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小偷家族、寄生上流、小丑的犯罪界线

楼主: mctpon (瘦下来之前叫胖胖)   2020-02-18 11:05:31
※ 引述 《raura》 之铭言:
:  
: 刚看完《小偷家族》。
: 本片的步调让我好像看到早期日影,
: 用零散、意义不明的生活片段组成,
: 最后再以重大事件带出真相。
:  
: 跟近年常看到的日影比起来,
: 步调比较慢,很难让我聚精会神,
: 但演员的演技比较平实、不浮夸,
: 实在非常少见。
:  
: 只是要得较商业取向的奥斯卡是非常困难,
: 个人也不觉得它有比《寄生上流》好看或优秀。
:  
: 回到标题。
: 本片出现两次男女主角对偷东西的想法,
: 类似不要偷垮店家就好之类的,
: 还有他们一家人道德观念不高,
: 为何在本板会得较多同情,
: 不像《寄生上流》、《小丑》受到许多人攻击?
:  
: 个人觉得可能类似《寄生上流》补先生说的界线吧!
:  
: 所谓不偷垮店家就是一种界线,
: 就像味道和内裤一样,别被人闻到或发现就是不越界,
: 既然没越界就没什么好谴责,
: 合理化犯罪也不是不行,
: 但前提都是不能威胁自己所在的地位。
: 《小偷家族》的犯罪只是偷吃的穿的,
: 最多砸个车偷包,随手“救”一下小女孩,
: 大概只有家里有做生意或有车的人会不太爽,
: 对观众来说根本无关痛痒。
: 这些主角从没想过突破他们阶级的界线,
: 一直乐于欺骗和偷窃的生活,
: 当然也不可能多努力或多善良。
:  
: 本片让我恍然大悟,
: 讨论另外两片的主角不努力、合理化犯罪是假议题,
: 谁真的在乎虚构人物要不要努力,会不会犯罪,
: 真正在乎的其实是,
: 有些穷人居然不安于贫穷,妄想晋级。
: 想晋级就算了,还不保持谦虚,
: 说穿了就是没有使用弱者的表情或态度,
: 结果让部分观众感受到威胁,
: 或觉得这些鲁蛇在挑衅什么,凭什么能成功?
:  
: 在我看来本片不少合理化犯罪的地方,
: 明明是诱拐小朋友,却暗示爸妈吵架虐待,
: 所以小朋友在主角家比较幸福,
: 观众看着看着也觉得这对小孩比较好。
: 结尾大量的脸部特写,欲言又止及困惑无力,
: 其实就是在对观众说话,让观众产生同情心,
: 觉得他们是弱者,被警察们误会逼迫到讲不出话来
: 真希望他们能团聚、获得幸福啊
:  
: 所以说《小偷家族》太高明了,
: 高明到观众看完还不觉得这是合理化犯罪,
: 只觉得心暖暖,情感动人,而不是活该被抓、真是一群坏蛋,
: 甚至开始认同“没有血缘关系也可以成为家人”这种概念。
:  
: 当然导演也不是没有点出这群家人的现实,
: 譬如没念书的小朋友知识有限,
: 诱拐小孩是自我满足,并不是真的对小孩好,
: 奶奶其实只是利用孙女(?)赚钱等等。
: 但另外两部片也同样有点出主角犯罪的现实与困境,
: 在本板还是受到许多道德批评,
: 可见让角色即使犯罪,
: 也要有态度与行为上的界限是如此重要!
: 观众就会帮忙缓颊,啊其实他们没那么坏这样,
: 而忽视如果他们没被抓,
: 他们就是一群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啥错的人。
:  
: 题外话,日本还真爱仪式行为,
: 从各种影视作品都看得到这类意义不明的动作,
: 连小朋友偷个东西也要有仪式才能拿,
: 这是什么样的民族风气?
果然不一样的人就能看到同一件事但另一种不同面向。有一句话说“人们都只看到他们想看
到的事,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
我的解读是:先不论他们看到了什么但他们之所以相信,是因为他们相信经由他们自我的人
生观、价值观等经验法则及逻辑总结等等会在他们处理一件事情、接收一则讯息后给予他们
的"结论",这也是构成他世界观的基石。但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如果我们能够
就一个普罗大众的价值观为目标来设计情境,在给予对方特定的资料的同时去引导对方从你
给予的切入点来观看事件,最后让他自己得出那个我们预期的结论.....那我们岂不是可以
操纵人的观念,情绪,跟行为了耶!(谁再跟我争论爱情是直觉及非理性的而不讲理性与逻
辑的我就能洗脑她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奉俊昊的作品里从不会很明显的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让观众自己去感
受,当然,可能也是想说在不同的立场中没有人会是纯粹的好人或坏人吧,说他的叙事是中
立的云云......但看完这篇文章及留言后我有了一个想法:在叙事上他或许可以做到中立不
偏颇(假设那篇文章内容可信,不是乱写),但他可以让观众从"他想让观众看"的角度切入啊
,那么当观众从"他们自以为是他们自己发现并整理的资讯"中总结出他们自己的结论时....
