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 花木兰 Mulan (2020),二刷看成长叙事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0-09-12 07:04:04
前几天看完了我小时没看过的 1998 动画版《花木兰》、昨天再重看一次 2020 真人版《花木兰》,两片虽然主角代父从军击败蛮族拯救圣上的冒险历程大同小异,但我也觉得两片画的道德重点并不同、主角的成长曲线也不同,两片推出的不同时代女孩观众不同、两片针对女孩观众写的少女励志叙事也不同。以主角的成长历程来说,也许两片主角要“努力”克服的挑战并不相同。
以下文长,先针对几个观众看此片时会产生的疑惑,来找出本片可能的回应,包括:(1) 木兰这主角有没有“努力”?(2) 怎么唯独木兰有“气”的大绝?(3) 木兰是个天选的“邱森万”吗?(4) 木兰功力已经这么高强还有什么好努力的吗?然后,再来看本片木兰有别于 1998 版的新成长叙事:(1) 内在身心的修炼,(2) 外在体制的面对,(3) 这成长如何回应 2020 新观众,(4) 这成长如何又很传统迪士尼童话,(5) 传统迪士尼童话,在此适切吗?
https://i.pinimg.com/originals/88/3d/1c/883d1c66472107af98c5a7306ac7ac55.jpg
木兰这么强,没有“努力”吗?
2020 版一个令人头痛的另类处理是:木兰居然一开始就武功高强、强过所有男性同袍、而且还有个神秘的“气”在里面、甚至这个“气”只有她一个人有?是怎样,难道花木兰故事也要来学《星际大战七部曲:原力觉醒》拍个“元气觉醒”?难道要把木兰这角色设计成一个星战故事中的“天选之人”或“邱森万”Chosen One?甚至,难道像部分观众所质疑的,这部 2020 真人版《花木兰》“想告诉大家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只要真诚面对自己,女人就可以比男人还要强大”?这挺令人吃惊,诉求少儿观众的迪士尼难道身在资本美国,还会教导孩子“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吗?
话说“努力”这件事,我们一般努力求学打拼事业的观众都很耳熟能详,不外是在说“努力变强”、“努力学业”、“努力才艺”、“努力事业”等等,当我们对花木兰提出“不须要任何努力”的质疑时,背后默认的可能是“努力武力”、“努力战技”、“努力头脑”、“努力追上或超越男人”... 那看到这么一个一入伍就是武艺过人还自带绝招的主角,真是令人眉头皱起来。这样看 2020 真人版,实在是没什么在强调这种能力方面的“努力”,不过看完 1998 动画版后,我一样没觉得它在强调能力方面的“努力”。
关于能力的“努力”,在这两部片里其实都有提、但都轻轻带过只当个前提: 2020 真人版是在片头的童年时光才拍了一镜的练棍、中段湖边黑夜练剑时也回顾了一镜童年练拳; 1998 真人版则是在中间的 "I'll Make A Man Out Of You" 这首歌中,快速带过了全体练兵进步有成。倒是 1998 版的主角成长,与其说强调精进能力、还不如说强调灵巧与变通、终极启示是“变男变女皆自得”;而 2020 版的主角成长,所强调的若仍然不是为了精进能力而努力,那又是要“努力”什么呢?
唯独木兰有“气”吗?
片头,第一景,其实就是木兰在草丛里练棍,左一棍右一棍,正在爸爸眼下接受训练,只听爸爸说“她的气极有生命力、贯穿每一个动作话语,我能告诉她气只适用男生、女生却禁用吗”?这令人费解的“气”,许多西方影评直接把它当“原力”般的神话事物了,它在此片真的是个神秘的超自然事物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被编导安排得介于奇幻与写实之间。第一次对“气”的奇幻式提出,是在存活士兵报告皇上时,谈到了“他们有个女巫,有强大的气”,朝廷官员还说“在我们境内,禁止把气用来做破坏性使用”。那,到底什么是破坏性使用、什么又不是呢?
