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雷] 狙击猎杀:救援行动 L'intervention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9-10-31 17:05:04
本周法国史实军事片《狙击猎杀:救援行动》,谈法国成军四十余年的反恐部队“国家宪兵特勤队”GIGN (Groupe d'intervention de la gendarmerie nationale) 早期一鸣惊人的反恐行动。我没抱什么期望却带着好奇去看,没想到看完之后皱着眉头走出来,觉得此片好像在各层面的制作环节上都挺优秀,但又觉得此片令人如芒刺在背感到不妥。我觉得不妥在哪呢?可能要先来对这种片型的近年片单稍稍回顾一下比较其异同了。
一小群军人深入敌境身陷重围而且还基于史实的西方军事片,历年其实还不少,本世纪初人人印象最深刻的应是雷利史考特《黑鹰计划》,2012年凯萨琳毕格罗有《00:30 凌晨密令》,2016年麦可贝有《13小时:班加西的秘密士兵》、同年梅尔吉伯伯有《钢铁英雄》、李安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2017年有西班牙片《英勇勋章》,2018年克里斯汉斯沃有《12猛汉》,2019年还有澳洲片《108 悍将》... 这还只是我看过的,没看过的恐怕还有很多!
这些电影共同点是:1.主角群都是西方军队,2.敌人都是异国异族,3.主角群都远征踏上异国土地,4.主角群都以寡击众打靶打不完,5.主角群都身陷绝境但亲爱精诚,6.敌人都面貌模糊但电影都给了一点平衡报导。说穿了,这些基于史实的西方军事英雄电影,都无可避免地会碰触到“殖民”问题,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老英法殖民、可能是后殖民时代的维和部队、可能是美帝起源的二战也可能是美帝今日的中东侵略、总之总有西方先进军队对异国的“侵门踏户”之伦理道德问题。这些电影打异国异族的靶打很爽时,其叙事的正当性要能够成立,是必须要从其他地方补足的。
http://picpusdan4.free.fr/L/l'intervention.jpg
黑历史电影,正当性何来?
可补足之处,其一在于主角群莫名其妙身陷重围的不得不为,是为了兄弟的亲爱精诚,在战场上只有你我可以依靠,什么国家民族的大政治我都不管了,一齐携手杀出血路一个不能少,是每一个队长与队员至高无上不容质疑的美德。这美德在《黑鹰计划》、《13小时;班加西的秘密士兵》、《12猛汉》、《英勇勋章》都有,他们本来都不计画正面冲突,却莫名其妙身陷重围,或是为了要保护一小群冲突中将被牺牲的无辜者,这激烈一战消极来说往往是不得不然、积极来说则是兄弟们的生死存亡,其拍成电影传颂世人的罪恶性降低了、正当性提升了。
可补足之处,其二在于对未知反派的体恤处理,他们可与主角们同为战阵士兵有默契,甚至彼此尊敬惺惺相惜,就算西方视角下很难与他们有近距互动也没关系。国家冲突也许不正义、死伤也许不可免,但士兵必须对无奈的敌人心怀同理与敬意。
譬如《英勇勋章》花了很大篇幅在拍摄那支奉命镇守一下就要撤退的西班牙小队、如何看见每一个阿富汗路过民人以最高标准审视保护,即使那真是敌军斥候彼此也以最高标准保持对峙不发生冲突;还有麦可贝的《班加西》,虽然冲突很大打靶打很爽,但有远距描绘利比亚人的愤懑、更有透过瞄准镜描绘敌人的恐惧忐忑、最后冲突结束更有拍无数利比亚妻小认尸的无语问天。更别说,《比利林恩》水管里那张近距流血的垂死脸庞、还有《钢铁英雄》甬道里那末日疯狂的日军。
