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威灵顿之线 Linhas de Wellington (2012)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0-10-15 12:46:36
智利名导 Raúl Ruiz 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模糊的童年印象,我还是先从《空中监狱》认识约翰马可维奇后、慢慢发现马可维奇也演很多艺术片、才透过这关系知道他的,看过的也就《追忆似水年华》和《情欲克林姆》两部,然后他就从我的观影地图中消失了。这天看到一部我感兴趣的葡法合作的历史战争片《威灵顿之线》Linhas de Wellington,才赫然发现是他拍到一半的遗作、最后由他的剪接师兼导演遗孀 Valeria Sarmiento接棒完成了。这篇仅以历史战争片角度讨论此片,不多谈导演风格,因为我对这对导演夫妻档虽久仰大名但一点也不熟。
https://de.web.img3.acsta.net/medias/nmedia/18/92/55/13/20205801.jpg
此片的战争,是 19 世纪初拿破仑战争中“第六次反法同盟”的“半岛战争”(1808-14) ,其中英葡联军对抗法军的葡萄牙攻势。半岛战争缘起,是拿破仑“大陆封锁”断绝英国与欧陆贸易时,唯葡萄牙继续对英贸易,因此拿破仑派兵攻打葡萄牙、中途还“假途灭西”并吞西班牙。本来西班牙自由派渴望拿破仑的共和解放,结果拿破仑让他弟弟当西班牙国王而且还屠杀镇压,造成西班牙即使被占仍以著名的“游击战”guerilla持续抵抗;而最后希望葡萄牙,则由英国名将 Arthur Wellesley 重新组织松散的葡军、合并为精良的“英葡联军”,要在葡萄牙境内彻底击退法军。
这位 Arthur Wellesley 正是鼎鼎大名的“威灵顿公爵”,日后要令拿破仑“惨遭滑铁卢”的,半岛战争正是他扬名立万的关键战役,对抗的法军元帅从朱诺 Junot到苏特 Soult最后到马西纳 André Masséna。本片就谈 1810/9/27击退马西纳的关键战役 Battle of Buçaco:此役虽大胜法军、但英国仍战略性撤退、要撤到筹建一年的“威灵顿防线”高丘长城碉堡后,以保住南边的里斯本为目标;也搭配“焦土政策”号令北边民众全数撤离,把土地废掉农产烧掉设施破坏掉、绝不留半点给法军、吃定马西纳的庞大法军运补困难必将退兵、就算防线被破咱英军搭船走人就好。
因此这仗虽是胜仗、虽如计画成功退敌,但这“全民大撤退”一路死了 40,000 多葡萄牙民众、防线北边的半个国家成为焦土陷入荒废多年难恢复。可以说,这场仗是英国大哥指挥葡萄牙小弟、重整葡萄牙军队也重整葡萄牙国土、不惜都让葡萄牙牺牲也要完成英法对抗的大业、对抗完不论胜败英国都可拍拍屁股走人的 XD 这场战争的不公道,令本片只在片头拍了一个镜头的战场对抗、其余全部拍“大撤退”中百姓多样的悲惨与善恶、以及两位葡军男主角如何由单纯好战转变为复杂体悟。当然操盘大撤退的威灵顿公爵,也由约翰马可维奇画龙点睛给了几场精彩又争议的演出。
http://de.web.img2.acsta.net/medias/nmedia/18/92/55/13/20205800.jpg
本片国际明星很多 Raúl Ruiz 合作过的老班底,除 John Malkovich 演威灵顿公爵外,有 Catherine Deneuve & Isabelle Huppert 演瑞士富商、Elsa Zylberstein演修女兼护士、Vincent Perez演战争画师、Mathieu Amalric & Chiara Mastroianni 演两个法军将领,大家都只是来客串勾勒“外国势力”的分布图像。此片真正关心的还是本土又低阶的葡萄牙人们,那些本土明星面孔我就不认得了,唯一认得的是今年在 Netflix海岛派对剧《白线》中帅到爆炸的 Nuno Ropes 。他和另一位葡萄牙帅男演中尉和中士搭档,在片头首战分道扬镳后,踏上不同的撤退旅程。
大撤退,其实就是把 2/3个国家给搬到南部去集中,光想像成功撤退后的难民安置都很头大了,何况是在这人人步行只有少数马车的撤退过程?本片拍的撤退过程仅 9/27-10/10 短短两周、只算是大撤退历史的一小段、但这两周就已经充满枯竭甚至血泪了。本片的摄影,常常用长镜头拍景观,总是先拍传统战争片与战争画当中的英勇对战后、镜头稍等一下或移动一点马上就让更广大的难民们出来找尸体捡物资,或是拍一段红衣英军配绿衣葡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行军后、镜头稍等一下马上被漫山遍野的难民给占据... 战争不只是军人互杀、更是掏空整个国家人民的消耗战!
