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COVID-19 疫情开始前我最后一次搭长荣航空,看见了这部法国新片《市长你累了吗?》Alice et le maire (直译“爱丽丝与市长”),有法国老演员中我最爱的 Fabrice Luchini、以及法国青年演员中我最爱的 Anaïs Demoustier、两人在法国城市中我最爱的隆河明珠 Lyon 展开一段忘年之交!这可不是一般的交际、更谈不上什么浪漫恋情,而是一个活力仍充沛志向仍高远、但脑筋已僵化才思已枯竭的里昂社会党市长,要从外空降一位三十岁学者出身的政治素人来当市政顾问、专门以一双清澈的眼睛直指市政窠臼与盲点。
这人名叫 Alice Heimann,是牛津大学文学博士兼擅哲学,要以哲学眼光重审一切马不停蹄习以为常的政治,这位社会党明星市长 Paul Théraneau每天行程再多再满都要把她给带着,就为了百忙中抽三五分钟跟她来场对话辩论脑力激荡!这种神奇的职位,上达天听的权力有点像特助、工作性质则是特助级的组织再造顾问,每每说句简单真话做个简单分析,就把市政机器多少人不眠不休的成果都砍掉重练 XD 虽然这种职位很梦幻、虽然有开明市长真能实践点理想,但显然踩到很多人痛脚阻碍很多人利益,到底 Alice是“爱丽丝梦游仙境”还是“小白兔误闯丛林”呢?
https://fr.web.img5.acsta.net/pictures/19/05/21/13/42/4985388.jpg
记得我上次在长荣机上看,是一路兴奋地只看到大概一半,眼见开明有耐心又愿意不断求进步的市长与 Alice经过一段磨合后越来越上轨道、咨询她的事情越来越多甚至还指派她空降下来重新召集一个 "Lyon 2500"大案子,看起来真正欣欣向荣准备革新市政做出一番成果来?结果令人振奋地看到一半就匆匆下机了,直到这两天发现中华电信 MOD有上才续看了下去... 怎知,剧情的光明高潮就在我下飞机时、接下来就是急转直下更每下愈况!难道市长破格拔擢 Alice察纳她雅言、Alice 美梦成真应用哲学为市政实务做出一点事、毕竟只是昙花一现终成幻梦一场吗?
本片前段,从 Alice进入市府到任开始,除了谈 Alice与市长的认识磨合外,更透过她的眼睛观察这尾大不掉的市政世界:这里年轻人很多、市长办公室秘书三十出头俐落强悍又提拔自己像个“学姊”般、幕僚团队到处都是二十出头西装笔挺法政科系出身的金童、人人都年轻面嫩虽然名义上都是“公务员”理应较保守、但其实身段都已有伦敦金融城或巴黎 La défense那种金融青年上紧发条力争上游的模样... 说穿了,他们都是靠“发展”在推动着、夙夜匪懈卖命工作使命必达一刻不得闲、大家都是高学历但已经没人在读书在思考遑论批判了... 小学者 Alice该如何面对?
另一线,则是 Alice下班后的同学会,那风景截然不同,是个迷惘的左派青年世界,毕竟大家都是学文学或学哲学出身的,本来对这资本主义宰制的金权与物质世界早就多所批判如家常便饭、不用说这里每个青年都是铁杆左派坚守社会正义的文青知青或觉青... 只是大家都 30 岁了、当年 Alice暗恋的助教也快 40 岁了,大家反而赫然发现自己埋首书本学业不知不觉韶光已蹉跎、这已是功成名就结婚生子的年纪、怎么我们这挂左派人人都还停滞不前啥也没做到?许多年轻时的左派人,就在这个“功名事业”面前慢慢失守了,说穿了他们一样是让头上的“发展”阴影推动着。
http://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5/06/14/59/0991235.jpg
法国教育,在世界上很出名的就是小学开始教哲学、长大到高中大学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哲学家思索现世人间、对个人存在与人文建制处处批判,只是很诡异地,好像大学生出了校园、或是像 Alice这票读完博士又没留在学界才出校园的,竟然往往把过去的理论辩证与批判性格瞬间忘光光?这时,就不得不令人对本片市长主角 Paul 的洞见与坚持感到认同:他年轻时是广告界出身的创意人、他从政至今三十年致力城市创新、前二十多年每天满脑子点子源源不绝... 但如今跟着市政机器渐渐磨光了,他必须要设一个专门拉开距离“思考批判”的职位,抛下一切包袱不停地言辩。
本片这一老一少两位主角不停地“说”,当然市长很忙每天只能挤出一点点空闲把 Alice找来说话给自己醒醒脑、其他大部分时间市长都在主持会议跑行程签公文、Alice 则是一直默默观察市政同仁们在做的案子并默默把思考提问记在笔记中,这样子差不多“八分钟观察、两分钟对话”的电影戏份分配,倒做出了一种“八分钟世俗、两分钟超越”构成了本片动静皆宜的节奏感!每每看着老市长一头白发目光炯炯有神地站上讲堂慷慨陈词、看着 Alice穿着简单的牛仔裤与牛津鞋身处一堆西装幕僚行伍中睁大一双眼观察、伴以上下班的里昂电车里昂山水景观... 就是种飨宴!
