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怒火围城 11 Settembre 1683 (2012)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0-06-10 23:02:37
意大利文片名:11 Settembre 1683 “1683九一一”
波兰文片名 :Bitwa pod Wiedniem“维也纳之战”
英文翻译片名:The Day of the Siege: September Eleven 1683
台湾院线片名:攻城时刻
台湾串流片名:怒火围城
记得台湾在 2014 年上过这部欧洲古装战争片,那时我只知道这部评价很差、演员群中我只认识一个以前演过《阿玛迪斯》这十年则在演《国土安全》的 F. Murray Abraham,于是从想看片单中默默删除了,也没注意它到底在拍什么。如今发现串流上有就来瞧瞧,才发现它虽然品质一般般、预算有点少、故事有点直、战斗有点逗、特效很好笑 XD 但它想要讲一个争议故事的意图相当有意思!
看中文片名就知它谈一场围城战,但看见英文与义文片名才知它堂而皇之地在谈“九一一”!不过不是 2001 年纽约的九一一、而是 1683 年维也纳的九一一,这天维也纳已被远道而来的鄂图曼帝国三十万大军(其实好像只有十几万?)围城、翌日就要正式开战了!好一场“文明冲突”呀,这片又是从何时开始制作概念呢?看新闻,好像苦苦筹资已经十年才在 2011 年开拍,这么说... 真正是纽约“九一一事件”后此案就已成形了?难道是要以一场三百多年前的“九一一”呼应今日的“九一一”?难道是要以古鉴今证明“文明冲突”绝非空穴来风?
https://pbs.twimg.com/media/EQ1rKe1UEAA9rjt.jpg
战争这种国际冲突的缘由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往往实际说来也不止单一原因而是综合原因,譬如为了经济、为了王权、为了民族、为了文化、为了宗教... 就看书写战争的人想要从哪个切入点去诠释了。这场 1683 维也纳围城战,是势力如日中天的鄂图曼帝国对西欧的觊觎,它有产业利益的考量、也有鄂图曼帝国的荣光,有两个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有两个宗教的水火不容... 而此片,看来是采了“文化”与“宗教”这两个切入点,其实这两点可以是同一回事、只是不同解读的一体两面,本片还真安排了两个角色去演绎它们进而辩论。
先说 1683 维也纳围城战的史实格局:维也纳方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李奥波德一世、有他妹婿洛林公爵查理五世,有日耳曼诸邦中来援的法兰肯、施瓦本、萨克森与巴伐利亚,也有当时最强大的波兰,只是他们需要彼此放下歧见组成的“神圣联盟”到底要交给谁领军?那还有得争。鄂图曼方则以地位类似丞相的“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为理所当然的领袖,所有鄂图曼附属国的领袖都听他一条鞭指挥,卡拉穆斯塔法也成为本片理所当然的鄂图曼方男主角。
那基督宗教阵营这边的“神圣同盟”男主角是谁?倒不是任一位贵族或军事领导人,而是一位方济会修士 Marco d'Aviano ,他从威尼斯共和国出身,不但从小就忘与鄂图曼通商与争战的前线试图传教,长大更是巡游各国传福音,而且他对民众的祝福开始发生神奇的疗效、而被视为可施展“奇蹟”!本片把他描绘成一个非常谦卑的上帝仆人,尽管每天有千万信众前来找他求奇蹟,他仍总是说“你们要求的是上帝而不是我”“上帝对你们每个人都有安排”,虽然他每次谦卑其辞时都还是有奇蹟疗愈在眼前具体发生、推都推不掉。
https://aws.boxofficebuz.com/movies/images/september-eleven-1683_6022093.jpg
因此在此片,Marco 成为两方阵营在大战前的心理寄托与障碍。基督教阵营这边,他本来就已是皇帝李奥波德一世的顾问,只是他预见战火将至前来提醒皇帝时,皇帝虽尊敬他却犹抱持鸵鸟心态不愿意面对、皇帝妹妹洛林公爵夫人更是厌恶他的不群;只是当这位皇妹自己病痛被他奇蹟治好后,立场一转成为他坚定的追随者,许多人也就是为这些“奇蹟”相信他远见下决心坚守维也纳。另外,他在史实中也凭他的协调手腕整合了“神圣同盟”各方势力而推举波兰国王为军事领袖,可以说其心各异的基督教阵营贵族势力中,唯一大家都服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他 Marco。
传到鄂图曼阵营那边,Marco 就成了一个“让跛子重新行走、让瞎子重新看见、甚至可同时分身两地”的超凡存在,令鄂图曼军主帅卡拉穆斯塔法听了心里都动摇。本片是有意地加入超自然因素的,加的最明显的当然就是 Marco带来的奇蹟,背后人人都说是上帝恩典虽然电影也不说破;不过在鄂图曼阵营这边也有天启,就在卡拉穆斯塔法最宠爱的妻子睡梦中,梦到他出征维也纳却被手持十字架号令的基督教军队万箭穿心!这是上帝还是阿拉的启示呢(虽然我一直不太懂:这两位不是同一个神吗?)?电影也从没说清楚,总之有不祥之兆了,他听不听呢?
