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返校》缺乏的历史视野:白色恐怖镇压的

楼主: ryanworld (大木人18号)   2019-12-08 12:49:14
来源:两岸犇报
http://bit.ly/2LvTqjy
《返校》缺乏的历史视野:白色恐怖镇压的只有自由吗?
By 魏民/ 2019-10-05 13:45:12 /
赤烛游戏公司制作的畅销游戏《返校》以白色恐怖历史作为背景,加上浓浓台湾本土元素揉
合恐怖游戏的效果,游戏一上市便造成轰动,引起广大话题。今年该游戏改编为同名电影《
返校》,9月20日上映后至今已有望突破两亿票房,更入围金马奖12项提名,网络上也出现
许多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的文章。然而从政治受难者的理念切入而谈的观点虽有但不多,成
为一种缺憾,且是台湾社会遗忘历史的重大缺憾。
本文因此试图从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所认同的意识形态,这一角度来切入谈电影《返校》,
行文走笔难免涉及剧情,若不想被剧透影响观影感受,还请自行斟酌观看。
《返校》电影中的白色恐怖历史背景
《返校》游戏一推出,便以白色恐怖历史背景与恐怖游戏元素,带给玩家许多震撼,尤其台
湾自产打造的游戏更是台湾骄傲。《返校》电影导演徐汉强接受访问时,表示自己便是在玩
过游戏后,被游戏剧情深深震撼,认为这么重要的历史,一定要拍成电影让更多台湾人知道
,因此认为自己改编成电影是在做“转译”工作,希望将“白色恐怖”、“转型正义”等严
肃议题,变成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去认识白色恐怖这段历史。
如何大话小说、重话轻说,将严肃沉闷乏味的政治议题普及大众,一直都是大哉问,就这角
度而言,《返校》游戏及改编电影,非常成功的将议题透过主流大众的方式传播开来,这点
确实令人赞叹也值得学习之。但赞赏之余本文也希望指出《返校》电影的问题,这些问题并
非针对电影创作者,而是试图指出整个台湾社会对白色恐怖历史的认识问题。
台湾的白色恐怖,主要是国民政府在1949年撤退来台后,同年5月先后实施全岛人口普查,
发布军事戒严令,以及发布国家总动员法、惩治叛乱条例、动员戡乱时期匪谍检肃条例、台
湾地区戒严时期出版物管制办法、非常时期人民团体法,等等在国共内战对峙下,为坚守台
湾本岛而制定与实施的战时法条,在上述这些法条与管理办法下,逐渐打造出反共防匪的绵
密监控网,由上到下铺张在台湾社会各角落。
国民政府如此铺天盖地防范匪谍当然有其原因。国共内战初期国民党的兵力、军武各方面条
件都比共产党具优势,却因为国民党部队没有中心思想,因而在内战节节败退,虽然国共内
战也有很多壮烈战役,但更多因渗透、策反,以及战场上号召黄埔军校老同学转向的事情(
国共将领很多都是黄埔军校的同学或学长学弟)。当时很多国军将领甚至是带着整批部队和
美国提供的军武一起投共,蒋介石还因此曾被戏称为“运输大队长”,讽刺国军免费提供给
共军部队大量弹药武器。
国民政府撤退来台后,一来已无退路,二来总结教训,对共产党无孔不入的渗透策反恨之入
骨,蒋介石才会说“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愿放过一个”,因为绝不能重演在大陆时输掉大片
江山的错误,尤其台湾已是最后退路了。事实上当年共军要解放台湾原本也是迟早的事,但
因为韩战爆发,这才影响了两岸后来发展,但这又是另件事了。
总之韩战爆发后,中共抗美援朝,给了国民政府喘息空间,积极透过白色恐怖肃清在台湾任
何可疑的红色份子。因此要谈白色恐怖,一定得将国共内战的背景拉进来一起看,才能真正