Alice 初来乍到第一天,她本来应征的市府职缺被裁撤掉了,但这市府仍很负责地照市长指示专门为她开了这新缺,第一天不认识市长甚至还跟市长说不到话只能远远观察记笔记,Alice 默默记下了关键字 "modestie" 也默默记下了几个文学家与哲学家的书单,后来我们知道她将在此片渐渐成为市长的忘年之交、良师益友,已三十年没空读书的市长也蒙她多次书单推荐与两次赠书、市长还在大位时没空读书就直接上场摘要辩论,而一次次辩论尽管主题看似各不相同,但那主要的核心问题还是一个“谦卑”modestie,而且是要从表面现象一路挖到市政存在本质的“谦卑”:
http://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4/24/14/19/0095212.jpg
第一辩:什么是左派?什么是社会主义?市长号称是左派社会党,但正如 1997 邻国布莱尔身为工党当选走“第三条路”后,全球左派的社会党与工党们好像都面临了新挑战也陷入新迷思:我们传统左派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光鲜亮丽的发展动能、缺乏让人民热情追求的动机、更缺乏让选民们投一个希望未来的梦想。于是,左派都在倾中靠右,声称我们左派的社会主义计画并不输给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我们的城市发展蓝图可以兼顾生产生态与生活、可让“发展”与各种社会价值得两全... 但 Alice要提问:这是否已经沦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左派?具体人民参与又在哪?
第二辩:既要谈参与,那到底什么是民主?什么又是进步?先说进步罢,Alice 直陈她在市政府内所观察到的“进步”,不外就是一直无法安于现状、躁动地不停为未来画新的大饼,只是把我们今日给设定为 A 未来给设定为 B 然后画一条 A到B 的直线就叫做进步?这进步声称纳入的人民那多样复杂的实际处境之“民主”又在哪?在此,Alice 一见就知其叠床架屋本质的里昂市政大计画 "Lyon 2500"说穿了就是画大饼,由超有钱的创意人企业家声称可将城市带进未来,其实完全忽略城市令人不想见的那一面、只想拥抱最光鲜的全球城市网络、把万众都抛在后头?必须重审。
第三辩:就算有民主真能当饭吃?难道民主社会公共讨论做出多数决甚至多赢共识,真的就是全球城乡发展正道?在一次市长脱口而出“在民主之前生态不是绝对的价值”引起轩然大波令幕僚忙救火时,Alice 终于要提出左派最基进坚守的底线了:地球资源与自然生态,一翻两瞪眼,是人文发展与进步的上限、甚至民主都无法解决这门槛,试想我们民主程序人人都要好生活、而且大同理想中没有人的生活水准应该低于其他人,那说穿了不就是为保人类富贵与平等而无视地球容受力?更基进地说,发展与进步可和生态与资源相容吗?大家心里多少都有底,但政治从不愿承认。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5/06/14/59/0974047.jpg
本片前 2/3,大概都在 Alice与市长充满理想乐观向前的时代,他俩一次次辩论都还认为“发展”与“保护”是可以并行的,包括对社会对历史对生态的保护都可以,而也在这过程中认识了好几个代表光谱两端的角色们,包括:(1) Lyon 2500 的承包商创意总监Brac、(2) 接口这位创意总监的市长办公室秘书Isabelle、(3) Alice 过去助教的末日论艺术家妻子Delphine、(4) Alice 在民间看对眼的传统书籍制造商Xavier。这光谱两端的四人,Alice 在电影前 2/3一直多多少少在敷衍,他们都想彼此见面冲撞一回、但 Alice下意识一直挡着,终于到了 2/3处的歌剧盛会时...
