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1917》让人叹为观止的战争文艺电影

楼主: benbenson12 (binbin)   2020-02-02 00:00:20
以下有雷
图文好读版:https://loory.tw/1917-film-review/
~*-*~*-*~*-*~*-*~*-*~*-*~*-*~*-*~*-*~*-*~*-*~*-*~
《1917》是一部美国战争剧情电影,由山姆曼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
柯林佛斯、班奈狄克康柏拜区、马克史壮、理察麦登主演,故事讲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史考菲与布雷克受到将军指派执行一场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他们必须和时间赛跑,冒险进入敌区传递重要讯息,试图阻止友军踏入敌方设下埋伏的陷
阱,拯救包括布雷克哥哥等一千六百名英国士兵。
年初刚公布的2020金球奖得奖名单里,所有还未看电影的观众都不会把它视为得奖热门的
《1917》,最终不仅导演山姆曼德斯凭借本片获得最佳导演,更在剧情类脱颖而出拿下最
佳影片,成为本届的最大赢家。究竟作为一部被认为只能透过战场砲火来呈现身处其中的
角色心境,并带出反战核心主题的战争电影,《1917》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从众多强片
脱颖而出?一举成为目前最具冠军相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竞争者?这必须从电影的技术层面
开始说起。
毫无疑问,在还未深入探讨故事内涵之前,光是在巨型银幕上看着片中角色执行传令任务
的过程,我就能清楚感受到《1917》令人惊艳、近乎无可挑剔的制作水准。不仅是战争电
影最具有发挥优势的音效部分,一镜到底的顺拍手法更考验著导演场面调度、演员与摄影
师的镜头与走位,更不用说整部片全采用棚外的实景拍摄,更需要有当时光线与天候条件
的配合,这都让完成《1917》这部电影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身兼《1917》导演、制片与编剧的山姆曼德斯,从 1999 年的首部长片《美国心玫瑰情》
以细腻的叙事角度,大胆讽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虚伪就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等
五项大奖的肯定,到近年两部广受好评的庞德电影《空降危机》与《恶魔四伏》,就能从
中看出他让各部门完美配合的执导功力早已相当成熟,让《1917》从第一颗镜头到片尾结
束都充满著震撼人心的巨大能量。
《1917》根据导演祖父艾佛德曼德斯的故事发想而成,透过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身材
矮小而担任传令兵的经历,把故事聚焦在被人们称作是最惨烈、死伤比率最高的西线战场
“壕沟战”,并借由两位英军小人物在战场上见证大时代的必然与战火的无情,让观众从
片中一条条不管是英勇奋战、畏惧退缩,或者矛盾挣扎的生命,来重新思考一个人活着的
意义,还有自己在这世上存在的价值。
尽管我们目前可以确定奥斯卡最佳摄影已经是罗杰狄金斯的囊中之物,但获得如此高度评
价的《1917》作为一部多半强调场面的战争片,我们不仿也从多方视角来切入这部电影,
深入剖析这次主打的“一镜到底”拍摄有什么意义?这种特别的摄影与叙事方式是否有对
剧本产生正面影响?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独特观影体验?