看清楚白色恐怖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原因。白色恐怖真正镇压的从来不是自由,而是共产主义
思想、社会主义理念、无产阶级革命、中国共产党。然而,这也只能说明白色恐怖中“白色
”的部分。
《返校》电影的恐怖元素遮掩了白色恐怖真正的内涵
白色恐怖之所以恐怖,当然在国家机器全力剿匪、宁可错杀一百下,造成人心惶恐、人人自
危,更产生各种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与猜忌。更恐怖的地方在于国民政府铺天盖地的反共意识
形态宣传洗脑,让台湾人民打从心底的相信共产党是万恶共匪,深怕共产党来了,台湾就会
沦陷,台湾人就要吃泥土啃树皮。国民政府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左翼思想的妖魔化,打
造出人民心中真实的恐惧。
也唯有这样的妖魔化、污名化,让人打从心底害怕共产党,才能让这些限缩人民各种自由的
法条有实施的社会基础。这样的逻辑,也是纳粹屠杀犹太人前,花了很多时间透过宣传打造
对犹太人的污名与诋毁;日本二战时能做出南京大屠杀这种反人类恶行,也是长期对日本兵
洗脑不把中国人当人看。
要能做到全面肃清匪谍,让人民真的做到“保密防谍、人人有责”,当然也得透过各种方式
让一般大众相信这么做是对的,可以不用对所谓“共匪”保持任何同理同情。高压肃杀的清
洗手段,还需要整体社会也有排除异己的需求。因此,要反省白色恐怖不仅只是反对蒋介石
、反国民党这么简单,也不仅仅只是看到国家机器的暴力。台湾著名文学作家与左翼政治思
想家陈映真,曾经在纪念白色恐怖受难者的秋祭上说道:
“我在这里着重的要说出,台湾50年代白色恐怖的惨虐,绝对不仅仅是说,国民党的残暴,
蒋介石的没有人性,我们要反对国民党,不是这样的逻辑。如果我们把我们的镜头从台湾往
后拉,来看全世界的话,你就知道,战后世界的形成,特别是战后冷战世界的形成,到处都
充满了这种不可置信的,不以暴力为羞耻的这种集体的屠杀,集体的摧毁,集体的虐待。”
因此,在韩国也有因为反共而造成的白色恐怖镇压;在印尼也有苏哈托发动全国反共大屠杀
;在美国则有同样为白色恐怖,但被称为“麦卡锡主义”的政治迫害,知名的默剧演员卓别
林,以及全球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是被麦卡锡主义迫害过的知名人物。
在《返校》电影里,白色恐怖这样的双重恐怖,变成国家机器暴力与恐怖片元素的双重。从
无脸女、各种阴暗视觉、鬼怪化的教官、套上麻布袋的人群,甚至各种借由音效与剪辑手法
营造出的恐怖效果,以类似惊悚鬼片的电影手法,成功打造出害怕失去自由的恐惧。但也因
此抵销了白色恐怖原有真正令人恐惧的双重内涵,想要排除掉令人惧怕的异己的恐惧,以及
对国家机器高压肃清的恐惧。
认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念而遭遇白色恐怖坐牢的老政治犯曾说,对他们而言,坐牢是小
牢房,整个台湾社会却是大牢房。就是指台湾社会在反共意识形态下,因反共恐共形成集体
打压异己的社会氛围,使得他们尽管出狱,仍得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的生活在人群之中。白
色恐怖不仅仅只是国家机器镇压人民的恐怖,整个社会寒蝉效应的排他氛围,更是白色恐怖
最重要、且最需要转型正义的的部份。
这正是《返校》电影成功的地方也是最有问题的地方。白色恐怖透过恐怖效果在观众心中烙
印下深刻感受,成功打造对自由的重视,但也因为恐惧元素遮掩了白色恐怖真正的内涵,白
色恐怖仿佛只剩下政权操弄国家机器打压异己声音的恐怖,无法看见整个社会也同时因恐惧
而希望排除异己的肃杀氛围。
《返校》电影真的参考“基隆中学事件”吗?