可补足之处,其三在于对国家殖民的质疑与批判,要有意识地发掘主角国家的罪行、发掘异地国家人民的苦衷。他们当反派站在主角群的对立面杀个你死我活,并非因为他们一味地喜欢杀人喜欢虐待人,而是他们也有其理念而选择了这条道路。直言的,我们记得《黑鹰计划》一位反抗军领袖与被俘美军畅谈国家理念与帝国主义,或是也不用直白谈,譬如《00:30 凌晨密令》有拍美军虐囚之恶、也有拍宾拉登一家妻小的惊恐,正如《比利林恩》很强调的那一眼与被抓上校儿子之对望,都让西方殖民大军之恶高调地尽在不言中。
https://imgur.com/WDbLHd4
西部英雄,取代国族政治
谈回本片《狙击猎杀:救援行动》,它基于史实事件,但片尾字幕也说了它将人事细节做一定程度的改编,如对照一下史实细节就知也是改得很大,别说任务九人改成了五人、加入了一位英勇杀敌的美国女老师、连 GIGN 的成立时间都改了:这场救援并非 GIGN 成立前一战成名的出道作,其实 GIGN 早就成立也出过任务,这次也是照例动员过来。更有趣的是,GIGN这群低调的特别行动部队也是组织纪律严明的,并非如本片这样临时编组趴趴走、不是如本片这样痺睨其他部队甚至拳头打架踩他们,而是不是如本片一个个衬衫胡子太阳眼镜宛如当年最潮的法国嬉皮?那就不知。
我们很快看出来,此片与其说根据史实谦逊致敬,不如说移花接木高调造神。这已经不是平凡外表下各有故事的一群小队成员之故事,而是宛如《豪勇七蛟龙》的“法国五蛟龙”之痞帅玩酷英雄的故事!而配上他们法国最后一个殖民地 Djibouti 的滚滚黄沙,根本就是一部牛仔卖帅的法国西部片!而美国西部片必备的凶神恶煞抢资源、孤儿寡母受欺凌、地方警长没法度、浪子英雄显神威等基本元素与格局,竟然分毫不差地转化再现于这部法国西部片中!
电影其实从一开始的几个小细节,就不忘记高调展现“咱们法国西部英雄”甚至“不输美国西部英雄”的豪气。首先,男主角队长 Andre在医院陪女儿,看的就是一本法国西部漫画,仿佛漫画中的西部牛仔英雄、其实近在眼前就是我那孩子气长不大的老爸;然后孩子气“长不大”在队员之间成为互亏抬杠的玩笑话,其中最长不大的妈宝还很喜欢像美国牛仔一般的皮制枪套;然后马上加入了个美国成员真有带个正港皮制枪套,他还被暱称“那个美国牛仔”,而且这美国牛仔是要来见识法国部队并从啧啧称奇到五体投地的!
小队集结完成后,我们看见许多法国片少见的耍帅镜头,譬如在机场与在吉普车上的插科打诨抬杠镜头给每个人耍酷耍宝一回合、机库的慢动作远镜头堂而皇之地放起西部片配乐搭配嬉皮士兵的打屁笑语、来到基地后多次给五人一排走来众人侧目的慢动作入场、还多次特写他们的香菸太阳眼镜与皮靴... 然后在初次踏勘的任务前夜,给了一段分割画面的音乐录影带拍摄枪枝弹夹设备服装等后勤,呈现一群狙击英雄有多万全准备训练精良一丝不苟,而且就算沙漠天气酷热“有问题的不会是装备,只会是人”。
https://pixhost.icu/avaxhome/ea/92/006892ea.jpg
英雌耍狠,取代人性文化
此片作为英雄耍帅片远高于军政冲突历史片,它不要谈 Djibouti 的独立建国、索马里的扩张计画、或是法国的殖民与解殖,当这些问题摆在眼前如房间里的大象时,本片选择转移焦点到两边:一边是向下聚焦个别角色的个人英雄主义、另一边是上纲美苏冷战的国际情势大绝,反正本片这位美国牛仔都说了“官方说来我并不存在于此”、而反正当年索马里情报机关也有华沙公约组织专家辅导仿照 KGB成立,那这次行动背后真的有个红帽子 KGB指挥官与美国观察员在打一场代理人战争吗?反正没证据不可考,就算可考那反正本片是改编史实的,观众不要太计较 XD 。
