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阳光普照——我们生而懦弱

楼主: sakny43 (miallo)   2019-12-12 02:42:53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其实板上已经非常多讨论本片的文章,以下只是借由几个人物跟片段,试图分享观影当下
及其后的感想!希望能在此有更多的讨论及想法交换:)
这是部以家庭亲情为主轴的电影,所以选择了一个在台湾社会中再平凡不过的小家庭,爸
爸、妈妈、哥哥、弟弟,四人虽然同住一个屋簷下,虽然各自怀着对家庭成员的关心及念
想,但一再让人看到他们并不了解彼此,尤其是亲子间的疏离。一旦生理距离最亲近的家
人也无法沟通,血浓于水也无法成为最后一条救命的绳索。
人性都是懦弱的——懦弱,所以不说、不反抗、不在意、不关心——于是悲剧便揭开序幕
,人开始不再只是获得,失去的往往比得到的多得多,而人也往往在失去后才有了更深刻
的顿悟,顿悟并不等于必然更懂得珍惜(例如仍无人知晓阿豪的内心,倘若是未知状态,
人便无法毫无保留地珍惜)。这里面的每一个角色皆然,当他们选择用不同的方式面对人
生,因此产生了各种分歧的道路。
在阿豪的死后,爸妈对阿和的态度变化,也让原先破碎家庭关系,有了再构筑的可能。虽
然已经不是纯洁、至善的心灵,各自也都有无法在光天化日下坦荡荡地行走,但终能找到
共同前行的树影。
⊕ 哥哥:“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的白天与黑夜
时间,都各占一半。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
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妳,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
影的角落。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
照。”
哥哥阿豪在全片中的戏份虽不多,但皆属关键。他的出场,即是在质疑补习班老师教授的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是一派胡言,其原因由家喻户晓的“司马光
打破水缸”的故事起头,重新诠释他的想法——躲猫猫中只有司马光说还有一个小朋友没
被找到,大家都没有发现这件事,他们找著找著、最终终于找到了大水缸,司马光拿起石
头砸破水缸,躲在里面的却是司马光自己。
晓真听不懂这个比喻,也不明白在动物园约会时阿豪的提问:什么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
?阿豪也许曾经希望晓真能成为那个能够理解他的唯一,可惜直到最后都没有人找到阿豪
身上的司马光,他只能留下一封寓意深厚的短信,从此与世诀别。
也许可以这样认为,阿豪是最先敏感地认识到这世界面貌的人,在书上、教育制度、社会
主流思想中,我们总被要求着学习那些外表包装成美谈的故事与成功的人生,然而这个世
界并非如此简单,人心的特别与复杂便在于它也有着黑暗及矛盾的一面。
阿豪的自杀未必直观地来自家庭的负罪感(父母自幼偏心及过度期待、亲弟弟入狱等等)
,也不少人疑惑他选择自杀的时间点是否合宜,但我认为阿豪必定也明了自杀后,会流泪
伤痛的都是还活着的人,他在无法承受的临界点仍收拾好房间、盥洗淋浴,这是脆弱而敏
感的他到最后为止依旧的温柔。曾有书如此写道:“人有自由活下去的权利,也有随时间
可以死去的权利。”或许死亡一途才能带给阿豪灵魂上的解放与真正的喜悦。
⊕ 爸爸:“我只有一个儿子。”
在电影前段,明显透露出爸爸只承认阿豪、认为阿和可有可无(在发生黑轮事件后甚至以
他为耻,巴不得向外人抹去他的存在)。“唯一”的阿豪,是身为驾训班教练的爸爸期望
这个家庭能够摆脱贫困生活窘境的“唯一希望”,而这样沈重的期待也反应在爸爸给阿豪
每年一册的笔记本上。
这不是阿豪的人生,而是爸爸自己希望、却无法再重来的人生。这也不只是阿和自己的人
生,即使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体,但身为和阿和的父母亲,又岂能简单一句“把他关
在里面关到死”就甩开一切责任呢?
然而到了电影后段,他说著同样一句话,却透露著无奈——因为他已别无选择,在这个世
界上唯一剩下的儿子就是甫经出狱、有着伤害前科的阿和。他一方面忧虑著阿和再度误入
歧途,实则耻于否定过去的自己;过去有多极力厌恶著阿和,如今若要重新扮演一个好爸
爸的角色、对阿和投入爱与关怀,自我否定与矛盾让他无法坦率表达,却以另一种未必正
确、甚至“像极了曾经想要抹去存在的阿和会做出的方式”保护了阿和。
⊕ 弟弟:以下分别略记印象深刻的三个部分
1.电影中唯二的两场雨戏
第一次是菜头帮阿和讨公道(黑轮手被砍掉),结果“讲义气”的菜头入狱;第二次是阿
和帮菜头运毒品(阿和跑进常常弯曲的山路),结果“讨人情债”的菜头被杀。
2.从儿子成为父亲的变化
阿和成为人父后便有了照顾家中老小的责任,他的身段放得更低更柔软,还打两份工,开
始学会强硬起来说不且不愿和菜头同流合污。相反的,菜头却好像是那个不曾长大过、永
远青春的少年。
3.童年与成人后的脚踏车
童年时的阿和经常黏着妈妈,那时的他年幼无知,没那么清楚地意识到成人世界的无止尽
的比较与分别,也透过脚踏车这个媒介,和家人维系着紧密的互动;这里的脚踏车是妈妈
的、家里的,亲情也是如此自然单纯地联系。成年后的阿和不再和家人分享心事,真正重
要的事情不到最后关头则绝不说出(例如小玉的怀孕、和爸爸修复关系),但在全片最后
他偷了附近的脚踏车,并邀请妈妈骑在后座,这里的脚踏车或许象征著家庭关系的重新修
复(桥梁),而偷来的脚踏车不属于阿和或妈妈任一人,或许也暗示著情感必须透过人为
介入,彼此隐藏的祕密也让他们的人生不再单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