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蜜蜂与远雷》,世界在鸣响。

楼主: a122239 (Sharp)   2020-02-08 11:31:40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4497240
由作家恩田陆构思12年、费时7年所写完、厚达600多页的《蜜蜂与远雷》,史无前例的拿
下日本文学界向来被认为无论是在喜好口味、评选标准都不一样的“直木赏”与“本屋大
赏(书店大奖)”,在2016年的日本文坛引起一阵热议,恩田陆超群的文字能力不只征服
评审,也征服了读者,而《蜜蜂与远雷》的成功使她成为首位、同时也是唯一一位两次夺
下本屋大赏的作家。以“音乐”为题的小说不少,然恩田陆备受赞赏的是,她丰富的文藻
语汇,灵活切换于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之间,细腻的描绘著四位主角与音乐的关系与情感
,用字用词精准有力,生动文笔让音乐被叙述的栩栩如生,读者仿佛都能从从一页一页的
文字海中听见倾泻而出的旋律。恩田陆运用文字来让剧情有了画面感,她把音乐变成一个
问号,而四位主角欲追求的正是藏在音乐里的答案,整个过程他们所感受到的、体会到的
,亦是恩田陆想要传递而出的。
《蜜蜂与远雷》出版后被普遍认为是不可能改编成影像作品的小说,而在改编消息传出后
也没有被很多人看好,直到电影上映后质疑声才渐渐变小甚至不见。石川庆导演的《蜜蜂
与远雷》我不知道改编了小说里的多少部分,但是我自己很喜欢这个版本,不论是视觉上
或者是听觉上都令人享受沉醉,四位出色演员不凡的演技表现,时而强劲凶猛时而温柔哀
戚的音乐碰撞,两者融合为一后的入魔之态,随着双手在琴键上来回游走、指尖在黑白间
来回跳动,镜头从正面、下面交互切换著,他们投入于自己所弹奏的音乐里、那难以言喻
的复杂表情,都确实让我寒毛竖了起来,每刻屏息以待后续发展。
电影舍弃掉原著小说里多数由风间尘为主的剧情,改以天才少女荣传亚夜的今昔转变与领
悟做主轴,“从音乐中寻找自己心中真正的声音”为贯穿,强化了四人间的情感羁绊,使
过程到结果是笑泪交织的,特意给了更多时间给亚夜,以大量的与母亲回忆片段穿插、于
雨中奔腾的黑马影像、由昏暗转为明亮的灯光等,去呈现她的内心、她的转折、她的变化
,把尘挪为辅助角色有两层用意,ㄧ是为了激活亚夜这个角色,就好比亚夜帮助了马萨尔
练会了那段练不会的乐章,尘的澄澈无暇扫去了亚夜的阴霾,而马萨尔完美的演奏刺激了
尘对即兴曲的灵感。二是为了让中心讯息能更被强调,寻找的过程是要放弃还是坚持?天
才的头衔是助力还是压力?说穿了都是取决于自己,就如同获得音乐大师霍夫曼推荐的尘
,会是霍夫曼最后留给音乐界的礼物还是毒药?都全看评审(听众)如何认为。
《蜜蜂与远雷》很直接的把观众带到主线、备受瞩目的十周年“芳江国际钢琴大赛”里,
并用三次预赛里的第一次预赛,简洁明要的透过旁人口述,来向观众介绍四位主角。他们
的来历、背景、参赛目的等等,过去被称为天才少女,却在七年前的演奏会上突然跑走从
此消声匿迹的荣传亚夜、实力超群,受欢迎程度宛如偶像明星的马萨尔、获得音乐大师霍
夫曼推荐参赛,可在评审们间备受争议的少年风间尘、以及已达参赛年龄最高限制,将此
次视为最后机会的业余钢琴家高岛明石。导演花费最短时间便塑造起了角色形象,接着又
以三次预赛循序、分次的更深入介绍四位主角,从旁人口述转为他们各自的自白,把观众
再深的带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先看着他们的过去,还有身上背负著的,压力也好、梦想也
行、使命也罢,得以感受且体会他们“现在”站在比赛舞台上的各种情绪。此外,也让四
人从陌生到逐渐认识、了解彼此,于不自觉间产生相互砥砺,都希望彼此拥有好表现、相
知相惜的情谊,那种“知音终于寻得”的感动溢于言表。
“有什么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感觉那时候有些事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构成《蜜蜂与远雷》最大的要件是“梦想”,而围绕着梦想在转的是前头提到的“坚持”
