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薇塔与吴尔芙 Vita & Virginia (2018)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9-12-24 13:12:17
这是今夏在英国上映的传记片,主角是女性主义先驱作家吴尔芙 Virginia Woolf ,故事关于她与另一位同时代女作家 Vita Sackville-West的禁忌恋情。谈到这禁恋,也许一般没特别关注吴尔芙的观众不会太熟悉;但谈到吴尔芙著作《欧兰朵:一部传记》或是此传记改编电影《美丽佳人欧兰朵》,电影观众应能眼睛一亮:这位 Vita Sackville-West正是吴尔芙创作欧兰朵的灵感来源!
此片《薇塔与吴尔芙》改编自 1992 年的同名英国剧作 Vita & Virginia,当年由英国剧场电视电影三栖的女演员 Eileen Atkins编剧,她自己也演过吴尔芙也写过《达洛维夫人》的电影剧本,在影坛与剧坛也算是个资深吴尔芙专家。这一回,由近年演出频频为女性发声的 Gemma Arterton 居中牵线,促成 Atkins 与新锐女导演 Chanya Button的合作,服装场景音乐等多部门也都找了女性创作者,要把这禁忌恋情故事的女性意识谈出来。
https://pbs.twimg.com/media/D-aIzNqWwAAYQ-w.jpg
1920s 由禁恋看性别
史实中,Virginia 1912 年结婚,1922年认识了这位 Vita 并展开长期 on and off 的浪漫关系,直到 1941 年 Virginia 过世为止,本片则节选 1925《达洛维夫人》与 1928《欧兰朵:一部传记》两本著作之间的时期。要说禁忌恋情?本片这两个已婚女子的同性恋情,有点禁忌又不太禁忌,处在一个很暧昧的时间点:
那是 1920s战间期,是英国引领西方社会女权看似最百花齐放的时期,上流与中产女性尤其是有知识学养的艺文圈,她们人人自由发声率性享乐当个 flapper,独立工作独立发表更在文坛艺坛都占有一席之地。本片片头开场,就是双女主之一的 Vita 与她的贵族老公 Sir Harold 谈谈新时代婚姻与两性关系:表面上女人可以不顾世俗、挣脱枷锁、自由奔放、甚至大胆发声,但在结构上仍是滋养这个男性社会建制的美好风景与养分。
“婚姻是一株植物,需要土壤来孕育”,“但往往男人是那植物,女人是那土壤”,这是本片开场 Virginia 听到 Vita 与其丈夫上广播接受专访后,会心一笑的第一印象。话说我们大名鼎鼎的女主角 Virginia Woolf 这次由谁演?这个制作在 2017 年最先选的是霸气神秘的 Eva Green、随后改找成熟沧桑的 Andrea Risenborough、最后竟然找上年龄比她俩都低十岁的年轻人 Elizabeth Debicki?这选择令人想了都会皱眉头,Debicki 连三十岁都不到,居然要来演 Vita & Virginia这段关系中的年长者、而且这时的 Virginia 已经四十多岁了,这样成吗?
https://pbs.twimg.com/media/D4WLjOLWsAAPk-G.jpg
Vita 奔放外向体验人生
电影前半,的确有一点 Virginia 彻底被 Vita 压倒的架势,尤其 Vita 是由明艳动人自由奔放又高调强势的花蝴蝶 Gemma Arterton 饰演,本来是两个前庞德女郎旗鼓相当的斗戏,现在变成大姐姐席卷(角色年龄大十岁、演员年龄却小五岁的)小妹妹?前半片,的确这段关系看似是很失衡的,出身贵族世家上流文坛还和外交官结亲的 Vita 从头就强势主动:
她本来出版销量与名气地位都远胜,但她一方面对小中产文坛波希米亚风的 Bloomsbury Circle感到好奇、另一方面也对 Virginia 的现代主义意识流文字感到向往;于是她若无其事地大胆前进 Bloomsbury ,一方面想与对方交流启发自己也得到对方肯定、另一方面不免也把这圈子当成她人生的下一个挑战、甚至潜意识里恐怕把 Virginia 当成她情史的下一个猎物。
虽说潜意识里当猎物、而外交官丈夫 Harold 与她自己的贵族母亲也都毫不客气地点明了,但此时的自由女性如 Vita 自不会为这种道德枷锁所囿的,这完全可以不用是去猎食或征服一位文坛才女、而可以是与她交心谈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甚至可以是把她拉出庸碌人生的枷锁带她体验人生享受自由。
史实中 Vita & Virginia的关系是这样吗?我不知道,但我觉得本片呈现的就像是这样。著作早已畅销的 Vita ,在文艺上像是小粉丝去朝圣一位更有灵光的才女与一群更有才气的小艺术家,在情感上却像是一个物质地位较高的贵族女骑士、去解救苦哈哈的小中产艺文圈、也解救忧郁压抑的小才女,宛如新女性也想当个传统男性骑士前来救公主。
https://pbs.twimg.com/media/D9h3LJcWwAANppE.jpg
Virginia 忧郁内向思索处境
而 Virginia 是个需要解救的公主吗?是也不是。我们都知道,史实中的吴尔芙长年为忧郁症所苦,她尽管意识流的文字创作纵贯古今悠游四海自由奔放,但生活上呈现另一种忧郁压抑的极端。本片 Debicki演起 Virginia 一开始面孔不太清楚也没什么声音,她总是热闹派对中独处一角的壁花、尤其在他们这自由奔放的 Bloomsbury Circle,我们真难想像如此疯癫团体中有个爱耍自闭的闷葫芦?不过我个人很同感,过去的我也总是热闹团体中的闷葫芦,总是感谢团体同侪那超出表面嘻嘻哈哈的相挺相伴、也感谢有人慧眼看见等我出声。
本片空降进入这 Bloomsbury Circle的贵族女作家 Vita 就有这慧眼,尽管她自己就是这自由喧闹的 1920s时代里最喧闹的花蝴蝶,但能让她眼睛一亮看见超越的还是那闷葫芦 Virginia 省话一晚后才伴着烟圈缓缓吐出的一句,总是精简摘要了我们当下的现况、直指了我们未能正视的真实、掀开了我们心照不宣的疮疤、勾勒了我们未能想像的其他可能。也许,一只花蝴蝶会爱上一个闷葫芦,往往也就是仰慕那龟息于社会之下所孕育的睿智灵光?
