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小丑》:这是一部危险的喜剧电影

楼主: january20 (Homo sapiens)   2019-12-10 17:44:05
《小丑》(Joker):这是一部危险的喜剧电影。
网志好读版:https://tinyurl.com/wrl2esq
- -
该怎么说呢?嗯,我从国小就是个小丑 (Joker) 粉。
所以先回答一个充满争论的问题:电影中的主角究竟是不是小丑?够不够像小丑?
我的答案是“Yes”,尽管有些人不同意。
第二个问题比较简单:这部电影值不值得看?喜不喜欢?
答案依然是“Yes”,尽管本片有些缺点。
- -
本篇文章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这部电影说了什么;第二部分是讨论电影中出
现的元素;最后则是简单地总结本片。
- -
~~~~~~~~~~~~~~~~~~~ 以下有大雷 ~~~~~~~~~~~~~~~~~~~~~~~~~~~~~~~~~
一、《小丑》这部电影说了些什么?
电影《小丑》开拍前,DC电影宇宙(注1)的小丑为杰瑞德‧雷托 (Jared Leto, 1971-),
而本片的小丑则被华纳兄弟 (Warner Bros.) 定位为外传或类似平行宇宙的设定。导演陶
德‧菲利普斯 (Todd Phillips, 1970-) 过去的成名作品多为白烂或疯狂的喜剧电影,男
主角瓦昆‧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1974-) 的演出则多为剧情或艺术类电影。
(图:杰瑞德‧雷托所扮演的小丑,评价毁誉参半。)
这种特别的组合让众人对《小丑》充满期待却又怕被再度伤害(注2)。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还是选择进场观赏电影了,不是吗?
[1. 让我们先回顾《小丑》的剧情...]
主角亚瑟‧佛莱克 (Arthur Fleck) 的职业是一名“小丑”(clown):这是种出现在各种
场合(如派对、游乐场),负责带来欢笑的职业。他与他的母亲潘尼‧佛莱克 (Penny
Fleck) 一同住在高谭市 (Gotham City):一个正苦于垃圾堆积、失业、犯罪、经济萧条
甚至老鼠肆虐的城市。他们俩最爱的节目是《莫瑞法兰克林现场秀》(Live with Murry
Franklin),亚瑟将节目主持人视为偶像,梦想成为一位脱口秀演员。
由于亚瑟患有特殊疾病,导致他常常会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出现无法控制的大笑(注3)。这
不仅在生理上对他造成困扰,同时也对他的人际互动甚至是工作上有着负面影响。因此,
他定期接受公立的社福机构的治疗与咨商,并透过机构来取得药物。
原本上述这些不幸日常就是主角生活的全部,将日复一日地过下去。不过,事情开始发生
变化...
某天亚瑟在街头工作时遭到一群青少年袭击殴打,同事蓝道 (Randall) 听闻他的遭遇后
,借给了一把手枪给他作为自保。然而,亚瑟却在一次的表演途中意外掉出手枪而因此被
解雇。当晚,仍打扮成小丑的亚瑟在地铁上遭三名喝醉的韦恩企业 (Wayne
Enterprises) 员工殴打,他出于自卫开枪射杀他们三人 ─ 这是他第一次被迫杀人,也
是最后一次。
于是,亚瑟开始走向一条无法回头的路,从丑角 (clown) 蜕变成小丑 (joker) 的路。
不过,导演究竟想藉这个故事告诉观众什么?似乎有些晦涩不明。
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明显相关的文本着手,来试图捕捉本片的精神。