这个大撤退,也必须成为一个移动小国家要有移动的百工,要有农家搬运农产品沿途供给、要有工匠随时修理马车器械以确保前行、要有教士与医护随时照护走不下去的人们身心、要有戏子与妓女排遣人们的苦闷与绝望、若没有这些物质与精神的支撑大家都要路倒成为尸体了!但大统领威灵顿公爵的“画画戏”冷酷无情地对战争画师下指导棋:“别画战争悲惨与死亡、多点热情华丽与动态!这是大胜利、不是大屠杀,多画点英雄、少画点尸体。”事实上这就是屠杀就是有好多尸体,只是大尺度战争运筹帷幄的领导者不是看不见、就是有意地选择了消音。
http://fr.web.img4.acsta.net/medias/nmedia/18/90/31/65/20337761.jpg
电影以 9/27 Battle of Buçaco为开场、以漫长的大撤退多线故事为主体、以 10/10-13相继抵达传说中的“威灵顿之线”为情感总结的高潮、以 10/14法军抵达看见壮观防线终于退兵为结局。而多角多线的配置,大致由片头携手作战但分隔两地的中尉与中士为主轴:知书达礼的文艺中尉头上中弹不想活了、中士却坚持他留在医院一定要医好,他竟留到法军占领不留活口、只好站起来辗转逃亡更硬起来加入游击、要找到防线追上大军;黑白分明好战嗜血的中士,才刚胜一仗杀很多敌得意洋洋时,转头竟见阵亡英军的英国遗孀需他安慰与照顾,他能从野兽变成暖男吗?
可以说,本来一刚一柔的中士与中尉,一个要从刚强学习温柔、另一个要从柔弱学习刚健,于是展开了虽沈重艰困却相对安稳的“随军撤退”、与自由多变却相对危机重重的“后方游击”两线,双线风情截然不同:
其中,中尉的“后方游击”线还比较有一点准战争片的刺激感:他在 Coimbra的医院醒来时法军已到、断腿长官叫他独立逃生他还死不愿、但长官知道法军残忍不留活口坚持要他站起来、他还真踏上五湖四海无奇不有的后方之旅!他先遇上坚守家园绝不撤退的葡萄牙老女爵、再遇上攀亲带故奉承法国的瑞士富商家、又遇上虽是雅各宾党但为了祖国对抗法军的友军单兵、再遇上虽是敌人但为了性命逃出法军的波兰逃兵、然后还见识民间修道院游击队以圣母之名歼灭共和法军!可以说这一线把半岛战争的各种意识型态简短呈现了,只是人人都有另一面小中尉总有一天会发现...
http://fr.web.img2.acsta.net/medias/nmedia/18/90/31/65/20245440.jpg
而比较脱离战争、比较丰富多样、比较谈情说爱、我也比较爱看的,还是 Nuno Ropes 担纲的好战中士这线,这里除了各种人们的摩擦误会冲突仇恨、以及胼手胝足互利共生外,还有中士本人如何从一个满口杀光敌人的优秀士兵、慢慢学会关爱别人看见痛苦,进而回到他刚好位在“威灵顿防线”上的老家 Torres Vedras、赫然发现战争远不止是前线厮杀而早已侵蚀了家园土地与人们。他从野兽转暖男的第一课,是才在以男人口吻漫不在乎谈一个英裔葡军弟兄之死时、那阵亡弟兄的妻子竟追到军营来问人要尸了!
葡语中士对人生地不熟的英语寡妇、鸡同鸭讲只能以水壶给她希望泉源,正如当天战阵前线同袍身旁、自己也是给他水壶作为临终解渴。“饥渴”成了本片撤退故事的受难意象、“水壶”则成同甘共苦的人性意象、接着延伸到大撤退众生身上。首先在片头大战时英勇凶狠毫不留情、甚至以杀光法军荣耀葡萄牙为己任的中士,他左支右绌不知该怎么面对战争遗孀、更鸡同鸭讲不知怎么抚慰其绝望忧郁,于是笨手笨脚很可爱地“一天两个单字”学英文:有一壶 Water、有一个 Bread、有一件Coat、有一只 Chicken... 当寡妇渐渐找回人生希望时,能够接受“有一枚 Ring ”吗?