在本片随之展开的 Vita & Virginia爱情关系中,世面相较见得不多、处世也较瞻前顾后的 Virginia 像是个小妹妹被大姐姐引领着,在实质空间上进入 Vita 的上流古堡、在想像空间上进入 Vita 但的中东异国、在人生空间上跟随 Vita 踏上那女人做自己有什么不可以的多元恋情... 如果,这场追随着 Vita 的冒险之旅是一场属于她俩的人生小派对,那么在派对上总是当个闷葫芦静看抽烟的 Virginia,什么时候要在这段关系中发她的声呢?
https://pbs.twimg.com/media/D1zLAGYU0AAIdPB.jpg
前卫悸动、复古交心
本片从 Gemma Arterton 开场高调发挥的 Vita 主视角,渐渐转移到电影后半愈发清晰而主动的 Virginia 视角,中间转移的关键在一场场读信戏。本片的 1992 年原剧就建立在Eileen Atkins 所收集到的两位史实人物之书信往返,这是该剧与本片核心的史实基础,也是本片核心的戏剧表现:分隔两地书信往返的 Vita & Virginia彼此睹信思人,电影则采用正中近镜头让对方宛若就在眼前对彼此读信;这里的镜头时常随着去信者的言语挑衅放大脸部唇部的特写,配上前卫如 21 世纪的派对电音舞曲与小酒馆沙发选乐,令人越读越脸红心跳。
其中一次次挑逗撩拨的当然是 Vita,Gemma Arterton 撩人功力更上层楼!但一次次抽离思考冷静回应的是 Virginia ,一次次在自信英气的 Vita 率性自我的人生中,冷冷点醒她不愿面对的惴惴不安。说穿了,女性的自由绝不止 Vita 在这时代领导的率性自我,看看 Vita 与丈夫各自享有情欲自由仅在制度上结合的互利共生关系,男性该放妳去挥洒的个人自主都放妳去了、甚至还鼓励资助了,只是换妳在体制上投桃报李尽点义务当个妻子配合做外交,还有什么好不满的?
但 Virginia 一双法眼要为 Vita 看见的,是比个人自主更深层的性别建制,从古代贵族庄园城堡继承联姻、直到今日的家庭经济两性分工。Vita尽管在这时代已是最独立自主得天独厚的女性了,但她还是有许多莫名的焦虑与空缺,她能分享片段感受给 Virginia 听,但自己也无以名状。而眼见 Vita 那女同私奔的热情邀约,冷静忧郁的 Virginia 知道那只是女性逃避的安慰剂:我俩要忘却这抑制我们的社会位置、双宿双飞到一个不问世事的世外桃源吗?这样的逃避,终究逃不过妳心本有的空缺。
https://pbs.twimg.com/media/DUZrB6FX0AAyNPO.jpg
从达洛维到欧兰朵
原来,《欧兰朵:一部传记》必须要是一本追古溯今的历史小说、也必须要是一本跨越时代雌雄交替的奇幻小说,因为在 Vita 身上体现的女性牢笼不是个人的而是体制的、不是当下的而是历史的,同时 Vita 那“体验生活”的人生观也是不够的、Virginia那“记录生活”进而爬梳过去勾勒未来的宇宙观更是迫切的!记得我的教授总说“每日生活的人们是英雄,我们研究者只是记录英雄”,但也说“我们论述英雄,期许英雄跳出每日生活走向新章”,我竟觉得此片用力生活的 Vita 和抽离观看的 Virginia ,她俩在女性寻求自由的道路上真是一拍即合!
于是,本片的 Virginia 从片初那书写忧郁的《达洛维夫人》时期,透过这场恋情进化到了勾勒理想的《欧兰朵:一部传记》时期。这部电影是一部爱情片、也是一部女性议题片,先以 Vita 外向感性的谈法谈得心花怒放脸红心跳地、再以 Virginia 内向忧郁的谈法谈得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只是也令人唏嘘地, Virginia 的忧郁性格到史实的晚年会发生什么,我们也都了然于胸,此片尽管尚未走到那一步,但已经落花水面处处预言著...
总之,此片虽是传记片,但不是什么致敬文学伟人的严肃电影,反而是充满少女情怀与青春迷惘的成长电影,若带着“吴尔芙应该怎样拍”的历史期待可能很容易失望,就且把这两位青年作家当作是在某个时空当下会忧郁、会率性、更会迷惘的平凡心灵,倒是令我看得很雀跃有感,而且那相对平静而不戏剧化的收场,也算是兼具浪漫温暖与超越。推荐关心性别议题的、喜欢看女同爱恋的、喜欢英国古堡的、喜欢英语文学的、认同 Gemma Arterton 选片也爱看她放电的、喜欢 Elizabeth Debicki 当个 flapper 融入 1920s的观众们,值得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XrE4Po8jj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