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好雷] 《海边走走》,很好和快乐是不一样的。

楼主: a122239 (Sharp)   2020-05-17 12:04:38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4744638
我很讨厌安妮特班宁的角色,她咄咄逼人、她盛气凌人,她总是给人“不准反驳我更不能
纠正我”的强势态度,她把生活过的看起来很快乐,然后也要求别人跟她一样快乐,可是
事实上,这样的生活连还好都称不上,而她的自以为成了压迫,让她的丈夫还有儿子跟着
变得不快乐,悲哀的是,她还认为自己很快乐,只是更让我讨厌的,是觉得自己和她好像
。最近发生了许多事,过去过于忙碌没时间意识到,直到疫情让公司生意变差,多出了很
多时间去想、去审视自己到底怎么了,越是仔细去想,就越是发现原来自己只是假装自己
很快乐罢了,皮笑肉不笑成为了习惯,回头去寻找问题症结点,才知道是自己造成了这不
和谐,可就在试着低下头去认错、去弥补一切时,又会把想说的话吞回去,并且再次讲出
不会让情况变好的话,但就和葛瑞丝一样,“只是为了不让自己的生活变调甚至崩塌,于
是才萌生的歉疚根本徒劳无功”,因为或许我们都不曾觉得想要(要求)别人在和自己相
处时是感到快乐的有何不对?
是因为这样子的自我投射,让我在看《海边走走》时有很多感触,即便我是真的不喜欢葛
瑞丝这个人。凡事总有一体两面,一件事的过程与结果从来都不能只看单面,《海边走走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没有是非对错的,可能你说葛瑞丝和爱德华的29年婚姻会走到如今
这步,是因为爱德华的出轨,是因为他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就像葛瑞丝指责他的那样,是
他破坏了结婚时的誓约;也可能你会想,是强势的葛瑞丝让爱德华喘不过气,她没发现他
变得不快乐,而让他变得不快乐的是她,一路走来的消磨让他憔悴不已,感叹著夫妻关系
只剩配偶栏,所以就算没有了第三者,心力交瘁的爱德华还是很大机率会提分开的。他有
错她没错,她有错他没错,在这段关系里他们其实都错也都对,没有人是真正的主因,可
却是他们一起把婚姻推落了悬崖、粉身碎骨,然对于他们来说,对方才是亲手扼杀婚姻的
凶手,正因为同样处在这段关系里的葛瑞丝和爱德华都没办法公正客观的去找出问题点、
去让挽不回的婚姻好好画下句点,所以电影才安排了“第三者”、也就是两人的儿子杰米
,同时以有关(儿子)与无关(旁人)的角度来看、去平衡看待“父母(葛瑞丝与爱德华
)离婚”这件事,让观众得以平心静气的去感受他们两人于其中的汹涌澎湃。
“很好和快乐不一样。”
“谁真的快乐?很好就好了。”
其实《海边走走》就像一场辩论赛,不论是葛瑞丝与爱德华,还是杰米与葛瑞丝,他们与
其说是争吵,倒不如说更像要把对方辩倒,他们不是没办法达成共识,而是因为他们以为
的不一样。就像是葛瑞丝怒甩爱德华一巴掌,让本来因杰米睽违多月终于回家的开心气氛
变调,而杰米从楼上跑下楼看到厨房被母亲东砸西摔的惨样,无奈的问著葛瑞丝发生了什
么事,她带着怒气的说著“我要他有反应!我要真正的婚姻!”,杰米只是一脸愁容的认
为母亲对待父亲太凶、太苛刻了,是她让他不敢对她说出真正想法、是她让他变得抑郁寡
欢,可葛瑞丝却不这么想,她觉得丈夫在这个家过得很快乐,有她所以他很快乐,没有什
么所谓还好这种事,她不认同儿子的想法,还反过来用近似逼问的口气问他过得怎样,说
希望他过得(和她一样)快乐。这样子的辩论直到后来都还在持续,连对夫妻关系的定义
都能辩,不能说是葛瑞丝强词夺理,只能说是她所想的、所要的,和杰米还有爱德华不尽
相同而已,
有趣的是,在第一晚的不愉快之后,每个镜头里都会有杰米,有时是葛瑞丝与杰米,有时
