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教会 The Mission (1986 英国片)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0-09-15 18:22:35
本周数位修复经典重映的《教会》,是杰瑞米艾朗与劳勃狄尼洛 1986 年轻时代的作品,里面还有更年轻面嫩的连恩尼森与艾登昆。很多观众也许是历史课或通是识课看过?我则是爸妈带进戏院看,那时才刚识字也没学英文,只记得一堆影像而不知剧情;不过这次重看我赫然发现:当年身为小孩我记得的剧情很多很清楚、除了中段半小时的教会与贵族殖民者辩论完全不懂外、其他光看影像该懂的都懂!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光用震撼景观、真情脸庞、诚挚演出、坚毅行动、简单旋律、精练话语、就足以令人目不转睛看进精髓的视觉叙事,其大巧不工在今日影坛真是罕见!
https://i.pinimg.com/originals/b5/84/d3/b584d35bd9cffe6d772e3d721aa4072d.jpg
我以前听不懂台词看不懂字幕也不知历史地理,到底看到了什么?不外是一个圣洁的书生型传教士、跋山涉水以音乐感化了一群异族人,另有一个满身罪恶双手染血的剑客、自我修炼渴望赎罪终究会点通;然后两人一文一武为异族聚落带来进步文明、文的农耕建设制礼作乐无所不通、武的笨手笨脚但诚心感人和部落孩子打成一片;可惜外面有侵略者虎视眈眈、文武二人面对外敌走上不同的道路;只叹两条道路殊途同归都只有坦然面对死亡、一群孤儿面貌平静地划走小舟传下了香火...
倒是多年后长大,学世界史知道了殖民、学中国史知道了耶稣会、留学再亲炙许多耶稣会景观与足迹、也更知道了欧洲贵族教会与新兴资本等多方势力后,今日二刷才让我对这童年已深感震撼的《教会》有更多心得、也对其在电影题材的定位更多点想法。此片发生在 1750s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交界处山巅部落,在这里有一小队“耶稣会”传教士以爱引领建设了自给自足资源共享的乌托邦,以宗教来看像是人死升天后的伊甸园、以殖民资本主义来看又像社会主义的公社雏型... 不过这种西方人感化原住民带来文明的“白人拯救”叙事,当年英国影坛这么好意思拍成电影吗?
的确是有“白人拯救”之嫌,但这拯救看来也是有其正当性与急迫性而不得不然!本片这块南美大地是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殖民势力,此片聚落就在西葡交界处领土权力变迁中,尤其 1750 《马德里条约》将它由不蓄奴的西班牙割让给会蓄奴的葡萄牙令人超紧张、虽然劳勃狄尼洛也直言不讳“西班牙不蓄奴?根本谎言”因为他就是帮西班牙殖民者捉奴隶出身的 XD 总之,这块土地如果耶稣会不进来传教纳为上帝的子民、他们迟早将成为殖民者的奴隶!因此随着大航海殖民耶稣会也不落人后来到殖民地,在别人以武力与经济殖民时他们至少画出这块爱与文明的宗教保护区。
https://i.ytimg.com/vi/NCVnuurr6Zk/maxresdefault.jpg
本片大体分三部分:前一小时是没几句台词几乎只用画面说话的“筚路蓝缕”教会草创期,眼看再高的峭壁修士都不怕、再剑拔弩张的相遇修士都静定、再天差地远的文明都可以交流、再自责的罪人都能得救赎、不共戴天的过去仇恨都可以耐心化解、再陌生的风土都可以建立教会与农园、再陌生的文化都可以学习西方文化艺术与文明... 如今再看此片,我觉得这方面在当年的拍摄还是有一点限制:它仍比较强调天主教的文明传播、倒没提当地文化如何影响天主教文明,它聚焦的角色仍以几位白人修士为主、原住民脸孔称得上角色的顶多就三人、仍以和白人主角的友情为主。
接下来半小时,是这南美“教会”成功建立欣欣向荣后,欧洲的贵族教会与商人要来染指了,展开一场言语交锋典故密集的发展辩论。在此,表面上看似是天主教会感动于原住民教会的欣欣向荣、而与企图武力征服开垦蓄奴的贵族王权针锋相对;但,这辩论慢慢听下来,我们也渐渐知道什么西班牙与葡萄牙的“王权”都只是幌子、当年殖民之初伊莎贝女王的宗教捍卫者姿态如今早已荡然无存,说穿了王权与教会早都被架空、真正掌权的是已成自走砲的殖民发展机器与其前线军商复合体!