很可惜地,他很铁齿并不听。即使伊斯兰教长老解梦都认为“远征必血染异国”,但他对儿子都自信满满道“大军会血染异国,但我不会”,实在是铁齿!令人都不知道他口口声声“以阿拉之名”“要在维也纳罗马与巴黎盖满清真寺”到底是真信仰还是假借信仰之名了。这角色是有雄图大志也爱妻爱子有其魅力的,但他实力太强导致不可一世就是致命伤。果然,维也纳围城战史实中波兰国王的“卡伦山攻势”,在本片就被描绘为他刚愎自用而轻敌失守致一败涂地的罩门。
https://images-na.ssl-images-amazon.com/images/I/81oP-TM9yVL._SL1500_.jpg
不过这角色之所以为“男主角”,更精彩的戏份是要和另一边男主角 Marco遥相呼应的,电影也在史实上加了一段命运的交会:在 Marco少年时代前进威尼斯与鄂图曼交会处传教时,遇见年轻时正在海军服役的卡拉穆斯塔法并蒙他救了一命!Marco 于是也赠送一颗狼牙作为幸运符,这是一场异国异教也能共荣的少年交心;而今,吾友你怎么要挥军征服杀戮呢?我的神教导我们不要武力征服而要以爱化人,难道你的神不是同一个?
本片并没明说到底“各有各的神”还是“真神只一个”,但真有奇蹟的只有基督教阵营、鄂图曼这边的梦中启示也指向别与基督教为敌,坚信基督教的观众应该可以解读为“真神的确只有一个”,一般观众应该也能解读为“不管哪个神都拒绝征服杀戮”... 总之,尽管这场“维也纳围城战”真正的集结与大战是发生在 1683/9/12,但片名“九一一”那晚发生的重点戏份,还在 Marco与卡拉穆斯塔法的老年重逢,这是关于宗教信仰的辩论、是关于和平与杀戮的辩论、是关于武力征服与文化自由的辩论。
是地,本片给基督教阵营的正当性就是“文化自由”,甚至“捍卫基督信仰”还只是其次。耳听 Marco在全军迎战前如甘道夫般出师喊话,他的诉求中“捍卫你的信仰”只是其次,“捍卫你的传统、你的妻儿、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你的信仰自由”才是真重点!嗯,看到这殖民全球毁掉无数文明的欧洲基督宗教领袖这么说,我们身为非欧洲的非教徒还真五味杂陈呀... 不过且不管任何欧洲在大航海时代以降的征服杀戮迫害与同化,就把我们的视野框限在 1683/9/11-12 的维也纳围城、或是更大的土耳其征服东欧之战,那“捍卫土地家人与信仰自由”可是普世价值呢。
http://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5/01/22/13/28/532725.jpg
虽说这 1683 维也纳一时一地的“信仰自由”之战,当然承载了普世价值!但在电影开始筹资的 2001 年到拍完上映的 2012 年,此片的制作团队与金主乃至 2013 以后继续观赏的观众们,又在想什么?就 2001 九一一后马上开始筹备的时间点来看,我强烈怀疑它是部反恐政宣电影,尤其开场引用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 Marc Bloch 名言“对历史的无知、必招致对现在的误解”,更是摆明了剑指当代纽约“九一一事件”!而和“九一一”这三字扯上关系的政宣题材中、最光明正大谁也无法质疑的,应该就是这 1683/9/11-12 的维也纳围城战,基督子民在此可是濒死求存呢。
此片故事,谈基督教诸国分崩离析、最后因为修士 Marco的信仰自由之诉求而连结、并在众人各怀鬼胎时由波兰国王 Jan III Sobieski 挺身而出抵御外侮... 到底希望 2010s的观众们看见什么讯息呢?提到 1683/9/11之战是伊斯兰教的扩张,人们都会想到纽约“九一一事件”恐攻是伊斯兰圣战;提到各怀鬼胎的神圣罗马帝国日耳曼诸邦,人们都会想到 2010s欧盟的多头马车分崩离析、甚至想到梅克尔领导的欧盟对伊斯兰难民与移民广开大门却束手无策;提到日耳曼诸邦都失能时唯有波兰挺身而出,则又令人联想到 2010s面对伊斯兰移民采极右立场的波兰等东欧国家们...
