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小丑-自我实现的戏谑喜剧

楼主: kobe1802 (彭彭)   2019-10-09 01:42:52
是不是很久没有在看完一部电影后,
屁股仿佛被黏在椅子上起不来了呢?
或是震慑、让人沉思、一种完全沈浸后、难以回神的恍惚。
小丑的格局超乎了我的想像,让我完全陷入另一个逐渐走向疯狂世界的两小时。
透过大量由下往上的镜头语言,逐渐进入小丑的主观世界,
紧随着亚瑟的视角,一起经历他喜剧/悲剧的生活。
对我来说,小丑更像是喜剧片。
=====================防雷=========================
解构高谭高谭市英雄主义
小丑电影本身与它所传达的信念相当一致,都是“价值观的反转”,
在这个充斥英雄电影的时代,
它代表的是英雄主义的另一个极端。
它提供人们“辩证思考”的可能,将那些我们所认定的理所当然,
层层分析剖开、解构,然后重新建构。
对DC或是蝙蝠侠的粉丝早就耳熟能详布鲁思伟恩父母遇害的故事,
这是第一次我们从小布鲁思的视角之外的镜头去认识那天晚上发生的事。
原来,那是一个贫困的时代背景,一个小小的冲突演变成城市级的冲突。
而在那样的气氛下,一名带着小丑面具的愤怒的市民,
认出了汤马士伟恩,而跟着他们到了巷子里。
小丑起源故事 - 当反派也开始“做自己”
我们常常被鼓励要做自己,不要勉强他人的期待,
而成为一个别人心目中但不是自己的人。
这部电影看似黑暗沈重,但事实上它是一部100%喜剧片呢。
因为它是一个反派,迷失自我、最终认识自己而自我实现的故事。
看完小丑之所以让人有些恍惚,是因为它拆解了那个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世界,
甚至将小丑的立场转成了观众的方向。
即使我们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感受,但起码能理解他的行为。
我得承认,
我几乎所有对这个角色的了解都来自于同理的镜像神经元(男主角真的值得一个小金人)
在我的数据库里没有那样的经验来支撑我对他的共鸣。
但看着亚瑟成为小丑的过程不禁让我思考,
社会里的犯罪是怎么发生的?
罪犯是生出来就是恶人吗?
方才在金钟大放异彩的“我们与恶的距离”早揭示了这样的反省。
社会中的无差别随机杀人,有时并不是没来由地发生,
而可能是一连串的因果效应。
亚瑟成为小丑只是偶然,但高谭市的环境条件却必然孕育出一个小丑。
煽动性?鼓吹阶级革命?
电影作为娱乐的目的,
服务的基本上还是中产阶级以上居多,
一张好几百块的电影票,
对于真正的穷人恐怕是没有机会看见。
至于罪犯呢?他们都在监狱蹲里呢。
至于那些有可能成为罪犯的人呢?
小丑的回答是,
如果今天你的社会里本来就有一些潜在的罪犯,
他们没看过小丑,也会去犯罪,
路上能捡的枪太多了,
小丑不会是枪更不会是最后一根稻草。
比起煽动之虞,我反而觉得小丑是以警世寓言为主成份。
而前面提到的换位思考与价值反转,
有机会让我们一探另一个世界里的人心理在发生什么事情。
为何选用贫富阶级作为题材?
小丑的设定的年代离我们有些遥远,以贫富差距大、世风日下的高谭市作为背景。
它为何选择“贫富和阶级”作为对立的两造,而非“共产vs资本”、“宗教信仰”、
“性倾向”、“种族歧视”、“人民vs国家”...等等?
我的想法是因为选择这些世界当下还“敏感”的题材恐怕会让小丑失焦。
小丑的意义并非鼓动任何形式的革命,或支持任何一种意识形态,
而是让我们看见一个人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与事件的影响下成为罪犯。
又是哪些人一起促成了这件憾事。
谁死了?亚瑟的幻想死了?听懂小丑的笑声?
