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狼屋 https://tinyurl.com/y4pez9bk
2017 年,赤烛工作室以恐怖解谜游戏《返校》技惊四座。它凭著大胆的题材、强烈的电
影风格,与一气呵成的流畅叙事,不但为台湾恐怖游戏翻开全新的一页,也证明自己雄厚
的跨媒体改编实力。因此《返校》(Detention) 电影版的诞生并不令人意外。电影如何处
理游戏中的敏感议题,才是各界真正关注及好奇的焦点。
精心还原《返校》游戏场景 叙事手法更令人动容
《返校》原作游戏的剧本结构完整,概念引人入胜,因此就算照本宣科的翻拍,也会有不
恶的成绩。但电影版没有画地自限,反而凿的更深,并从原著剧本挖出更多的内涵与层次
。在电影团队的坚持下,原作以零碎线索带过的历史细节,在片中有更详细的描写;而游
戏里的政治隐喻,则成为对现实的尖锐控诉。
大致来说,电影虽然省略游戏当中的传统信仰元素,但故事主题与游戏版大同小异。它重
现了台湾在戒严时期的压抑氛围,并让王净饰演的女学生方芮欣,与曾敬骅饰演的同学魏
仲廷,在废弃的校舍抽丝剥茧,揭露一段悲戚的爱情故事。片中除了精心还原的游戏场景
,剧本前半部如迷宫般的悬疑气氛,加上似曾相识的鬼怪造型,会令熟悉原作的玩家会心
一笑。
不过在此之后,电影与游戏的叙事手法开始分道扬镳。电影舍弃了故弄玄虚的拼图游戏,
并选择在中途揭露谜底。如此一来,就能避免解谜过程分散故事焦点,以便观众专注于主
角的悲欢离合,这可说是剧本改编的聪明之处。
随着方芮欣的记忆逐渐恢复,《返校》的后半段也摆脱虚实难辨的灵异色彩,成为继万仁
的《超级大国民》以来,最令人动容且惊心动魄的白色恐怖电影。
藉主角窥探白色恐怖下的权力与人性
《返校》不只拍出白色恐怖的“形”,更拍出公权力在极权主义社会的无孔不入。透过方
芮欣的双眼,我们不难窥见公权力对个人的巨大影响,或人性对公权力的暧昧态度。
有人把公权力当成保护伞(如方家与教官的友好关系)、有人视而不见、有人消极抵抗,
也有人借力使力,将其化为复仇的利刃。
然而,无论选择服从与否,在国家权力凌驾个人尊严的恐怖时代,每个人最终都在“国家
安全”的大旗下付出惨痛的代价。电影中身穿军服、猎杀生还者的巨大怪物,除了呼应游
戏的夺魂使者“鬼差”,也为当时无法言喻、却无处不在的抑郁恐怖及国家暴力,赋予一
个鲜明的实体化身。
《返校》写实地描绘出公权力对人性的扭曲,但另一方面,电影版加入的校园点滴与人物
细节,仍替冷冽阴森的故事增添不少暖意。魏仲廷对方芮欣说不出口的情意,或读书会成
员黄文雄为了友情而忍辱偷生的抉择,都让黑暗中的人性光芒更加耀眼。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返校》的演员表演经验不一,呈现出来的水准却十分整齐。王净与
傅孟柏诠释的师生恋不但说服力十足,他们更成功地揣摩出两人在社会压力下同仇敌忾、
互相依赖,却各有打算的微妙心思,也为故事之后的发展埋下伏笔。
《返校》画龙点睛的台词:
“你是忘了,还是害怕想起来?”
不但是片中的解谜关键,也是电影团队留给观众的难解疑问。
借由方芮欣的困境,本片婉转批评了台湾社会对历史的轻忽。方芮欣的失忆是逃避罪恶感
的表现,却也像恐惧造成的选择性失忆现象;而白教官一句:
“忘了过去,好好向前看不行吗?”
的威吓,让编导以古讽今的意图不言自明。
不过《返校》涉及的不仅是记忆,还包括对转型正义的展望。魏仲廷的受难与重生之旅,
其情绪张力不亚于方芮欣的赎罪及自我探索。编剧为他精心设计的原创剧情,让故事有头
尾相连、环环相扣的效果,也使电影最后一幕的意义更为重大。它提醒了我们,面对任何
无法抵抗的暴力,幸存者求胜的办法便是活下去,以见证者的身份守护历史记忆,真相才
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即使是宽恕与原谅,仍需要真相的存在。
无论从题材或整体品质来看,《返校》都为台湾恐怖片立下新的里程碑。它从罕见的角度
,引领观众回顾台湾历史的黑暗篇章,并以雅俗共赏的精致水准,讲述一个献给新世代的
警示预言。雷光夏所作的片尾曲,宛如一首温柔的镇魂歌,也让我们在梦醒之余,获得新
的希望。
本片将于 9 月 20 日起正式在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