而最残酷的一条虚构角色支线,发生在 Marco的老家:这里有一位从土耳其来到威尼斯做生意的穆斯林商人 Abu'l,他多年生活在威尼斯与当地打成一片,面临鄂图曼侵略时他在威尼斯被意大利乡民人人喊打,幸有一位哑女妻子 Lena 对他一往情深不离不弃、也有好友 Marco挺身而出制止暴力诉求异教和平共处... 但到最后,无论这位 Abu'l有再多人情与爱情,他面临了宗教圣战的召唤后,还是仿佛行尸走肉般投身鄂图曼阵营、背反曾与他相亲相爱的基督教土地、甚至在战地与千里寻夫的妻子 Lena 重逢还装作不相识!有情的基督教女子、无情的伊斯兰叛徒,谁能不动容?
https://i.pinimg.com/originals/aa/e2/7e/aae27e95a4e679b7b99005434cf6ff6c.jpg
话说饰演 Lena 的演员 Federica Martinelli,看名字真像导演 Renzo Martinelli 的女儿或亲戚、还真的演艺生涯好像都是这导演的御用班底、不过她的外型倒是很像波兰裔的 Leelee Sobieski(这也是本片波兰国王 Jan III Sobieski 的姓氏)!这部男性战争片中的女性角色不多就两位,但两位都仿佛战斗圣女般引领着人们:贵族那边,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李奥波德一世的妹妹、洛林公爵夫人 Eleonore ,她负责在皇帝哥哥懦弱弃逃时留下来巩固军心、甚至自己身先士卒当军护;而 Lena 领导的倒不是战争事务,而是不分宗教不离不弃的爱,人人为爱都能冒死上前线!
只是 Lena & Abu'l 这一对跨宗教夫妻的相爱与分离,让当代欧洲观众放在当代情境下会怎么解读呢?我倒觉得这也很苦涩地充满争议:当代欧洲,有无数的基督教女子爱上了穆斯林移民男子、倾慕他们的文化而心甘情愿改信伊斯兰教、甚至不惜跟着穆斯林良人投身伊斯兰圣战... 但本片 Lena 对 Abu'l一往情深的苦恋,恐怕终究告诉今人这跨宗教爱情往往只是一场空:穆斯林情郎曾经很有情、曾经住在基督教土地也能与基督徒相濡以沫,但一到了宗教召唤的“圣战”时刻,他已再也不是他自己,而只是个圣战的武器,就算心底仍然爱着妳,身体仍会拖妳下水傻傻送了命。
哎,真要说现世的基督教女子与穆斯林男子、或是基督教男子与穆斯林女子的恋情,真的如此绝望吗?也许会受到很多阻力而困难重重,但也仍有许多人能够克服万难让爱情开花结果。只是,此片安排这一线虚构角色的跨宗教恋情,终没好下场,隐然也在默默给现世的跨宗教恋情打退堂鼓,令人看了实在很泄气。爱情有 Lena & Abu'l 这对配角、友情有 Marco与卡拉穆斯塔法这对主角,很可惜两对感情都黯然收场:并不是我基督教徒不想爱你们、而是你穆斯林坚守基本教义把我的爱排拒在门外。
https://ivid.akamaized.net/media/foto/2013/03/11/11_settembre_1683_federica_martinelli_f6411.jpg
这部《怒火围城》理应是个大制作,但十年筹资也才筹到了 1300 万美元,资金来源中还有不少欧洲极右派当政的地方政府,看来这部真的是极右派会引颈企盼的政宣电影?总之它这对历史事件的有意框限、它在框限事件上所做的加油添醋,显然都在主流大众仍诉求“多元文化主义”的 2010s欧洲并不太吃香、甚至根本政治不正确 XD 不过就算我的政治立场与此片创作者们不太一样,也仍然要为他们十年磨一剑的努力不懈感到敬佩:
尽管文明融合我们都在努力中、但文明冲突仍存在,而少数政治不正确被归为“极右”的恐外心理也非常真实、甚至他们恐惧的宗教基本教义之恐攻也真正存在甚至每年都发生!那么,即使这样的情怀于事无补、难道不值得有人有钱拍成电影为它发声吗?此片虽然“恐外”的焦虑立场非常明显,但它仔细安排的故事却人人都无法质疑:基督徒与穆斯林本能融合、这多元文化之爱也真曾在许多角落开花结果!但基本教义派的人们何苦汲营征服自相残杀、水火不容两败俱伤呢?
不过很显然,此片之“政治不正确”就在于,它对多元文化主义太过悲观了、尽管崇尚其价值却认为它只是幻梦一场,这拍出来在观众心里激起的效应恐怕不会太健康... 。话说这片有波兰的英雄国王、又有意大利的英雄修士,难怪是波兰与意大利合制电影,但怎么钱这么难找甚至经典城堡都借不到呢?希望不是政治太不正确大家跟他保持距离的缘故。无论如何,它的 1300 万美金还是将就地用了,是有很多骑兵的冲锋、很多大砲配动画、很多画出来的爆炸与做做样子的跌倒、很多复制贴上的古城建模、倒是很多华丽的服装道具与陈设...
整体说来这很像一部二十世纪低科技低成本古装片,要看战争可能看得不那么过瘾、要看特效更是漏洞百出反而很欢乐 XD 但看演员的对戏我觉得还算是挺有张力的,而且它想传达的偏右派价值,是主流市场谁也不愿碰触的特别存在!推荐有兴趣者看看,立场是相容还是冲突都很有机会看出点意思。至于战争的史实重现与战术兵器等考究嘛,这还有请懂战史的朋友为我们分析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olSYyDsRJc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