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想必复杂多样 不是业内人士 仅从观众角度提一点
韩国电影极重批判性 戾气深重的东亚社会 韩影这点着实讨喜
工业化程度高 类型片成熟 深具娱乐性 是韩影的根基 批判则是韩影的精髓
佳片名作自不必说 就连不少无脑爽片 韩国人往往也爱在其中捎带点人性批判
十几年来看了百部韩影 有时感慨
韩国文学声名不彰 大概是因为韩国人把对人性对社会的思考都倾注于电影艺术之中了
这也是韩影风靡大陆十多年 远远抛开小众日影而至今不衰的主因
习惯小情小爱的台湾商业片 近几年却接连出现 目击者大佛+阳光普照 这种片子
私以为它们都有韩影的影子
说回台湾
台湾有理论上的自由创作环境 也有丰富的现成素材
但碍于政治现实 是学不来韩影的批判性的 顶多浅尝辄止 隔靴搔痒
因为批判来批判去 终究绕不开政府绕不开历史
比如台湾电影人如何处理电影里的公权力 如何处理史观?
韩影批判公权力不遗余力 甚至偏执
而台湾蓝绿仇恨政治 雷区太多 观众热衷政治审查 所以难以处理
举个例子
比如贪赃枉法拍多了 总会有部电影让你觉得它在影射谁
这种情况 韩国观众意识里是把人民和政府对立
而台湾蓝绿脑 把电影和"我"自己人的政府对立 恐怕所在多有
至于史观争议 更不必说
以往《艋胛》的本省外省 《赛德克巴莱》的亲日仇日
都是浅尝辄止 不敢深入 比之韩影 层次差远了
《KANO》《返校》量少可以 有新颖正义之感 掌声压过嘘声
但这种片拍得多了 不满的人势必认定这是政治攻防 会反击
台湾电影界多多少少会成为意识形态战场 结果就是观众审美疲劳
国片本就市场小 弄来弄去更没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