[2. 与经典电影对话:《出租车司机》与《喜剧之王》]
如果你曾经看过马丁‧史柯西斯 (Martin Scorsese, 1942-) 的作品《出租车司机》
(Taxi Driver, 1975) 与《喜剧之王》(The King of Comedy, 1982),就会发现《小丑》
与它们的相似度非常高。事实上,导演本人也明白表示剧本灵感确实来自于史柯西斯的作
品。
(图:除了电影本身,《出租车司机》男主角的莫霍克 (Mohawk) 发型也是经典。)
这两部电影的主角都是远离于主流社会的边缘人,也都在一个特殊的契机下与这个主流社
会发生碰撞。以下简单与《小丑》比较,彼此的雷同/相似之处:
‧与社会的疏离感 (出租车司机/喜剧之王)
‧遭遇他人的各种羞辱 (出租车司机/喜剧之王)
‧在日记记录自己的各种想法 (出租车司机)
‧手指著自己脑袋作枪击动作 (出租车司机)
‧枪枝的出现、试用与使用 (出租车司机)
‧与选举参选人的相遇 (出租车司机)
‧与母亲同住 (喜剧之王)
‧梦想成为脱口秀演员 (喜剧之王)
‧偶像是脱口秀天王 (喜剧之王)
‧对偶像的幻灭 (喜剧之王)
‧介于真实与妄想之间 (喜剧之王)
‧成功登上偶像的脱口秀节目 (喜剧之王)
‧成为英雄...或反英雄 (出租车司机/喜剧之王)
(图:《喜剧之王》的主角也是梦想成为脱口秀演员)
当然,最有趣的雷同处还是这两部电影的主角,都是由劳勃‧狄尼洛 (Robert De Niro,
1943-) 饰演。他同时也扮演《小丑》中的重要角色,亚瑟的偶像:莫瑞‧法兰克林。
[3. 与社会现象做对话:近年来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
如果你有稍微关心时事,会发现近年来其实有许多大型的社会运动,而且出现在世界各地
:中东、美洲、欧洲、亚洲。
如果你毫不关心这些事,那我在此简要说明一下:
自2010年在中东的“阿拉伯之春”() 开始后,带动了
世界各地类似的社会运动。这些运动大都是民众对于─国家的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
、贪污腐败、社会经济不平等─种种的不满所引发的大规模抗议,其特征包括:无特定领
导、无特定中心、无特定结构。事实上,它们的样貌非常接近所谓的“无政府主义”
(Anarchism)。
(图:盖伊‧福克斯面具已经成为各种抗议活动的标准配备)
回到电影本身,尽管高谭市的背景是设定在美国80年代,但它与现在世界各地的境况其实
非常雷同,大家都苦于失业、薪资低廉、恶劣的生活品质及严重的“贫富差距”(注4)。
电影中的普罗大众们,因为一桩地铁小丑的枪杀案与高谭市首富的发言引爆民怨,纷纷戴
起小丑面具自发性的示威与抗议,是不是有点眼熟?是的,这个状况像极2011年美国的“
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 活动,如同电影《小丑》,当时许多抗议者配戴盖
伊‧福克斯面具 (Guy Fawkes mask) 也象征著反抗者的形象 (注5)。
[4. 与蝙蝠侠的经典漫画做对话:《蝙蝠侠:致命玩笑》]
小丑在蝙蝠侠的故事里,不仅是扮演主角的宿敌,同时也象征著主角的镜像:
蝙蝠侠代表着正常、正义、理性、计画、秩序。
小丑则意味着疯狂、邪恶、感性、随机、浑沌。
(图:小丑的经典形象:绿发、白脸、紫色礼服与疯癫的行为。)
因此在众多蝙蝠侠的故事中,小丑是个规格外的产物,好似永远都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行动
出击,蝙蝠侠则是作为一个处处为营、深谋远虑的侦探,努力防备与破解小丑的计策。
