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喜剧之王》 - 当Joker想成为King

楼主: leila (Lizzy)   2019-10-03 21:53:58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喜剧之王》(The King of Comedy) - 当Joker想成为King
图文完整版: https://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2981671
通常谈到马丁史柯西斯与劳勃狄尼洛的合作,多数影迷都会先提《出租车
司机》、《残酷大街》、《蛮牛》与《四海好兄弟》等等作品,至于80年
代初的黑色喜剧《喜剧之王》,跟前述电影的巨大光环相比,似乎有点黯
淡。《喜剧之王》的摄影与画面,跟史柯西斯其他作品比较起来,少了精
采度与特殊风格,平淡无味的光线运用、镜头运动方式等等,都更像“电
视”规格,而非电影,应是刻意与作品内容与气氛搭配,但或许也让对导
演抱有高期待的观众失望。不过,上映时票房失利的《喜剧之王》,经过
这些年却越来越被重视,它的特殊调性与内容,到了21世纪似乎更能令观
众找到共鸣。
一开始对这剧本题材感兴趣的,是劳勃狄尼洛,他买下这份由前《
Newsweek》影评人Paul D. Zimmerman写的剧本,并在1974年就拿剧本找
上史柯西斯,不过要等到狄尼洛凭著《蛮牛》拿到奥斯卡奖之后,《喜剧
之王》的制作才开始。
本片主角是34岁的Rupert Pupkin(劳勃狄尼洛),住在母亲家的地下室
,自认很有才华,期待有天成为喜剧之王。他用尽手段接近真正的脱口秀
天王Jerry Langford(Jerry Lewis),想要在Jerry的电视节目表演一段
。对方用各种方式婉拒,Rupert却越挫越勇,甚至与另一位疯狂迷恋
Jerry的粉丝Masha(Sandra Bernhard)合作,打算绑架Jerry逼他就范。
片中那位脱口秀天王Jerry Langford,是由当年真正的喜剧大师Jerry
Lewis饰演的。史柯西斯筹备本片时,以著名脱口秀节目《Tonight Show
》主持人Johnny Carson为原型,但Carson婉拒演出,于是找来另一位多
才多艺的喜剧之王Jerry Lewis,他的表现相当出色,呈现这位喜剧演员
不易见到的另一面,Jerry经常掩盖不住厌烦与不耐,甚至像体内有什么
怨气等着要爆发那样,透露该角的无奈与疏远。饰演Masha的Sandra
Bernhard实在演得太精采,完全没有在演戏的感觉,她无自觉的疯狂是如
此生猛,像是带着猛兽般的好胃口那样,随时准备往前扑杀猎物。
劳勃狄尼洛诠释的主角Rupert非常不讨喜,毫不考虑别人感受,也不理会
一般社交的潜规则。对方有礼貌地委婉打发他,Rupert却不懂暗示,自以
为从此是人家好友;他不愿接受建议,从地方性的表演开始努力,一定要
逼到Jerry让他在全国电视上亮相才能罢休;他给Jerry的名片上印的电话
是公共电话,因此他白天守着那支电话不给其他人用......
Rupert把他住的地下室装饰成脱口秀摄影棚的模样,有时会幻想自己成名
后的情境、以及与他人的对话。导演利用交错剪接,将Rupert在简陋地下
室里自言自语演戏的模样,跟他脑内想像的情境互相对照,特别悲哀。更
令人担心的是,Rupert的行为态度,似乎暗示他已分不清想像与现实,全
都糊成一团。
地下室时常传来Rupert母亲的骂声(是由史柯西斯的妈妈配音的唷),但
她是真实存在、还是Rupert的幻想,很难说。这位母亲角色只闻其声不闻
其人,而且Rupert曾向Masha抱怨缴不出房租,又在最后上台表演时说妈
妈已经去世九年(当然,这也可能是开玩笑),总之观众没法确定他母亲
是否确实活着,这种诺曼贝兹(《惊魂记》主角)等级的疯狂,更让人发
毛。
名流文化盛行,让很多人包括Rupert都以为那是唯一通往快乐满足的途径
,认为成名是世间至高的认可。在Rupert的幻想中,Jerry甚至在电视上
送给Rupert一个惊喜婚礼,让他与女友在萤光幕上结婚,还想像他的高中
校长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为过去看不起Rupert而道歉。这更强调Rupert
多么渴望将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摊开在电视上,放送给大家,唯有这样的公
开报复,能平反他的冤屈,疗愈他受过的伤害。
这些夸张愚蠢行径有惹人发笑之处,但也看得很不舒服。对Rupert这位丑
角,我知道我受不了他、讨厌他,若遇上他的苦苦纠缠,我不会有耐心对
他客气。但心里难免同情他——这个同情有点复杂,我同情他或许真的只
缺一个机会、或是精神方面需要帮助,看他不断尝试却不断被拒绝的模样
,仍会不忍心想别过头;但另一方面,对他的同情也带着害怕,社会上一
定有不少Rupert这样的人,如果几年过去,他们的希望都没有被满足,生
活持续苦闷窝囊,看不见未来,又认为是社会欠他的,假以时日会否成为
社会的大威胁呢?
