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方法派演员演小丑484很危险?

楼主: Luvsic (FLCL)   2019-10-10 16:31:15
讲难听点,下不了戏某方面来说就是不专业,而忽视演员已知的其他精神状况致使的死亡可能,一味的将其死亡与这类不专业的行为连结,我感觉这是非常不尊重的
大家都很爱举DDL拍戏期间不下戏作为一个Method acting神话的极端,不过反面来说,当戏杀青的那一刻,他还是可以下戏的,他只是选择在拍戏期间尽可能的有用角色身份去体验生活的机会,而非跟角色合而为一无法脱出
然后回到推文很爱讲的原po分不清方法派体验派,拜托喔也不知道你们是读了哪里的文章,这两派根本系出同源好吗?
体验派(我也不知道到底英文是啥,这应该算中国那边的分类)说白了就是Stanislavski的写实表演系统,而方法派(Method Acting,台湾习惯翻方法演技)则是师承Stanislavski系统而来的美国改良版,所以两者其实有非常多的相像之处
非常粗略的区分的话(有错再麻烦指正,我个人对method acting的熟悉度没有到非常高),Method Acting因为基本上接触到的Stanislavski系统在当时还未发展完全,所以对于外在身体训练的部分较弱,再加上后来Group theatre的三位method acting发展者对于“目标”的重视(虽说对于如何设定有不同看法),还有将构筑角色内在行动方法化(也就是所谓的进入角色)等等发展都让method acting与Stanislavski的差异慢慢拉大
而虽然Method Acting在美国大行其道,但Stanislavski的训练也未在美国因此断绝,Stanislavski的得意门生Michael Chekhov(就是那位俄国短篇小说家、剧作家契诃夫的姪子)在晚年到美国后,也将更贴近Stanislavski训练的体系带入美国,也提供了一个不同于method acting,更着重于身体和心理相辅相成合一的训练,但两者同样都还是有对于角色心里构筑的部分
平心而论,如果一个演员一辈子只学习method acting,或者只学习Michael Chekhov训练的话,肯定是后者能有更多的可能性,因为method acting对于身体能量训练上的不足会直接影响演员在非写实剧本上的处理与诠释,但method acting也确实相对于其他训练法,更容易掌握且对镜头表演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不过现实是,通常一个演员不可能只接触一种训练法,顶多就是将一类体系作为骨干,但不代表你要因此放弃其他可能性。例如你可以以方法演技去构筑一个默剧演员的心理,但可以用Lecoq的训练去构筑他的身体,把表演限缩在一类训练法不懂变通,也许就是像Laurence Olivier曾对为了进入角色两天两夜不睡的Hoffman说的一样
“你为什么不尝试演戏就好了呢?那要来的简单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