但在艾伦‧摩尔 (Alan Moore, 1953-) 与布莱恩‧柏兰 (Brian Bolland, 1951-) 的经
典之作《蝙蝠侠:致命玩笑》(Batman: The Killing Joke, 1988) 中,小丑却呈现出他
平庸、正常、脆弱的一面 (注6)。
如同电影《小丑》,本书的小丑一开始也是个无名小卒,希望能从事喜剧、脱口秀这方
面的工作;同样的,他也一步步走向他那不幸的宿命:临盆在即的妻子意外身亡、参与一
桩抢案并被当成主谋,以及最终:由于蝙蝠侠的追捕,他失足掉落在一个充满化学药剂的
池子里─因此皮肤染色漂白,头发颜色变绿,成为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小丑。
(图:《蝙蝠侠:致命玩笑》的小丑起初也想从事喜剧事业,但并不顺遂。)
故事里的小丑也因此坚称:任何人只要遇到“糟糕的一天”(a bad day),都有可能因此
发疯。他同样认为蝙蝠侠一定也是遭遇到“糟糕的一天”,才变成现在这个模样。
《蝙蝠侠:致命玩笑》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即使我们只讨论真人电影部分,也会注意到
4部出现小丑的电影中,至少有3部与《蝙蝠侠:致命玩笑》有关:提姆‧波顿 (Tim
Burton, 1958) 的《蝙蝠侠》(Batman, 1989)、克里斯多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1970) 的《蝙蝠侠: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 2008) 以及陶德‧菲利普斯
的《小丑》(Joker, 2019)。
[5. 小结:包含多重文本的《小丑》]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丑》明显地致敬史柯西斯的经典电影、呼应当今的社会
现象以及直接采纳小丑的经典设定 (注7)。
这部分可说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优异的部分在于导演将故事说的自然又流畅,同时呈现出
不同于上述文本的风味;缺点则是相似处实在太多太明显了,让人不禁会想:我们是否还
需要再多说一次这样的故事?
当然,身为小丑粉的我认为小丑故事永远不嫌多。
- -
二、《小丑》电影中出现的元素
本片出现很多有意思的元素与台词,值得讨论:
[1. 超级老鼠 / 超级猫]
从片头的新闻报导可以得知,高谭市正苦于失业、犯罪、经济萧条以及老鼠肆虐的状况之
中,并强调这些老鼠不是普通老鼠,而是“超级老鼠”。随后在脱口秀节目里,主持人莫
瑞说有个方法可以解决超级老鼠的问题,那就是引入“超级猫”!
在我看来,超级老鼠与超级猫的提示非常明确,也就是指涉超级英雄的主题:超级英雄对
上超级罪犯,以及猫捉老鼠的永恒戏码。
[2. 胸花]
漫画中的小丑总是身穿礼服、皮鞋,甚至还打领结,套上手套及配戴手杖,十足的绅士 (
?) 形象。其中,“胸花”也是他的标准配备,时常用它喷出毒液来攻击敌手。
(图:胸花为小丑的基本打扮,图中小丑为马克‧汉米尔 (Mark Hamill, 1951-) 配音。)
本片也有出现胸花的场景,电影一开始亚瑟就遭受青少年攻击而倒卧在地,这时他的胸花
流出液体...这不仅可以连结到漫画的形象,也似乎象征著亚瑟的心正在流血,同时呼应
了亚瑟 / 小丑的性格:无论在任何场合,他总是想引人发笑。
[3.快乐 / 母亲]
亚瑟的母亲总是叫他“快乐”(Happy)─那是主角的暱称,同时也是他的使命。
在电影的前半段,尽管亚瑟总是遇到各种不顺遂的事情,但只要是提到他母亲,或是他母
