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资讯页
久闻本片大名,去年就把它加到观看清单
却一直没有时间去看,还好奥斯卡后重新上映IMAX,抓住一个有空的晚上去美丽华看这片。
事前没看过什么资料,只知道这是一战片,某位youtuber提到他觉得这部不错,不过对战场的呈现好像太唯美了一些,就这样。
我觉得这部片的美术,包括造景,物件这些工作,都非常优秀。不论是战后的战场,各种坑洞,铁丝网残骸,尸体,老鼠、战壕的场景,里面百无聊赖的士兵们,或是法国乡间小屋,樱桃树,乃至士兵的装备,都考究详尽,看得出颇费心血。
而这部片的运镜方式也十分成功。大量近距离跟拍的镜头,搭配一镜到底的技法做出远近的切换,让人看得相当过瘾,也很能带入主角的第一人称视角,让观众的心情和主角紧紧系在一起。
比较可惜的是剧情安排有些必须取舍之处,有些地方还是难免出戏。见下。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我可以理解这部片意图用不一样的方式演绎战争题材。这部片没有中途岛之战那种磅礡的海空战场景,也没有那种万人冲锋,枪林弹雨的激烈战斗。少数的枪砲场景也是一颗颗的打(没错就是在说最后德军砲击那段,那砲击声让人怀疑德军真的像他们说的以逸待劳,准备瓮中捉鳖吗?),要说刺激,我觉得矿坑那段还满刺激的。
但导演确实让战争呈现一种很文艺的色彩。你可以说它演出的是一首诗歌中的战争。
诗歌不会描写战争中谁有多少士兵,谁推进多远的距离去掩护友军,谁又用了什么战术,那是写实的战争片的责任。如果用艺术作品的角度来欣赏这部片,可能会好一些。
我自己觉得比较出戏的地方有几个:
主角朋友被德军插死后,没多久旁边出现一大堆友军,而且还坐着军卡吵吵闹闹的前进。敢情你们刚刚站在棱线上往下看的时候没看到他们?
然后那队士兵看起来—我说看起来,有错可以纠正我—跟主角一样是英军(ok这边法国人又中枪了,战场在法国,交战双方是德国人和英国人,唯一出现的法国人是个躲在地下室的家庭主妇lol),既然英军车队可以在那个地方大摇大摆出入,那前面搞得两人好像每一秒都冒着生命危险,是在哈囉?
我知道这可能可以有合理解释,通讯切断,战线不一样,甚至指挥官彼此有心结...问题是观众看到这里很难不萌生这种想法,而电影也没交代。
然后就是主角昏倒醒来后,不只天黑,甚至都快天亮了。主角可能不知道时间快天亮,但至少知道天色黑了要快赶路吧?结果就开始逗婴儿、送军粮。好,或许主角这时就知道他已经接近目的地了,所以休息片刻轻松一下,但是这桥段摆在这里依然很冲突。特别是几小时前他才毅然拒绝继续搭车,理由是要更快赶到目的地。
最后天亮了,看到一队友军在做进攻发起前准备,士兵们正在检查钢盔,帽带,S腰带,弹袋,左右鞋带...不是,他们在听一位同袍唱歌。然后主角这时也不去问他们知不知道第二营在哪,就这样坐下来听歌,相反一大群士兵也没人在意这个陌生人哪来的...
所以我说这是一部诗歌的电影,因为不能用常见的大场面战争片待之。大多数的战争片往往用大规模的战斗,有序的逻辑来吸引观众,因为战争本来就是这样。但我觉得这部片是用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方式呈现。虽然我对这种方式的感受比较中性一点,并无特别好恶。但撇除剧情,在视觉上,这部片的确让人觉得很过瘾。结尾,主角坐在树下那一幕,仿佛在思索上校那句:
今天叫我们撤退,下礼拜会有另一批人叫我们进攻。
是啊!看了这么一段出生入死的冒险,观众都觉得这应该是可比突出部战役的胜利。结果对长官来说,这不过是一道例行性的命令罢了,下礼拜,也许几天后,另外一组士兵可能又要做一样的事情。我也许不特别喜欢本片的剧情安排,但这记回马枪确实是剧情的画龙点睛之处—如果称得上是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