第二次提到,是新训时木兰跟宏辉对打,一时不服输爆了气、使出了踢矛大绝招,然后回营帐懊恼自责“妳必须隐藏妳的气”,可见平常是隐藏、这次则有“气”的使用、而且一用起来非同小可。“气”这东西只有木兰拥有吗?那可不,新兵训练戏的最结尾,在董将军勉励木兰“别再隐藏,尽情发挥”时,继续申论了“人人万物都有气,但只有真,能让你与气彻底连结、成为伟大战士”,这段背景画面除了木兰湖边练太极外、再接到董将军对全军初次演示太极。也许我们可以说:这新兵训练先从外功练起、外功有成后董将军才慢慢引领大家练“气”。
由此我们可知,在本片的设定中,修身习武关键的“气”并非木兰独有、而是人人都有!尽管人人都能有,尚需要启蒙指导慢慢开发。有人早开发有人晚开发,木兰有幸有这懂“气”的爸爸自小开始调教,比别人恐怕早了十年甚至十几年?当别人是成年之后在新训中心先修外功再学“气”时,木兰倒是从小就从“气”这基本功练起呢!总之,木兰“努力”练武是有的、而且练得比别人早更比别人有门道,只是此片把它当角色前提而非角色成长,快速拍过。
木兰爸只是普通士兵吗?
关于“木兰爸”花周,怎么这么刚好就这么有本事、可以教女儿练武还练这么好?看他这撑个拐杖、若没拐杖走路都会摔倒的样子,他不就只是个退役的普通士兵吗?关于花周上次从军,到底是高阶菁英还是低阶小兵,本片倒也从没给他个明确的官职或军阶,我们只能自己观察线索:
(1) 木兰爸可以教导女儿武术、甚至在小时就教导“气”的基本功,普通士兵真的都能做到吗?(2) 木兰爸退役了仍把全套铠甲带回家,当其他男新兵都穿便服来时,只有木兰一人偷天换日穿着铠甲来报到,仿佛承袭父荫光宗耀祖似地,一般从村夫中广征的兵真的可以退役后留下铠甲吗?(3) 董指挥官看木兰使出绝招后召他入帐谈话,坦白道“我认识你父亲,他是个伟大的战士,我从你招数中看见他影子”... 这样说来,两人像是长官与下属小兵的关系?还是更像同袍受同等训练呢?
(4) 就当两人过去是地位平等的同袍吧,董将军自己过去会是个普通小兵出身、一路爬到今日指挥官的地位吗?我们可以回顾中国历代将领,也可以回视台湾当代国军,在领导职与一般兵阶级区分各自训练的架构下,普通小兵能爬到指挥官吗?不无可能,但恐怕主流还是军事菁英出身的。总之电影虽没明说,但老董与老花两人都是军事菁英出身的可能性存在,甚至可能性不低。有木兰爸调教木兰练武,算木兰生对家庭遇到好师父。
木兰是个“邱森万”吗?
这样看,也可说木兰是“天选”之人、是个“邱森万”,因为她恐怕就是含支钢汤匙在军事菁英家长大,在习武路上比一般征兵找来的村夫子弟先天有优势,的确是“天选”。类似情境,可看看古典音乐家,尽管当代越来越多有钱家长给孩子学小提琴或更贵的乐器,但看看真在国际古典乐界走红的年轻实力派明星,绝大多数还是音乐世家,因为这就是耳濡目染,学习历程中可以花较少的成本得到比别人优质的基础教育,尤其是打基础最为重要,基础对了未来一步步都走正、基础错了或不得要领未来一步步都待修正。同样地,木兰有爸爸从“气”开始调教,是她的优势。
木兰功力,这样够了吗?
当然先天有老爸的优势,那她有没有“努力”学习精进以不枉那优势呢?这点在本片比较轻轻带过,只靠片头小木兰的“左一棍、右一棍”听爸爸讲点两句气就交代过去,的确是缺了小时练武到大一路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力争上游的奋斗。只能说,电影拍她练武并没好好地拍“努力”,而是把“努力”草草带过不再多提。这总是有点令人失望的,尤其这位小演员后来追鸡的飞簷走壁得意落地戏,至少在这些跑酷轻功方面的功夫还算有做出努力的成果,如果能把努力过程多拍几场戏一定更令人开心!
倒是这场“追鸡”戏,告诉我们木兰虽然自小练武有其成就、虽然自小入手就练“气”有打好基础,但她还是太过浮躁了,她会得意忘形踩在凤凰翅膀把雕像踩断、她会得意洋洋降落爱现等大家给她鼓掌;甚至之后要使出闺中女子之“气”时虽然她可以沈稳倒茶、茶杯飞散还可以用特技全部接住,但那特技仍不够沈稳、她恐怕也仍心浮气躁、于是功亏一篑跌个狗吃屎。也许我们乍看本片会觉得“木兰生来就是天选之人、完全不用努力就得到一切”,但其实不但她有天选爸爸时有在努力、甚至她靠天选渊源学了满身功夫后、仍然要继续“努力”!