http://de.web.img3.acsta.net/medias/nmedia/18/90/31/65/20200345.jpg
这里还上演很多卑微小民的冲突与和解、自私与仁慈、渴望与失望:有一个没爸妈的乞丐小孩、每有战事都跟大人一起扒尸、在撤退行伍中偷面包求温饱、总被大人们打来赶去、但大人们自己还不一样一有死人就去扒尸捡资源;这里有一个转卖战死者物资的大人,他面貌冷酷服膺生存法则、甚至失物主人到他面前也不二价,但面临他打骂一整趟的乞丐孩子、也许他才是无主孩童自生自灭之余唯一的希望;这里有个花大钱用马车载书柜与书本的书商,人人都想珍贵马车不运物资运这干嘛,他却每到一个扎营地就摆出完整的行动书店、大声唸书却总只有乞丐小孩似懂非懂地听。
这里还有被法军强暴的民女、本要跳海却被英军解救,“解救”竟是换英军再强暴一轮、受暴第二轮反而看开变复仇女神;还有随军抚慰男人的妓女,本被修道院医护人员瞧不起,谁晓得最后竟成修道医院亟需人力时的好帮手,甚至还被失魂落魄的绝望贵族认成了姑姑。这里也有与妻子多年流离走散不知对方死活的痴情郎,到处拿出玉坠肖像逢人就问有没见过我妻子;路人才没认真答话只是看他痴心可怜他,怎奈妻子失散多年须找饭票早已改嫁别人;这“别人”也非可靠良人,只不过是钱财有限斤斤计较娶妻当门面,前夫既冒出来也别伤和气,算你十两银子买老婆回去 XD
最有趣的,是这里也有个富裕贵气的英国商人女子,和中士主角守护的那位英国遗孀截然不同,她平时赚葡萄牙钱发大财、战时看似与葡萄牙人热情麻吉、不吝每天脱衣爬到葡萄牙男人床上,但她不怕战争自留后路可率性走人、甚至墙头草看风向脚踏多条船,简直“英国”对葡萄牙的化身!本片这位长袖善舞英国女郎,由葡萄牙演员 Victoria Guerra饰演,本应是苦闷撤退中青春亮丽的存在,看她那性解放超前时代的作为令人人都乐起来;但后来她快速消失仿佛利用完葡萄牙军民就走人,而她的“利用”又指向何方?一幕她好奇讯问的“威灵顿防线”全图令人寒毛竖起来!
https://aws.boxofficebuz.com/movies/images/lines-of-wellington_3995266.jpg
我本来以为这种无主角的多线叙事、多线角色发展少有交集大多彼此无关、多线演员都很小牌我也不认识、少数几个大明星根本只是来插花、更别说真枪实弹只打一场的(伪?)战争片,应该看起来会很混乱无聊不知所云吧?我是不知道如果让智利大师 Raúl Ruiz 亲自导完全片会有什么深度或魔力,只知负责完成全片的他遗孀 Valeria Samiento 毕竟是剪接出身,故事线虽多但绝不混乱、还算是容易跟上;每条支线虽然都是简单的人际小故事,但人人各自有对携手的体悟与对现实的顿悟;只是这些体悟与顿悟综合在一起又想表达什么呢?我想那也不是那么难理解:
战争这回事,留在历史上的是英雄战斗、是民族冲突、是意识型态、是国家版图,但实际上它是整个国家的天摇地动、是国土重划、是万民流离、是大地凋零、是剑拔弩张,即使本片大部分角色都没接触战阵都已身受其害!要对抗战争的挑衅,关键还是看人们如何重新治理这块“战时国土”,是流浪国土还是缩减国土都一样,资源有限生活困苦早已是前提,人们自己如果在此自扫门前雪功利世故踩人求存,那这场文明战争就输了;相反地,唯有保持百工为备胼手胝足互利共生的“共同体”精神,才可能顺利撤退避难、坚守社会不溃、以待来日恢复残破的土地。
片末,威灵顿防线小城 Torres Vedras,中尉与中士双主角终于重逢,文艺中尉勇敢取出了头中的子弹完成了奋起、好战中士学会了爱人圆满了心灵;然而,最后一个令人遗憾的死亡,不在战场而在家乡、不在开战日而在备战时、死的不是撤退逃难的军民、却是安全后方的劳工小弟!因为连防线以南看似安全令人称羡的这一半、都已全国动员数以万计前来盖长城!最后尽管威灵顿公爵的“威灵顿防线”与“焦土政策”大战略大成功、兵不血刃令法军撤退,但焦土已毁了北葡、防线更毁了南葡,这场“半岛战争”留下的就只是本片威灵顿好大喜功的“战争绘画”吗?
http://de.web.img3.acsta.net/medias/nmedia/18/90/31/65/20200340.jpg
那绝不!中士与中尉犯著违背军纪,也要让那位筑城丧命的劳工小弟埋骨城墙下,因为这位小弟正如千万葡萄牙筑城工,都已抛弃家园荒废土地离乡背井前来筑城、等于失去了一切全部投注在这城墙砖石上,难道一场战争最该铭记的没有他们吗?难道一部战争电影最该致敬的没有他们吗?也许 19 世纪初的战争画理所当然地忽视他们,但两百年后 Raúl Ruiz & Valeria Sarmiento 的战争电影就以他们为主体。
一般战争片拍不拍这种撤退与后勤呢?当然也是有,譬如我们这几年很爱的《敦克尔克大撤退》就是一种;但要说像这部《威灵顿之线》以战争中的全民为主体、明确指出“战争即全民”之日常毁灭的电影,我倒只想得起一部二战北法片《随心所欲的五月》呢。推荐版友看看,也希望熟 Raúl Ruiz & Valeria Sarmiento 的观众能分享一下关于作者视野与风格的见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r3QqsuiVl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