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少年阿罕默德》最无解的根本矛盾

楼主: benbenson12 (binbin)   2020-02-23 22:07:46
以下有雷
图文好读版:https://loory.tw/young-ahmed/
~*-*~*-*~*-*~*-*~*-*~*-*~*-*~*-*~*-*~*-*~*-*~*-*~
《少年阿罕默德》是一部比利时犯罪剧情电影,由达顿兄弟,尚皮耶达顿、卢克达顿执导
,伊迪尔本阿迪、奥利维尔邦诺、梅丽安阿凯狄优欧主演,故事讲述13岁的少年阿罕默德
对于伊斯兰教的信仰非常虔诚,但前辈却灌输他过于激进的思想,导致阿罕默德逐渐对课
后般的女导师产生恨意,密谋杀害她而遭到逮捕,在进入观护所接受辅导矫正之后,才刚
起步的青少年生活也从此变调。
去年坎城影展的主竞赛单元不仅内容相当精彩,每部片也都以各自方式讲述导演自身重视
的核心主题,如果说肯洛区的《抱歉我们错过你了》是以一个家庭努力生存的真实样貌来
带出存在于社会之中的恶,那这部《少年阿罕默德》就是以片中角色恶行来反映社会中存
在的那一点善意,让人在感到愤怒和无奈之余,也能从中获得警惕,或者期待社会能够改
变的正面能量。
这次以《少年阿罕默德》拿下坎城影展最佳导演的达顿兄弟,过去作品就时常把故事设定
在底层社会或人们不常接触的边缘角落,透过他们从纪录片起家,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
沉稳冷静的特写长镜头,聚焦于角色遭遇不幸时所必须面临的选择之上,从中讲述人性的
多元、复杂与矛盾,即便故事里的角色未必最后都有成长或转变,但两位导演以此带出重
点议题的能力,也依旧反映出社会值得被人们关注的现象,牵动每位观众情绪的同时,更
带来许多思考的机会和空间。
也正是如此,由于这些年宾拉登的盖达组织与 ISIS 伊斯兰国相继崛起,欧美国家的恐怖
攻击事件频传,因为人民普遍的恐惧心理,许多地方开始弥漫排斥穆斯林、仇视伊斯兰教
的社会氛围之下,导演达顿兄弟大胆的以《少年阿罕默德》触及伊斯兰圣战士这个敏感题
材,并且没有把故事舞台设定在中东,而是比利时这个人们多半会跟松饼、巧克力和啤酒
等美好事物联想在一起的国家,才得以让观众以相对客观角度去看见真正的问题点。
因此《少年阿罕默德》把故事锁定在一位比利时的 13 岁穆斯林男孩身上,透过角色的性
格、成长背景、家庭关系等因素,深入探讨原本跟常人无异的男孩是如何对信仰深信不疑
,进而产生激进的极端思想。我们能从电影里看见阿罕默德他属于孩子的天真纯粹,也能
看见他向往正义的决心,然而可怕的是在 13 岁这个心智尚未健全的年纪,这些一体两面
的事物也正是他脆弱混乱的心灵轻易就被“伊玛目”灌输错误观念的原因。
我喜欢《少年阿罕默德》里阿罕默德洗手、漱口净身和祷告坚持的描写,不仅是他对自身
行为产生认同的方式,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他对信仰坚定,但正是如此,在当他认为自己
必须为信仰做出行动,首次犯下试图伤害老师的罪刑之后,伊玛目把关系撇清也使阿罕默
德瞬间失去情感与心灵的寄托,至此他不仅完全迷失了方向,加上青少年的叛逆,更使他
听不进旁人的建议与导正,继续朝着错误的信仰道路前进。
在片中阿罕默德遇见许多角色,从母亲、老师、社工、心理医师,到最后农场女孩露易丝
,每人都试图以不同方式进入他内心世界,但最终却还是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为什么会
宗教狂热到犯下罪刑,甚至进入观护所还不放弃杀害老师念头的原因,这都让《少年阿罕
默德》成为一部导演用来呈现社会的“疲惫”和“无力”,抒发我们对自身一直以来坚信
的社会教育与矫正制度没能发挥作用而感到失望无奈的电影。
我们在《少年阿罕默德》都看不见他有什么能经由“正当管道”改变的可能,直到片尾在
试图潜入课后辅导班时,从二楼窗台跌落才真正透露出一点点悔意,而此时是他真的认为
自己犯错,想跟老师道歉?又或者只是想暂时求救,等待下次能够行凶的机会?虽然我们
不得而知,但某种程度上却能从中看出达顿兄弟隐隐透漏出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不会学乖,
还有在经过长久努力过后,或许有时以暴制暴才是唯一解法的意识形态。
由于邻近法国,比利时从 19 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就有许多法国殖民地的北非穆斯林移入,
加上二次大战之后急需战后重建复兴,引进大量土耳其与摩洛哥等地的劳工,更使得比利
时穆斯林人口增加,不过就如同《悲惨世界》所描述的现象,政府对外来移民的不重视,
进而引发社会与职场上的压迫歧视,也使得穆斯林逐渐产生不满与反抗的心理,恐怖主义
自然应运而生。
《少年阿罕默德》不是认为少年的过错可以被接受,更没有试图帮他洗白,我想最终是想
给观众看见这些事件产生的背后原因,让我们能够关心这些不常接触,或者多半对他抱有
偏见的人们。阿罕默德会因为自己爱慕的女孩是位无神论而感到愤怒,但在他重重跌落地
面之后,喊出的名字不是他每天坚持要祷告的阿拉,却是家中希望他能变好的妈妈,我想
这种在危急时展现的本能反应,就是达顿兄弟在无法改变这些极端的失望过后,仍旧相信
人性本善,是后天让恶人变得邪恶的证明。
我喜欢《少年阿罕默德》在农场跟露易丝对峙的那场戏,比起在经历创伤无法面对阿罕默
德的女老师,露易丝在清楚阿罕默德罪刑的情况下仍释出善意、表白,并且在收到必须信
教的荒谬回应之后勇敢为自己挺身而出,不仅让她成为一位鲜明立体的角色,也间接显示
出西方主流价值观对信仰自由与人人皆能独立自主的思想。
整体而言,《少年阿罕默德》在呈现人性的多元与复杂难懂相当值得肯定,非但没有妖魔
化伊斯兰教,还透过让女性穆斯林成为受害者来呈现每个族群里都具有的极端现象,并带
出错的不是宗教而是人的观点,既批判又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或许达顿兄弟成功捕捉到同
件事因为不同思想而产生的一体两面,就是这世上最无解的根本矛盾,最终,既然无法影
响已经深受其害的个体,我们是否能从大环境去改变?减少这类情况的产生?我想这才是
《少年阿罕默德》整部电影的核心主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