身的努力,平心静气
接下来,木兰在本片的努力,大概可分两方面,一方面是身、一方面是心,这两方面是互为表里的。身的方面,木兰一开始其实就很压抑、有保留实力不敢露出来、台词甚至自责过“妳必须隐藏妳的气”,在压抑之下当然训练就是跟大家进度齐一慢慢进步;直到与宏辉对打初次显露实力时,虽然有“气”能让她爆气开大绝,但这一对打剑拔弩张身心都激烈,仍是心浮气躁的;于是在书法运笔沈稳平静的董将军开导下,“唯有真,才能与气彻底连结”,木兰练剑练拳的身段都圆融了,最后挑水上山也心平气和步履沈稳,才迎来雪山连天的畅快、经典 "Reflection" 配乐出来!
心的努力,卸除壁垒
同步呼应的,则是木兰从剑拔弩张敌视这世界,到渐渐放松融入这世界。电影虽未明言,但看戏份的渐进发展,这“心”的平衡与武艺上“身”的平衡是同步发展互相呼应的,当然练武的人同不同意这种呼应恐怕不一定,只是电影若想做这种呼应,也并不稀奇。
看木兰新兵历程,一加入先跟宏辉冲突拔出了剑、浑身傲气绝不任人接近;再到寝室戏,木兰满心恐惧与嫌恶而脱离人群、宁可封闭自己一个人去淋雨;谈理想女友那场戏她终于说话了、也是很女拳的傲气宣言“理想女生要勇敢自主有智慧”;甚至在终于听宏辉的建议去洗个(一个月没洗的)澡后、仍然紧张兮兮剑拔弩张地拒于门外“你不是我朋友”;直到和大家一起提水上山后、训练完成即将出师前,木兰终于可以坐下和大家一起聊天、以“没有恐惧就没勇气”与“我们会互相保护”勉励大家,还顺道学说了个冷笑话。
但,尽管身也平衡了可以沈稳练武、心也平衡可以与大家打成一片了,木兰仍有阴影,那就是“真”,难怪出师前的誓师“忠、勇、真”三字,她唯独喊到第三字时喊不出口,想去对董将军坦承、却在董的热情振奋下又缩了。这“不真”也将在下一场战场戏上,成为木兰的罩门。
残酷体制,人生大敌
演到这里,大致已看得出来,这部 2020 真人版《花木兰》的木兰要努力什么呢?在外功上她童年早就练很好、入伍后只是要修身修心以彻底发挥,而 1998 动画版木兰那“揽镜自照、探索自我、是男还是女”的成长摸索,这 2020 版的木兰也不用多想,她早在童年就立定志向是要练武练马练气的,只是长大被压抑而已。也许, 2020 版木兰成长所面对的核心课题,就是如何面对这“压抑”。且回到片头回顾一下:
(1) 开镜,爸爸教木兰练武,早就是志向已定的武家女;(2) 追鸡降落,木兰好得意,尽管众人鄙视她,但爸爸仍欣慰鼓励;(3) 妈妈晚上跟爸爸说“让木兰这样,会带来家族的耻辱”,让爸爸叹口气叫木兰出来“也许从今起,该隐藏妳的天份了”;(4) 木兰乖乖相亲、乖乖穿衣化妆当仕女斟茶,她也可以做好,但她无法当个“无声女性”忽视眼前发生的问题,证明当仕女还是当不成;(5) 木兰爸被征召,晚上木兰质疑,被爸爸狠骂“我是爸爸我知道我的位置、妳是女儿也要学习妳的位置”!眼见过去培育并鼓励自己的慈父,在体制面前变成了压抑的严父,这体制多残酷?
在家的体制已残酷,接下来在军营的体制更紧张甚至更致命:(1) 一进入军中,木兰就知“要隐藏自己”,甚至剑拔弩张到初见面就拔刀相向;(2) 有别于 1998 版木兰在军中的尴尬比较像是从对“这些臭男生”的嫌恶转为发现“他们其实很可爱”,此片木兰对这男性军营是神经紧绷地极害怕被发现;(3) “被发现”的结果,本片特别安排副官喊了一连串"Penalty: Death",声声提醒木兰这体制不但残酷,而且嗜杀。也难怪,体制这么肃杀、木兰也相应地充满敌意,1998的相遇打架变成了相遇拔刀、1998的水池暧昧变成了水池恐惧、1998的冏冏木兰变成了紧张木兰...