亲有出现的场景,氛围都是非常温暖且窝心的。亚瑟不仅是他母亲在经济与生活上的支柱
,在一定程度上,他母亲亦是亚瑟内心的重要支柱,因为对亚瑟而言,这世界上只有他母
亲会毫无保留地爱他。
亚瑟是这么说的:“她总是告诉我一定要装出笑脸,她说我有个使命,为世界带来欢笑。

这是亚瑟在片中少数出现的“快乐”宣言,同时也是造成他崩溃/蜕变的主要因素。
[4. 阶梯]
亚瑟离家与回家时总会在街上经过一道阶梯,在电影中出现非常多次。
(图:亚瑟总是拖着沉重脚步走上阶梯。)
有趣的地方是,亚瑟上阶梯的时候总是脚步沉重、心情低落;当他走下阶梯的时候却是脚
步轻盈、心情愉悦。这也暗示了亚瑟在人生的旅途中,努力地力争上游是非常不顺遂也不
快乐的,而开始犯罪并走向堕落对他却是条非常幸福的自我实现之路。
(图:亚瑟满心愉悦地走下阶梯,迈向自我实现之路。)
[5. 缺席的父亲]
相对于母亲,亚瑟的父亲一直是缺席的。电影中出现了3个与父亲相关的人物:莫瑞‧法
兰克林、汤玛士‧韦恩 (Thomas Wayne) 与他没有记忆的养父。
对亚瑟来说,脱口秀主持人莫瑞不只是他的毕生偶像,亦是他想像 / 理想的父亲。在亚
瑟心中,总期待着有一天能上《莫瑞法兰克林现场秀》,听到莫瑞亲口对他说:“我会为
了有你这种小孩,放弃这一切”。当然,现实与理想是完全不同的。
(图:莫瑞‧法兰克林是亚瑟的理想父亲。)
汤玛士‧韦恩则是韦恩企业的老板,同时也是高谭市的首富,他正在准备竞选市长。原本
这个人只是一个电视中出现的名字,以及曾是他母亲的老板。直到有一天,亚瑟在母亲寄
给韦恩的信件中,发现自己可能是这位高谭市首富的私生子,“汤玛士‧韦恩”的意义变
成了可能的父亲。这开启了亚瑟对自己命运的探索,同时也让他被迫认识到更残酷的身世
真相。
(图:汤玛士‧韦恩是亚瑟的可能父亲。)
他没有记忆的养父,是从汤玛士‧韦恩的对话与阿卡汉洲立医院 (Arkham State
Hospital) 的病历资料中所得知的 (注8)。他最终发现自己原来是被收养的,潘尼‧
佛莱克 (养母) 不仅被他男友 (养父) 家暴,并允许他虐待亚瑟。这很有可能是造成亚瑟
脑部受损的主因,让他总是在压力出现的时候,发出无法控制的大笑─因为从小就要装出
快乐未受虐待的模样。
[6. 正常 / 不正常]
亚瑟知道自己不是个正常、快乐的人,即便如此,他仍试着融入这个社会。从电影情节可
以得知,他的努力显然不是很成功,因为亚瑟总是让旁人 (路人、老板、邻居、警察等)
感到非常不自在。作为一个目标是喜剧事业的人,他也总是无法成功抓到众人的笑点。
亚瑟在他的笔记本写下:“罹患精神病最糟的是,大家都期待你装没病”。是的,即使你
是因为生病而变得不正常,大家仍然期待着你能表现出正常的样子:请勿造成大家的麻烦
;请勿破坏正常世界的氛围;请勿让大家联想到社会上的各种不幸与苦痛。
[7. 面具]
亚瑟,身为一个不正常 (低层、生病、单身、与母亲同住) 的男人,在社会上打滚肯定是
需要一副“正常”的面具,(注9)。
面具也是超级英雄时常会探讨的主题,正如诺兰的《蝙蝠侠:开战时刻》(Batman
Begins, 2005) 呈现了蝙蝠侠的面具:高谭市的亿万富翁、花花公子。在本片中,小丑一
开始只是亚瑟在工作时的面具,在电影中段,小丑开始成为抗议者、普罗大众的面具与化
身,到了电影后段,亚瑟的小丑面具后面依旧是小丑...意味着它不再是亚瑟的面具,而
是他的化身了。
(图:小丑面具的背后究竟是什么面孔?答案还是小丑。)
在故事中,高谭市首富汤玛士‧韦恩对于地铁小丑的杀人案件,愤怒地表示:“什么孬种
会做出那么冷血的事,躲在面具后的人!”。这段情节不仅呈现高谭市的贫富差距与阶级
矛盾,同时也藏了一个笑点:他儿子才是最爱躲在面具背后的人 (注10)。
[8. 存在]
人存在于这个世界究竟有什么意义?这是西方哲学一直以来的大哉问,也是亚瑟想知道的