《返校》号称以“基隆中学事件”为背景,却几乎看不见任何“基隆中学事件”的内容。“
基隆中学事件”又称“基隆市工作委员会案”或“光明报事件”。前基隆中学校长钟浩东(
作家钟理和的哥哥)与其妻蒋碧玉(蒋渭水之女)1940年渡海到中国大陆抗日,相信唯有成
功抗日,台湾才能脱离日本殖民占据的命运,却被国民政府疑为“日谍”逮捕。
1945年抗战胜利后,钟浩东仍留在大陆从事民运工作,见国民党政权贪污腐败,加上抗战时
期与共产党军队的接触,思想在左倾后开始认同中国共产党。1946年钟浩东返台担任基隆中
学校长时,就已身负任务。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钟浩东眼见台湾社会出现对国民政府失
望的气氛,于同年9月成立中国共产党“基隆中学支部”,后改组为“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基
隆市工作委员会”,并发行地下刊物《光明报》,以及成立共产思想研讨会与书籍读书会。
最后因台大学生王明德(民进党市议员王世坚之父)被捕后揭穿传阅《光明报》的同学们,
国民政府当局循线查到基隆中学,最后在1949年9月展开缉捕行动,最后钟浩东被捕获并被
判处死刑,于1950年10月14日在马场町被枪决。知名报导文学作家蓝博洲曾将钟浩东的故事
书写成报导文学《幌马车之歌》,侯孝贤导演在1995年更将《幌马车之歌》改编成电影《好
男好女》,并获选为第48届坎城影展正式竞赛片。
因此,《返校》是否真的以“基隆中学事件”为背景不得不令人质疑。但不论是否参考“基
隆中学事件”,《返校》电影谈论白色恐怖历史,却不提对共产主义思想的镇压背景,最后
徒留对自由的至上追捧,难道钟浩东们当时的理念仅仅只是追求自由吗?白色恐怖仅仅只是
镇压自由吗?
在《返校》电影里,除了偶尔看到“保密防谍、人人有责”、“小心匪谍就在身边”、“鲁
迅”等符码外,观众完全看不到张老师、殷老师和同学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或要做什么,曾
经在那年代被消音的声音与思想,讽刺的在希望让大众认识这段白色恐怖历史的电影中,也
同样消失不见了。
白色恐怖镇压的只有自由吗?
因为《返校》电影内容只强调自由的可贵,因此成功引起社会讨论所聚焦的,也大多在高喊
珍惜自由、捍卫自由,尤其面对眼前对岸的中共强权,我们台湾人更要紧紧守护台湾的自由
民主。这不仅凸显台湾社会对白色恐怖的理解只剩自由,而当前社会对追求正义的想像也只
剩自由。然而当年国民政府在白色恐怖反共意识形态下,却也是打着“自由中国”的名号对
抗“红色中国”。
今年,民进党政府在上半年立院会期结束并召开临时会时,以“为杜绝共谍行为”等理由,
迅速将白色恐怖戒严时期遗留的国安恶法进行修法,在《国家安全法》、《刑法》、《国家
机密保护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增修模糊的罪责认定。民进党不仅无视在野时期曾
经强烈要求废除国安恶法的过往,更倒行逆施透过修法,试图重新打造台湾社会的寒蝉效应

民进党政府能这样加强国安法,又不引来台湾社会反弹,主要在于民进党政府透过国家机器
和媒体,不断宣传黑化中国大陆,重新打造两岸之间的对抗,在台湾社会累积起对中国大陆
的厌恶与不满,同时将敌对政治对手打造为亲共舔共卖台的形象,将自身打造为全台湾唯一
对抗中国大陆的政党,借此经营明年的总统选战。
这样操作的手法与逻辑,与当年蒋介石国民政府打造白色恐怖的作为并无二致,造成台湾社
会大众对中国大陆仍有深深的恐惧与对抗心态,将任何认同两岸和平统一的声音污名化为舔
共亲共卖台,或是支持两岸统一的人都是被红色媒体洗脑,热切呼吁国家机器快点增修相关
法令压制这些刺耳的言论,扫除这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声音。重点是,面对万恶的中国大陆
,这些作为都是为了捍卫台湾自由民主的价值。
《返校》电影对于白色恐怖的片面诠释,并非创作者的问题,而在于台湾社会长期从未真正
清理白色恐怖的历史,眼前台湾政府当局和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所推动的转型正义,更是从
未真正触及白色恐怖历史的真正核心。即如何对待有别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共产主义或社
会主义,如何去理解与看待阶级矛盾、剩余价值、人民民主?怎么看待那些白色恐怖政治受
难者们,前仆后继的追求那属于他们信仰的正义?怎么面对在经历国共内战与冷战对抗后,
来到21世纪仍有待处理的两岸关系?