依照史实,这辆巴士有 31 位学童但电影减为 21 位,这点更动应该没人会在意;依照史实,那位司机跟着学童们留到了最后一起被救出,电影却让司机胆小落跑了。这些小事也罢了,但依照史实,法军无人死亡只有一位在运补中受伤及一位在驳火中重伤,电影却让绑票犯冷血枪毙一位;而依照史实,是有一位社工自愿上车照料孩童,只是电影把她换成了全片星度最高的庞德女郎 Olga Kurylenko ,而且不但让她处变不惊与坏蛋针锋相对、让她里应外合当女间谍、甚至让她临阵拿枪也毙掉一两个冲锋坏蛋!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1/25/13/48/1374550.jpg
这一部仅有法国方视角、无法一窥索马里与 Djibouti 独立运动之堂奥、而只能限制在国界前线现场的电影,若还有任何诚意能为国际政治与文化冲突加上一点点讨论或刻画,大概潜力就集中在巴士的恐怖份子与女老师这对之间了。但很糟糕的是,这两人尽管动机都明确却流于简单样板,一个就是“我们国家的孩子要有独立自由的国家”然后具体内容与恩怨情仇不多讨论、另一个则是“我不关心法国只关心不分肤色的所有孩子”,这句话谁都说得出,但事实如何不重要,本片也完全没要找点机会做点空间给所谓“其他肤色的孩子”一丁点声音与关注。
女老师与恐怖份子首领在本片的相会,不谈人性与文化、不关切对方诉求只关切自己价值与利益,当然这也可能就是史实、甚至史实可能更平凡无聊?总之本片把这舞台可以激起一点文化与人性对话的机会浪费掉、根本没要谈的意思。反而,女老师与恐怖份子对戏更像谍报片针锋相对、或动作片吐坏人口水硬气耍狠,让女老师目光如火频放狠话、恐怖份子首领也宛如猫捉老鼠见猎心喜,频频嗜血放话“我干脆一枪杀了方便点”仿佛舌头都在品尝权力的美味,其他恐怖分子小弟更糟糕,动不动就演割喉威胁小朋友、恶形恶状吓坏小朋友、还动不动建议“干脆直接杀了”。
http://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1/25/13/48/1288749.jpg
法国之恶,止于自家人民
尤其最狠的一段“怎不直接杀了她?”“我慢慢玩她,要杀前先交给你爽。”竟然紧接在全片唯一接近人性的一段“我爱我们国家的孩子、希望他们有天能自由”之后,而且还用他们以为女老师听不懂但其实全都懂的索马里语来偷偷说。这两段台词设计,直指这群 Djibouti 独立份子口中仁义道德、实则嗜血嗜杀还虎视眈眈要强奸女人。我真好奇,编剧斗胆写出这种抹黑人家独立份子的剧情,是根据什么史实?如果真有这邪恶史实,那针对这反抗法国殖民帝国的 Djibouti 独立运动,编剧不另外找个角色平衡报导吗?就让这唯一的恶形恶状的魔鬼来代言独立运动吗?
也许,法国殖民非洲这件国家历史罪行,至今仍是许多法国人不愿多谈的黑暗、也是本片不愿提及的房间里大象吧?电影不想把法国殖民这事认真谈,只想云淡风轻节选不痛不痒的表象来谈。片头事件发生前,两个镜头分别跟着老师进学校准备、跟着校车接学生,宛如日复一日歌舞升平的 Djibouti 早晨,这里车窗外的日常街景,刻意地安排了许多白人妇女与当地妇女话家常、白人男子与当地男子谈生意、以及白人女老师主角与当地校工用当地语言寒暄问候,整个是异文化族群水乳交融的乌托邦... 就要观众为接下来的校车狭持惊呼:是什么样的坏人要来破坏这美好呢?