.其实那个结论也是被操纵的。
但当然,总会有一些非主流观点的人能看出一些端倪或另一种解读方式;因为这种人的观念
已经前面提及的"设计者想打动的价值观范围"内了,所以就算你丢给他们一样的资料引导他
们去思考出你想让他们下的结论,但因这些人对世界的解读方式跟多数人不同所以得出的结
论本来就会与设计者预期的结果不符.......只能说懂得引导人思维的人跟能以非主流观点
看事情的人都好厉害哦,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才能,不知道是天生的呢?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呢?(想学+1)
好!回归正题,刚刚看到一篇留言在说:在他眼里至少离家出走的少女在《小偷家族》中感
受到了真正的家庭感,那点让她很感动,难不成为了不做错事,就让小女孩依旧待在会被家
暴的原生家庭吗?所以这篇留言的感受的重点会放在:犯罪的事实的背后其实是有着让人认
同的人性闪光点以及价值,而那一点光彩让犯罪变得不再是重点了。
至少,这项犯罪还让一个有着家暴史的小女孩感受到了家庭的感觉,这搞不好是她目前悲惨
的一生中最接近幸福的时光了,不是吗?
最后的总结是:这些是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东西。
(当然,留言还有别的但这边我只拿讨论家暴小女孩来做比喻,我可能没有完整了解原意但
应该差多少,理解错请见谅.......XD)
而在原po眼里看到的则是影片意图使人接受犯罪合理化(其实我觉得是犯罪合情化,要到接
受犯罪合理化应该还没这么容易),他的说法是:在给予一个让人能感同身受的理由跟一个
好故事后,人们好像就能够接受甚至无视做错事这件事情本身了。
像他觉得这个故事的讲述方式就会让人觉得:这项犯罪还让一个有着家暴史的小女孩感受到
了家庭的感觉,这搞不好是她目前悲惨的一生中最接近幸福的一刻了,不是吗?
但对原PO来说这就是让人接受犯罪合理化的手法啊!
当你再一次看完上面那段叙述的时候,如果妳的想法是就算你依然不认同诱拐这件事,但至
少你是能够感受到,在这件错误的事件里带来的结果不完全是负面的,或许在其中也包含着
一个小女孩第一次感受到被爱、被人珍惜这几点的价值也是需要被看见、被赞扬的呢?如果
你心中对这个逻辑有一丝的理解或是认同......那恭喜你,你又更加深了对“法理不外乎人
情”、“情理法,情摆第一位”这类型的观念一次,并且对你你脑中对"什么情况犯罪可能
合情化或是合理化"的数据库加进了几笔资料,当这个数据库里的资料达到一定的数目时,
我们是否可以合理的猜测你会逐渐加深两个观念
1. 你了解犯错(罪)这件事不一定总是怀着恶意。
2. 事情是错了,但却造成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或让某个绝望的人重获希望等无价的收获

如果你开始可以接受这样的观念,你就在一件犯罪事实无争议的情况下,从一个设计者所选
择的切入点看事情,再加上一些人物性格刻画让让你觉得你跟角色有着一些相同的善恶标准
,或是这个人坚持某项在现实被人称颂的美德,如:看到老太太就算是处于危险之中也要扶
她过马路、抢劫过后只找到少量食物,角色都要饿死了但笑笑逞强分人一半食物。在这些场
景中你都在被灌输这个角色其实不是坏透了的设定。
来个我觉得夸张但还是很常见的例子:追着偷东西的角色的店老板在追逐中突然病发昏倒了
,你不继续跑反而背对方去医院。这种明明是主角做错事造成老板昏倒,但当他背老板去医
院后,通常就会迎来相互和解的场面,老板搞不好还会谢谢这个罪魁祸首救了他一命。然后
就有机会触发:"预定未来洗白"或是"坏人中的好人"BUFF........守序邪恶嘛!每次看到这
种处理方式在逻辑上能理解但情感上不能接受。
好啦,再拉回来。那么在设计者默认的价值观范围里的这些实验组们在接受了这些讯息后,
大脑就开始经由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经验法则及逻辑总结出来了一个结论作为这一次的
学习成果UPDATE进你原有的数据库中作为未来你完善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及行为准则等等的参
考材料之一
但这个自己得出的"结论"有可能是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被灌输的吗?;全面启动里说:只要
在人的脑子里植入一个想法,甚至只要一个念头,它就会自行成长茁壮,你挡都挡不住。(
原文忘记但意思差不多) ,很有道理?不是吗?简单的几句话浓缩了我前面大部分的内容
最后我想说: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但东西还是同一个东西,当你有了越全面的角度
那你看到的东西也就越接近它原本的样子,或许有某一面最讨你喜欢你觉得最顺眼,但不要
丧失了懂得欣赏其他角度的美感的品味跟想像力,扩充自己的数据库。
比如你不擅长冲浪,那你一定没办法体会冲浪的爽感在哪,但你能够经由别人口中了解什么
是他们眼中的冲浪,又为什么会喜欢它,去想像它难在哪?从失败中一步步进步中得到的成
就感又有多迷人,到最后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冒生命危险去追巨浪,当你了解到的讯息越多时
,你依然不会冲浪,但你就会懂得如何欣赏冲浪的美了。惊爆点(新版)里面有段对话依稀是
:“不觉得极限运动很危险吗?”对方回答:所以才这么美啊!还是才有价值?我觉得两者
皆是。
其实我是认同原PO说的“讨论两部主角不努力、犯罪合理化是假议题”以及我解读出的“意
图使人接受犯罪合情及合理化”。
事情在大众价值观来说是有对错的,但有没有发生过你明明知道这件事是错的但你依然会做
想做甚至一直在做的情况呢?我就有啦!还不少!
