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镜文学-惊悚剧场《完美Lily》、《肇事者

楼主: a122239 (Sharp)   2019-08-13 18:24:36
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4134040
其实以前自己很少接触短片,因为总觉得短片碍于片长关系,似乎会呈现得不完整、故事
说的不完整。不过在去年底因为有空闲时间,于是特地从台北搭车到高雄去看高雄电影节
,选了几部“高雄拍”短片来看,意外觉得相当有意思,好几部都让我意犹未尽,例如陆
弈静主演的《小死亡》,以及以短片之姿入围本届台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黄采仪搭档王
可元的大胆之作《情色小说》等。不过真正让我爱上短片的,是年初接受好友邀请,到他
举办的活动欣赏两部短片,王逸帆导演的《洞两洞六》与郑雅之导演的《浮阳》,尤其是
后者我喜欢到让我在不同场合看了三遍,也是因为郑雅之导演的一段话,替我消除掉短片
会不完整的疑虑,或者正确说法是,“并非要说完整才是一个故事,有时候留些空白是很
迷人的。”,因为片长短得挑重点说,而在重点之外的不是不重要,而是给予观众更广阔
的空间能自行想像,“观众可以自己把故事说完、还原甚至于延伸”,这是多半把故事填
满的长片很难能给观众的。
台湾主要放映短片的影展,最有名的就是三月底左右的金穗奖,今年首次参加的我当然是
收获很多,《Once》、《亡牌前女友》、《痴情马杀鸡》、《2923》、《一起去天堂》等
等,百花齐放、风格多元,不过短短20、30分钟精采度完全不输长片。金穗奖以鼓励短片
创作为初始目标,不少如今已是知名导演的导演都是从金穗奖发迹,从李安、蔡明亮到近
期的程伟豪、黄信尧等都是,可以说金穗奖是新锐导演的摇篮推手也不为过。而今年文学
创作平台“镜文学”也投注心力于培养有潜力的编剧、作家,在2017年4成立后不久便举
办“镜文学惊悚剧场主题征件”活动,从报名者与作品中选出优胜者与可发展的作品后,
再由专业编剧密集授课,将这些作品撰改成30分钟的短片剧本,2018年中在征选导演与制
作团队、并将这些剧本拍摄成短片,到了现在已有七部作品完成,且在不久前刚结束的台
北电影节以《惊悚剧场I》与《惊悚剧场II》做世界首映。
已经在台北电影节观赏完《惊悚剧场I》里的其中四部《乐园》、《肇事者逃逸》、《打
扫》与《住户公约第一条》,本以为另外三部没机会看到了,想不到镜文学会让这七部短
片都在Netflix、爱奇艺与公视粉丝团电视平台上架,这才顺利将七部短片通通补完。七
部同样都是以悬疑、惊悚作为核心命题,可虽然如此不过在风格、拍摄手法、创意概念上
都各不相同,在有限的时间里几乎发挥的是淋漓尽致,当然有几部难免有些缺点,不过仍
旧瑕不掩瑜,除了我个人觉得唯一一部是“皮肉分离”、拍的不是很好的《虎》之外,其
他六部各有千秋,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论个人喜好度来排的话,是《住户公约第一条》
、《打扫》、《乐园》、《肇事者逃逸》、《隧道》、《完美Lily》然后是《虎》。
“经营男人就像经营网红,有的人喜欢你的胸,有的人喜欢你的笨,丝巾不要打太正。”
蔡依林新歌《怪美的》高唱着“看不见我的美,是你瞎了眼。”,猛力抨击世俗对于美的
错误观念,振臂疾呼每个人应该要勇敢做自己,不要一昧追求那套标准、迎合他人眼光,
和别人不一样没什么不对。蔡依林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明白这些道理,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
像蔡依林那样充满正面积极的能量,相信就目前来说,怀疑自己、对自己不自信、总想着
“为什么别人可以长得这么好看、而自己却这么不起眼?”的人还是多数。
《完美Lili》主角王美心就像是此类人的综合代表,她对自己的外表极度不自信,她的这
份不自信影响着她的生活,只想低调不被注意却反而更让她成为被讪笑的对象。与她所表
现出来的一面相反的,是她内心其实相当渴求被关注、受欢迎,为此她所认为的就是模仿
甚至直接拷贝人气网红Lily,她盗取Lily的图片为己所用,她开创一个新的社群网站、将
图片重新套上滤镜后便上传。真如她想的那样,她的赞数与人气与日俱增,王美心享受着
这样的愉悦,只是似乎有人发现了她所做的一切,她装不在意的封锁此人,继续著盗取
Lily生活的行为,同时她在因缘际会下结识了男友温子轩,交往后她改变了自己的妆容、
穿着,整个人“变得不一样了”,过去只能在网络上获得的关注现在在现实生活里也能感
受到,但网红Lily却像个鬼魅般纠缠着她...