若把历史脉络放大点,其实这块南美土地的白人殖民者早就天高皇帝远,他们才没为了帝国发展或为了荣耀国王、只是要蚕食鲸吞夺取更多的利益,而他们的金权早已无人能管制、日后领导南美各国独立运动的也不是什么原住民“民族独立”而是这些人的“金权独立”!在这种恶质的全球资本殖民下,本片特别强调耶稣会辅导原住民农庄的“自给自足、共享成果”倒还有种相对的左派公社启示呢。
另一面往前看,“耶稣会”这神学知识与文化战力超强的新兴修会,本是在 16 世纪初新教大举宗教改革旗帜时、天主教阵营“反宗教改革”的自省势力,于是在欧陆天主教前线城市处处设“耶稣会学院”、更随着殖民大举前往海外厉行一种理想的替代殖民。可以说,耶稣会是在 16 世纪贵族诸侯势力借由宗教改革浪潮脱离天主教约束时、尚能以扎实理论与实践挽救天主教于不坠甚至成功转型的推手!只是说穿了,这就是基进不流俗的理想主义份子,终不免妨碍各势力的权力与利益,于是在 1773 年终于被解散、本片这 1750s的原住民教会扫荡可视为其迫害解散的前奏。
https://i.pinimg.com/originals/f0/f3/6f/f0f36f8e27c8ea8b23aef57a16e49bf7.jpg
总之看大小历史都知道,悲剧结局终不可免,于是迎来最后半小时“殉道”:酋长率先理直气壮“上帝叫我们建立教会、怎可能又叫我们抛弃教会”?然后部落战士与见过黑暗世道的劳勃狄尼洛决心武力捍卫教会、杰瑞米艾朗则秉持理想主义“如果武力是对的、世界还有爱的位置吗?”随后残酷的灭族战争,颜尼欧莫利克奈竟谱写一首乐观振奋的礼赞!我们眼看连恩尼森与部落弟兄酣战一场挥洒青春不虚此行、这殖民风波不分你我终归尘土交给瀑布;我们也眼看分道扬镳的主战与主爱两男殊途同归,人终一死但教会一遭坚持信念已不枉,有什么未解遗憾且四目交投放下吧。
倒是片尾,那位小时候我一直有看没懂的老主教,长大再看才发现他的无奈与自省:一心逐利的贵族富商只顾牵拖“我们只能追随这世道”,自知顾全天主教会而牺牲下属的主教冷回“不,是我们造就了这世道”。结果牺牲的善人失败了、猎食的恶人成功了?主教呈报教宗亦有智慧“看似他们死了我活了、其实是他们活了我死了”。耶稣会,这天主教的改革良心与殖民帝国的文化良心,终究要殒落,但留下一叶扁舟的香火。呼呼,这种句句经典的省话电影、这样大巧不工的视觉飨宴、这样超然面对的悲剧处理... 本世纪还有几片能为呢?就连今日的罗兰约菲恐怕也不成 XD
本片经典佳句的提点中,最令我感到沈重的还是“如果武力是对的、爱在世界还有位置吗?”本片并不对此做结论、只让两大帅男代言两种世界观。倒是看看我们身处的今日世界、不论欧陆中东南亚两极还是中美与台海、一个比一个战云密布剑拔弩张中... 我们这表面意识型态竞逐背后仍是利益争夺的激化世界里,还有“爱的位置”吗?无论如何,即使世界要毁灭,也请播放莫利克奈这首振奋礼赞迎接终点吧!推荐喜爱劳勃狄尼洛、喜爱杰瑞米艾朗、喜爱原住民文化、对宗教与殖民以及人类学等议题有关注者,把握机会欣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j8VgcKrVI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