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巴黎寂寞不打烊 Deux moi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0-05-29 00:00:29
《巴黎寂寞不打烊》,英文片名 "Someone Somewhere"可直译“在某处有某个人”?法文片名 "Deux moi" 则可直译“两个我”?这是一部都市爱情故事吗?是也不是,就像你问《西班牙公寓》三部曲是不是都市爱情故事一般,一样是也不是。
此片编导正是《西班牙公寓》三部曲的 Cedric Klapisch,过去他连三部城市电影带着 Romain Duris 漫游城市自言自语爬梳人生、已走过巴塞隆纳圣彼得堡与纽约,这回他要带他乡村电影《浓情酒乡》的两位小班底 Francois Civil & Ana Girardot漫游法国人的巴黎大都,只是不再自言自语而躺上沙发畅所欲言。
巴黎大都,拍法很多种,此片尽管有类似《向左走,向右走》的都市男女相遇之格局,但绝不是来拍浪漫的,反而在片头开宗明义先拍“速度”,整片有数不尽的巴黎交通工具,从 Metro 到 Tramway 再到 RER 乃至 TGV & Thalys、场景不停地有各种列车穿梭其间、甚至到片尾还流动不止!连男女主角比邻而居的公寓,都要选在巴黎北站北侧的平行铁轨的 Rue Stephenson ,路名甚至是致敬“铁道之父”史蒂文生来着!女主角 Melanie的工作绝非浪漫巴黎妹首选,而是医学研究的癌症治疗;男主角 Remy 工作更在基层劳工大卖场,且机械异化劳工失业绝无“卖场华尔滋”。
http://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6/21/15/42/4929782.jpg
巴黎圣心,一分为二
此片两位刚好三十岁的法国草食男女,已无当年千禧年《西班牙公寓》那些少年的意兴风发头角峥嵘,毕竟人进三十大关差不多工作十年也到一阶段开始倦怠,何况他们这代毕业在金融风暴后一路这样苦哈哈地过下来。工作顺不顺、交友广不广、爱情通不通,好像都是这年纪要开始焦虑的问题了?而这一切焦虑,共同的指向都是“孤寂”,不论是工作变得机械化而走向疏离、工作场合变得制式化而人情几希、乃至交友社群化越来越免洗、交通捷运化变得越来越川流不息?
记得在《西班牙公寓》三部曲,Cedric Klapisch 都以图像解构城市面貌,譬如圣彼得堡那条正方形截面大道、譬如纽约脚踏车快递路线分析,那一切都是与该片“人生追寻”主题密切相关的城市意象。这一回,在巴黎,他不再后制画图了,直接找一个极端工整的取景:从圣心堂侧立面正正地朝西,这是个 SNCF 高速列车轨道旁的两间公寓住宅,一间是 19 世纪后半曼萨顶住宅、一间是 20 世纪后半模组化公寓,两人刚好就各住一间还住同一层楼、两人每天做着类似的事情却互不相识... 每一次正立面摄影,都仿佛一颗巴黎人的“心”被切成两半,彼此迷茫地找不到对方。
https://medias.spotern.com/spots/w640/210/210313-1561707846.jpg
难道片名 "Deux moi" 是这个意思?在两人纵贯全片的心理咨商戏份中,两位心理医师也有几次提出了各种角度的“有两个我”之概念,也许常常在指著沈溺现状苦苦求存的本我、与激进奋起走出泥沼的超我?但这只是越谈越抽象,谈到鼻涕眼泪泄洪时总是只能先抽离“走出去、交交朋友、约约异性”,然后年方三十在约会 APP上还颇有价值的旷男怨女当然先以“爱情”为依归,大胆开个帐号上传照片把自己卖出去。到这里,我们对此片也许还有满满的“爱情”期待、期待着交替剪接的 friend request 能够促成两人的相见?
只是很遗憾,此片在上帝编导的设计下,两人硬是迟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甚至比《向左走,向右走》拖得更久都没能相见!到底命运何时让他们相见?仿佛成了一场等待上帝垂青赐缘的修炼。看到最后我们才知编导 Cedric Kapisch 设定的天命就是:你要由外而内不停地尝试探索,直到终于面对你人生最不愿面对的心底情结,打开了这结,那“另一个我”或“另外半颗心”,才会在茫茫人海中与你相会。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6/06/15/43/2656854.jpg
同心的男女,迥异的人生
回顾本片的历程,我们眼见男女主角两人,像是一般都市年轻上班族寻找焦虑的成因,都先从最表面的日常生活必备品开始。很有趣地,在一次次生活层面的演绎中,男女主角都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倾向、两个人都各自走向一种极端、因此两个人几乎都陷入忧郁症。我并不认为这两人必然可以“在一起”成为天造地设的佳偶,因为男女交往的浪漫关系很多种、也不一定“互补”就能成。但无论如何,这“一分为二”的两片心,各自忧郁一回后尝试自我调适再结合,自有一种概念上的圆满。
工作上,Melanie 从事有创新研发的生医工作,表现优秀被选为发表会发表人,但她求好心切非常地焦虑;相对地 Remy 从事标准化大卖场货架工作,其实很免洗很容易就被电脑取代掉,然后又被踢到另一个机械化的“人资”与“客服中心”,一样地焦虑。
睡眠上,Melanie 莫名其妙地“嗜睡”,Remy则是莫名其妙地“失眠”,两人还同时去药局以对称画面各买各的药。为何嗜睡?是因为很想逃避自己表现很好但更加紧张的工作?为何失眠?是因为想到工作场合的机械化与人的异化就睡不安枕?
