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小丑》:当社会只给他们这个选择

楼主: LukasPoldi (Poldi)   2019-10-17 21:03:20







~*-*~*-*~*-*~*-*~*-*~*-*~*-*~*-*~*-*~*-*~*-*~*-*~
《小丑》:当社会只给他们这个选择
网页版(Medium):https://reurl.cc/xD70E5
多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对于《小丑》这样的电影感到不安。
比起与DC的关系,《小丑》倒不如说是部有着浓浓马丁·史柯西斯《出租车司机》影子的
电影。即使完全将高谭市、阿卡汉精神病院、韦恩企业、韦恩家族这些《蝙蝠侠》世界的
元素抽离,以其他名称取代,也完全不影响电影的主题。
它完全是一部过于真实而近乎残忍的挖掘被社会抛弃的“挫败者」在生活中如何被各种打
击一点一滴地击垮,并以极端方式向社会反扑的写实主义作品。像亚瑟这样温和、善良,
对于友好、有温情的世界怀抱憧憬,总是努力想透过别人的关注证明自己的存在,但反应
慢、拙于察言观色与应对进退的人,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周遭。他们总会因为这样那样
的原因而被视为“怪人」,甚至沦为笑柄,而较能适应主流社会运作的所谓“正常人」,
出于有心或无心可能或多或少都曾刺伤他们过于纯真、理想的心灵。因此电影最后的“大
爆发」,多少会使主流社会所谓的“正常人」因联想到现实而心虚、惶恐。
其实,像亚瑟这样的人,不是注定走向这样暴烈的结局的。电影开头无人答理的呼救,就
像是亚瑟崩溃前的人生的缩影──他一直释放著求救讯号,只是从来没有被别人正视──
这也警醒着我们,许多看似无理由的暴力攻击,其理由、动机很多时候只是人们没有多去
注意,或囿于自身成见所以视而不见。众人永远的忽视,让活得身心俱疲,始终无法被珍
视,一直难以感受到自己存在意义与归属感的人,最终只能如意大利思想家法兰克·贝拉
迪在其分析恐怖攻击、无差别杀人发动者心理状态的名著《英雄:大屠杀、自杀与现代人
精神困境》所揭示的,选择某种公开展演式的暴力和自毁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与归属。因为
这是他们唯一可以真正获得他人注目,同时反击这个使他们无法喘息的世界,并从对他们
来说痛苦万分的人生中解脱的方式。
糟糕的是,人们很多时候不但忽视可能的“警讯」,更在“警讯」来时添火加油。电影后
段的高潮,正是对于这样的情况给予最悚人的演绎──亚瑟一再重复的台词:“敲敲门」
正象征“大爆发」前的警告,而毫无察觉的莫瑞,再次给予嘲讽与事不关己的冠冕堂皇言
词,最终让自己吞下无法挽回的恶果。
必须承认,《小丑》的确是部“危险”的电影,但是它的“危险”不再于写实刻画某个“
受挫者”的抓狂反扑,而是剧情上合理的把政府紧缩政策下的社工、医疗资源等社会安全
网裁撤、菁英名流对于底层民众有意无意的蔑视等充满既视感的当代社会现象也排入逼迫
主角崩溃的压力之一,甚至在最后,激越的安排了体制下的所有失败者,被亚瑟的反扑启
发,选择群起摧毁越来越令人难以忍受的世界。虽然电影并没有说明,这个摧毁是要代之
以新的、更人性的社会,还是只是要与忍无可忍的秩序同归于尽。
然而,问题从来不是这样的电影是否在煽动对于现实感到无力、挫败之人向无望的社会及
其体制菁英做出攻击,重点在于我们生存的现实社会,是否与电影中那个使失败者无地自
容、让弱者走向末路的社会有着一致的病征。如果我们真切的感受到电影所描绘的社会问
题无比真实,如果我们察觉到现实里某些不可调和的社会危机早已在“敲敲门”,与其指
控电影的危险鼓动,是不是更该努力挽狂澜于既倒,并做好面对失序世局的准备,在可能
到来的动荡中,勇敢的尝试以行动建设一个弱者可以生活得更好、人不再践踏人的世界。
作者: pennychenggg (新时代新新人类)   2019-10-17 22:0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