本片虽然只下了前奏几小节,但听过的人都知这是华格纳指环系列第一集《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 ,开场不久就将有代表自然的三位莱茵女神出来讲一个人文建制对自然巧取豪夺的故事,而指环系列到最终集《诸神的黄昏》Götterdämmerung 则谈这人文建制一路不受劝告也不听警告的最终陨落了... 听这歌剧、看这场合代表“发展”与“保护”的不同人们,也许 Alice才初次发现两边鸿沟有多么深广、桥梁有多么难搭。别说 Brac 强势施展权力、Isabelle满脑子功名上爬,就算 Delphine 也只能鸡同鸭讲无法沟通、Xavier更打从心底鄙视 Alice他们这些做政治的。
这场令人心情沈重的歌剧盛会,果然如预言般迎接着最后 1/3的急转直下:Alice 与市长都还在摩拳擦掌展开改革,市长刚好在法国社会党内部竞争中几乎拔得头筹可能成为总统候选人、他也跃跃欲试地要从此带起一个截然不同的政治风潮、不再为政经权势与民意风向所宥而要基于批判思考面对真实,他更相信 Alice的意见大胆撤销了那打高空的 "Lyon 2500"大计画、而拔擢 Alice起来一起起草“放慢脚步检讨发展”的新里昂蓝图... 只是可惜,一切做到蒸蒸日上只欠临门一脚时,社会党终究放弃了他们这一系诉求人文社会生态保护的基进左派,选择了更有市场的候选人。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5/06/14/59/0953734.jpg
本片 Alice与市长一连串天马行空的对话辩论,总是这边谈一点那边谈一点跳来跳去地,我猜对哲学与政治理论出身的观众来说可能太浅、对政治实务的观众来说可能太打高空、对非此领域的观众来说可能又有点雾煞煞不知要不要认真听下去... 不过我认真把每一场对话主题都听完后,倒也渐渐了解此片编导 Nicolas Pariser想说什么故事:他是有政治与社会热忱的、对未来是抱有期许的,但他对这热忱与期许的结果却是悲观的、而认为有志者包括自己不管提出什么都是无法撼动现状的。一切人文社会的期许堆叠到最后,最后底线就是当代左派右派都无暇理会的“生态”。
近年法国电影的确也有一系令人往往看了沈重却又茫然未解的“末日电影”,譬如台湾前两年上过的《野蛮迷林》与《失控班》、又譬如更早推出的《阿宝动物一族》与《不打不相爱》,这些片在悬疑惊悚亲情爱情或奇幻喜剧等表象下,电影看到最后我们都知有极沈重的末日控诉:当代法国已世衰道微、不论环境生态人文社会还是人心世道,都早已庸庸碌碌走向崩解中,尽管有少数人大声疾呼,但终究埋葬洪流中而任灾难发生。谈回本片,这导演 Nicolas Pariser是很基进的,他绝不诉求光鲜的“发展与生态双赢”,而认为“必须抑制发展回归简朴”,但政治哪里会听呢?
我个人在曾经参与部分地方政府的标案时,也真是看过很多这种“发展与保护并行”或“未来与历史共荣”的漂亮口号,这些口号还可以写出一堆天花乱坠的发展计画,号称对人文历史古蹟遗产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可以成为新经济的火车头作为发展新动力... ?但真的细究下去,那往往都是创意型政治人的舌粲莲花,说穿了只是两面讨好不想做选择,这一边不敢得罪文化与生态保育份子丢掉他们的选票、另一边又不敢告诉一般民众你们的生活型态需要改变并节制,于是陷入一种恒常的两面讨好和稀泥,永远只在擘划一个接一个空想的“未来”但根本没有成真可行的一天。
https://pbs.twimg.com/media/EXwWgQoWoAASkoB.jpg
看这片,我的确又陷入了几年前看《不打不相爱》(2015)、《阿宝动物一族》(2017)、《失控班》(2018) 与《野蛮迷林》(2018) 等片的沈重感与忧郁感,觉得这种片总是拍个风和日丽的当代日常、结果却是给我们看个世衰道微一路下沉的未来,绝没有好莱坞电影那种振衰起敝力挽狂澜的希望未来、而是就照着我们这疯狂世界的步伐继续往毁灭走去... 在这末日的前夕,《市长你累了吗?》的 Alice et le maire两位忘年之交又该如何自处呢?没有答案,只有实践,市长终于有时间留给自己思索人生与世界、Alice 离开市府有了生活成家生女,且以一本赠书提醒彼此初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i3tCHutsD0
全球疫情持续加剧的时刻,看这种电影心情实在不太好,不过看 Fabrice Luchini再次演目光炯炯有神身段疯疯癫癫的活力老人,是种爽快!而看 Anaïs Demoustier一身简朴双眼灵动演个青年学者跃跃欲试改变世界,更令我回想起参与每一个工作的美好初衷、以及每一次比预期还快很多的堕落 XD 话说 Demoustier 此片演出竟然击败“烧女”Adèle Haenel 得到了凯萨奖最佳女演员?嗯我是觉得她演得很好但总是没“烧女”那般精彩啦,真不知这得奖有没有惹来什么风波呢?突然发现,2010年 Demoustier 也和 Haenel & Sciamma 合演过一出八分钟短片 "Pauline"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vgnOqBu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