此片只拍这法国白人小学的社区景观,其他 Djibouti 人生活百态一点也不碰,仿佛法国殖民对这国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似地。法国这国家好不好呢?当然不好,只是在本片叙事策略下,这不好不是在于法兰西殖民帝国占领了异国征服了异族剥削了异地,而是在于法国政府颟顸保守只想着政客官僚save their ass、却对前线肉票与士兵生命安危遭受的极大风险置若罔闻。看本片巴黎女高官只努力保住法国颜面、第一线将军把肉票当成数字来算计、等枪林弹雨后将军仍按兵不动一直打电话与上级互推责任... 这仍是个万恶法国!只是不是对异国异族恶、而是对自己人民恶。
https://s5.mihanvideo.com/video_thumbs/jZHtZDW2MNYwKlgRPkFj.jpg
打靶黑鬼,极右嗜血电玩
电影这“法国英雄正直勇敢、美国牛仔肃然起敬、法国政府对不起人民、法国殖民没啥不好、独立运动都是坏蛋”的基本立场奠定后,就是全片最爽快却也最嗜血的一段:行动开始,五个坏蛋伏法后,苏联 KGB指挥的索马里大军如僵尸般冲来!法国英雄神乎其技枪枪爆头全军破敌!这简直像是法国极右白人开发一款射击电玩、给平常不准在公共场合欺负黑人的极右玩家爆黑人头爆到爽 XD 这种桥段很令人忧心,它像个照妖镜马上照出观影者的真面目,你会发现有人越看越爽目不转睛舌头都伸了出来、也会发现有人不可思议在21世纪竟有人还敢这样拍种族剥削的血腥暴力。
看到这样极端的白人屠杀黑人之暴力,就不得不回头想想近年那些孤军突围的史实军事电影了:他们也曾经这样空降异国打靶异族的无脸士兵,难道它们就没有问题吗?难道这些不就是战阵现实吗?对,这是战阵现实,甚至这些西方军事片的西方小队空降异国本身就已是西方国家的黑暗现实,要卫道得基本教义一点的话这些片都禁掉算了 XD 但,如本文前段短暂回顾过的那些旧片们,它们尽管故事背景就有极大的黑暗争议,但它们都在那黑暗背景下找到了人性发挥与文化对话的空间,用这些黑暗下的希望曙光替那些基本格局黑暗的故事补足了拍成电影传颂世人的正当性。
而很遗憾地,我觉得本片并没做任何正当性,反而拍成一部帅气英雄神乎其技大杀黑鬼的嗜血爽片。然后还不忘撂几句口惠不实的口号打预防针:譬如“我关心不分肤色的所有孩子”,结果整片明明就只关注白人的一切而丑化黑人的一切;譬如“我们来这里是来救人、而不是来当英雄的”,结果整片明明就以各种西部片英雄宛如“豪勇五蛟龙”的规格拍他们的英雄身影帅到出水;譬如片尾对将军声嘶力竭“你称这行动为成功?怎么对得起死去女童与大量阵亡的敌军?”结果整片明明就在杀敌人杀个爽、女童没死前他们也都还在笑呵呵庆功,哪有在管死尸遍野的黑人敌军呀?
https://imgur.com/TQSrvLo
我向来喜欢法语片远多于美国好莱坞片,更对过去 1980s-2000s充斥的“大美国主义”英雄电影无法苟同,也对 2010s以来美国片的步步修正与自我检讨感到欣慰。谁知道,在已经不太容易看到大美国主义电影恶形恶状的 2019 年今天,竟然还会看到一部仿佛老帝国主义借尸还魂的《狙击猎杀:救援行动》?看着片尾 Andre步行走回营区的长镜头环视背景,一个个本来瞧不起他们的当地法军纷纷立正站好军礼致敬、然后一群天真无辜的孩子们在手持晃动镜头下奔向母亲怀抱... 诶我真的坐在一间 21 世纪的电影院里吗?
哎,法国片还是别学美国好莱坞的昨日黄花了,法国英雄也别去羡慕什么美国西部牛仔了,硬要学只会学个四不像,而且当人家的新电影早已深切反省改良修正重新出发时,此片竟还落后人家几十年走那条已经臭头的老路?此片我就不推荐了,除非观众有意识地要去观察它拍得多恶劣,或是对这一切伦理道德的缺席已有心理准备的观众,就纯粹去看看其俐落爽快的动作镜头赞叹一下法国动作片的迎头赶上,也还算是不错的娱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_1sN4qeQo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