我认为人们越来越习惯"人会犯错"这种事,越来越无感了;在电影里面,多少主角行着犯罪
的事实解救世界,又有着多少的主角以违法的行业为生,但好像总是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或
者是为了生存的妥协,在有的结局里这些犯罪者甚至与抓捕他的警察产生惺惺相惜之情,最
后放他一马让其得以全身而退的结局也不少见。
而观众居然可以接受这种结局?为什么?就心理学角度来看,观众当然希望这个他关注了两
个小时,行事不走正派路线却依然有着自我道德底线,外表充满魅力,犯罪的目的是为了救
助他人,比如是帮家人还赌债、完成朋友的遗愿、资助战友的遗孀这些好事的人能够脱身啊
!这个人只是用了常规方法做不到的事情并且让他人得到了幸福,是在帮助人啊!
然后你就开始自我说服:他是在做好事,只是用了非常规的手段,而且这种事情用正当的手
段是做不到的,甚至不给你选择的余地,犯罪就是唯一的方法,这时简单的来段宣言:“我
不懂如何用正当的方法况且时间上不允许,所以只剩下唯一一个我最在行的方法,违法!”
搞不好还能拍得气势十足帅一波?
现在真的还有人CARE你看到的影片中那些主角达到目的的手段是什么吗?
有人记得惊天动地60秒里面开头就已经过著退休生活的凯吉是为什么要偷车吗?因为要救他
弟弟一命。
没办法,哥哥嘛!弟弟出事擦屁股是应该的。
那他弟做了什么导致要哥哥要帮忙呢?因为弟弟搞砸了一笔50辆车的.....偷车生意
所以为了救家人,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再偷50辆车交差。老队友们也很有义气的相
挺来偷车了,然后就是各显神通偷着各式的车,各人有着各种的偷车必杀技,蒙太奇片段闪
过一辆辆从主人手中被偷走的车开进货柜准备出发......老实说,这个片段出现时我当时感
受到的是大伙意气风发,进度十分顺利......Hello?现在回想那个画面,我感受到好像只
要初衷跟目的对了,手段跟方法......不是重点(笔记)。
其中有一台对凯吉来说犹如女神一般的车,他面对它的时候甚至就跟约会一样,他对它的一
切是那么的熟悉......然后他就把有主人的它给偷走了!这一刻我才懂横刀夺爱才是爱的真
谛,你要是真的喜欢她,就算她有主人也要把她偷过来!我觉得我又学到了什么(笔记)
再一次,只要你爱她,手段跟方法......真的不是重点。
电影里还有一个重点一直在用各种举例来让我们能够更快的吸收及了解:只要你没被抓到,
做什么都跟没发生过一样。这条算是放诸四海皆准的金科玉律了,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在人
生的某个时刻学到这个重点了,就不解释了。
总而言之,惊天动地60秒是部好片,9000万的预算,2亿3000万的票房或许不是超级好的成
绩,但就算是现在不小心转到了还是有让人停下来把它看完的魔力,画面表现、诙谐幽默的
台词、有头发的凯吉跟年轻的裘莉,团队合作等等元素组成了这部20年前的经典.......
现在我已经忘记凯吉他们最后是平安脱身还是政治正确的伏法赎罪了,但我没有忘记开头凯
吉是以一个从没被抓到过的传奇偷车贼头衔过著优渥退休生活的角色出现的.....只能说平
安下庄还是有可能的。
这种类型的电影20年来不知在多少人的心中种下了一个念头呢?
从原本短短的推文变成一个乱七八糟的长篇大论,也不知道有没有跑题
作者: Stanley70412 (只是一颗寂寞的星星)   2020-02-18 11:12:00
推一个,本来关于小偷家族的部份也想po一篇,但你把我想讲的都讲完了XDD
作者: Endlesswintr (邪恶鼠博士)   2020-02-18 11:41:00
楼主心思细腻,看用词应该是 data scientist,给推一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