每次看电影,我总会注意最后谁死了,一个角色被设定成死亡,
通常都是刻意的安排,小丑中死亡的角色都是推了亚瑟成为小丑的助力,
换句话说,他们的行为间接地导致自己的灭亡。
1.三个金融业上班族。
基本上和片头那群屁孩是同一类型,欺负弱小而且通常都是团体行动,
霸凌者。在这部高级的犯罪片里,这可以说是最低等罪犯,最先领便当不意外。
2.汤马士伟恩。
代表阶级、权力高,但不食人间烟火,对社会漠不关心的漠视者。
亚瑟心理师在被砍预算后的一段话有意思:
他们一点都不屑你这种人,他们更不屑我这种人。
社会公益,捐款盖图书馆、医院常常是企业家展现自己慷慨分担社会责任的展现。
但其实不就是节税、用钱买形象而已?
当真正要碰到底层的人,恐怕就像是“寄生上流”里地铁飘来的味道,
在小丑中则是“超级老鼠味”捏起鼻子。
心理医生无能为力,当一个社会不关心“超级老鼠”,
他们又怎么会对管理老鼠的“饲育员”这个职业有所尊重呢?
一次亚瑟为了找妈妈的病例来到精神病院,他问那里都关着谁。
社会恨不得这些不定时炸弹集中管理或是干脆通通枪毙,
但这些只能心理想,
于是找了一个“人性化”一些的地方,取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字叫医院,
然后跟监狱一样,把这些人全部丢进去集中管理。
心理医生?就只是一个书念比较多的狱卒而已。
心理治疗?慢性药物?都是些浪费社会资源的投资,
能砍则砍,人不会死在里面就好。
汤马士伟恩不是小丑杀的,而是社会仇富的反动。
但汤马士没有伸手去救曾是员工亚瑟的妈妈,也还是间接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3.妈妈。
亚瑟在台上讲得那个笑话,妈妈小时候告诉我要好好唸书,
我在想这或许是撷取自他真实的经历。从来没有快乐过的亚瑟,
在妈妈口中的小名就是“快乐”。妈妈活在自己的幻想里,
也带着亚瑟用着一种阿Q的态度面对这些悲惨的真实。
患有精神疾病并不是亚瑟杀她的原因,相反地,他一直很爱妈妈,也一直照顾着她。
真正引发杀机的是,妈妈隐瞒着他的身世还有放任同居男友,家暴虐待他的事实。
妈妈的自我欺骗、活在幻象中,是失职与谎言的代言人,
亚瑟的妈妈不但不是他的照顾者,反而教导他自我欺骗和活在幻想里的人。
亚瑟在杀了妈妈后,唯一的“依附”关系破灭后,
他对邻居单亲妈妈的亲密关系也一起幻灭了。
某一些心理学派认为我们与母亲的关系和我们的亲密关系很有关联。
于是当亚瑟杀了妈妈后,他心中最柔软的那份爱也付之一炬。
但如果以喜剧的角度来看,
破除这个“亲密关系的幻象”对于亚瑟成为自己有着关键的转折。
杀掉妈妈象征著终于可以诚实面对自己、并且允许自己真的不快乐。
而情绪激动的时候,也不会在控制不住地笑了。
愤怒是愤怒,悲伤是悲伤。
4.脱口秀主持人。
整部电影充斥着两种笑声,一种是亚瑟那种悲悽、不得不、忍不住,
悲伤而又不被了解的笑声,
另一种则是在脱口秀与歌剧院里优雅又有点“公式化”的笑声。
亚瑟从来没听懂这些故事的笑点,不只是因为他跟他们不一样,
也是因为这些故事的笑点来自于上流社会的生活经验。
要带给人们欢笑是妈妈给亚瑟的枷锁,
事实上他在小孩子面前的表演是成功的,他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
却没有办法让那些大人笑。但无伦如何,将喜剧演员当成志业的他,
一开始对于脱口秀主持人莫瑞是非常崇拜与敬重的,
但电视的形象终究只是部份真实的假象,当亚瑟亲临现场而非透过电视机,
他对莫瑞的幻想破灭了。
原来莫瑞找他来上节目不是因为他看见他喜剧演员的天赋,
他终于看懂自己来上这场脱口秀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他第一次懂了大家在笑什么,大家是轻蔑地嘲笑他。
这也是为什么,他原本在家排演时的剧本是在节目上自杀,实现他本子上的那个金句。
“我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值得”
