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电影从头哭到尾
很难得看到拍的比原著还要精彩的作品
书中几句话带过的的对话,没有描写到的反应,透过演员们生动的演技让我直接的感受
到这是真实的
不是金智英的故事,而是以金智英作为象征的韩国30代女性的故事,更可能也是不分年
龄的女性的人生。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 智英在小说中的某些遭遇,电影中发生在别人身上。
这让我想到书评中或者是作者访谈提到,很多女生对这个作品有强烈的共鸣感。
所以电影的主人公是智英,也是姊姊,妈妈、公司前辈、同事,她们面对到的是同个环
境。
金智英的遭遇 可能也是她身边女性角色的日常。
‧ 智英的附身
变成妈妈在婆家为自己(女儿)说话
变成暗恋代贤的对象为自己发声
因为说出来可能会争执、情况不会改善所以只好沉默,甚至先退一步帮对方说话、道歉
等等....
因为没人帮自己说话,所以只能自己(变身)帮自己说话。
这是金智英在无可奈何下的做法。
在其他人眼中是不正常的、是生病的她要为自己治疗、改变,但让她生病的主因不是她
自己而是这个对女性不友善的环境。
‧ 变成奶奶和智英妈妈对话
我觉得这段是电影的高潮。
在妈妈知道她生病后说要帮忙智英的时候,智英变成了奶奶。明明可以像组长那样接受
妈妈的好意,到了这个时候智英却反过来为妈妈着想。
因为她知道,妈妈也曾经和她一样因为哥哥(弟弟)为了孩子(自己)放弃她想要的事情。
因为感同身受,所以她不要妈妈再为了她改变。
另一方面,作为别人告诉妈妈要做自己想做的,是不是也说出了妈妈想要听到的话呢?
上升到另一个层次在安慰 安慰自己的人。
又回想起书中智英对于母亲的想法。许多人总认为妈妈是最伟大的,因为妈妈为家庭的
付出与牺牲。
但却未曾想到担任这个角色又或者为家庭的付出失去是无私贡献还是万不得已?
‧ 环境
看到重男轻女的老旧观念;性骚扰、职场天花板、偷拍、生子、育儿问题的种种画面等
剧情实在是很难受。
对于理事对女性的歧视,金组长就算生气还是要陪笑让步。
男职员开心地广传女同事的偷拍,女职员发现后却要自己承受被伤害的痛苦。
面对生子压力,智英明明很烦恼,丈夫却像看电影一样轻松地说出那就生吧的回答。
电影中有一段是智英受邀到其他妈妈家里聊天。
作为数学高材生的妈妈在家育儿后只能写儿子的作业本,其他妈妈包含智英也是,明明
有念大学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却都成了家庭主妇。
聊到时还开玩笑的说都是因为孩子啊,明明很痛苦但也只能这样调侃自己。
不友善的环境终是人们造成的。受到欺侮时就算有管道可以求助,但现实面对到的可能
是旁人让你受伤的眼光或言语。
就算有了育婴假,旁人还觉得智英赚到了。<小说内容>
就算有工作坊宣导性骚扰防治,还是有人不以为然。
‧ 电影中的女性
因为是电影所以可以同时看到画面中不同人的反应,这也补足小说先天条件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进步,因为接收到的教育不同,新一代的女性对女权越来越重视。
虽然奶奶还是有很深的性别刻板印象,但也还是知道智英妈妈在这个环境下受了很多伤。
智英妈妈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所以我想他对这个议题是很敏感的,她和智英有共同的经历
,但个性很不同。这展现在智英一家在吃饭时的聊天,在爸爸骂智英直接在家里等嫁人的
时候,智英默默承受 是妈妈大声斥责。
在其他情节,遇到觉得委屈的时候智英表面上都接受不反抗。
智英内心当然也明白他面临到的那些异样眼光或者闲言闲语有多荒谬,但是发现生病的时
候却也把错怪到自己身上。一句话第一次听会很不认同,但是乖乖听了无数次一定难免会
被影响的,甚至在某个方面会接受这种思想而不自觉,我是这么想的。
在对比到其他女性,面对工作压力、偷拍、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在聊天时展现的态度也是
调侃自己。因为他们和智英一样没办法抱怨所以只能用这种悲伤的方式说出来,我觉得也
是在发出求救讯号。另一方面,能够把在意的事情和别人分享也会让心里好受一点。
一直压抑自己真的对身体不好。
‧ 电影中的男性
较多着墨于智英的爸爸、弟弟和丈夫代贤。
撇开对男女平权的想法不说,至少都对于家中女性遭遇到种种事情受到的伤害完全没有
查觉。这可能也是韩国男性普遍的想法,
毕竟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且那些不公平的事情可能天天都在发生,已习惯成自然。
‧ 改变
小说只有讲到智英去看医生。
电影多了智英看医生后的改变。
看完医生后遇到仍不友善的环境,智英敢直接说出来表达不满了。虽然就和生病时一样
没什么感觉,但起码知道这是不错的行为。
这是与故事开头的对比,也是和原著的对比。
少了小说结尾令人郁闷的情结而多了这一段,带给观众的是改变的正向力量。
智英斥责那位男同事的时候,对方感到莫名其妙,展现出是现实是就算反抗环境可能不会
马上有改善。问题不会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就马上消失。
而旁边其他妈妈同样听到妈虫的歧视言论无动于衷。她们可能就算不满也想原本的智英默
默承受、又或者已经无感,
但看到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为她们说话的时候,可能也会给予她们一些力量。
‧ 智英....
智英最后能在家庭与工作间得到平衡,心中的话还能通过自己的文章说出来。
最后画面是小说的第一句话。
原著作者赵南柱本身就与金智英有相同的经历,同样家中有弟弟,同样因为怀孕放弃工作
在家带小孩。
在看书时我就在想这会不会也是作者透过这本书为自己说话呢?
她是金智英,也是赵南柱。
‧ 最后感到可惜的地方
女主角问丈夫:那你失去了什么?
在电影中改变取代失去这个词,但我还是觉得失去比较贴切智英的心情。
11/26更新
金到英(音译)导演,如同命运般遇到金智英
节录部分访谈内容
‧原著作者赵南柱作家曾称赞说"这是一部比小说更进一步的电影"。
‧我思考如何在剧本中铺陈社会议题,让观众产生共鸣。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损害原著
所具有的价值。如果小说被改编成电影,那么该片就会不断被拿来与小说做比较,这
是没有办法的命运。我的目标应该是像小说一样,凝视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讲述
自己所知道的故事。
‧导演说在电影中,代贤的戏份增加且个性更立体是因为她想展现出代贤成长的样貌。
Q 仅在小说后半部登场的《妈虫》在电影的前/后段都有。
这个设定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吗?
A 我思考过小说讲的是什么故事,为什么赵南柱作家写了附身这个设定。
我当时想这不会是"附身"或"解离症"等病,可能是文学上的象征。
本来女生遇到相似无法说出口的情况,是不会被附身的。
到后来智英能用自己的声音说话,我想通过这个来描绘出智英成长后向前迈进了一
步的样子。
Q 结局很好,还有其他结局吗?
A 在草稿里,我写的是复职和写作两个都做了。
但是最终选择写作的还是智英,我想她会希望自己能独自面对结局。
虽然从意义上来说复职很好。但是从画面上来看,一个人打字那个结尾感觉很帅。
而且我很想写原作《82年出生的金智英》中的两个句子((哈哈
所以我曾想过,如果是成为写文章的人我会很好地将她融入其中。"
http://www.sisaweek.com/news/curationView.html?idxno=127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