我很喜欢王渝屏,从《Once》就注意到她,她不是那种会让你第一眼注意到的女生,可是
多看几秒就会被她深深吸引。王渝屏的表演充满魅力、张力,能将角色做出层次分明的厚
度,在《Once》里她是纠缠情人的恐怖情人,在《完美Lili》则反过来,成为差点被恐怖
情人杀掉的怯懦女子,特别喜爱她被黄河狠狠掐住的那场戏,她完全展露出王美心内心最
为惧怕的那部分,那种害怕自己就真的要死在这里的恐惧感直接渗透出屏幕扑向观众而来
。《完美Lili》以时下热门行业网红、网美为主角,在加入近年频传的恐怖情人话题,电
影透露出著对当今社会乱象与网络怪象的隐忧,我认为论共鸣度本作是七部作品里最让人
有感的,之所以排名仅赢过《虎》,是因为我觉得电影忽略掉了逻辑性,光就王美心能够
一直盗取Lily的照片放在自己新创的帐号这点就很难令人信服,最后两人发生争执撞掉手
机,却能刚巧打开IG直播也似乎不太可能,明白是为了让剧情得以成立,可如果能够更加
留心点我认为成品是会更好的。
-------------------------
人一旦死亡,除了肉体会渐渐腐败外,所谓的五觉七感便会逐渐消失,而当七感中的第六
感“意”欲消失时,灵魂(魂)会脱离肉体,这时候就会有使者(多数人最常听见的就是
牛头马面)将之带往阴阳交界处,让死去的人再次重温生前的生活,一直到第七感“无意
”消失后、第八感“无无意”浮现,无觉无感仅剩“业(影响来世的因)”,漫长的生命
之旅这才算是正式结束,前往投胎转世。
不过以上的过程是指自然死亡者,倘若是自杀、他杀或者遭遇意外身亡的人,是没办法自
然的去进行这段过程,不论是自杀、他杀或是遭遇意外,灵魂被强制从肉体剥离,无处安
去的灵魂往往会被迫嵌在原地离不开,就像你我常听到的地缚灵。这时候的灵魂会历经另
一段不同的死后过程,这过程不会继续而是会不停重复,且伴随而来是无止尽的痛苦,所
以为了从这轮回里逃出,就会想找个人代替自己承受这一切,也就是俗称的“抓交替”。
《肇事者逃逸》就是以抓交替为故事发想,描述一名叫做萧胜扬的研究生,总是会在某一
天的晚上九点五十分发生车祸死亡,即使他绕道而行或是小心留意,死亡依旧会在那一天
的九点五十分降临在他身上,他在这诡异轮回里寻找著答案,试图找出原因并逃出轮回。
他在第一次死亡时看见撞死他的驾驶是他的学妹胡琳珈,再次见面更加坚信他的想法,在
与胡琳珈谈过后赫然发现学妹同样被困在此轮回里,而这一切竟然和几年前萧胜扬将深陷
火海的胡琳珈拯救出来有关,本该在那场火灾死去的胡琳珈活了下来,为了填补那个死亡
空缺,萧胜扬成了这个替死鬼...
