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雷] 《末代皇帝》被消失的溥仪声音

楼主: meoww (qj )   2020-06-28 21:48:55
——————谨慎防雷——————
躺在民宿的沙发上用投影机看完末代皇帝,巨幅白墙作为投影萤幕很适合这片的盛大排场
,美则美矣,但谁需要这种美?是历史人物需要被美化还是为了取悦观众和创作者自己本
身?观影过程,我强烈感受到这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想像,不论是对宫廷内部还是文化传
统的描绘,尤其是慈禧去世那幕,几近猎奇之能事,其中更由英国来中国担任皇上的家庭
教师庄士敦的观点来突显西方的进步与平等,用来对照中国王朝和军政权的腐败,仿佛经
由西洋的变形万花镜来看中国。
在看的时候我一直被困惑干扰:如果溥仪那么爱婉容,怎么可能在往后漫长的一生不去寻
找她?但婉容这个角色在电影后半段如同蒸发消失?溥仪角色的情感断裂让我在后半部很
难投入。另外,电影把婉容塑造成一个温柔又有度量的女人,在她忽然开始吃花断裂(
其实她早有精神困扰,但前面各种美好的婉容完全看不出来征兆),还有看电影时也觉得
他们感情破裂的很突然,只是因为满洲国和吃大烟?破裂到无可挽回?
看完电影怀着强烈的不安和违和感查询了历史资料。
果然我觉得古怪且不合情理的部分都与史实有所出入,而导演似乎为了避开这些人物的弱
点而使人物情感变得断裂。以下仅罗列两点:
1、溥仪与婉容
电影:电影中塑造出溥仪对皇后婉容的深情,后来因婉容染上鸦片而疏远她,但即便她最
后出轨、变成疯妇他仍然依依不舍。
事实:刚成婚时的溥仪确实与婉容百般恩爱,民国后皇室被逐出宫生活,妃子文绣无法忍
受溥仪冷落,公然诉请离婚并离开溥仪,溥仪将此事怪罪于婉容的任性(你怎么不怪自己
一直冷落人家),并从此迁怒、冷淡婉容,而婉容一直患有家族遗传的思觉失调症(当时
没有这种学名,大家都觉得她“疯”),从宫内就在溥仪的认可下使用鸦片治疗(所以不
是像电影中溥仪出宫后才发现婉容染上鸦片恶习)。
婉容一直郁郁寡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溥仪无法行房(医疗记载为阳痿),加上文绣
离开后溥仪迁怒于婉容,婉容的病况更为加重,而婉容也不认同溥仪依靠日本成立伪满洲
国,成为魁儡,两人渐行渐远,婉容为寻求抚慰陆续与溥仪的两位侍卫有染,并坚持生下
小孩(婉容非常想要孩子),但婉容生下的女婴,在一出世便被溥仪丢进锅炉中活活烧死
,此事记载于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他表示丝毫不后悔,是出版商未免引起读者
不适才将此段删除,在2004年才解密。
电影中呈现的是日本人在溥仪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婉容的小孩并强硬将婉容送走,溥仪还
苦苦地追在送走婉容的车后。
对比事实十分讽刺,杀死婉容唯一心灵寄托的小孩,就是溥仪本人,把婉容打入冷宫和上
铁链囚禁的人也是溥仪,且溥仪当时已经娶了新欢妻子,根本不存在什么婉容被送走,苦
苦追在车后的溥仪,甚且迫害、丢弃婉容的就是他自己。
即便几十年后撰写自传时他都毫无悔意认为是婉容活该,甚至婉容死于被俄罗斯占领的中
国,尸体被草蓆裹着草草丢弃在山上,溥仪被告知时也毫无所感,他在自传中表示自己已
经对婉容无丝毫感情。
更可悲的是,婉容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小孩一出生便遭遇毒手,溥仪一直骗她把小孩送给
婉容的哥哥抚养,婉容一直活在对孩子的朝思暮想中,并且因为无法见到孩子而不断地精
神崩溃。更恐怖的是,婉容的哥哥也一起骗她,并且每个月向婉容索取孩子的生活费。
2、婉容对待文绣
电影:电影中婉容认为妃子文绣是自己唯一的好友,并且在文绣决定离开溥仪时婉容劝解
文绣,并怪罪自己没有注意到文绣的心情说“都是我害的”。
事实上:文绣曾公开写文诉苦,以达成离婚的目的,她说自己受到婉容的排挤欺凌,并且
溥仪都站在婉容那一边,婉容其实非常好妒,即便溥仪一直比较疼爱婉容,她还是视文绣
为眼中钉。其实身为女人非常能理解婉容的感受,我并不觉得她的好妒需要被批判,反而
认为这才是人之常情,到底为什么电影要把婉容塑造成如此道德又善良,还把情敌文绣视
为挚友,是谁不能接受真实的婉容?