但当到了现场,他懂了,成为小丑、成为他自己才是他生命的意义。
当这个偶像盲目崇拜破灭,他不再控制不住的乱笑了,
而是字字句句铿锵有力控诉著电视机还有现场的观众。
与莫瑞一来一往的对峙,是那样的有力量。
小丑的生命力、他为自己活、为自己发声的那个时刻,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5.小丑同事。
这放在最后一个介绍的角色,是我认为小丑中最特别、最重要
但也最常被忽略的一个角色。他所代表的就是社会中的
“愤青”、“挥舞政治正确旗帜的伪君子”、“键盘酸民”、“带风向者”....等等。
从事著同样的工作和亚瑟有着相似的社经地位和背景,
一日他若无其事将一把枪交给亚瑟,因为那把枪尔后也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悲剧。
那把枪可能代表着他的愤怒或是无病呻吟,
也许是对老板、对社会、对某个意识形态的。
然而他是有怒不敢言,一肚子大便却又没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粪(愤),
也不采取行动去泄(愤)。更甚者,当社会的人发现了他的粪,
他却又死不承认,极力切割。
带着一瓶酒就想要堵住亚瑟的嘴,这样的懦弱、伪善看在亚瑟眼里,
岂有不爆炸的道理,到头来,这个跟自己称兄道弟的同事,
当初以支持我保护我的名义把枪丢给我,
当我真的用这武器来保护自己不受社会(法制下无能)的伤害,
你却畏缩了倒头来出卖了自己去抱警察(法制下的公权力)的大腿。
有意思的是,亚瑟放走了侏儒同事,
因为他们都是在高谭市里的边缘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被当成取笑对象的人。
我们所认同的某些立场,
是来自自己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还是只是一味方便跟风的从众?
在这个讲求政治正确、键盘当道的年代,
到底在社群媒体的表态立场是为了站出来,还是为了躲起来?
在“逃出绝命镇”中当我说我喜欢黑人好崇拜黑人,
是不是就掩饰了我的种族主义?
在“淑女鸟”中,坐在泳池边的男生说自己不喜欢钱,
却被女角一个简单的问句打脸:难道念私立天主教学校不用花钱。
又有多少人可以像“V怪客”中的警察,
最终诚实面对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做出选择走上街头,
即使死去但也光荣。
四处带风向、到处乱丢“枪”的煽动者,
期待利用那些无论是单纯或是真正有着理想要实践的人,
替自己族群谋取利益的同时将风险降到最低,
嘴里满口抱怨、心中满是怒火,
在权威面前需要发声行动之时却是低头,
这样的软弱、虚伪、背叛自己的同事,
遭到小丑的处决。
回到小丑
最后,总是该要回到小丑,当慢慢做回真正的自己,
亚瑟终于不会再控制不住地笑。
我们在最后的结局,心里面感到欣慰受制感动的,
并不是破坏的街道的宣泄又或是正义获得伸张的爽快,
而是,我们看着一个受苦的人,终于讲出了自己的心声,
终于看破了生活中的幻象,
终于找到了自己活着的意义,
也在这个与世界互动(对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那些或是想像出来的或是现实
都成为亚瑟主观的真实,
也成就了小丑的诞生。
这是一部有着欢乐、激励人心结局的喜剧片,
如果看懂了小丑的故事。
作者: tengerinedog (橘子狗)   2019-10-09 10:45:00
写得很好!有人还是以为精神病患可以治疗,各式各样疾病的人多的是,导演就是想描述一个人的前半生,我觉得描述很好,至于好不好看每个人自己有自己判断,就像任何人的一生也不是像一个完美故事那么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