《肇事者逃逸》在抓交替的概念上做出了一些变化,萧胜扬之所以陷入死亡轮回并非是被
某个亡者盯上,而是因为他出手干预了原本该发生的事情,这就有点像是《绝命终结站》
,因此萧胜扬才必须以一命换一命的方式来弥补,至于胡琳珈自己说她在撞死萧胜扬后自
己也会被撞死,这就要再回到《绝命终结站》里出现的概念,胡琳珈本就该死,只不过是
换个方式死去而已,而她曾向萧胜扬说“只要她死事情就会结束了”,事实上确实如此。
这样的设定似乎和抓交替没有直接关系,可整部电影最妙的是,从这一来一往中、从剧情
的始至末里,看着萧胜扬代替胡琳珈、胡琳珈代替萧胜扬,脑海里还是清晰浮现抓交替三
个字,而我们仿佛就跟他们两人一样陷入某种轮回,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
-------------------------
《住户公约第一条》绝对是属于倒吃甘蔗的那一型,或者更应该说它是会让你在看到最后
、得知真相后会打从心底发毛的那一种惊悚电影。老实讲《住户公约第一条》在前半段我
是觉得有些无聊的,因为前面几部作品都很不错,毫不拐弯抹角、直接进入重点,能够很
快速的抓住观众眼球,毕竟短片时间有限,没办法肆意浪费,所以我才会觉得《住户公约
第一条》花太多时间在铺陈上面,步调又有点过于缓慢,实在抓不太到电影的重点在哪里
。不过当看到后面我才赫然惊觉,前面的铺陈其实都在埋梗,所谓的“住户公约第一条”
、以及小男孩陈念洋不停提到妈妈(房东)说不能养宠物就是不能养、小女孩何家晴出门
买猫砂、半夜洗衣服等等,都误导观众错以为何家晴偷把路边小猫带回家养,而两位小主
角所谈论著的一直都是养宠物这件事,直到真相揭晓后回想到前面的这些,我是真的起鸡
皮疙瘩。
我觉得《住户公约第一条》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像其他六部作品那样有着“特别的
设计”,例如《肇事者逃逸》靠轮回与抓交替构筑电影、《打扫》和《完美Lili》都有幻
觉的出现、《乐园》以“返老”来看爱情本质、《虎》则靠影像交叠来制造效果、《隧道
》虽然同样是简单说个故事,却没有特别吸引人的部分。相反的,《住户公约第一条》是
平铺直叙没错,但它却能单凭叙事手法来起到作用,“住户公约第一条”从头到尾就是个
很重要的关键,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掉的部分,观众不会刻意去留意这七个字,只会认
为“这就是公寓众多规定中的一条”,谁能料到隐藏在这七个字里的恐怖意涵?当意识到
的时候,电影结束了、整个恐惧感这才开始蔓延。
我很喜欢导演对于光线与氛围的掌握,由清晰明亮转趋为混沌灰暗,不刻意做出变化仅顺
著剧情自然流动转换,功力十足。
-------------------------
“很多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看不见就是不存在。”
《打扫》就是相当典型的惊悚电影类型,电影使用大量符码来暗示著女主角朱婷的精神状
况与遭遇到的事情,不论是墙上那犹如《鬼水怪谈》天花板上逐渐扩大的污渍,或是似乎
没有尽头的旋转楼梯,甚至是朱婷与母亲的那通电话、她不断喃喃重复著的话语,都显示
著朱婷的内心世界极度不稳定,随时都可能崩塌瓦解。她拼了命想要擦去的污渍就是她的
内心创伤,可是她却怎么样都无法成功,即便上了白漆那污渍依旧猖狂的渗出白色墙面,
如黑墨般的流泻而出、随着从墙后冒出的诡异人影喊著“快逃!”声声传出,毫不留情的
吞没掉朱婷,整间房子在房东打开后恢复原状,没有污渍、没有脏污、没有朱婷,而是又
一次的等待房客入住。
《打扫》没有像《住户公约第一条》有久久不能平复的后劲,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令人处
于很紧绷的状态,白色从大屏幕晕染开来占满观众视线,由本来给人的纯洁、干净的印象
,被扭曲成了脏污、不洁,靠“颜色”来建构、破坏角色的内在世界,此手法是很常见、
有着一定效果的。《打扫》我放在第二名,是因为这是七部作品里最为完整的作品,将“
受害者勇敢面对心理创伤,然却怎样都无法视而不见”的概念发挥得很好,伤口不是看不
见就是不存在,越是想要扑粉遮盖就越是清晰可见,旁人的温柔安抚听在耳里都有可能变
成变相提醒,《打扫》拍出了受害者最脆弱无助的那部分,我很喜欢电影带给我的病态感
,观众仿佛陪着朱婷做了整整26分钟的梦魇,就算电影套路稍微老套了些,可是导演营造
的氛围非常好,加上饰演朱婷的温贞菱神经质的演技,是可以很轻松的进入到患者世界里
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