是爱德华与杰米,在有些时候会是杰米和他的朋友,没有人是独自一人的倾吐自己的想法
,因为导演知道这是不够客观的,如果只单独让一人出现,观众容易对他或她产生偏颇,
所以才会让杰米贯穿整部片,他像是个倾听者,也是个倾诉者,同时还是个分析者,他夹
在两人中间,必须得综合父母亲的想法与说法,来回奔波于葛瑞丝与爱德华,时而传话时
而提出建议,不是要当父母间的润滑剂,而是要让他们都能明白过去不明白的事,告诉父
亲他不该在母亲面前假装,不该让母亲错以为他很快乐,不该再用他的默不作声对母亲造
成伤害;他也想告诉母亲,希望她明白这段婚姻的结束,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有时能做
的往往只剩放手与面对,假使仍旧执著著,勉强把对方留在自己身边,最后就是两个不快
乐的人过著不快乐的生活直到终老。
我想这是杰米希望葛瑞丝能理解的,但葛瑞丝就是不愿也不想去理解,于是她才会拼命拉
扯住爱德华,就连离婚协议书也不签,她只想说服爱德华回来和她一起修补婚姻,想用两
人孩子来绑住爱德华,而最后真正让她醒悟的,不是杰米对她吼著的那句“妈!他爱上别
人了!”,而是爱德华新对象告诉她的“当时我觉得有三个不快乐的人,现在只剩下一个
了。”,狠狠的打脸葛瑞丝自己、更把她用力打醒,过去她最喜欢把快乐二字挂在嘴边,
觉得不管是她还是爱德华、杰米都很快乐,应该是要快乐的。结果怎么最后当爱德华想要
追求快乐时,她又拼了命去反对呢?
我很喜欢《海边走走》里一些观点的阐述,第一个是葛瑞丝和爱德华在律师事务所里的那
番对话,两人对于婚姻观念、夫妻关系的不同解读,对葛瑞丝来说,婚姻是用来传宗接代
的,他们关系的延续是透过孩子进行的,所以就算签字离婚了,爱德华还是他的丈夫、也
还是杰米的父亲,这是不会被改变的“事实”,但对爱德华而言,这纯粹是葛瑞丝的个人
“观点”,她仅不过是把她自己的“观点”加诸在这件事情上面让它成为了“事实”而已
。身为观众的我相当矛盾,我是认同爱德华的,可同时我却也没办法去反驳葛瑞丝,关于
夫妻的定义他们似乎都是站的住脚的,这就让我想到《金都》里张莉芳和Edward的观念碰
撞,“如果不爱对方还跟他结婚,那算不算假结婚?”、“结婚证书不过就是一张纸,一
张具有合法效力的纸”,同样的疑问套问在葛瑞丝与爱德华身上亦能成立,夫妻关系的成
立靠的是“什么”?
再来,是当杰米想方设法要说服葛瑞丝去面对这件事时,他提出世界各地每天都有许多孩
子活活饿死,而他们即便不舍也只能去面对,若是平常葛瑞丝说不定是会认同杰米的,可
情况不同的是,现在要饿死的是杰米、是她的孩子,现在婚姻岌岌可危、家庭面临破碎的
是她不是别人,她怎么有办法像无关紧要的第三人那样去欣然接受、坦然面对?这样的没
办法又可回到上面说到的公平、公正的事,可以看见导演于一件事上放入不同观点、用着
不同角度来切入,竭力维持着平衡,让角色们的“私”不会去遮盖住事情的两面、多面性

初看《海边走走》时会忍不住同情爱德华、然后对葛瑞丝产生厌烦,可随着剧情往后,透
过他们的对话,会慢慢的将这偏见矫正,从中学习到对错是非的断定从来不能只听一个人
说、只看一个人的反应程度,而在一段关系里,缺少的永远不会是自认为,而是真正的替
对方去想,不该把自己错误的以为加诸在对方身上。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关系到了尽头
,伤心可以、气愤可以,只是在这些情绪过后,要收拾好自己去接受,不论时间长短,唯
有如此才是重新再找回快乐的方法,好似电影下的注解,分手快乐。分手然后快乐,因为
你还有对方,都从一团糟里解脱了,于是分手不再是件悲伤的事,而是会让自己还有对方
再次快乐的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