购物上,Melanie 像个 impulse shopper,心血来潮要买就直接买最贵的橄榄;Remy则很保守地比价不敢乱买贵、还要老板帮他大胆一回买瓶最贵的青酱。这间 Mansour东方食品杂货店,是两人最常“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擦身而过处,是否听到对方的采买清单呢?
面对忧郁,Melanie 找上有沙发可躺又风姿绰约的女心理医师,谈起她的同居分手与父亲离去等爱恋;Remy则找了坐着面对面相看两不厌的老男心理医师,谈起陷入忧郁的简单方法“去社交生活”。
社交上,Melanie 应该早有社群网站、还要跟闺蜜嘻嘻哈哈进化到交友软件、直接把爱情约会这些事情给数位化,但很快约上个新认识的不说话怪男;Remy则连脸书这基本社群网站都才刚开帐号,也很快约上个曾同校的狂说话怪男。Pierre Niney跨刀客串刷讨厌值,就是精彩!
爱情上,Melanie 很有市场也很主动约上个“吉翁”,但加入吉翁的大男人世界太过主动、看个足球看到比对方厉害,莫名其妙令男人熄火;Remy市场不大但近水楼台被动约上个“珍娜”,还被界定为最草食的“起司男”,结果还真的只能当个起司男、偶尔热情主动一下就要被发卡?
家庭上,Melanie 很有主见地过个孤独圣诞、绝不想返那不是她乡的妈妈家,嘴上很讨厌搬到亚眠而抛下姐妹的妈妈、真在意的事却不说;Remy年复一年没啥意见地返回阿尔卑斯雪山家乡,过个好多家人吵吵闹闹会被问东问西的圣诞,圣诞日雪山健行行礼如仪,他想走但不好提起的是条神秘的小径?
事业上,Melanie 的抗癌研发工作其实很有创意也很神圣,但她紧张焦虑放松不起来一直要背稿,反倒上司鼓励她放松;Remy的客服工作其实只是机械化地对号码追踪货品,他却很努力把这通电话打得轻松愉快人性化,倒是上司看了摇摇头。
休闲上,Melanie 的嗜好都是社交,喜欢跟闺密去夜店跳舞,跳得却感空虚;Remy的嗜好相对之下很宅男,喜欢引擎也喜欢舞蹈,但真要约出去跟舞伴凑对学舞跳舞他却又缩了,同感到空虚?也许两人都需要那“重视过程胜过拍点”的康巴舞来打开开关?
养宠物,内向的 Remy 是被硬塞一只白猫、赶鸭上架笨手笨脚养起来,养成爱猫心;外向的 Melanie则是见猫流浪一个念头收养了,爱猫心是一样的,只是路径不同。
听音乐,Melanie 本来就很有洗澡金曲可听可唱没在怕;倒是 Remy 原本长夜无声,却能打开耳朵“沙赞”一次收藏这音乐。两人都喜欢 Dalida 金曲 "Histoire d'un amour" ,也许是与“另一个我”互相感受最深的一刻?
午夜梦回,Remy潜意识里最大的噩梦,是有天机械取代了人们,人们变成包裹被打包,机器声称都是增强效率;Melanie 潜意识里最大的噩梦,是她穿着长裙漫步巴黎手机滑过一个又一个男人,累积了一堆男人后心里在意的那扇门打开,竟然还是妈妈?
片末揭晓,Melanie 心底深处不愿面对的,是童年父亲的离去,导致这一连串“被弃焦虑”而刷了一生存在感,没有出口却发泄给妈妈;Remy心底深处难以面对的,则是童年妹妹的早逝、我活了而她走了,导致这一连串“存活者罪疚”而封闭自我裹足不前。这都要感谢那一场 Rue Stephenson 的火灾,打开幽暗的心门。
此片从秋冬开始、经过圣诞节、不知不觉也过到了阳光普照春暖花开、沈静的配乐音景也渐渐绽放生机的旋律。Melanie 走过春天的 Pont Saint-Louis 打给了妈妈、Remy回到阳光草地的山间老家前往妹妹的墓园。也许,Cedric Klapisch 城市电影的最终解,还是回到童年的原乡?
概念上,Melanie 的人生体悟在她们的癌症疗法:有时脆弱反而有力量,是抗癌基础,要做的不是杀光癌细胞、而是增强免疫系统,视抗癌为共处交流、而非化疗的破坏战斗。概念上,Remy的人生体悟则在片末“康巴舞”:所有二拍舞蹈中,只有康巴不注重拍点本身、却注重拍点间的连续过程。
喧嚣的城市,正解在原乡?
也许,生活是连续历程、要与人生困厄共处,就是本片最终的启示?唯有自己这半颗心都能学会圆融地面对不圆满,编剧上帝才让两个半心相遇完璧?本片要说心理咨商、要说精神分析、要说各种都市焦虑的解法?其实真要说逻辑是很模糊不清的,电影与其说在认真梳理、不如说在广泛记载,过程有没有线性的逻辑推演不重要、终点直指童年的初衷就够了。
虽然这场城市疏离与异化的精神分析谈得相当半吊子不清不楚地,但我反而觉得 Cedric Klapisch一反过去《西班牙公寓》三部曲与《浓情酒乡》的简单清楚,而在这部《巴黎寂寞不打烊》拥抱复杂、捕捉多样、保留模糊、而后豁然开朗,这做法理性上是比较没个清楚故事、感性上却更令人回顾点滴甜在心里,终能为那千呼万唤的相遇而动容。推荐关心城市状况、关心年轻人处境、喜欢巴黎、喜欢圣心堂、以及喜欢轨道交通的观众欣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JGJD56aQU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