答案。
虽然母亲 (实为养母) 说他的使命是为世界带来欢笑,但他的生活经历总是暗示他相反的
答案:你是无足轻重的人,对这世界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地铁上发生的意外枪杀事件,却
让他逐渐找到存在的意义,亚瑟告诉咨商人员:“我这辈子,都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存在
。但是我现在很确定,大家也都开始注意到我”。
自从亚瑟让一切都“Let It Go”之后,小丑总算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舞台了。
[9. 孤立 / 脆弱]
如果不从杀人 (homicide),而是从自杀 (suicide) 的角度切入,会发现亚瑟是自杀的高
危险族群:男性、未婚、曾受童年创伤与虐待、低收入、失业、精神疾患、缺乏社会支持
、绝望、近期重大心理创伤等。
其中,我认为可以将上述的自杀危险因子,归纳成两个重大要素:孤立 (isolate) 与脆
弱 (volunable)。亚瑟是个孤立于社会的边缘人,缺乏各种社会连结与支持,唯一能联系
他与社会的绳索仅是一份不稳定的工作 (即将被开除) 与卧病在床的母亲。身为经济、社
会、文化弱势的他是脆弱的,这意味着他无法应对与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像是:失业、
生病、亲密关系的消逝 (父母死亡、夫妻离婚等)。
当然,电影情节的发展就是故意让既孤立又脆弱的他,面对一连串的打击。无论是家庭关
系 (父母)、亲密关系 (幻想的女友)、社会关系 (社福单位裁撤、失业等) 这些都全面崩
解,亚瑟的确也有了自杀的念头─“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价值”─希望能在
脱口秀的现场进行人生的最后一场表演。
[10. 崩溃 / 扬弃]
亚瑟在《莫瑞法兰克林现场秀》的演出是电影的重头戏:作为底层弱势民众的“小丑”与
作为上层资产阶级的“莫瑞”,在节目上进行一场不同阶级价值观的交流/冲突。
(图:即将与资产阶级主持人展开一场对话 / 辩论的无产阶级小丑。)
不过,其实在上脱口秀节目之前,亚瑟其实已经在蜕变的道路之上。开端是从他知道生世
的真相,亲手了结养母;随后杀了背后捅刀的同事;以及准备登上舞台前的小丑化妆─这
时的亚瑟,离崩溃 / 超越的道路仅一步之遥 。
最终,我们可以说亚瑟并没有崩溃,他“扬弃”(Aufheben)了过去的自己 (注11)。
[11. 韦恩]
韦恩这个名字,一直是高谭市与蝙蝠侠的主旋律,因为蝙蝠侠的主角正是高谭市之子:布
鲁斯‧韦恩 (Bruce Wayne)。在蝙蝠侠的故事中,汤玛士‧韦恩只是作为背景设定─蝙蝠
侠的父亲、高谭市首富、充满慈爱与善心的好人─他本身其实是空白的。
但在《小丑》的电影里,蝙蝠侠与父亲的角色翻转了,汤玛士‧韦恩变成一个竞选市长的
候选人,认为自己是凭借努力得到一切,而且是来“拯救”高谭市贫困的人。在汤玛士的
眼中,这些“小丑”们是制造社会动荡的罪犯,只是嫉妒那些比他们幸运的人。我们也可
以从上流社会在剧院内欣赏卓别林讽刺经济萧条、贫富差距的《摩登时代》,外头的一般
民众在外抗议经济萧条、贫富差距的现象中看出:汤玛士‧韦恩 (与其他资产阶级们) 的
眼中确实不存在这些穷苦人民。相较于父亲角色的深度,蝙蝠侠─布鲁斯‧韦恩─则变成
了电影的背景设定,他只是汤玛士‧韦恩的宝贝儿子,在电影中仅出现一个表情:面无表
情 (不知道是因为导演要求还是演技比较差)。
(图:从头到尾都面无表情的布鲁斯‧韦恩,亚瑟帮他做表情。)
