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请于连结:
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2599123383332873541335542/9161322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街头艺术的所有者是谁?一场当代的艺术乱象
电影原名:The Man Who Stole Banksy
六零年代普普艺术盛行,作为普普艺术的发源地英国和欧洲等地也迎来了全新的艺术观点
,二十世纪的艺术开始面临了转型,其中街头和潮流艺术就是一种全新且新鲜的概念,年
轻人用嬉皮、迷幻、嘻哈等等创作因素表达自己,试图跟过去守旧和战争的一代划分,而
说起街头创作就不得不提这以黑色幽默和有着自己政治评论思想的涂鸦艺术家班克西。
《谁偷了班克西?》是一部相当杂谈且政治意味相当重的纪录电影,片中以2007年时,班
克西在伯利恒的西岸地区的墙面留下驴子对以色列军官出示通行证的涂鸦,引起许多政治
争议。而之后某天这面画著驴子的墙却被割下来准备出售给竞标的艺术收藏家,这让街头
艺术的公众性和和过去艺术一样沦为私人收藏两个极端,开始了一系列论战。
在当代的艺术中很多都带着批判性与政治立场,甚至许多通俗的艺术创作就是如此。例如
《最终生还者2》探讨关于女权影响游戏创作的多寡、还有如台湾本土独立团队赤烛以白
色恐怖为蓝本创作的游戏《返校》作为新兴艺术的游戏、漫画、动画几乎都有着政治意涵
与批判社会的创作。
而在十九世纪超现实和达达主义也是做着隐晦讽刺的画作雕硕表现,而街头艺术与音乐可
说是最具冲击与震撼力,某方面更贴近于底层和边缘弱势者的心声。
《谁偷了班克西?》叙述关于班克西在伯利恒西岸地区分隔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围墙上还
有各处做画,使得这个原本未被世界关注的城市一夕间成为许多人造访的地方,只为了看
一眼班克西的创作。
原本是一件反战的政治与社会美意,却意外的成了许多人来嫖窃画作、收藏家出高价跟住
户购买涂鸦的墙面、甚至在墙上画作的所有权是属于屋主还是艺术家都跑出争议。甚至也
因为国情不同,《驴子的文书》这作品的原先的反讽意涵却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
这部记录片以班克西为主线,叙述一个庞大的主题:“街头艺术到底是公共所有?还是私
人收藏?”在各式各样的艺术方式开始出现后,收藏家收购的艺术不在是艺术或雕塑,有
时候可能是经典电影的戏服或已故大明星的鞋子,甚至是随手涂鸦字体和画作的一整面墙
。
电影里以地方政治、艺术价值、法律等方式进行论述,但因为穿插的突兀且非常繁杂,显
得整部电影相当凌乱且提出的议题太多,使得弱化了好好谈论班克西画作买卖和对地方影
响这大重点。
但电影的确提出很值得思考的地方,例如班克西的创作动机究竟为何?虽然世人与普遍艺
术圈认为班克西是用涂鸦的方式绘出社会议题的黑色幽默,表达出他反战反独裁等价值观
。但就如同纪录片中讨厌他的一位中低阶层的出租车司机所说的:“他在墙上所做的一切
根本毫物作用,甚至莫名其妙。”
但伯利恒的官员却认为班克西的画作可以表达出城市的心声,甚至让世界看到伯利恒的状
况。在扰民和让世界看到中,班克西那西方式的涂鸦风格在他国存在一体两面的正负评价
。
而艺术衍伸出来的是关于它的价值,这也使电影有一大半在叙述关于收藏街头创作这件事
情,与在墙上涂鸦的艺术的主人该是创作者还是屋主。在法律上律师倾向于屋主有所有物
的决定权但墙上的创作并非全然归于屋主,而麻烦的是涂鸦别人的所有物其实算是损毁他
人财物是犯罪行为,但如果有了价值屋主又不能私自变卖,成了两难的法律问题。
而在艺术拍卖上,艺术收藏家与街头艺术家也对于艺术的收藏有意见,收藏家认为自己是
保存这些街头艺术留于后世,艺术家却认为这种一闪而过的地缘性才是街头艺术存在的意
义。
整体而言《谁偷了班克西?》对于当代街头艺术收藏提出质问,当代的艺术是不是跟传统
艺术一样最终只流于有钱人士上流社会之手,或是该留在街头被共众所有,并随着日月冲
刷而逐渐逝去。
班克西对于社会批判的涂鸦创作到底是一个自爽或是真对于社会起了作用,甚至在出了西
方社会后这些涂鸦的批判性是否还存在都是值得令人讨论的议题,如同一些当地的艺术家
所言:艺术的价值过于欧美,只有迎合欧美这些艺术才能被看到。残酷且真实,就如同班
克西在当地留下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