新时代励志,新成长课题
我们这才发现,当 1998 的成长课题是“少女探索自己性向、可男亦可女”时, 2020 的木兰早已确认自己性向却被体制压抑,课题倒是“少女做自己、与体制和解”了;如果 1998 版前后呼应的关键动作是 "Reflection" 这首歌中迷惑地看着自己的白面、呼应片末给大家涂上白面扮成宫女救皇上,那么 2020 版前后呼应的关键动作就是初入伍宏辉示好时木兰拒绝了伸手、成长到片末终于轻轻牵了这支手; 1998 版这动作、应是象征木兰对性别焦虑从不知所措成长为左右逢源, 2020 版这动作、则是象征木兰对男性社会从剑拔弩张成长为大方携手。
而这不再小心翼翼地隐藏、转为大方示人的携手,在本片的文戏意象上就是军中信条“忠、勇、真”的“真”、武戏意象就是有了真后自能让“气”贯串四肢百骸致身心圆满。这课题,面对 2020 年代的少女励志是有其切题性:
1998 的当年,许多女孩还是被当大家闺秀养大、许多传统视为男孩专才的体育军警科学工程等她们想都没想过,于是电影鼓励她们跨越心里的性别壁垒、探索自己各种不同的可能; 2020 的今日,许多女孩自小教育就是文武全才不让须眉的、体育军警科学工程的基础训练都不输给男生的... 但长大论及婚嫁、往往在家庭分工仍不免走回女主内传统而隐藏了才能,甚至长大可以进入职场发挥才能的、也总或隐或显地感到头上的“玻璃天花板”,而对这仍偏向父权的体制既是恐惧又是不平?
新成长课题:与体制和解
呼应这处境,本片在 2020 针对少女观众的励志叙事,也许就是透过木兰历程鼓励大家“即使父权体制仍压抑、妳仍要忠实做自己、做出成果后体制自会看见而改变”。本片木兰逃家、父亲向列祖列宗祈祷保佑时,还说了句 "She is innocent of the world, of man" ,直指“这世界”就是“男人的世界”而不相信女性能够安全地找到位置。而木兰这一路要面对多少男性代表呢?
(1) 面对父亲,这个自小鼓励她、长大后却屈于体制改为压抑她的父亲,是不相信体制能够改变的代表;本片需要木兰花全片做出成果、回来见父亲、让他终于相信体制会改变。
(2) 面对宏辉与一众男同袍,他们一开始都是木兰的假想敌,令木兰剑拔弩张拔刀相向、更紧张高压绝不在他们面前显露一点点自己;然而木兰的实力泄漏后,大家毫无疑惧与嫉妒、反而只有钦佩与贺喜;木兰的性别泄漏后,大家只先是错愕一下转不过来、再见木兰马上热情地“我相信木兰”。
(3) 面对董将军,这个看他是花军时就赏识他相信他、看她变成花木兰时就板起脸来依军法放逐的将军,木兰第一次真诚对他虽吃闭门羹,第二次再不计己身前来帮助时,也终于得他在体制上做出变通。
(4) 面对皇帝,这个本身就是体制化身的天子,木兰来此救驾是男是女他都不管,只管具体行动,体制也可在一夕间为具体行动所折服而改变。
体制会改变?相信与不信
本片木兰面对四个男性代表,除了地位相仿的同袍外,另三个都是父权体制代表,这童话电影还是诉求“相信”的:微观鼓励女孩在家里“相信父亲”爱护妳鼓励妳是没有条件的、巨观鼓励女孩在社会“相信体制”看见妳展现才华贡献社会必会接纳而改变。而且,还特别安排了对照组:“不信”的女巫仙娘、与“不值得相信”的反派可汗,作为木兰相信之旅的对照组:
(1) 仙娘初见木兰,是在温泉谷,在此以伸张真实的激进心态质疑木兰“不真”,木兰不以真身示人真名回答就吃了一镖,看来仙娘认为若不能“真”宁可死;(2) 木兰真身示人战了一场却被驱逐后,仙娘二见木兰,已认可其真而伸手结盟,只可惜仙娘押宝的还是那个她也知道自己在那只是个棋子的可汗阵营、毕竟她受过原乡体制压迫放逐后再也无法信原乡,不过木兰仍坚持相信;(3) 仙娘三见木兰,是在皇座上,看见木兰坚持相信已成功改变体制,仙娘也终于折服而引领木兰。
传统迪士尼,童话现实间
这样的“相信”故事,其实非常迪士尼,也非常传统保守地童话,完全就是我们看任何迪士尼电影所能料想的发展。迪士尼不论拍动画童话片、还是拍真人童话片,哪一次不是诉求世界很光明、师长很慈爱?哪一次不是诉求女孩伸张自己自会美梦成真、得到王子也得到社会的回应与拥抱?真实社会的所有黑暗,哪一次不是让黑白分明的反派负责担纲、把所有恶念集中起来作为光明社会的对比?
