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请于连结:
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2599123383332873541335542/9608554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热血、改革、蚵子寮,港边阿公阿桑也很Rock!
电影英文名:Small Oyster Rock in Kezailiao
音乐往往是为生活带来美好的一环,独享受不如众乐乐,台湾有着越来越多的音乐日活动
,不管是爵士乐季、独立音乐人发表的沙滩狂欢、或是台湾音乐盛事金曲奖,都在每一年
度对你我在台湾的音乐小日子做出点滴的回忆,而在这些政府补助的大盛事外,地方上那
些小乡聚落是否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台湾音乐策展纪录电影《蚵子寮渔村纪事》,是一部在海边小渔村蚵子寮乡亲和在地青年
们,联手策划“蚵寮渔村小摇滚”第二届的纪实影片。原本在过去兴盛的渔港在经过岁月
与行业转型之后转为乏人问津,一群曾经生活在这家乡的年轻人和港边家庭们,试图在这
渐渐被时间冲淡的土地上找到自己留下的曾经,还有一场美丽花火的音乐盛宴。
有起有落是每个城乡都有过的历史曾经,台湾渔业的发达自今虽然在国际上留有些不名誉
,但经济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不管是远洋渔业或是养殖场,风水轮转,许许多多的原
因让往日风光不在走向没落。
2016年由魏明毅所写的《静寂工人-码头的日与夜》就探讨著台湾渔港从兴盛逐渐走向衰
败的过程,有说著这些靠海靠港吃饭的讨海人和货运工的人生故事和轨迹。而不管大港口
或小渔村要迎来全新的一页,后续是否可以继续写下动人的故事?
《蚵子寮渔村纪事》是一部策展纪录片,全片主要以台十七省道旁一个过去繁荣的渔港,
因时代变迁而成不起眼的小渔村如何经过全村动员而转变成吸引上千、万人一年一度来朝
圣的“蚵寮渔村小摇滚”。
里面没有太多漂亮和华丽的转场,或有头有脸的策展大团队,而是一个个当地居民和地方
打拼归乡的青年一起促成的地方音乐盛会,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吸引了许多乐迷乐团和年
轻人一同在这个地方渔港内同乐,共同为摇滚点头、摇晃身子。
影片中有趣的地方是这个港口团队非常在地,渔村的大家没人听过独立音乐、也非文艺青
年、玩过地下乐团几乎没有。
他们只是地方的讨海人和补网的婆婆妈妈,还有一些到大城市找出路的当地青年们,在意
识到自己过去童年和回忆的沙滩和风景正在逐日消失下,想要为这个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
留下些什么,或是找回一些自己家人过去的点点滴滴,所以举办了这场名为音乐祭,实际
上是一场让大家不要忘记渔村繁荣和这里每天那日出日落的今日美景。
以一场摇滚音乐会开始,实际上是蚵子寮居民的乡愁与记忆。当人口慢慢流失,沙滩因为
海平面升高渐渐缩小、被政府征收土地,和越来越多推叠在港边石粽子。等到发现后想要
去找回过去那些,没想到却是难上加难,很难去拼凑出完整的样貌,许许多多只能靠着长
辈的记忆去描绘,却少了照片和有过纪录的证明。
虽是一场乐团、义工、当地居民打造出的奇蹟音乐会,但却也更让人感受到那昙花一现的
寂寥和渔村不管如何点缀却也繁荣不在。
《蚵子寮渔村纪事》虽然是一部以纪实策展为主的纪录片,但同时它并不是以“音乐祭”
为初衷出发的电影。摇滚只是一种夺取现在年轻人们和网络用户的目光,实质上的真正原
因反而是:不要忘记蚵子寮这个渔村的过去、别忘了你是从哪里来。一个生活的地方有着
酝酿每个人成长的点滴。
更大更多的几万人大盛会并不是蚵子寮所需要的,而是凝聚一个地方大家,让离外青年回
头想想他的家,也许才是音乐会背后所载想叙述的话语。
讨海与养殖都是一项辛苦耗费心力的工作,行业的弱势或改变也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但
是记得那些曾经将这里的故事继续说下去,是让后人知道这个地方那些闭上眼能可见的样
貌。
困留住青壮年在产业匮乏的家乡也许不切实际,但让这些青年们愿意回老家对于自己的家
乡做出一些贡献和喜欢上原先这个生腻的地方,也许才是现在的蚵子寮渔港最摇滚的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