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楼主: nktaurtl (卡尔)   2019-09-02 21:34:39
前些日子在一本电影相关杂志上看到杨导这部经典作
引起了不少兴趣 就找来看了
片长差不多四小时,电影把时间推回到戒严及白色恐怖时期的台湾,
一开始可能会因为一些配角的演技,抑或是长的像小学生的同学竟然很流氓,
而觉得这部片发生什么事...
但随着故事层层堆叠,整部片把当时的状况描述地栩栩如生,
各方面的细节宛如集合成一种冲击,
让我这个连建中以前有夜间部都不知道的人感受到大环境有多么得不一样,
也因为导演有利用这么长的电影诉说故事,
才能达到一个不管是背景的铺陈,或是角色的转变都完整呈现及交代的效果。
不得不说手电筒串起整部片很厉害,这部片英文名是A Brighter Summer Day,
小四整部片几乎都拿着手电筒,似乎是在找那个更明亮的世界,
也在脑中起了杀人念头后把手电筒还到原处,象征著连寻找的想法都消逝不见,
但有趣的是,杨导自己在访问时提及过并非有这份刻意,
只是因为当时的大多数镜头都在黑暗中拍摄,所以就让小四带着手电筒,就有光。
不过这巧合的含意还真是恰到好处。
而光在这部片也占了不小的作用及意思,
也暗示著光代表希望、更美好
小四读夜间部,盼望插班上日间部
就好像一种再也现实不过的差别
人们会更注意于亮处胜于暗处
在杀人的那一颗镜头中
背景的路人和摊贩比男女主角亮得许多
凸显了他们对正发生的杀人事件的反应
放大了他们的不关心或对关心的却步
如果我们是案发那时代的人们,看到这则新闻只会觉得少年冷血、残忍,
但这部片好像是在告诉着我们,不是只有小四是凶手,
好像是一整个环境改变着一个人,把小四那双握著刀的手慢慢推向小明。
它不再只是一个杀人刑事案件,不再只是新闻头条,不再只是白纸黑字上写得那么简单,
真实事件其实是
一刀刺进胸部,两刀划在额头,转身后又分别在在背部及肩膀各刺了两刀,总共七刀
但片中并没有如此演,而是简单的在镜头外用几刀示意,
这让我更觉得是刻意地与真实的情形不同,
因为重要的不是他如何杀死小明,而是整个时代怎么杀了小四。
很喜欢这部叙事的手法及舖成,给人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整件事件,
而不是看新闻那么片面或表面
有了背后的故事,大家可能就更能理解导演想表示的事情了。
不亏是经典之作阿~
作者: winterstroll (安罗)   2019-09-03 00:41:00
推推台湾一些正版影音平台有,而且查得到免费序号XD
作者: JayMeliorant (Jay)   2019-09-03 10:54:00
充满男性暴力和真空。小四就是不断试错下的悲剧...我觉得算精彩好看 但四小时实在有够长到很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