如果说诺兰的《敦克尔克大行动》利用海陆空的非线性剪辑带着观众从不同角度来建构一
场浩大的撤退行动,而《1917》虽然技术强到让人难以置信,但整个故事不但极为简单明
确,跟着两位主角一同移动的镜头所呈现出来成品也看不到等任何让电影更具张力的剪辑
或花俏叙事手法,让观众不用承受任何负担,更不需要太多关于战争的背景知识,就能从
有如纪录片的画面中获得最真实纯粹的感受。
《1917》确实以此把视角从大格局战争聚焦到前往前线传递情报的两位角色身上,透过他
们两人从开头分别迫切与抗拒的表现、穿越遍布泥泞与尸体的无人之地、敌军撤退还留下
陷阱的山洞、漂浮着大量尸体的河流,经过一路上所见所闻的冲击,到最后费尽千辛万苦
抵达目的地的如释负重,整个段落配合与场景转换一气呵成。上校说:“希望是个危险的
东西。”但这不也代表它的珍贵?《1917》这种小人物身处当时战争背景之下,看似对人
生感到无奈绝望,但最终依旧希望能尽自己微薄力量试图扭转战局的伟大,相当迷人也让
我看得非常感动。
然而在众多优点之外,即便《1917》一镜到底给观众带来“连续的沈浸式体验”,但整部
电影时间同步对空间距离所造成的压缩,不仅因此降低了故事的真实感,也失去原本宏大
壮阔的氛围。或许到头来比起一镜到底的“技术”,《1917》对当时壕沟战的详尽呈现,
无论是片中那些士兵的状态、反应与驻扎的生活环境,导演在当时人们为了终结战争只能
奋战到底的前提之下,最终除了非常浪漫地把《1917》故事焦点放在史考菲和布雷克的信
念与勇气,也透过他们两人视角带出战场上每位角色,把电影格局在大至整场战争与小至
主角本身之间来回切换。
这都让《1917》不仅给观众带来有如身历其境的震撼,富有诗意的画面与几个重要元素的
对比也使整部电影有着细腻内敛,即便在残酷战场也充满希望与人性的正向光辉。正是如
此,在《1917》这段建立在真实背景的故事,我们能从这两位平凡小人物身上看见战争的
各种面向,深刻感受到身为一位军人的责任、同袍与兄弟之情,还有看见他们内心对“家
”既渴望又排斥的矛盾心理状态,都在克制不煽情的故事中把战争题材对于人物的描写发
挥到极致。
我想《1917》会如此深刻动人,就是导演山姆曼德斯在描写战场的无情与残酷之外,跳脱
了原本题材的既定框架,让观众感受到在其他战争电影都不曾有过的“美”。光是人的部
份,两位角色的互相协助与关系、途中让史考菲搭便车的盟军、躲藏在地下室的法国女子
与象征新生与希望的婴儿,在树林里唱着爱尔兰民谣《Poor Wayfaring Stranger》的第
二军团,都让原本平凡无奇的一瓶牛奶、一只信物戒指、一张全家福照片和背后那句“
Come Back to us”的留言,最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蕴含无比深厚的情感。
看着两人沿途经过的景色,从那个被交付任务之前的悠闲午后、路途上的广大草原、燃烧
的建筑、被照明弹给点亮的城市废墟、洒落在河流上的樱桃树花瓣,甚至是在史考菲费尽
千辛万苦抵达前线战场时,罗杰狄金斯把镜头拉高,让观众看见在整个白色壕沟里的数百
位士兵,《1917》都透过周边景色的切换来描述一场史诗般伟大的旅程,并在片尾史考菲
交付任务、传达战友布雷克的死讯之后,让他独自走到整片草原那颗唯一矗立的树下,达
成了一次完美的头尾呼应。
就我个人而言,《1917》这些人物互动与田园景物的呈现,跟壕沟里来往的人群和尸横遍
野战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整部片就如同游走在虚幻与现实之间,透过画面给予观众
一种像是战争前、后的对比,让我们能在自己心中想像要是没有带来悲欢离合的战争,这
片土地将会多么美丽,这些士兵又会跟家人一同度过怎样的时光,借此让《1917》以相当
特别的方式带出所有战争电影都具有的“反战”主题,并更加强化关于“爱与和平”这个
普世价值。
因此,虽然《1917》不是真的“一镜到底”,仔细就能发现其中许多剪接点,让整部电影
的时间流动不完全等于故事发生的过程,但当我们明白拍摄这部作品的过程有多么艰难,
而这正好也是片中角色当时所经历处境的时候,戏里戏外的相互呼应,也使得这发生在一
百多年前的《1917》不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真正能够透过角色内心的坚强与脆弱感
染所有观众,让这段“虚构的历史”能够为我们带来“真实的影响”,跨越时代被人们永
远传诵下去。
整体而言,《1917》不光极具真实临场感,让观众就像跟主角一同在战壕穿梭、绷紧神经
往目标前进的氛围塑造令人叹为观止,更在全片迫在眉解、分秒必争的情况下,透过许多
高明的剧情安排让角色停下脚步,以相当温柔的口吻告诉我们即便身处于残酷的战场,也
要永远抱持希望、别失去爱与关怀的本质。一直到几天前,我都认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应该
会给《从前,有个好莱坞》,但现在看到《1917》即使受到战争电影的限制,也能做出如
此具有突破性的呈现,最终结果会如何我也搞不清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