这不仅仅只是意识型态上、政治斗争上的问题,台湾社会长期缺乏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
认识,不仅普遍受薪阶级缺乏劳动意识,更对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不具危机意识,也毫无任何
批判资本主义的能力。更甚者,在历经国共内战、冷战等历史过程后,台湾社会完全缺乏左
翼的声音与批判论述,对台湾身处反共第一岛链的处境毫无思辨能力,在中美之间往往站在
美国老大哥的思维角度看问题,而缺乏第三世界的视野。
这些问题,都是台湾在历经白色恐怖与长期反共教育下,造成的诸多后遗症。这不才正是转
型正义真正要追求与转型的吗?套句《返校》电影的宣传词:台湾社会啊,你是忘记了,还
是害怕想起来?
《返校》电影结局,以当年年轻的同学魏仲廷,在经历白色恐怖坐牢出狱,在年老后重新找
回当年牢中张老师交待藏起来的书本与信纸,并以象征性地交还到女主角的手里作结,借此
感叹得来不易的自由与民主。这样历经苦难后横跨时空的交会,令人非常动容。
然而有一群白色恐怖政治受难人,曾经在白色恐怖时期因认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追求社
会主义统一中国,且经历白色恐怖牢狱之灾后,至今仍坚持同样的信仰与理念,每年都还会
到早年枪决政治犯的马场町公园,举办秋祭活动悼念牺牲的同志,并呼吁两岸和平统一,尽
早结束两岸对立的分裂状态。
白色恐怖时期,每当有同志要被拖出去枪决时,狱中所有难友都会合唱《安息歌》。至今,
每年秋祭时,他们仍然唱着:
“安息吧!死难的同志
别再为祖国担忧
你流的血照亮着路
我们继续向前走”
请问,现实中这样历经苦难后,横跨时空却仍坚持当初理念的一群老人家,也同样令人动容
吗?
今年,白色恐怖政治受难人依然会在马场町公园举办秋祭活动,日期定在10月19日下午1点
半,上午10:00还有“激进1949:台湾邮电工人与他们的刊物《野草》”图文展开幕式,也
同样是白色恐怖时期政治受难人组织邮电工会的事蹟。看过《返校》电影的读者,若想进一
步认识白色恐怖历史,不妨当日前往马场町公园一同参与秋祭悼念。
作者: noreg0393933 (埔生)   2019-12-08 13:24:00
这社论我觉得不行
作者: shinobunodok (R-Hong)   2019-12-08 14:15:00
废话太多 缩短一点再来
作者: jacksleeping (焜)   2019-12-08 15:01:00
这叫讨论电影?讲历史就算了 谈到目前台湾政治环境这还叫讨论电影? 对了 本来任何认为两岸应该统一的人 不是被洗脑 是没救了
作者: iwanttosleep (欧欧困〃☆)   2019-12-08 15:53:00
嗯好喔
作者: kartg0028444 (家里又大又舒服)   2019-12-08 17:43:00
公三小
作者: polestar0505 (notmolester)   2019-12-08 21:11:00
说个笑话 毛支持台独 国民党反共
作者: hcgcgh911399   2019-12-09 10:11:00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