本片中还出现一个韦恩家族的重要成员,那就是韦恩的管家阿福 (Alfred Pennyworth)。
阿福在蝙蝠侠中的经典形象,就是个文质彬彬的管家兼蝙蝠侠的得力助手。不仅如此,他
对蝙蝠侠而言,可以说也是宛如父亲般的存在。在本片中,阿福的形象与其说是管家,更
像是一名个性粗鲁的保镳。
[12. 笑声]
“笑声”,说是扮演小丑的最重要一环也不为过。每个扮演他的人,无一不精心打造与雕
琢小丑的笑声。
对于本片的小丑来说,这个笑声不是恩赐 (gift) 而更像是诅咒,带给他的只有无尽的麻
烦与痛苦。只要当亚瑟陷入在情绪紧张的状况时,便会发出无法控制的大笑。尽管如此,
亚瑟仍然是一个社会化的人,他知道在该笑的时候需要发出笑声─像同事取笑侏儒、脱口
秀的现场─尽管他不觉得好笑。
随着剧情的推进,亚瑟也渐渐不会出现无法控制的笑声,而是真心觉得有趣才纵情大笑。
[13. 笑话]
亚瑟总是在他的笔记本写下各种笑话 (与日常想法),但无论是他在演出时所说的笑话,
以及作为脱口秀听众时的表现,可以发现他确实没有从事脱口秀/喜剧的天赋。他无法掌
握一般大众的笑点 (punchline)。
当然,从亚瑟蜕变成小丑之后的他,能不能掌握大众的笑点就不得而知了。毕竟他已经“
不在乎”大家懂不懂他的笑点了。在电影开头,试图分享生活与笑话的亚瑟总是没人理会
,到了电影结尾,即使机构人员想知道他为何而笑,他也只笑笑地回答“妳不会懂的”。
小丑最后独自发笑的时候,画面闪过布鲁斯‧韦恩的画面,暗示了这个笑话只有这个同样
经历过“糟糕一天”的人会懂─如同《蝙蝠侠:致命玩笑》的结尾。
(图:蝙蝠侠与小丑两人在雨中疯狂大笑,仿佛对方就是世界上唯一懂自己的人。)
- -
三、总结
[1.《小丑》算不算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
如同马丁‧史柯西斯今年10月所宣称的“漫威电影不算是电影(cinema)”引发讨论;《小
丑》所带出的问题是,它究竟能不能算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 (superhero film)”呢?
由于超级英雄电影的论题实在是过于庞大,也并非本文所欲论述的对象,我决定引用维基
百科的说法:“超级英雄电影是聚焦于一个或多个超级英雄─他们通常拥有超乎常人的能
力,并致力于保护社会大众。这些电影的典型的特征包括动作、冒险、幻想或科幻元素。
超级英雄首部电影的主要特征,通常是聚焦于他们特殊能力的起源,以及聚焦于与他们最
有名的超级反派 (supervillain) 或宿敌 (archenemy)的最初战斗上。”
回过头来,我们检视《小丑》这部片:故事聚焦于一个反派的起源上,这名反派并不具备
超乎常人的能力 (唯一特殊能力是一直大笑),他也不致力于保护或毁灭社会大众。此外
,本片的剧情完全是走写实路线,将动作、冒险、幻想或科幻的色彩都一一淡化。这样的
电影还能够被称为“超级英雄电影”吗?
如今,超级英雄电影早就已经不只是满足男孩子幻想的冒险故事,它可以是充满哲学、文
学要素并指涉现实世界的《V怪客》(V for Vendetta, 2005)、《守护者》(Watchmen,
2009);或者可以是对主角进行心灵探索的黑暗骑士三部曲 (The Dark Knight Trilogy)
;也可以是亲子共赏、谈论中年危机的《超人特攻队》(The Incredibles, 2004);甚至
是对超级英雄漫画本身讽刺的《特工联盟》(Kick-Ass, 2010)。
是的,我想《小丑》依旧可以算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而且是属于耀眼的那种。
[2. 我们该如何评价男主角的演技?]