还是“放弃”,为了达到想达到的目的,《蜜蜂与远雷》安排了四位主角,于内于外来看
都是相互对照,天才与地才、专业与业余、面对与逃避、坚定与徬徨、甚至连坚持与放弃
都是对照。虽然感觉上马萨尔是给人天才的印象,然我认为他是属于勤奋练习的地才型,
就前面亚夜和马萨尔的久别重逢后的寒暄,她惊讶着他还有遵守承诺继续练琴,多年来的
不间断努力,经过“那时候比追求完美更重要的事”以及之后“严师的追求完美的琴艺指
导”的洗礼,才步步走到可说是顶尖的这一天,和亚夜与尘还是有着差异的,所以我才把
马萨尔放在地才这边。于是电影以“亚夜与尘(天才)”和“马萨尔与明石(地才)”为
四人两组,来去相互凸显彼此的不足、弱项,放大前述提到的那些可能是心态上的或者是
经历、生活环境的不一样所引起的难题,同时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带引出其他人对音乐的
真正想法、态度,还有从预赛走到决赛这一天一路以来,经过相处、交流后各自面对音乐
的“最后决定”。
“世界在鸣响。”
“是你让这世界鸣响的喔。”
我满喜欢《蜜蜂与远雷》将音乐形容为一种赠与的礼物,而弹奏它的人或聆听它的人能自
由选择接不接受。亦很喜欢在寻找答案的途中,不时陷入过去泥淖而动摇的亚夜,马萨尔
、明石、尘他们都没有苦口婆心劝著亚夜留下来比赛或是继续弹钢琴,而是旁敲侧击的告
诉她“放弃了很可惜”,只有评审长毫不留情面的对她说“没有决心成为钢琴家的人还不
懂得放弃会很痛苦”,放弃固然可惜了她的天分,可是没有觉悟的坚持,一旦错过了放弃
的时刻,就再也没办法说离开就离开,倘若这样,那么亚夜在这条路上是会一辈子痛苦不
已的,音乐可以是礼物,却也能够是毒药,电影用这种方式,来证明对于音乐的论点。
我不懂钢琴,也不懂古典乐,可是我看《蜜蜂与远雷》并不会觉得乏味,反而看完、听完
仍觉得意犹未尽,我觉得这是导演石川庆的《蜜蜂与远雷》最厉害的地方,他将厚达600
页的原著小说浓缩为两小时,是不是精华我不知道,但至少他确实做到了不可少的“勾人
”,亚夜等人弹奏的比赛乐曲,或是他们谈论的大师们,相信对多数观众都不是熟悉的,
然他却能轻易的把观众带到音乐里,跟着弹奏的主角们一同沉醉、感受着他们所背负的东
西,此外,如前面说的,原著小说臣算是主角中的主角,不过导演石川庆却是改编成以亚
夜为中心来行进剧情,在不破坏掉原著小说里的精神前提之下,他既是浓缩又是改编,却
还是让电影剧情维持的很流畅,借由四位主角的轮流弹奏,以及其余配角们的聆听,建筑
起这个属于音乐的世界。
《蜜蜂与远雷》让我想到同样跟音乐有关的漫画《一弦定音》,尤其是几位主角的设定让
我很有既视感,从陌生的角色身上感受到熟悉的感觉,主角荣传亚夜就是凤月里和,同样
因为母亲关系,使得自己面对音乐(前者为钢琴后者为古筝)陷入迷惘、直到遇到解救他
们的人出现前都如在黑暗之中;时濑高中对手学校珀音高中的神崎澪则像是90%的风间尘
加上10%的马萨尔,弹奏的音乐宽广无尽,沉重的乐音使听众感受到不寒而栗可又忍不住
不去听,和马萨尔同样不喜欢完美、不喜欢别人认为他的音乐如教科书般正确,在一次次
的弹奏中寻找完美以外的东西。《蜜蜂与远雷》若是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我也满乐见真
人电影版的《一弦定音》出现,如果能从大萤幕里听见“龙星群”还有“天泣”两首一定
很震撼。
简而言之,《蜜蜂与远雷》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音乐,还有四位主角。特别是饰演荣传亚
夜的松冈茉优,以及几乎拿下了所有日本各大电影奖最佳新人的铃鹿央士,两人各自代表
了“混沌”与“澄澈”,从内到外都完美演绎了这个“模样”,使人直接感受着她的犹疑
、他的坚定,而两人最精采的部分,莫过于小屋里练习的四手联弹,还有最后头决赛的弹
奏,每个眼神、每个肩膀的剧烈颤动、时而仰首时而低头,陶醉不已如入魔般,整个人与
音乐融合为一,搭配着气势磅礡的交响乐团,实在是让人目不转睛,替《蜜蜂与远雷》加
分不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