电影当然不一定要按照史实来拍,毕竟历史牵涉到叙述的视角,视角不同,叙述出来的“
真实”肯定不同,全然真实的历史诠释本来就不存在。婉容看到且经历的历史肯定和溥仪
也完全不同,可惜只有溥仪留下自传,因此拥有话语权的是溥仪。
问题是,观影时强烈感受到电影创作者抵抗真实并且不想接受真实的部分,这让真正的人
物变得被忽略、被否定,叙事上呈现角色的情感断裂,塑造出何止美化,根本相反的人物
情感。即便这其中的真实爱恨,根本没什么好难以接受的部分。
就算电影拍摄时(1986年)能见的原版溥仪自传没有活活烧死女婴那段记载,但这本自传
也着实流露出溥仪对婉容的苛刻与无情(例如囚禁、打老婆)在电影中却完全朝反向的美
化操作,或许是当时的导演也否定并且无法接受这样薄情的溥仪吧?比较起来我还比较欣
赏溥仪在自传中流露的坦然和快意恩仇,毫无避讳展现自己性格的阴暗缺陷,需要末代皇
帝扮演美好的、受害者的角色(仿佛错的都是政局和体制),满足了电影创作团队和观众
的需求,溥仪本人可并不以自己的自私残暴为耻呢,毕竟他也是人啊,活生生会嫉妒和怀
恨的真实人类。
但讽刺的是,这个以溥仪传为叙述型态的电影,溥仪真正的声音和情绪都被消失了,究竟
是谁惧怕真正的溥仪?溥仪身为一个曾经存活在这世界上的人,他的底色在电影中已全然
失却。溥仪生前从未能好好表达自己,从大清最后的儿皇帝到日本人的傀儡(伪满洲国)
再到文革的批判,他ㄧ直是别人的碑志与宣言,如今在电影里,充斥的仍然是背负娱乐效
果的功能:提供观众在哀戚华美的情调里沸腾情绪,但他自己为了述说自己所写出的自传
,以及其他史料,都显示这个角色只是借用溥仪的名,以搏取观众之感觉良好,未试图靠
近且理解他。除了他以外,婉容、和其他女子的生命、生活也全然被消失,被改造成美而
不造成别人不快的形象,ㄧ如她们生在那个时代所有的身不由己:为了别人的需求改造自
己,活在别人为她打造的叙事中。以尊重而言,我看不出导演真心尊重婉容这个曾经存在
过的女子,她承受的伤害与痛苦,变成观众享受大时代氛围的干扰,因此必须被改写、改
造。
看完被美化的末代皇帝和皇后,并没有被美德感召,只感受到创作者面对人性瑕疵所暗藏
的歧视和怯懦。
说一点优点好了,本片的大场面调度、人物走位和摄影运动都很可观,几千几百的群演和
精致古装、道具可不是好弄的,叙事也是很能吸引大众口味的高潮迭起,演员落泪时坂本
龙一的精美配乐也是完全精准到的对位出现,看完却有种空虚,觉得少了什么,大概是少
了点人味。像吃完过分加工的精致食品,却失却原味的失落感。
此片我唯一激赏的安排却是ㄧ个小地方,回到故宫的溥仪从皇位底下取出少时藏在那的蝈
蝈筒给小红卫兵,小红卫兵看着一只活生生的大蚱蜢爬出来,一回头,溥仪已经消失了。
巧妙的传达出时光长河中物是人非的慨叹。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拿下奥斯卡九项大奖,恩,我果然从不适应这种仿佛打造悲剧英雄(
x)人物(o)的大美国风味(典型西方白种人的观点)电影叙事。
除婉容以外,还有很多人遭受溥仪残酷的对待,在这里作为本篇的附录文章给大家参考,
附录文章不是要检讨溥仪这号人物,而是让大家知道,导演是有非常多素材可以拣择来如
何塑造这个人物,只是他选择突显的是溥仪在大时代流转下无奈、受害的一面,的确能让
多数观众感受他的哀戚,但我身为其一观众,在观影时一直有诸多困惑纠缠,觉得人物单
薄且情感断裂头尾不能连贯 — 原因是某些本可丰富的面向在电影叙事时被舍去、改造了

节录溥仪《我的前半生》:
(伪满州时期)在我的大门内,我的残忍暴虐行为,后来发展到经常打人,甚至于使用刑
具。打人的花样很多,都是叫别人替我执行。受到这种委派的人往往不是一个两个,而是
全体在场的人。他们在动手的时候,必须打得很重,否则便可能引起我的疑心,认为他们
朋比为奸,因此临时转移目标,改打不肯使劲打人的人。我的打骂对象除了我的妻子、弟
弟和妹夫之外,几乎包括家里的一切人。
在我这种统治下,境遇最惨的是一批童仆。这是从长春的一个所谓慈善团体要来的孤儿,
大约有十几个,他们大都是父母被日本人杀害之后遗下来的。.......当他们听说被送到
我这里来的时候,有的还抱过很大希望,认为生活一定比在慈善会里好些,事实上不但没
有什么改善,反而更糟。他们在这里,吃的是最坏的高粱米,穿的是破烂不堪的衣服,每
天要干十五六小时的活,晚上还要坐更守夜。冬天,因为又冷又饿,又累又困,有的在打
扫工作中,不知不觉地伏在暖气上睡去,以致烤得皮焦肉烂。他们挨打更是经常的。干活
睡觉要挨打,扫地不干净要挨打,说话大声要挨打。心里不高兴的随侍,还常拿他们出气
。为了处罚他们,负责管理他们的随侍,特地设了禁闭室。这些孤儿在种种折磨下,长到
十七八岁,还矮小得像十来岁的孩子。
有一个叫孙博元的僮仆,就是被生生折磨死的。这孩子在伪宫里实在受不了,他幻想着外
面世界也许好些,屡次想找机会逃走。第一次逃走被发觉抓回来,挨了一顿毒打。第二次
又逃走,他以为通暖气管的地道通到外面,便钻了进去,可是在里面转来转去,转了两天
两夜也没找到出口。他又渴又饿,不得不出来找水喝,因此被人发现又抓住了。我听到了
随侍的报告,便命令:“让他先吃点东西,然后再管教他!”可是这时他早被随侍们管教
得奄奄一息了。我听说他快死了,吓得要命,怕他死了变成冤鬼前来索命,便命令把医生
叫来抢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这孩子终于在我的“家规”下,丧失了幼小的生命!
图文网志版:
https://vocus.cc/seandmoutain/5ef88d45fd897800011dcf8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