有鉴于《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 (Heath Ledger, 1979-2008) 主演的小丑深
植人心,这使得后继的演出者 ─ 像是杰瑞德‧雷托与瓦昆‧菲尼克斯─ 都势必拿来与
他的形象做比较。
不过,一个电影角色的成功或失败,并非完全由演员一个人所掌握,而是由诸多因素 (导
演、编剧、美术等) 所达成。我们不必过度神话或贬低演员们的表现,因为这些角色其实
是集体创作的成果。若从这个角度出发,那问题可以被转换成:你欣赏这个版本的小丑吗
?你认为男主角的演出有符合这个版本的要求吗?
对我而言,上述的答案是肯定的。比起《蝙蝠侠:黑暗骑士》,我更喜爱这个版本的小丑
:导演/编剧的设定与瓦昆‧菲尼克斯的演出,让小丑不只是个可怜人,而是一个具有阴
柔气质、浪漫要素的艺术家,无论是前期的窝囊样或后期的潇洒样,都非常地自然且具说
服力的。
[3. 小丑的疯狂大笑,究竟是病...还是别的?]
亚瑟那无法克制的笑,在真实世界确实存在,叫做假性延髓情绪 (Pseudobulbar affect,
PBA)。PBA是种突然地、不由自主或不可控制的哭或笑,不适当的情绪表现为其主要特征
,它的产生可能与各种神经性疾病与脑损伤有关。PBA 对于患者心理和人际互动上可能有
巨大的影响,所以PBA患者也常常同时伴随焦虑症、躁郁症、忧郁症等疾病 (注12)。
问题在于,亚瑟的笑仅是作为主角设定,强调他得了一种无法克制的疾病吗?
我认为不是的,如果有注意电影后半段的亚瑟,会发现他已经不会出现不合时宜的大笑,
而是渐渐收放自如。我们可以将过去的疯狂大笑,视为亚瑟童年情感创伤的产物,只要当
他处于紧张、压力或各种情绪出现的时刻,他只能用大笑来回应─换言之,他的情绪表达
能力已经“坏掉了”,直到电影后段他才逐渐地可以驾驭笑声,超越过去的自卑情结
(inferiority complex)。或者,我们可以采取另一种解读,亚瑟的疯狂大笑确实是因为
他真心觉得好笑,只是过去的他努力压抑自己的“本我”(id),并试图维持“自我”
(ego)的界线─显然,在社会这个“超我”(super-ego)的连番进击下,本我反倒是获得最
终胜利 (注13)。
[4.《小丑》是一部悲剧电影还是喜剧电影?]
根据首映当天 (结果我拖了2个月才写影评) 的观影印象,播放过程中除了少数几幕有零
星笑声外,全场几乎是静默的。电影结束之后,观众的情绪感觉也不是轻快而是偏沉重的

但导演的呈现似乎又是另一回事,从开场与结尾的画面会注意到非常地复古,颇有早期喜
剧电影的样貌。剧情虽然是一个下层阶级民众的悲惨故事,但主角的肢体动作与演出,却
又非常类似早期默剧的表演形式,无论是在舞蹈中抑或是奔跑中的样貌。
对于故事主角而言,亚瑟这么说:“我本来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但我现在发现其实
是一场喜剧”。是的,身为一个正常社会中的不正常人,努力活得符合他人期待 (像正常
人) 是场悲剧,但想通这一切,决定顺从自己心中声音的他,发现看似悲剧的人生可以是
场喜剧,是成为小丑的必经之路。
(图:此时小丑的笑容,不是演出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或者说,《小丑》反映的就是我们普罗大众的人生,既是场悲剧也是场喜剧。
作者: elapseregret (不知何往)   2019-12-10 19:49:00
这篇写得很棒!! 大推!!
作者: fishthehuman (老鱼)   2019-12-10 23:37:00
推 用心注释
作者: ifconfig5566 (it56)   2019-12-11 02:09:00
以为我在读paper..
作者: fishthehuman (老鱼)   2019-12-11 02:15:00
写得很好 其实我都没发现篇幅很长就读完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