至少,以迪士尼向来诉求“阖家观赏”的角度看,当然是要诉求家庭和乐的,要鼓励孩子无论如何相信爸妈、也鼓励爸妈正视孩子拥抱他们。迪士尼当然默认健康家庭“相信父亲”、而不默认问题家庭父亲不可信而必须“自力更生”,毕竟那是反乌托邦少年小说的领域 XD 。这种迪士尼的“父亲”叙事,我们向来都可以温馨地接受;但当本片以花木兰题材前进中国时,这看似理所当然以父亲比喻的“父权”叙事,我们看了就心下一凛:
古代中国这帝国的体制,要大家相信?虽然很荒唐,但至少还有童话的距离感;当代中国这党的体制,要大家相信?经历了本世纪中国崛起这二十年后,大家凭经验也很难再相信了。也别说中国,传统迪士尼“很久以前”“遥远王国”公主王子的童话故事里,那些仁慈的父王与王权要大家相信?一样很荒唐、但至少有童话的距离感;当代民主自由的西方国家,要大家相信?好像这精神刚好相反:民主自由的国家,本不应相信任何体制、而是要怀疑并挑战各种体制的。
相信的故事,还值得诉说?
说到底,迪士尼一路走来的温馨合家欢“相信”戏路,其实问题很大,只是它的观众群越来越大、题材也越来越广,现在离我们切身问题越来越接近了、它令人不安的一面才愈发清楚。传统上,迪士尼合家欢故事,目标的客群应该就是美国健康中产家庭,给他们看父慈子孝和乐融融的故事、暖暖心就好;但其实,也有很多家庭是父不慈子不孝的,许多非中产的底层家庭因为物质而破裂,甚至中产与上流家庭自己问题恐怕也很多只是还能用物质维持表面。
迪士尼电影对这种家庭来说,其实无法呼应他们的处境,反而恐怕只是在催眠一个和乐融融的假象、鼓励这些问题家庭继续维系表象?当然,迪士尼不会这么说,任何粉色童话故事的作者也不会这么说,反而他们也许会说:人间现实是有许多不圆满,但我们要来打造圆满勾勒理想的样貌、鼓励不圆满的家庭也能相信理想努力去做到?如果以世故眼光来看,这恐怕是天方夜谭;但若以“相信人们会变好”的儿童教育眼光来看,有人这么乐观地端出慈爱与相信的理想图像,谁又忍苛责?难道我们教育孩子时,不先教导他们慈爱互信的理想、而直接从世故怀疑入手吗?
迪士尼,毕竟是拍童话片
想这么多,我个人的心得是:迪士尼电影,终究是童话,是要阖家观赏鼓励少儿观众的,它要教观众单纯正向的价值、要爸妈带着儿女看了电影回家实践。以 2020 真人版《花木兰》来说,给家庭的讯息很简单:孩子请忠于自我尽情发挥、不要害怕展现自己,也别对父母师长剑拔弩张、他们终有一天都会看见;父母请培育孩子尽情发挥、不用战战兢兢过度保护,就放手让他尝试闯荡、终有一天他会自我实践走出自己的路子,过去就算曾有什么过度保护甚至压抑禁锢?都能够畅然和解。
那,如果这励志叙事不只要微观励志亲子、还要巨观励志体制时,还行得通吗?先说,我对中共政权难以相信、我对迪士尼也难以相信、我对女主角刘亦菲甚至只闻其名却从没看过她影剧 XD 在本片制作的众人中,我可能还愿意相信的就是《鲸骑士》导演 Niki Caro,我至少相信她拍这部电影仍是在拍童话片、仍是在鼓励人们向善,只是这次胃口大了点、除了鼓励亲子之外也想鼓励中共政权:你们是极权国家维权维稳、其实历代中国帝国也都是极权国家维权维稳,若过去的中国都能看见如木兰一般的多元众生、更能欣见他们挥洒真实的自己,那难道今日中共不能做到吗?
