像我这样爱过一个人”的相反是双重的──正是神父
爱过,也知道这确实是爱,所以他的回应是爱欲带来的罪恶,而非直接否定
同性恋情的存在。
  最后要特别一提的是,这里“因爱而生欲”的辩证其实是阿汉走到“现
在”的答案,三年级开学之前,阿汉徘徊于对 Birdy的爱恋与欲望之间,他
是因爱而狂喜,因欲而自责的,只是他和 Birdy正处在“友达以上”的暧昧
阶段,光是感受这份情意就已应接不暇(从后续释出的片段来看,Birdy 对
阿汉的态度从主动接近而更趋近依恋,像飞鸟或野猫会直接钻进怀里的那种
独占欲,阿汉的春梦虽是妄想,却可与床上共枕的动作对照出 Birdy在身体
和心灵上都对阿汉有着近乎黏腻的任性,这是从对阿汉的予取予求中一点一
点得来的),即使产生欲望也只要立刻洗净、埋藏在意识的一角就能忽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