Rupert就是这样一个“社会未爆弹”般的角色,到《喜剧之王》最尾声演
完之前,观众都很难预料剧情会如何发展、他会不会爆炸。想嘲笑他的愚
蠢,又不太敢笑;想骂他是个讨人厌的白痴,但又不太敢骂,因为不敢确
定他真实面目是什么样的人、最后会否做出不可原谅的事。《喜剧之王》
的“难笑”不是不好笑,而是身为观众无法放胆笑,怕先笑了到最后会被
编剧与导演狠狠打脸。
劳勃狄尼洛的演出,可说是百分之百投入,他诠释的Rupert并不知道自己
可笑,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对真实处境处于恒常的否定状
态,对世界怀抱光明希望,坚定地将世界看成一出喜剧。最后这个特质,
跟《出租车司机》里头劳勃狄尼洛饰演的Travis Bickle恰巧相反,但若
撇开这一点,Rupert Pupkin与Travis Bickle有许多相似处,例如性格一
样极端,都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融入,也都得不到爱慕的女性。但站在观
众角度,观看Travis的愤怒与暴力比较容易,毕竟那些是观众能够轻易投
入、并感觉到快感的情绪;看着Rupert的自取其辱比较困难不舒服,因为
连观众看了都觉窝囊难受,想要避开。Rupert虽然没有一把真枪,但他对
羞辱的无视,成了他的武器:他不怕,所以换成其他人怕——有一种人怕
看到他的尴尬处境,另一种人则怕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阻止这样无耻的人缠
著自己,他会一直回来。
***以下有雷***
最后Rupert终于能上台表演一段脱口秀,观众边听会边意识到,这些转化
为笑话的痛苦童年经验,应为Rupert的亲身经历,于是理解他为何如此需
要大众之爱:他想要弥补生命中缺乏的所有爱,却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与正常的友情发展,完全不了解,也没机会遇过,因此只能用“电视让他
看见的那种爱”,也就是全国观众对名流的疯狂痴迷与崇拜,当作自己追
求的目标。
难怪如《喜剧之王》里的名人Jerry会想彻底关上与粉丝、一般人相处接
触的大门,因为太多人对他们有所求了,上车有人挤进来,去餐厅有人拦
截,路上有人要签名......要嘛想沾他光、要嘛想靠他红,不给对方就马
上翻脸。最后Jerry只能活成一个住在象牙塔里的人,疏离而孤寂,留给
粉丝去幻想名人生活多么光鲜亮丽、丰富满足。《喜剧之王》描绘的
Jerry,承受永远要讨喜与竞争的压力,未能好好享受名利带来的上流生
活,镜头捕捉到的Jerry大多时间都不开心,甚至忧虑、易怒,心思也不
知飘到哪了。通往名流的路,是否条条大路通黑暗?追梦不成功也黑暗,
追成了一样黑暗?
有些时候,追梦这档事,实在不一定值得鼓励。成功了当然好棒棒,但失
败的可能就单纯被视为疯子。在追梦的路上,我们怎知道自己不是Rupert
Pupkin?别说不可能,别忘了Rupert也不知道自己是Rupert。
不过最后,这么惹人厌的Rupert竟然追梦成功了呢。《喜剧之王》片尾的
“Rupert后来怎么了”,与其说是“皆大欢喜”,倒更像在嘲笑这个社
会——反正红了就是红了,先红了就有人听、有人看,才华倒不一定那么
重要,成名方式不太光彩也不打紧。在一个将“成功”与“发大财”相连
、将这种人视为英雄的社会,Rupert确实是个(反)英雄,何况“追求梦
想绝不放弃”,正是主流社会最爱赞扬的价值观呢不是吗。Rupert的“绝
不放弃”,如果最后失败了,叫做惹人厌,但成功了,这行径就变成
Rupert成功的契机。而这出喜剧里面最后的悲剧,在于电视机前的观众也
分不出Joker跟King了。
***
补充——《喜剧之王》于1983年初上映之前的两个历史事件:
1980年底,约翰蓝侬某个傍晚在曼哈顿自家住宅外面,替粉丝Mark David
Chapman签了名,当天晚上,Chapman枪杀了录完音回家的蓝侬。
1981年三月,在华盛顿特区的希尔顿饭店外面,John Hinkley Jr.对雷根
总统开了六枪,总统与随行人士皆受伤,而Hinkley表示他的行为是为了
要赢得茱蒂佛斯特的芳心,也就是马丁史柯西斯之前作品《出租车司机》
里饰演雏妓的演员。Hinkley想模仿那部片的主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