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亲爱的莎玛》在绝望中才更闪耀的希望

楼主: benbenson12 (binbin)   2020-03-08 00:49:54
以下可能有雷
图文好读版:https://loory.tw/for-sama/
~*-*~*-*~*-*~*-*~*-*~*-*~*-*~*-*~*-*~*-*~*-*~*-*~
《亲爱的莎玛》是一部叙利亚纪录片,由瓦黛卡提波、艾华沃茨执导,讲述在2011年叙利
亚的民主运动从原本反政府示威活动演变成武装冲突的血腥内战,女大学生瓦黛在政府军
围剿之际,选择冒险留守阿勒坡,将摄影机化为抵抗极权、见证屠杀的报导工具,记录下
自己与战地医生相恋、结婚,并生下女儿莎玛的生命蜕变历程。
对我来说,一部能在国际上受到关注的纪录片除了拍摄的角度创新有趣之外,更重要的就
是反映或呈现出某个地区值得世界所有人关注的议题与事件。在本届奥斯卡上,《亲爱的
莎玛》与《洞穴里的医院》两部入围最佳纪录长片的作品,不约而同的都把电影放在至今
还发生内战的叙利亚,透过镜头记录下人们身处战乱中的样貌与自身经历,带给观众相当
巨大的震撼。
要了解《亲爱的莎玛》整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得从位于北非的突尼斯,在 2010 年因为
人民抗议示威而迫使时任总统下台、内阁改组,成立新政府的“茉莉花革命”讲起。由于
受到突尼斯成功推翻独裁政权,完成民主转型的影响,北非与阿拉伯各国也开始掀起追
求民主自由,名为“阿拉伯之春”的革命浪潮,而地理位置特殊、坐落在欧亚非三洲交界
处的叙利亚同样也不例外。
当时叙利亚正好发生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农业生产与粮食来源大受影响,使得 2011
年许多民众因为对政府长期累积的不满而走上街头要求民主改革,不过他们随即受到政府
的逮捕,并引发多名警察与抗议者丧生的激烈冲突。同年,在示威与镇压活动越演越烈,
几位军官成立了叙利亚自由军,并获得土耳其的援助之下,原本国内零星的武装抗议很快
就升级为多条战线,分为政府军、反对派与后续崛起伊斯兰国的多方大规模内战。
而《亲爱的莎玛》这部电影的起源,就是以瓦黛卡提波这位向往自由的大学生,原本希望
能拍下自己国家民主化的过程为开端,但没想到随着内战的爆发,这些影片也逐渐演变成
当地人民在战争期间生命长期受到威胁,随时都要担心自己可能在下一秒会遭炸弹或敌军
战机空袭的写实纪录。
电影以导演身为女性和一位母亲的视角出发,从她跟医生好友汉札一同加入抗争、结婚并
生下女儿莎玛,到最后不得已离开家乡阿勒坡的过程,带着观众透过这些角色彼此之间的
互动、深受战乱影响的心理状态,还有这些日子以来她们在医院的所见所闻,不管是救治
帮助在轰炸中受伤的民众,或者经历许多悲痛欲绝的生离死别,《亲爱的莎玛》都让我们
清楚明白一场战争将会带给人们生活多么剧烈的冲击和改变。
《亲爱的莎玛》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就是这部电影以导演手上的摄影机在战争局势以及人
物心境之间大、小格局的切换转变。无论是从机上坠落到城市的炸弹、距离角色远近不一
的爆炸声响、在满地鲜血医院里来往的伤患,或者是房间内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浓厚爱意,
都赋予《亲爱的莎玛》更为多元全面的角度,清楚记录下老百姓在战乱中既无奈却又尽全
力生存下去的真实样貌。
在《亲爱的莎玛》中,观众虽然能看见她们即便身处这个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的环境,仍
会以要拿砲弹残骸来暖手、跟孩子谈论以后当建筑师重建的城市乐观态度来面对,但更多
的是他们在邻近区域遭受空袭时的恐惧,还有在身旁有人意外丧生时难以掩饰的悲伤脆弱
。也正是如此,他们才会这么珍惜著自己拥有的事物,会为一个安静的早晨、孩子露出的
一个笑容、一颗还没成熟的柿子、晚餐后亲朋好友群聚的时光而感到开心。
《亲爱的莎玛》在呈现阿勒坡社会样貌的同时,也不断以导演对自己所提出的疑问,带出
人们随时都必须经历的两难处境,无论是在面对战争威胁时是要离开或留下?保全自身,
或者坚守他们的家园来争取自由民主?甚至是在不惜赌上性命记录当地人民生活的同时,
也面临身为一位母亲是要把莎玛送离阿勒坡,或者私心把她留在身边的这个理性与感性之
间的挣扎,都让人看得百感交集。
虽然全片花了许多篇幅在孩童访问与大人希望能给下一代更舒适的环境之上,但也无法掩
盖医院多次被敌军针对性攻击、城市的断垣残壁,或者他们对空袭已经习以为常、只能听
天由命的生活处境,《亲爱的莎玛》以莎玛的天真无邪的笑容对比外头的残酷险恶,看着
那些轰炸过后因为失去孩子而悲痛欲绝的父母,还有顿时没了家庭依靠,却来不及反应而
显得异常冷静的孩子,都不禁想起 2015 年那张叙利亚难民孩童伏尸在沙滩上的照片,这
些人冒险逃离家园的原因是什么?让人看得相当心碎难过。
实在不敢相信《亲爱的莎玛》竟然是一部纪录片,但也正是如此,导演能鼓起勇气把它真
实拍出来才更让人感到佩服,片中没有高明的叙事技巧,也没有华丽的摄影运镜,剩下的
只有这些人们无比坚强的意志,以及愿意牺牲自己为他人付出的伟大勇气。“妳会因为我
必须留在这里,或者直到现在才离开这里而怪罪我吗?”导演瓦黛卡提波透过《亲爱的莎
玛》以一位母亲相当温柔的口吻,为自己把女儿生在这个地方道歉,但同时她也不后悔当
初做出这个决定,或许她凭的就是希望能对死去人们交代的执著,还有那一份对女儿莎玛
的爱。
如同她说:“我拍下这些影片,是希望妳能了解我和妳父亲是为了什么而奋斗。”《亲爱
的莎玛》就是一部描写着动荡时代下的小人物,整体看似意义深远重大,但根本动机却如
此私人的电影,能获得坎城影展最佳纪录片、英国独立电影奖、英国奥斯卡等奖项不是没
有原因。导演花了两年时间才把原本日常记录的影像剪辑完成,不仅为那些人们留下曾经
存在的证据,也以她们一家在阿勒坡的生活点滴,给女儿写下这封充满歉意的情书,让观
众深刻体会到在绝望之中才更加闪耀的希望,因为这得来不易的东西,才是我们唯一能真
正把握的不是吗?
作者: SecondSeason (季啊夏)   2020-03-08 20:04:00
楼上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