当然我们身在被中共威胁最多的台湾,都知道 Niki Caro就算真的这么想、也只是一厢情愿,拜托中共可是个极权才不理你呢!不过其实,面对极权本就是无奈的,我们若不以实力约束极权强迫它改革、也只有屈于极权说好听话鼓励它改善。以同样的角度看家庭里的父子关系其实也很像:一个外人管不到的家庭,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就是极权,用他们的方式教养著孩子,孩子是福是祸都系于他们;我们可以用社会体制的家扶手段强势介入,也可以在他们生活中软性鼓励。而迪士尼作为一个文化产品的供应商,它选择的向来就是以童话电影软性鼓励。
Niki Caro 仍在拍部童话片?
话说这 2020 真人版《花木兰》,还算是一部迪士尼童话电影吗?回想几部迪士尼近年真人电影,《魔境梦游》仍然奇幻瑰丽天马行空、《黑魔女:沉睡魔咒》虽然黑色仍充满传说魔法、《仙履奇缘》多彩富丽还有神仙教母的魔法、《美女与野兽》仍然载歌载舞忠于原版动画、《阿拉丁》那天方夜谭虚构国度还有神灯、《小飞象》虽然小象戏份让给人类但那色调仍偏幻想... 回顾起来,其实大家都充满“童话”感、即使真人演出应该都仍可被普遍视为“童话片”,那今年这部《花木兰》难道就不是童话片吗?
也许此片尴尬的点,在于它介于童话与现实之间,令人不知该以哪种片型看待?我个人完全没以武侠或历史故事来看待、也没觉得它须要考究什么中国历史地理或《木兰诗》原典,而觉得反正就一部童话电影,所有奇幻元素天马行空都可以、所有历史地理服装建筑任意拼贴也都可以。但,Niki Caro 与迪士尼的宣传好像也强调“考据”与“写实”?而此片的取景调色与军营战阵拍摄看来也都偏写实风;但又令人不太舒服地,同时此片又有“凤凰”这奇幻元素、又有“气”这介于写实与奇幻间模棱两可的元素、还有木兰要“相信”父亲也相信体制的童话励志?
到底此片是童话还是写实,恐怕介于两者间,若以童话片来看它的文戏太严肃(演技僵硬则是另一回事)、武戏太肃杀、景观太写实,令人有点无法套入“童话心”去看待;但若以历史片武侠片或战争片的标准看,它的“气”之描绘太虚无缥缈、它的“凤凰”又太脱离现实、它拼贴的地理景观太不写实、它拼贴的建筑服仪也太多彩亮丽、它“相信”的励志叙事又太过童趣天真... 到底它的产品定位应该是如何?而观众又该以哪种片型的想像去期待?
最后还是提一下,为什么我还会二刷花两次票钱,去贡献这个“舔中迪士尼”由“舔港警女星”主演的“舔中制作”呢?还请大家原谅,我个人并不以花不花钱看片表达“支持”或“反对”,我只是来“观察”而已;我也不是那么在意我看到的片到底客观品质是好是坏、甚至也不那么在意我自己看完片开不开心或喜不喜欢,我主要还是想观察这作品作为一个媒体产品可能在“传达什么讯息”、可能在“呼应什么现象”、而能激起我们什么思考与讨论。
记得我小时候刚开始看电影时,也是以花钱享受娱乐为主,但有天看过某本爱德华萨伊德的著作(忘记是《东方主义》还是《乡关何处》了)中译版的译者访谈序文,看见他对我们台湾的译者推荐去看美帝商业片《空军一号》、并勉励不要排斥这些商业片、而值得试着从中观察其讯息与效应... 这对我欣赏各种文化产品包括电影的态度真有重大改变!2020《花木兰》这部片,戏外很多争议令人抵制、戏内叙事其实也很多争议令人心惊 XD 我很敬重抵制者的诉求与努力,但我个人选择看片观察思考,不管大家各自选择了哪一条道路,希望都能一起讨论。
作者: abcd425heart (鲔鱼蛋)   2020-09-12 11:42:00
超人克拉克,冰雪爱莎都是同套剧本但气只是掌握天赋差别,能力也不会危险到毁天灭地所以压抑的点本来就薄弱,还硬要套性别角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